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寫作 盧定楠 0937-222-224
寫作小說和寫作劇本是兩碼事 簡單來說,要寫好一個故事,首先要構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關係,情節高潮,主題思想等…… 美國好萊塢有一套編劇規律:即開端、設置矛盾、解決矛盾、再設置矛盾,直至結局。 中國也有自己的編劇規律:起、承、轉、合。
劇本基本理論 :態度 寫故事最重要的是對故事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劇本基本理論 :態度 寫故事最重要的是對故事的態度,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寫一個青樓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個淫穢、色情的態度去寫,故事自然集中於男女之間歡愛的部份。 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個同情、尊重的態度去寫,故事便會集中於描寫青樓女子被迫賣身,身不由己的可憐、無奈……
劇本基本理論 :主題 在下筆寫故事之前,你必須要問自己:你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劇本基本理論 :主題 在下筆寫故事之前,你必須要問自己:你要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是朋友之間的友情(如盛夏光年 /魔戒),男女之間的愛情(鐵達尼號—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ID4),還是一個控訴戰爭的故事(墨攻/搶救雷恩大兵 )等。這就是主題
主題必須十分明確、貫徹、毫不懷疑。你不能寫一套戰爭片段,一時就懷疑戰爭,一時就歌頌戰爭。 主題有如一支指南針,它會引導你創作故事,和貫穿故事中的枝節。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寫作中偏離主道。
試舉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個殺弟、殺父奪位,強姦弟弟妻子的禽獸。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亞視播出的電視劇)作者筆下的雍正,卻是一個好皇帝。 因為作者的主題是要寫一個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會見到雍正徹夜不眠批奏章、視察農民、減稅、推行德政等場面,並沒有殺弟、殺父等場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劇本是要讓觀眾看完後,清楚明白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主題。
創造角色衝突 角色衝突是吸引觀眾的不二法門。 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間的衝突,角色和他自身價值觀的衝突等。
方法一 故事裡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這就是衝突。 例如史特龍--藍波,片中史特龍扮演越戰退役軍人藍波,歸國後在小鎮居往,不但飽受警長的欺凌,後來還被諂告罪名,結果他逃入荒野陸林,以游擊隊戰術對付警方及國民警衛隊。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關係 犀利人妻 當角色和角色之間存在衝突,而且有一個不能分開的結把他們拉在一起,好戲便來了。 溫瑞凡與安真 溫瑞萱與郝康德夫妻 瑞凡與黎薇恩/
創造表面張力 方法一: 讓你的觀眾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闖進了敵人的基地,有支槍在黑暗處伸出來瞄準著他(觀眾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敵人就快要開槍了,觀眾也為主角擔心。
方法二: 讓你的觀眾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條錯誤的路 主角的母親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於是他便去睹場碰碰運氣。很好運地,主角不停地贏錢,已有幾千元,有足夠的醫藥費了。 但他竟然貪勝不知輸,繼續賭下去,結果輸了一局又一局(觀眾已知他已走在一條錯誤的路上)。最後連手上的一百元也輸了,竟然還去問大耳窿借錢(他用錯誤的方法企圖達到目的)。
方法三: 時間限制 (deadline)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著時間的限制,或計時炸彈,能夠給觀眾一股緊張的情緒,並且這股緊張情緒能維持一段長時間。 還有十二個小時,隕石便會撞擊地球,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生物會死亡。(電影--隕石撞地球) 這輛巴士必須維持在時速一百二十公里,否則車上的炸彈便會爆炸。(電影--speed)
方法四:轉捩點 使用轉捩點能製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觀眾的預期心理,加強情節張力,從而持續觀眾對故事的興趣。 轉捩點最常出現於故事的前段和後段。 劇本前段的轉捩點一般用於開啟故事和陳列出主角即將面臨的各項選擇。 至於後段的轉捩點則指向主角解決危機,收攏故事。
其他技巧 << 伏筆 (Planting)>>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會知道什麼叫做伏筆吧﹗埋下伏線可以吸引觀眾追看劇情。例如瘋狂的賽車。
<< 關鍵匙 (Payoff)>> 所謂 Payoff,就是最能象徵整個故事的物件。例如在電影”Apartment”中,那條門匙就是Payoff。 又如著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那張猶太人的名單也是Payoff。
<<蒙太奇 (montage)>> 有兩個畫面,梅花間竹地播出,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電影教父中,畫面一邊播出教會裡正在舉行的神聖儀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禮,向天主祈禱等。 但另一邊畫面卻轉接地播出教會中邪惡的一面,例如教會中的領袖為求奪權,去反對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開殺戒。
劇本三大忌 <<寫劇本變寫小說>>
劇本寫作和小說寫作是兩樣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寫劇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達一連串的畫面,所以你要讓看劇本的人見到文字而又能夠即時聯想到一幅圖畫,將他們帶到動畫的世界裡。 小說就不同,他除了寫出畫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辭手法和角色內心世界的描述。這些在劇本裡是不應有的。
例子,在小說裡有這樣的句子 「 今天會考放榜,同學們都很緊張地等待結果,小明別過父母後,便去學校領取成績通知書。老師派發成績單,小明心裡想:如果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擔心,害怕考試失敗後不知如何面對家人……』
「 在課室裡面,學生都坐在座位上,臉上帶著緊張的表情,看著站在外面的老師。 老師手上拿著一疊成績通知書,她看了看面頭的一張,叫道:「陳大雄﹗」 大雄立刻走出去領取成績單。 小明在課室的一角,兩隻手不停地搓來搓去。 他看出課室外面,畫面漸漸返回當日早上時的情景。 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廳上,小明穿好校服,準備出門,看了看父親,又看了看母親,見到他們嚴肅的臉孔,不知該說些什麼。 小明的父親說:「會合格嗎?」 小明說:「會……會的。」 「陳小明﹗」老師宏亮的聲音把小明從回憶中帶回現實。 老師手上拿著小明的成績單看著他,小明呆了一會,才快步走出去領取……』
<<用說話去交待劇情>> 劇本裡不宜有太多的對話(除非是劇情的需要),否則整個故事會變得不連貫,缺乏動作,觀眾看起來就似聽讀劇本一樣,好悶。 要知道你現在要寫的是電影語言,而不是文學語言。只適合於讀而不適合於看的便不是好劇本。 所以,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對白越少,畫面感就越強,衝擊力就越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寫一個人打電話,你最好不要讓他坐在電話旁不動,只顧說話。 如果劇情需要,可讓他站起來,或拿著電話走幾步,盡量避免畫面的呆板和單調。
<<故事太多枝節>> 很多人寫劇本都寫得太多枝節,在枝節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場口,使故事變得複雜化,觀眾可能會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主題。 試想如果在一幕電影中同時有十幾個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間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觀眾在短短時間裡那能把每一個角色記得這麼清楚。
其實,寫劇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 例如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只是講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當中男女主角產生了愛情。其他電影也一樣,簡單到報紙短評用短短幾十個字就能講出故事大綱。
但是,簡單永遠是最困難的: 「 Simple is diffic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