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质高效利用 途径和发展路线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专业委员会 肖明松 2014/04/22 2014中国(国际)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利用高峰论坛 我国生物质高效利用 途径和发展路线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CAREI)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专业委员会 Email:mingsongxiao@163.com Tel:13381282920 肖明松 2014/04/22
1.生物质概念 1.1生物质资源特点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2.资源丰富,具有可再生性; 3.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4.资源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5.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6.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7.秸秆资源受耕地和种植特性影响很大。
1.2 我国生物质能利用形式 生物质转换 利用技术 生物质直燃 农村户用炊事、采暖 生物质锅炉、烘干 生物质、城市垃圾直燃发电 生物质转换燃气 生物质、生活垃圾生物转换沼气 生物质干馏、热解气化 热解气化发电 生物质液化 燃料乙醇 生物柴油 生物质裂解油 生物质固化成型 生物质棒状、颗粒状燃料
1.3我国生物质几种常见的能源转化形式 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的产生、收集及加工技术、生物质能与环境、生物质好氧堆肥和蚯蚓生物堆肥技术、生物质厌氧沼气技术、生物质乙醇和柴油制取技术、生物质直燃技术、生物质炉灶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热解技术、生物质发电技术等。
2.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背景 2.1化石能源已消耗殆尽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已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不仅加快了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使这些有限的资源有可能在本世纪内消耗殆尽;同时排放出大量的SO2、CO2、Nox和烟尘,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造成自然灾害频繁,使得全球气候变化剧烈,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正在寻求一种在经济上可行、资源上可持续、并同时能够解决能源和环境双重问题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国内专家预测,中国煤炭储量为900亿吨,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开采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储量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32年。 专家指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问题为全世界所瞩目。我国城市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更为严峻。要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降到 2005年的40%—45%以下,十分困难,而要将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降到世界平均水平,则更难。我国城市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是相当严峻的。
2.2气候变化已成事实 在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最有潜力替代化石能源的就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是一种环保、经济的可再生能源。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获得较好应用。而在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和应用,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的、能够盈利的利用模式。但是随着常规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质能源在今后三五十年里将会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能够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的替代能源。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重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各地各政府部门相继制定了相关的促进政策和措施。但总体上看,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原料供应、工艺技术、质量标准、市场等问题。预计“十二五”期间将有重大突破。
2.国家级规划关于生物质能的发展目标 2.1《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重点建设工程: 5.生物质替代燃料。发挥生物质能产品形式多样的特点,大力推进生物质替代燃料工程。建设村村沼气工程和大型生物质气化供气工程,满足居民清洁燃气需求,鼓励剩余燃气发电。合理开发盐碱地、荒草地、荒山荒地等边际性土地,开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示范点建设,替代车用燃料。建立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储运和使用体系,在城市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集中供热,在农村作为清洁炊事和采暖燃料推广应用。 6.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支持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建成完善的绿色能源利用体系。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能资源。 改善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用能条等。支持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施,满足电力、燃气以及供热等各类用能需求。生物质发电方面,到2015年末,生物质发电装机建成规模要达到1300万千瓦。
2.2“十二五”化石与非化石能源比例 2015年,化石能源消费总量为36.3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38.2亿吨原煤,折合26.1亿吨标煤;石油消费5亿吨,折合7.1亿吨标煤;天然气消费2300亿立方米,折合3.1亿吨标煤。 2015年国内非化石能源消费将达4.7亿吨标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11.5%。其中,水电2.8亿吨标煤、核电0.9亿吨标煤、其他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1亿吨标煤。”
2.3“十二五”末期预计生物质利用约占总能耗的比例 根据“十二五”规划中的预测数据,到2015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41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为36.3亿吨,非化石能源为4.7亿吨。 预测可实现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量约为2.2亿吨,占总能耗的5.3%,占非化石能源的51%。“十二五”期间,生物质能发展潜力、作用和贡献率不可低估。 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具有资源丰富、含碳量低的特点,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全世界约有25亿人的生活能源依靠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第四位。 伴随着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石油进口量大幅度增加,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无论出于经济因素,还是从能源安全、摆脱石油依赖、寻求石油替代品等角度来讲,发展生物质能已经成为中国不可避免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形势和环境状况也日益紧张,21世纪将面临着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中国农村的发展更具特殊意义。中国农村存在能源贫困问题,农村有7亿多人的做饭、取暖依靠传统生物质能,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传统生物质能人口最多、数量最大的国家,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当为解决农村的能源贫困服务。
3.我国生物质资源现状 3.1生物质种类 农业秸秆:生物质产业是当今社会能源利用与发展的主题。生物质能由其资源潜力巨大、产品多样、环境友好等特点,迅速成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据测算,2011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薯类等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约7.9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7%,折合标煤约4亿吨,扣除还田、饲料、工业和农副业原料等用途,每年至少有3亿吨左右可用于能源化利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因此,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林业废弃资源:我国的林业废弃物包括在森林抚育和间伐作业中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枝、树叶和木屑,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枝丫、锯末、木屑、梢头、板皮和截头等。前者的年产量为1200~5000万吨,相当于720~3000万吨标准煤;后者的年产量约6332万m3,相当于4592万吨标准煤。我国可利用的林业废弃物共约合0.53~0.76亿吨标准煤。 畜禽粪便:据2011年统计数据,专业户和规模化养殖场猪出栏5.59亿头,肉牛出栏2299.7万头,奶牛存栏1242.2万头,蛋鸡存栏21.6亿只,肉鸡出栏77.6亿只;畜禽粪便总量约为20亿吨,折标煤10亿吨,如果全部有效利用,可产沼气600亿m3。
3.2生物质原料收、储、运存在的问题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由于秸秆分布分散、收获季节性强,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成为大规模利用的主要瓶颈。如何建立合理、高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是秸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建立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收购经纪人队伍建设,将秸秆资源分配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秸秆收储运的机械化程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秸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延长产业链条提供有利条件。
4.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 能源短缺和环境的挑战引发了对传统能源结构、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新的思考。可以预见的是,人类必将进入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和先进安全核能的时代。当前,化石能源仍将发挥主体作用,未来可持续能源体系也不可能仅靠某一种技术,能源的多样性是构成满足多样性需求并充满活力的能源体系的合理选择。但未来能源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环境友好,必须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在沼气、生物质汽化、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加工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4.1 致密成型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林业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以及城市生物垃圾,产品主要用于小型热水锅炉、家用采暖炉等的燃料。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建成以秸秆等生物质原料为主的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厂或示范点581处,农作物秸秆碳化生产点52处,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固体成型燃料346万吨、生物炭20万吨。
致密成型存在问题 1.原料的收集难度较大 我国的秸秆品种多样,秸秆资源分散,收集难度大,原料收集成本居高难下。农村地区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收集运输以人力为主,与国外的机械化集中生产相比,效率上存在较大差距和矛盾。因此,原料收集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推广的一个瓶颈。 2.设备可靠性差 我国成型燃料设备的主要工作部件寿命短,比较成熟的螺杆挤压式成型机,其螺杆磨损寿命不足100小时;环模成型设备平均修复周期在1000 小时左右。维修周期过短和修复成本较高,导致了成型燃料价格较高。 3.能耗高 4.配套设备不完善 目前国内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生产线,生产过程粉尘大,工人劳动卫生环境条件差;而且烘干设备、粉碎设备等均为非标设备,多数是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加工,成型燃料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低,规模小。 5.经济效益差 由于原料收购数量和价格存在着不确定性,产品生产和销售价格受其它能源的波动影响较大,造成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差;由于生产和利用环节的不配套,一些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4.2 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农林废弃物直燃发电 农林废弃物混燃发电 生物质气化发电 垃圾发电 生物质气化 生物质直燃发电是指以生物质为原料,在专用生物质蒸汽锅炉中燃烧,不掺烧煤、油等其他燃料,产生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装机容量在5至500兆瓦之间。 农林废弃物直燃发电 农林废弃物混燃发电 生物质气化发电 垃圾发电 生物质气化 据统计,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目前只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0.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政府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累计超过170个,总装机超过460万千瓦,其中已经并网发电的项目超过50个,发电总装机已超过200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存在问题 1.原料收集难成本上涨速度快 由于农林生物质的特点,秸秆存在着收集难、储存难、运输难、防火难等四大难题。并且随着物价的上涨,发电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生物质发电的成本同步上升。与火力发电相比,秸秆发电没有价格优势。 2.技术仍未成熟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存在效率偏低、稳定性较差和燃气净化系统太复杂等问题。生物质气化发电成套设备的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如生物质气化效率及其自动化控制水平、新型燃气净化系统、灰渣的再利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3.经济效益差 我国目前实行的生物质能发电定价制度是以燃煤机组发电价格为标杆价格再加上一个固定的电价补贴。该定价制度灵活性差,无法准确反映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时间的变化,并且固定的电价补贴额偏低,无法弥补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发电成本。 目前发电厂的运行效率较低,发电过程的余热难以回收利用,难以摊薄发电成本。
4.3生物质气化站工程建设 生物质气化主要有热解气化和干馏热解气化,生物质气化反应发生在气化炉中,气化炉是气化反应的主要设备。在气化炉中,生物质完成了气化反应过程转化为生物质燃气。针对其运行方式的不同,可将气化炉分为固定床气化炉和流化床气化炉,而固定床气化炉和流化床气化炉又分别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由于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受资源条件、投资规模、供气方式、输送距离、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建设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之下,生物质集中气化供气站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业绩。 截止2011,国内已建成气化供气站有900处,供气户数21.7万户,开发利用量折合标准煤1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3万吨。
存在问题 1.安全防护 生物质气化一次性投资少、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但产生的燃气成份复杂,其中一氧化碳含量较高,如泄漏容易引起中毒和污染环境,是应用过程的安全隐患;另外,燃气本身是易燃易爆气体,使用过程的安全防护不可忽视。 2.焦油二次污染 目前国内所有的燃气焦油都没有很好的处理途径。虽然焦油是很好的资源,但由于数量少,难以被有效利用,废弃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污水处理难达标 国内一些生物质气化站仍采用湿式除焦油工艺,产生的废水很难处理,如随意排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4.4 生物燃料发展现状 1.我国燃料乙醇发展经历 我国在2001 年4 月宣布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并批准了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4 家燃料乙醇试点企业,这些试点企业以消化陈化粮为主来生产燃料乙醇。 2007 年前,根据国家财政部发布的《关于燃料乙醇补贴政策的通知》,燃料乙醇的销售结算与90#成品汽油价格捆绑,系数确定为0.9111。 2007年9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工业〔2007〕2245号,国家对于燃料乙醇有政策控制,提出生物燃料要以非粮为主,严格审批新项目,实际上就等于限制和叫停了新的粮食乙醇项目。《通知》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在广西北海建设,投资7.57亿元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建成投产。以木薯为原料年产20万吨乙醇项目,并于2007年底正式投产运营。作为生物燃料乙醇向“非粮”发展的转折点,广西北海建设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7年12 月初,财政部发布《生物燃料乙醇弹性补贴财政财务管理办法》,决定将生物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的财政补贴由过去的定额制改为弹性制。 2011年,中兴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年生产10万吨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利用边缘性土地150万亩,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0万吨。 2012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补贴政策。2012年度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为500元/吨,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为750元/吨。
4.5 生物燃料发展现状 2.发展出路 开发替代粮食资源,如以农作物秸秆为代表的各类木质纤维类生物质,及其相应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被专家们认为是未来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我国粮食和土地都处于“紧平衡”状态,目前国内重点发展的“非粮”燃料乙醇主要以木薯、甜高粱、甘薯、甘蔗等为原料。2007年核准广西北海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和2011年核准的以甜高粱茎杆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艺路线,表明中国正在向多元化非粮燃料乙醇的方向发展。 财政部采取“非粮乙醇”与“粮食乙醇”的分别补贴办法,无疑是鼓励非粮乙醇的发展,国内以粮食为原料的生产企业也开始试图改造原来的生产工艺,以便可以利用非粮原料生产。长期来看,木薯也只是我国燃料乙醇生产的过渡性原料,因为木薯的种植同样会占用部分土地资源,还不足以改变我国整个能源结构。承担改变我国能源结构重任的是以秸秆为原料的植物纤维。开发大规模生产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工业技术,是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本高、原料有限的根本出路。
存在问题 1.关键技术瓶颈亟待攻克 在非粮乙醇生产原料中,甘薯、甜高粱等非粮原料的种植也需要占用部分耕地,受土地资源制约,大面积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受原料季节性的影响,原料的稳定供应以及延长生产周期成为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瓶颈;非粮原料具有含水量高、能量密度低、供应期短、难于储藏等问题,并且转化后的副产物如不能合理利用将成为二次污染源。纤维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还存在着诸如缺乏有效的原料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成本过高,六碳糖、五碳糖难以实现同步发酵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致使目前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差。 2.原料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普遍采取的是“联产承包、分散经营”的模式,且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地带,机械化程度较低,难以实现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农业原料种植难以适应工业化生产,造成非粮燃料乙醇原料收、储、运难度较大。 3.需产业扶持政策 尽管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政策,扶持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但在一些细节上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准入资格。纤维乙醇,国家目前尚无明朗的财政补贴政策。此外,相关产品市场缺乏监管,部分加油站使用违规企业生产的燃料乙醇,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4.综合效益差 我国在采用非粮原料木薯、甘薯、甜高粱、纤维质原料等生产乙醇时,副产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例如,国内燃料乙醇企业,采用非粮原料生产乙醇后的木薯渣、高粱渣、木质素等大多用作燃烧供热用,很少开发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途径,造成非粮原料生产乙醇,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局面。
5.生物质高效利用对策 生物质能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学科交叉紧密,运用高技术手段突破关键技术,注重技术集成,强调低成本和高转化率。现阶段已初步产业化,但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形成有重大贡献的新兴产业,这些核心技术目前急需优先支持,包括:分布式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低成本低污染生物柴油技术、生物质成型高效燃烧和气化燃烧技术、利用沼气制备生物燃气技术(主要指车用燃气)。受生物质资源自身特点的限制,分布式电力系统将是生物质发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生物柴油技术已基本成熟,但还需降低生物柴油生产装置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扩大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生物燃气技术的发展方向则为原料多样化、工艺高效化、燃气产品高质化和工程规模集中化。
5.1影响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 1.人口与城市:人口总数、城市化水平、城乡人口比例等; 2.国民经济:如GDP、GDP增长率、人均GDP、GDP构成;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 3.人民生活:城乡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等;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4.能源:如能源消费及构成、能源生产及构成、特别是清洁能源和RE的比重、人均能源消费量、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水平、单位GDP能耗下降率等;常规能源可持续利用量, 4.环境:CO2排放量、SO2排放量、烟尘(包括PM2.5)排放量等; 5.社会科技水平和发展现状:如科技市场转化率、科技贡献率等;关键创新和技术瓶颈突破能力。 (1)生物质资源收、储、运技术及成套装备还无法满足需求; (2)高品质生物质气化、液化转化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3)生物质能源的转换利用成本还无法与常规能源形成竞争,经济效益差、转化效率低、成本高,资源分散、季节性强。 (4)产业政策不成熟,缺乏可持续性,补贴实施办法操作困难;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难以得到回报。 (5)由于风险大和经济效益差,风险投资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投融资渠道不畅通。
5.2我国生物质资源潜力及可获得量评价 项目(标煤)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50年 现有生物质资源 5.0 已利用量 2.0 1.8 1.5 1.0 可利用量 3.0 3.2 3.5 4.0 新增生物质资源 0.3 2.3 4.7 5.8 农林等有机废弃物增加 0.2 1.4 能源林业和能源农业种植 0.1 0.4 0.7 0.8 边际土地开发利用种植 0.0 0.5 合计 5.3 7.3 9.7 10.8 实际可利用量 3.3 5.5 8.2 9.8
5.3生物质未来发展趋势 生物质能高效先进利用方式,利用量不同年代变化趋势。 生物质开发利用量 生物质能传统利用方式,利用量不同年代变化趋势。 1990 2000 2010 2030 2040 2050
5.4生物质能发展路线
5.5生物质高效利用策略 1.技术选择的原则 2.优先发展的方向 (1)产业定位: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主要功能是环保和节能,目的是减少污染,提供经济、可行的洁净替代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压力。近期定位是实现节能减排战略需求,部分替代工业燃料,较少燃煤/燃油的消耗,提高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利用成本,提升生物质能源的市场竞争力;长期定位是发展能源农场,集中在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能源作物的种植及能源藻的商业化利用。 (2)前沿技术:原料前沿技术是能源植物及能源藻的开发,即是生物质的规模利用的基础,开发适合于荒山贫地的高效优良能源植物品种以及能源藻的规模化培育技术;主要前沿转化技术是生物质液体燃料包括纤维素制乙醇、直接热解液化、气化合成含氧类液体燃料。 (3)产业前景:为了达到培育新兴产业的目标,技术研发成功后要求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具有较大的行业带动作用,起到引导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所以技术的选择必须有一定的共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优先发展的方向 根据我国的能源需求现状、资源潜力和技术现状,选取生物质直接利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工程、垃圾发电、生物质热化学液化、藻类资源开发等作为发展的优先向。 (2)直接利用及化学转化: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根据各地需求特点,开发生物质直接利用替代化石燃料的产业化技术,包括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直接燃耗技术、生物质气化燃烧技术、生物质燃气/燃油燃烧技术等;研究生物质气化合成含氧燃料的关键技术和系统,开发经济可行的生物质间接液化系统;以利用生物油做内燃机燃料为目标,开展生物质直接热裂解工艺及精制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设产业化生产示范工程,进行产业化推广。 (3)能源植物及燃料乙醇:以能源作物和木质纤维等资源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相应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开展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包括能源植物的培育、筛选及规模化种植技术,开发原料收集、保存、预处理等配套技术,提升乙醇生产技术,建设产业化生产示范工程。根据作物和资源特点,集成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以能源农场为基础的生物燃料生产模式,构建标准的模式系统。 (4)能源微藻及生物柴油:筛选适宜产油微藻产业化培养的优质藻种;培养可高效积累脂类的产油微藻的大规模技术,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优质资源,建立产油微藻的减排技术,建立燃料海藻的高值化产品联产开发技术,开发海藻的高附加值副产品。 (5)垃圾发电工程及沼气工程:开发适合我国垃圾特点的垃圾发电产业化技术,包括垃圾流化床锅炉、垃圾热及燃烧及气化发电技术、沼气发电等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垃圾分选、收集与预处理技术与设备。根据具体条件,建设相应的示范工程。以大型畜禽养殖场为依托,以小城镇建设为核心,以成熟技术为基础,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依托广大农村未来面临的能源问题以及现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扶持,通过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升级解决现有技术的瓶颈问题,发展生活型和生态型的沼气工程。
5.6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国家已经出台的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建议尽快修改财政部《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对生物质能产业的补贴力度。进一步明确对种植能源作物土地开发和整理的补贴对象,对开发低质土地种植能源作物的农户给予补贴。尽快完善生物质能标准体系,并组织做好标准宣贯工作。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对生物质能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影响阻碍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步伐,改变部分生物质能转换技术落后的现状;加大对能源作物优良品种繁育、生物质原料收储运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发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农作物秸秆高能效低能耗转化、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转基因技术提供生物质原料等方面开展研究。 做好试点示范工作:在示范应用中解决关键的技术在技术研究方面:既重点解决推广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并考验生物质能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为大规模使用生物质创造条件。对能源作物种植、转化和秸秆纤维素乙醇进行试点示范,为规模化推广提供技术储备和积累经验。 加大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加大对生物质能产业的投资力度,把发展生物质能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有效拉动内需,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企业等的投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投融资环境。
六、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议 1.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按照能源技术适度超前,梯级利用的原则,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往,加快技术开发,支持重点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使其形成具有规模产品生成和设备制造能力同时建立与之配套的产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生物质能技术和产业体系。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效益 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经济效益差,尚不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应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保护。应为开发生物质能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减免税、价格补贴和奖励等政策;增加科研、新产品试制、技术培训的投资力度;扩大宣传,调动各方面投资热情,广大资金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各级财政要按照市政府统筹发展力度,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投入,安排资金支持生物质能发展。同时,运用税收政策对开发、使用生物质能的企业给予支持鼓励。积极开拓并建立有效的国际、国内融资渠道,同过不同融资方式,采取相应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意识 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替代能源,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调整能源结构以及新农村建设均有重要的作用,全社会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生物质能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能源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搞好生物质能利用宣传,宣传生物质能利用典型,使生物质能深入人心。
4.加强产业建设,提高经济效益 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技术上基本成熟的产品尽快定型,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地区界限,实行横向联合,组织专业化生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支持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建立有规模生产能力的产业体系,使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销路。目前,有些项目建设带有福利性、公益性色彩,要按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实行产业化、企业化、商业化运作;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公司(或厂家)信誉,在公平竞争中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销售量,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增强自力发展的后劲。 随着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并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个体和集体开办能源技术服务公司,承包新能源设备的销售、安装、调试、维修等技术服务工作。应建立国家级的质量监督系统,抓好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5.提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是在农村,而用高技术开发它,就需要有一大批相应的技术人员,包括科研、管理、生产、推广等方方面面。办法是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举办各种类型的进修班,派出学习,请进指导,参观访问等;并要制定一些激励政策,使懂技术的人员能坚持在这个行业里工作。要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本行业的技术骨干力量,提高研究层次,实现管理与生产科学化,推广使用不走样。
6.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 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继续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克服一切自我从头做起的思想,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站在高起点上发展我国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加强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倡双边的、多边的合作研究及合作生产,加强人员、技术和信息的交流。采取切实步骤,为吸收国际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家和个人投资、独资或合资开办各种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体创造条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