第一節 中國的農業 第二節 中國的工業 第三節 中國經濟的發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環保燃料 - 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 (Bio-Diesel)─ 廢食用油脂資源化 循環圖 什麼叫做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係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諸如植物或 動物油脂,經合成 ( 交酯化 ) 所得的長鏈脂肪酸 甲脂,可代替柴油的一種 " 環保燃油 " 。經實驗 證明生化柴油可直接作為現有柴油引擎而不需.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中國的區域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習作1-2 題目+解答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 黑龍江哈爾濱開發區 霧淞 黑龍江省爾濱市聖索菲亞大教堂 東北馬扒犁.
第一章 緒論 高中地理(二).  區域地理的重點  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性  臺灣四大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中國自然環境的特色  中國六大地區的概述 學習重點.
第 11 章中國區域概述 第一節 中國的地理區 第二節 中國的三大經濟地帶. 第一節 中國的地理區 中國地理區的劃分 中國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 認識中國第一級產業的分布特色。 ■ 了解中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特色。 ■ 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特色。 ■ 認識中國交通的空間特色。 第 5 章 經濟與交通.
第 15 章中國的工業 第一節 工業區變遷 第二節 工業發展區域對比 第三節 中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國際貿易程序 貿易條件: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付款條件:信用狀 運輸方式:海運.
中国的工业.
Unity3D.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中國的經濟結構 1.以第一級產業人口為主,中國仍未進入工業化社會 2.工業發展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 五 單元 光復後台灣 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第四章 資金成本.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台灣對中國的投資 WTO 與兩岸經貿投資專題.
市佔率之戰,洗髮精準備好了! 施玟如 郭珈吟.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分題二 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第 4 章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專題 2﹕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經濟學 學經濟.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Porter的五種競爭力理論圖 3.1 廠商所面對的競爭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人類的石油年代.
北部整體概況 東北 華北 秦嶺 淮河 1.位置: 、 以北 3.氣候: 帶季風 4.產業:a農業→ 田 b工業→ 工業→轉型中 2.北部地區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第三季法人說明會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Management (P.264) 1-2組 組員: 許力儒 唐嘉陽.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花王集團.
資料擷取與監控應用實務.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新事業發展專題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節 中國的農業 第二節 中國的工業 第三節 中國經濟的發展 第14章 中國的產業 第一節 中國的農業 第二節 中國的工業 第三節 中國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中國的農業 一、由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 二、新東北現象 三、黃土高原上的生態農業

由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 (一)中國的傳統農業 (二)1949至1978年間的中國農業變化 (三)1978年迄今的中國農業變化

中國三大主要農業系統分區 1.西北內陸地區:地處季風氣候區之外,屬於乾燥氣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是最主要的農業活動。 2.綠洲與河谷地區:農業生產以小麥、大麥、玉米為主。 3.東半部的季風氣候區:以秦嶺、淮河為界,劃分成南北兩個不同的農業生產系統。 以北為旱作區,主要以小麥生產為主。 以南則為水田區,以稻米的生產為主。

中國三大主要農業系統分區

1949至1978年間的農業變化 中國政府為了解決龐大人口所帶來的糧食需求壓力,對於糧食生產的政策是只生產米、麥等主要糧食。 1960年代,中國政府對糧食的生產與分配無法有效的控管,再加上氣候的惡化與不當的農業政策,造成嚴重的饑荒問題。 在許多不宜耕種的地區開發利用,導致嚴重的土壤流失,形成農業發展上的問題。

1978年後的農業變化 1978年中國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採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措施。 農人可依當地的自然環境、生產技術等條件來生產獲利較高的農作物,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也造成了農業區域專業化的出現,例如:新疆的棉花、陝西的水果、雲南的花卉、東北的玉米等。

新疆的棉花 東北的玉米

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 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造成鄉村地區農業的興盛。 農民為了尋求較高的利潤,藉由更專業化的生產,選擇較高價農作(如蔬菜、水果)與家畜,結果使得中國的農民傾向於增加蔬菜和水果的生產比例。

中國的農業產量表

中國農業產量變化的原因 對於蔬菜和水果的價格,中國政府的控管較穀物來得寬鬆。 1978到1995年間,中國國內自由市場的數目從33,302個增加到82,892個,增加了2.5倍。 富裕的都市消費者在食物消費習慣上要求更多的變化,這刺激了郊區與甚至較遠地區的生產者生產較高品質的蔬菜和水果,而這也造成了農業的區位變遷。

東北的三江平原由 『北大荒』變成『北大倉』 以三江平原為主體的黑龍江省墾區著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開發特色農產品,成為中國目前重要的商品作物產區。照片為三江平原腹地中糧倉林立的景象。

黑龍江省糧食產量變化圖 1950年代,中國在東北進行大規模的墾荒活動,使昔日的北大荒變成「北大倉」,東北成為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區。

新東北現象的問題 (一)供需失衡的問題 (二)環境問題 大興安嶺退耕還林前的林地成了耕地,嚴重地破壞了生態。

黃土高原上的生態農業 考量到黃土高原地處半乾燥地區,降水稀少,因此在農業的發展上,近年來以生為其最主要的努力方向。主要可分為三大部分: (一)重視水土保持 (二)有效地管裡與運用水源 (三)退耕還草、還林

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 利用太陽能與沼氣提供溫室中作物與養殖業的熱量來源,改善作物的生長條件,不僅提高了產量,質量也獲得提升,而畜棚中的豬隻,也因溫度的增高,加速了它的成長。在這過程中,減少了農藥、肥料、飼料的使用,對生態環境有更佳的幫助。 哈爾濱生態農業科技園區

第二節 中國的工業 一、工業區位的變遷與工業結構 二、工業區老化的東北現象

工業區位的變遷與工業結構 (一)中國的工業區位 (二)經濟特區 (三)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中國的工業區位 在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東北地區、華北地區工業才發展起來。 1960年代之後,中國的工業區位逐漸擴展到西部內陸地區及華南地區。 目前中國主要的工業區有四:遼中南工業區(東北)、京津唐工業區(華北)、滬寧杭工業區(華中)、珠江三角洲工業區(華南)。

中國的工業區位變化圖

中國主要的工業區

中國主要的工業區分布圖

經濟特區 中國在東南沿海先後設置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及海南島五個經濟特區。 設置目的:藉由政府提供政策優惠、較多的經濟許可權及區域優勢等,吸引資金與技術,以協助中國產業的發展。 政策成功:中國逐步邁開經濟改革的步伐,推動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等各種開發計畫。

中國的經濟特區分布圖

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珠江三角洲工業區的興起,主要是憑藉其擁有廉價製造業勞工的優勢。

保稅區的主要功能 中國為了讓商品有更好的生產流程,從1990年起,在沿海地區設置了十五個保稅區。保稅區主要的功能有三: 保稅倉儲:境外的貨物進入保稅區時,不需繳納進口稅,除非貨物離開保稅區,進入國內,才需課徵進口稅。 出口加工:保稅區內的貨物可允許在區內進行簡單的加工,然後再將成品輸出境外。 轉口貿易:藉由良好的物流與相關金融配套措施,使進出口貿易更形活絡。

中國的15個國家級保稅區分布圖

天津港保稅區

工業區老化的東北現象 相較於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快速發展,東北三省的工業發展則呈顯成長遲滯的現象。 東北現象:在1990年時,東北的工業總產值僅較1989年增加了0.6%,同時間中國的全國工業總產值則增加了7%,東北工業發展的遲滯,是十分明顯的現象。

東北的工業產值占中國工業產值的變化表 在1978年時東北的工業總產值占中國工業總產值的16%,接著比例持續下降,到了1998、2000、2001、2002等年,甚至已經降到10%以下。

東北工業區分布圖

東北現象的原因 國有(營)企業過多:中國的經濟發展由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國有企業必須「自負盈虧」,過多的冗員,是龐大的包袱,造成生產效益低下。 工廠設備老化:鞍山鋼鐵廠。 生產成本過高:東北以重工業的生產為主,然而重工業是一種「三高」的產業(高消耗資源、高消耗能源、高汙染)。撫順礦坑

鞍山鋼鐵廠 鞍山鋼鐵廠是一個有68年歷史的老企業,過去設備陳舊,技術落後。自1981年以來,為了逐步實現企業現代化,鞍鋼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撫順礦坑 雖然煤炭產量已經下降,但這裡蘊藏有豐富的油頁岩資源,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東北地區振興規劃 將國有企業轉成股份制,推動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造改組外,也積極的改善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以改良東北的產業發展條件。 在產業發展的類型上,主要是走向「四基地一區」的重點發展方向。 四基地:設備製造業、新興能源、商品糧食和農牧生產、技術研發與創新基地等;一區:生態安全保護區。

東北振興計畫的成效 經過改革、重組和改造後的國有企業瀋陽機床集團取得明顯成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綠色能源的生產 滿載燃料乙醇的油罐車整齊排列在鐵路專用線上。東北地區是中國玉米主產區,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可解決糧食出路問題。

第三節 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中國經濟的成長 二、世界工廠與中國

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狀況圖 1978年的經濟改革開放,大量引進外資,中國的經濟出現了長足的進步,也使中國成為全球新興資本市場的重要成員。

中國GDP的增長情況示意圖 在1978年以前,中國的整體GDP並沒有明顯的改變,但在1978年以後,GDP逐年的穩定增長,甚至出現戲劇性的快速成長。

中國與部分已開發國家GDP比較圖 2005年中國的GDP數值(22,248.1億美元),超越了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先進國家。

中國GDP中三級產業所占的比重(2005) 在GDP的產業結構上,由昔日以第一級產業為主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以工業生產為主的產業結構。就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正邁向經濟起飛的階段。

世界工廠與中國 世界工廠:第二級產業在中國的GDP結構中,占有愈來愈重要的地位,中國也因其廉價的勞動力,成為全球外資投資最多的國家。

中國仍不算是真正的世界工廠 製造業產值占全球比例不高。 研發經費遠低於史上稱為世界工廠的英、美、日等國。

中國與其他國家在研發上所付出的經費比較(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