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当前形势和 国际静安建设 静安党校 王小林. 国际 —— 问题很大、霸权犹在。 1 、国际产业分工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 新兴产业尚未形成 -- 高失业率 老龄化 -- 高福利 -- 高负债 权威缺失 -- 民主治理的危机 再平衡战略 -- 保护主义抬头。
Advertisements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二、北京水资源现状 三、北京水资源管理措施 主要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 域面积 1.6 4万平 方公里,西北部 为山区,约占总 面积的三分之二, 东南部为平原区, 约占总面积的三 分之一。 一、北京水务情况简介.
文学灵感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生活中、科学中的灵感 运动鞋 电梯 阿基米德与皇冠 牛顿的三大定律.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金融票据协会 2014 年二季度河北省金融票据市场 运行情况分析会. 目录 全国货币信贷及金融票据市场情况 河北省货币信贷及票据市场运行情况 2014 年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票据业务发展概况 票据市场走势分析及票据业务发展建议.
做好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准备.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07 年有 1100 万新增劳 动力有就业要求。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 示,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420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 20.71% 。 2007 年年底 830.
2 你会唱这首歌吗 ? 这首歌反映出我们什么样的情怀?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 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
道德讲堂 第一讲 放眼改革开放 上海市泾南中学 杨丽萍 第一章:放眼 -- 《邓小平时代》
學習目標 指指出中國地理區的劃分方式 了了解中國七大地理區的區域特色 了了解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發展特徵 分分析中國區域政策對三大經濟地帶 的影響.
长沙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与分析 长沙市委党校经济学部 长沙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李 跃 教授. 一、长沙市的基本情况 二、 2000 年来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长沙发展的长板和短板.
病历书写 中山医院呼吸科 张 新. 定 义 病历是临床医生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 室和其他检查获得的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整理, 按照规定的格式而写成的;是关于病人发病情况, 病情发展变化,转归和诊疗情况的系统记录。 病历是临床医生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 室和其他检查获得的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整理,
第五冊第一章 西亞 班級 : 國三丁班. 簡介 西亞與中亞氣候 乾燥,傳統上是 游牧民族重要的 生活空間,而今 日當地盛產的石 油、複雜的民族 紛爭與特殊的地 理位置,緊密地 牽動全球的經濟 與政治情勢變化, 成為國際關注的 焦點之一。
第十二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 病历病历 医务人员在医疗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 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病历书写 通过诊法、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 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行为。 病历意义 A 诊疗等的源文件; B 复 / 转 / 会诊,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的资料和依据;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解读 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 党的会议 全国代表大会 1 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 “ 党的十八大 ”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 2 简称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简称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
公共管理 0701 班.  3 月 1 日,在酝酿了一年之后,《神木县全民免费医 疗实施办法 ( 试行 ) 》如期推行。这项被媒体称为 “ 开 国内先河 ” 的医疗保障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让全 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 “ 看得起病 ” 的前所未有的 实惠,同时,公众道德风险却又把政府推到了一个.
《关注经济发展》 知识复习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它的基本要求是 ?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10月.
“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 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研究院 黄璜
人口再生产.
学科:思想品德 九年级 教科版 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 单位:覃塘区东龙初中 周志宾.

C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考真题回放
煤铁之城 枫叶之都 山城本溪.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思路分析及备考启示
城投及园区类企业评级方法.
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
2014年 “两会”学习解读 2017/2/28.
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主讲:付丁丁.
初中历史 中考复习策略.
申论时政.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節 多樣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中國的區域劃分 第三節 三大經濟地帶 中國基本資料簡介
2014年高考政治 二轮系统复习.
明确党员先进性要求 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商贸管理系党总支 张志华 党课教案.
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李国义.
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 质量分析 武汉市第19中学 雷 逸.
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 乌苏市委党校 沈海龙.
严格水资源管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王亚红 二○一二年十一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毕业年级中考专题复习
齐鲁大地 人杰地灵 2011能力备考 2011年基本能力备考.
第七讲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保护与建设.
第七课 收入与分配.
第四章 日本 闭关自守的日本 明治维新 涩泽荣一、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 金融、贸易、工业 《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20年.
公 共 政 策 学.
飞扬青春 需要健康保驾护航 健康知识讲座 高一(3)唐蕾
臺大講座 / 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 / 學術副校長
微山县干部学习会讲课提纲 区域经济 转型发展与全民创业 中国企业管理无锡培训中心 顾 品 教授.
考 纲 点 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 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 续协调发展.
歷史科專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94年,94岁的冰心毅然说:“我要写一部甲午战争大作。”老人多次提笔,可是,竟然一字没留下!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亞洲(二)  ── 南亞、中亞與西亞.
天 狗 郭沫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思辨 —学习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
时政热点专题 授 课 时 间 :8 课 时.
中国国情教育 ——解读中国国情的几个问题 思政教研室
农 业 政 策 展 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 方 言 2013年11月13日.
台灣的名勝古蹟.
台灣史總複習.
谈“十七大精神与 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党总支书记 吴旭红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全国新课标卷的使用情况 新课标卷 (宁夏卷) (11省用) 新课标Ⅰ卷 (河南等7省) 新课标Ⅱ卷
子模块1:经济增长及影响因素 子模块2: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实践子模块3: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应对
國文報告 儒家生死文化討論 不死鳥 組員 972BP001 彭科強 972BP008 王薪榕 972BP025 彭裕宗
國賓飯店儲備幹部訓練 工業組織與管理-個案Report 組員: T 王佑靜 T 張秀蓮 T 邱佳微
能源轉換形式及能源政策概述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簡報者:蔡宏達 資深經理
特别纳税调整.
2011年教學觀摩會 教學心得報告 共同學科軍訓室馬毓君 2011年4月28日.
适应保险业发展新常态 推进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学习提示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决定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条件之一的世界各国(地区)的自然禀赋情况以及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进行总体分析和阐述。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了解世界各国(地区)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禀赋情况,明确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四部分组成: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世界能源资源,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难点是如何理解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世界各国(地区)都能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经济就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二节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第三节 世界能源资源 第四节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二节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第三节 世界能源资源 第四节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与人口 二、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四、世界人口的素质

人力资源与人口 人力资源仅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能力的人。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以人的形式存在的特殊的经济资源,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一,作为人力资源实体的劳动者是具有思 想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人; 其二,劳动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其三,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塑性。

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变化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力资源,各种自然资源才能够成为经济资源,才能够进入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要素。 引起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严重地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及其影响 1.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2.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及其影响 3.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及 其影响

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1)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对量越来越大; (2)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快再到逐 渐放慢的过程; (2)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快再到逐 渐放慢的过程; (3)世界各类国家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 很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及其影响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据统计,1950年以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还比较低,1900~1950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8%、1%和1.6%,而1950~1975年,分别上升到2.1%、2.3%和2.5%。 根据有关资料,195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数为16.9亿,1990年增加到40.4亿,2004年增加到51.7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77.0亿。

人口过快增长对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一,经济发展负担沉重 第二,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过快增长对 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 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 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第三,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 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 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 持续下降及其影响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在2000~2005年间,发达国家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有些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如意大利同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1%。 人口老龄化乃世界性的趋势。 从整个世界来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比发展中国家严重得多(参见表4-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2)劳动力短缺; (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表4—1 各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表4—1 各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年份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近东和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2000 14 13 10 5 4 3 2050(预计) 28 21 20 17 18 。 资料来源:美国人口普查局,转引自联合国人口基金《2004年世界人口状况》。

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纬度和地势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在北纬20°-40°地带上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在北纬40°-60°地带上的人口占30%; 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2/3的人口集中在距海岸线500公里以内的地区;

从海拔高度来看,世界上80%的人口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平原地区,其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占55%,在海拔200-500米的占25%。 总之,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是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沿海和低地平原地区。 (参见表表4-2)

表4—2 世界及各洲的陆地面积和人口(2004年) 陆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总数 (万人) 占全球人口的比例(%)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世界 13427.9* 637760 100.0 47 亚洲 3187.0 387050 60.7 121 非洲 3030.9 86920 13.6 29 欧洲 2297.6 72560 11.4 32 北美洲 2272.5 51250 8.0 23 南美洲 1783.4 36720 5.8 21 大洋洲 856.4 3260 0.5 4

从各地区来看,世界上有4大人口稠密区,即南亚次大陆、亚洲东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的面积共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7,而人口却占全球人口的2/3。 其中,南亚次大陆包括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东部和尼泊尔南部。 欧洲主要指北纬60度以南的地区,西起英国的中南部、经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低地至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到原苏联东欧部分的中央地带。 北美洲东部包括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国际人口的迁移 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2000年,全世界约有1.75亿国际移民,而1960年仅有7900万。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推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有其经济原因: 一方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需要靠外国劳动力补充其劳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很多重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特别是那些脏、累、险的工作,需要靠移民来承担。(参见表4-3)

人口的迁移 欧洲 亚洲 非洲 南美洲 拉丁美洲 美国 西欧

表4--3 部分西欧国家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 单位:% 表4--3 部分西欧国家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 单位:% 国家 1990 2000 卢森堡 29.8 37.2 英国 6.5 6.8 瑞士 20.1 25.1 挪威 4.4 6.7 瑞典 9.1 11.2 丹麦 4.3 5.7 法国 10.4 10.6 冰岛 3.5 5.6 荷兰 8.0 9.9 希腊 3.6 5.0 奥地利 6.1 9.4 西班牙 1.9 3.2 德国 6.6 9.0 意大利 2.4 2.8 比利时 8.6 芬兰 1.2 2.6 爱尔兰 8.1 葡萄牙 1.4 2.3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 (2003)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port 2002.

世界人口的素质 战后,提高人口素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人口素质主要体现在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 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标志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 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最主要标志。

第二节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 二、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 三、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

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 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 2.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 3.世界耕地面积的增长情况

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3年,世界上土地总面积为130.64亿公顷,其中,耕地14.04亿公顷,占10.5%;牧场34.85亿公顷,占26.0%。全球五大洲中,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为30.85亿公顷,非洲次之,为29.78亿公顷,欧洲22.60亿公顷,北美和中美洲为21.37亿公顷,南美洲17.55亿公顷,大洋洲为8.49亿公顷。

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 1995年,全球可耕地面积约为13.6亿公顷,约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4%。 世界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 (1)耕地面积在各洲及各种类型国家的分布不平衡。发展中国家拥有耕地约占世界耕地的52.9%;发达国家拥有耕地约占世界耕地的47.1%。

(2)各地区、各种类型国家的耕地面积占该地区(国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9 (2)各地区、各种类型国家的耕地面积占该地区(国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9.5%;发达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1.7%, 比例较高,说明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

世界耕地面积的增长情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在1966~1995年间,世界耕地面积扩大了8,157.5万公顷,年均增长0.22%。 但是,耕地面积的增减情况在时间和地区上是不均衡的。随着时间变化,耕地面积的增长幅度在缩小。

发达国家的耕地面积在1986~1995年间呈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耕地面积增幅在逐渐减缓;从各洲的增长情况来看,非洲和南美洲的增幅在减少,亚洲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增幅在加大。北美和中美洲出现负增长。欧洲在1986~1995年间耕地面积增长较快 。

二、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 1.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 2.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

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 全球谷物产量总的来看呈上升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粮食生产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95年的产量未能达到1990年的水平。 世界粮食产量并未随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同步增长,从而使世界人均谷物占有量由1985年的381公斤下降到1995年的333公斤,并使世界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价格接连上涨。 2004年,世界谷物产量达到22.52亿吨(参见表4-4)。

表4—4 世界谷物产量变动情况 单位:亿吨 年份 谷物产量 1955 8.21 1985 18.31 1960 9.63 1990 表4—4 世界谷物产量变动情况 单位:亿吨 年份 谷物产量 1955 8.21 1985 18.31 1960 9.63 1990 19.55 1965 10.26 1995 19.02 1970 12.14 2000 20.60 1975 13.78 2003 20.79 1980 15.65 2004 22.52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 从各大洲看,世界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 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来说,凡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占全世界人口不足5%的美国,其粮食产量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6.8%。 世界谷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

小 麦 小麦居农作物之首,播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除南极外的世界各地都有种植。 2003年,全球小麦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6.8%。 小 麦 小麦居农作物之首,播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除南极外的世界各地都有种植。 2003年,全球小麦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6.8%。 小麦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纬27°-57°和南纬25°-40°的温带、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河谷地带和海拔在200-1 500米地势较为平坦的高原山地。

主要分布地区有:中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北美中部的小麦带,独联体各国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澳大利亚和印度的亚热带与热带草原区等。 2004年,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法国这世界5大小麦生产国的小麦产量分别为9 133.0万吨、7 206.0万吨、5 873.8万吨、4 541.3万吨和3 970.5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62 713.1万吨)的14.6%、11.5%、9.4%、7.2%和6.3%。

水 稻 水稻在农作物中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是小麦播种面积的2/3,2003年全球稻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8.4%。 水 稻 水稻在农作物中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是小麦播种面积的2/3,2003年全球稻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8.4%。 水稻为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其产地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其次是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等。 2004年,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这4大稻谷生产国的稻谷产量分别占世界稻谷总产量(60575.9万吨)的29.3%、21.3%、9.0%和6.3%。

玉 米 玉米是第三大农作物,用途以饲料为主。2003年全球玉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0.7%。 玉 米 玉米是第三大农作物,用途以饲料为主。2003年全球玉米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0.7%。 玉米对气候的要求不很高,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很广。玉米的主要产地是北美洲、中国及欧洲。 美国素有“世界玉米王国”之称。 2004年,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法国这5大玉米生产国的玉米产量分别占世界玉米总产量(72 137.9万吨)的41.6%、18.3%、5.8%、2.8%和2.3%。

三.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 1.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 2.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与贸易 3.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 4.世界渔业的发展与分布

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 森林是生命的宝库,它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涝灾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世界森林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森林较少。

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与贸易 从世界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来看,除少数几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外,畜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参见表4-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畜牧业产品产量的增加,其贸易量也不断增长。发达国家为净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为净进口国。

在畜产品的出口国中,荷兰、澳大利亚、中国是肉、蛋、奶、羊毛4种主要畜产品中3种以上出口的国家。美国、法国有2、3种畜产品出口; 在畜产品的进口国中,日本、意大利是上述4种主要畜产品全部进口的国家。德国、俄罗斯是肉类的主要进口国。

表4—5 世界部分国家主要畜产品产量 (2004年)单位:万吨 蛋类 肉 类 牛奶 中国 2843 7443 印度 9200 美国 529 3889 7747 日本 247 巴西 1992 俄罗斯 3216 201 德国 680 巴基斯坦 2862 墨西哥 191 法国 631 2815 189 603 2518 162 西班牙 556 2346 101 504 2291 80 482 英国 1460 土耳其 79 加拿大 455 乌克兰 1374 世界总计 6313 24173 61853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2005/2006》,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6年1月第1版。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 生产分布和贸易 经济作物是指除粮食以外的重要农作物,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粮食作物。 除棉花、甜菜、大豆以外,世界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输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在此介绍棉花、大豆和茶叶这3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情况。

棉 花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并在医疗、化工、国防工业等方面有重要用途。棉花是亚热带作物,主要产于北纬20~40度之间的地区。 2004年,世界籽棉产量最多的4个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和巴基斯坦,这4国产量之和占世界籽棉总产量的65.3%。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棉花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棉花的主要进口国有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

大 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大豆产量不断增长。 大 豆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大豆产量不断增长。 2004年美国的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7%,居世界第一位;巴西的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5%,居世界第二位; 阿根廷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世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是巴西、美国、中国、阿根廷等;进口国主要是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

茶 叶 茶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分布较广泛,其范围在北纬42°以南至南纬33°以北广大低纬度地区,有40多个国家种植。 茶 叶 茶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分布较广泛,其范围在北纬42°以南至南纬33°以北广大低纬度地区,有40多个国家种植。 主要产茶国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土耳其等。 印度是世界上生产茶叶最多的国家,也是茶叶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但茶叶产量却被印度超过; 斯里兰卡、肯尼亚也是茶叶的主要出口国。 英国、俄罗斯、美国是重要的茶叶进口国。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当属英国,其人均年消费量茶叶在2公斤以上。

世界渔业的发展 战后,随着海上捕捞与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不断上升。 世界水产品贸易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2002年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出口额)为582亿美元,比1992年增加45%。

世界渔业的分布 自1992年至2002年间,世界十大捕捞(包括海洋捕捞和内陆捕捞)渔业国家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秘鲁、美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智利、印度、俄罗斯、泰国和挪威。这十个国家的捕捞产量占世界总捕捞量的60%。 2002年,世界十大养殖渔业的国家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泰国、挪威、智利、越南和美国。这十国总产量占世界养殖渔业总产量的88.6%。

第三节 世界能源资源 一、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 1.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 2.能源的消费结构 二、主要能源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与贸易 第三节 世界能源资源 一、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 1.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 2.能源的消费结构 二、主要能源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与贸易 1.煤炭工业 2.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3.电力工业

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 (1)能源生产总量不断提高。1950—1994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3.7倍,年均增长3.6%。 (2)能源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煤炭工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增长速度远不及石油和天然气快。同期,水电、核电得到较大发展,在能源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 (3)世界能源生产分布很不平衡。其中,美国能源产量最多,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加拿大、英国、伊朗、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等国的能源产量也比较多。 (4)各国能源生产结构差别很大。

能源的消费结构 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最快,煤炭的消费比重下降。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致使石油价格飙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石油消费比重略有下降。但从总体上看,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至今仍以石油为主,并且,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仍将以石油为主(参见表4-6)。 2004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量大约为102.24亿吨(换算为石油),消费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德国。

表4—6 主要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及其构成(2004年) 单位:%、百万吨标油 表4—6 主要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及其构成(2004年) 单位:%、百万吨标油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核能 水力 一次能源消费量 美国 40.2 24.2 25.0 8.1 2.6 2331.6 中国 22.3 69.0 2.5 0.8 5.4 1386.2 俄罗斯 19.2 15.8 54.1 4.8 6.0 668.6 日本 46.9 23.5 12.6 4.4 514.6 印度 31.7 54.5 7.7 1.0 5.1 375.8 德国 37.4 25.9 23.4 11.4 1.8 330.4 加拿大 32.4 9.9 26.2 6.7 24.8 307.5 法国 35.8 15.3 38.6 5.6 262.9 英国 35.6 16.8 38.9 8.0 0.7 226.9 韩国 48.3 24.4 13.1 13.6 0.6 217.2 世界合计 36.8 27.2 23.7 6.1 6.2 10224.4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

煤炭工业 煤炭资源的分布 煤炭工业布局的特点 煤炭的消费与贸易

煤炭资源的分布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矿物能源。但分布极不平衡。 从各地区来看,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北半球占绝对优势,达80%以上,北纬30°~70°之间是世界最为丰富的储煤带;从各国来看,2003年,美国煤炭储量占世界的25.4%,俄罗斯占15.9%,中国占11.6%,印度占8.6%,澳大利亚占8.3%。 从煤炭质量来看,南非、印度、中国、澳大利亚的优质煤比重比较高,而美国、欧洲产煤国的优质煤所占比重大都在50%以下。

煤炭工业布局的特点 煤炭生产的地点及其规模首先取决于煤炭矿床的地点、储量、煤质等;此外,还受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开采、运输、综合利用方面的应用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03年,在全球煤炭产量中,中国占32.6%,美国占18.9%。其他产煤较多的国家有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德国、波兰等。

煤炭的消费与贸易 在煤炭的消费结构中,工业用煤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80%~90%,特别集中在发电和炼焦方面。 中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煤炭出口国中,澳大利亚代替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其后依次是美国、南非、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波兰、俄罗斯等。这9国的煤炭出口量之和占世界煤炭出口总量的95%; 进口煤炭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台湾、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法国等。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石油、天然气工业布局 石油贸易

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在截至2004年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1 619亿吨 ,截至2003年底的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是176万亿立方米。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24 °~42°之间,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56%;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北纬24 °~42 °之间和66 °~72 °之间,约占世界天然气总量的70%。 从各地区来看,中东地区和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占世界探明油气储量的2/3以上。 各国的石油分布情况参见表4-7;天然气分布情况参见表4-8 。

表4--7 世界石油储量前十位的国家(2004年年底)) 单位:% 表4--7 世界石油储量前十位的国家(2004年年底)) 单位:% 顺位 国家 比例 可采年数 1 沙特阿拉伯 22.3 67.8 7 俄罗斯 6.1 21.3 2 伊朗 11.2 88.7 8 哈萨克斯坦 3.3 83.6 3 伊拉克 9.6 * 9 利比亚 3.2 66.5 4 科威特 8.4 10 美国 2.2 11.1 5 阿联酋 8.0 中东合计 61.8 81.6 6 委内瑞拉 6.9 70.8 世界合计 1619亿吨 40.5 注;*为100年以上。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

表4—8 世界有关国家天然气的产量和储量(2004年底) 表4—8 世界有关国家天然气的产量和储量(2004年底) 顺位 国家 2004年产量(亿立方米) 2004年底储量(万亿立方米) 占总储量比例(%) 可采年数(年) 1 俄罗斯 589.1 48.00 26.7 81.5 2 伊朗 85.5 27.50 15.3 * 3 卡塔尔 39.2 25.78 14.4 4 沙特阿拉伯 64.0 6.75 3.8 5 阿联酋 444 6.06 3.4 6 美国 542.9 5.29 2.9 9.8 7 尼日利亚 20.6 5.00 2.8 8 阿尔及利亚 82.0 4.55 2.5 55.4 9 委内瑞拉 28.1 4.22 2.4 10 哈萨克斯坦 18.5 3.00 1.7

表4—7(续) 世界石油储量前十位的国家(2004年年底)) 单位:% 表4—7(续) 世界石油储量前十位的国家(2004年年底)) 单位:% 10 哈萨克斯坦 18.5 3.00 1.7 * 11 土库曼斯坦 54.6 2.90 1.6 53.1 12 印度尼西亚 73.3 2.56 1.4 34.9 13 马来西亚 53.9 2.46 45.7 14 澳大利亚 35.2 69.9 15 挪威 78.5 2.39 1.3 30.4 16 中国 40.8 2.23 1.2 54.7 世 界 2691.6 179.53 100.0 66.7 注:*为100年以上。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

石油、天然气工业布局 从各地区来看,20世纪60至70年代,中东地区采油业崛起,并迅速在世界采油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03年OPEC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9.7%。 各国的石油产量参见表4-9。2004年,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居于世界首位。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十分迅猛。俄罗斯和美国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其他天然气主要生产国依次是加拿大、英国、阿尔及利亚、伊朗、挪威、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荷兰等。

表4--9 世界各有关国家的石油产量 单位:百万吨、% 表4--9 世界各有关国家的石油产量 单位:百万吨、% 国家 1994 1999 2002 2003 2004 沙特阿拉伯 437.3 426.2 427.3 487.9 505.9(13.1) 俄罗斯 317.6 304.8 379.6 421.4 458.7(11.9) 美国 387.5 352.6 346.9 338.4 329.8(8.5) 伊朗 185.0 178.1 168.6 197.9 202.6(5.2) 墨西哥 154.4 165.2 178.4 188.8 190.7(4.9) 中国 146.1 160.2 166.9 169.6 174.5(4.5) 委内瑞拉 142.0 167.0 165.4 134.9 153.5(4.0) 世界 3237.0 3477.1 3575.2 3702.9 3867.9(100.0)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5.

石油贸易(一) 世界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资源储存地,但油品生产集中于消费地,因而,世界石油流通量巨大,是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商品。 20世纪20~40年代,东半球国家的石油供应大部分依赖西半球的美国、墨西哥和委内瑞拉。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贸易的重心转向中东。 70年代以后,非洲成为世界第二原油出口区 ,并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的世界多极化石油出口格局。

石油贸易(二) 从进口贸易来看,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欧洲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地区。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 从出口贸易来看,中东仍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2003年世界石油出口增长最快的是前苏联和西非地区,亚太、中东地区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拉美和欧洲出现负增长 。 从国别来看,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其中沙特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位居第二。

电力工业 (一) 电力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印度、法国、加拿大、英国和巴西是世界上电力设备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最多的10个国家。

电力工业 (二) 自19世纪电力作为能源开始应用以来,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有: (1)火力发电 (2)水力发电 (3)核能发电

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发电方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70%左右。世界火力发电所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火力发电生产分布极不平衡,发电能源分布状况与电力生产分布状况极不相称。

当今世界水电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一,水电站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第二,注重发挥综合利用效益。 第三,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修建抽水蓄能电站。 第四,重新评价小水电。 第五,寻求新的水电形式。

核能发电 核电工业是新兴的电力工业部门。世界上最初开发出达到实用规模的核电是在1956年。在此后的40多年时间里,核电以其价格日益下降、供应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核电是最清洁的能源,但其装置还不尽完善,不少高科技国家也曾发生过核泄露事故 。

第四节 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 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 世界自然资源的退化 世界粮食危机加深 生态环境恶化

世界自然资源的退化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利用不当,已经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使一些土地永远地失去了生产能力; 淡水的不足以及淡水分布与人口分布的不一致,导致人均淡水资源严重失衡,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 森林资源的锐减,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灾难性恶化。 生物资源中部分物种的消失,正在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

土地资源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世纪50年代后期,世界耕地每年增长1%,而到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分别下降到0.3%、0.2%和0.15%。 据统计,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有12亿公顷的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发生中等到极强度的土壤退化。

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二是土壤的盐碱化;三是森林被大量砍伐。 土壤荒漠化是土壤退化的极端形式。荒漠化与干旱以非洲的撒哈拉地区最为典型。

淡 水 目前,全世界仍有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每年有300多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洁净的水而死亡`。 淡 水 目前,全世界仍有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每年有300多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洁净的水而死亡`。 导致当今世界面临全球性水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水体污染;   三是对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和管理不当。

森 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11月公布的估计数字,目前,每年大约有1 300万公顷森林被毁掉。 森 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5年11月公布的估计数字,目前,每年大约有1 300万公顷森林被毁掉。 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最多的10个国家是,巴西、印度尼西亚、苏丹、赞比亚、墨西哥、刚果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和阿根廷 。

生物资源 地球上生物种类最多时达1~2.5亿种。 目前,世界上只有500~1,000万种生物生存,许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正面临灭绝的危险,使自然界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在1972年至今的30年间,地球上大约有1130种哺乳类动物(占整个哺乳类动物的24%)和1183种鸟类(占整个鸟类种类的12%)濒临灭绝。

粮食危机加深 据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处于饥饿状态的人口由4.6亿增至7.3亿。 据2005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粮食作物与短缺》报告,截至2005年10月,全球面临异常粮食紧急情况的国家多达39个。

据粮农组织估计,在2000~2002年间,全世界处于营养不足状态的人口仍高达8.52亿,全世界每年有近600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足而夭折。 粮食危机对人的基本生存权构成直接威胁,引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影响其经济发展 。

生态环境恶化 大气污染 臭氧层破坏 酸雨 垃圾 地球变暖

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 一是工业烟尘与粉尘。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中的烟尘总量约1亿吨; 二是工业废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全球每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总量高达1.5亿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酸雾及酸雪,对动植物造成很大危害; 三是汽车尾气。

臭氧层破坏 自美国杜邦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开发出氯氟烃化合物(CFC)即氟里昂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已达2,000万吨,使臭氧层遭到极大的破坏。 1986年,英、美两国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有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大小(936.4万平方公里)的臭氧空洞,2000年9月,这个臭氧空洞已经扩展到2830万平方公里;目前,北极臭氧层已有2/3受损。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等中纬度地区上空的臭氧浓度也大幅度下降。

酸 雨 酸雨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其他欧美发达国家随后也出现了酸雨现象。在1972年于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瑞典第一次把酸雨作为一个国际性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来。在近二、三十年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酸雨。 酸雨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空中死神”。它使土壤酸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的健康受到危害。

垃 圾 垃圾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界性难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到了垃圾污染的困扰。垃圾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主要在于它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危害范围广。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产生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450亿吨,由此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为了减轻本国的垃圾污染,经常将工业垃圾转移到海外,销往或倾倒在发展中国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

地球变暖 在20世纪的100年间,地球的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6℃,今后,如果人类不采取抑制地球变暖的有效措施,到2100年,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比1990年上升1.4℃~5.8℃。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2002年12月17日公布的统计资料,地球变暖在明显加速。 全球变暖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土地荒芜,还会助长热带疾病的滋生和蔓延,造成生态混乱、物种灭绝、粮食减产、害虫逞凶、水资源短缺、森林减少等一系列灾害。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增长。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优化。 联系:经济增长会促进经济发展。 区别: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涵义更为宽泛,它不仅是指产出的增加和增长率的提高,而且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落后状况的逐渐转变或消失、低下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趋于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逐步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加快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一)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二) 上述六个方面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理念就是要在发展思路上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二) 德国是欧洲国家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 日本在打造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前列。 发展中国家也为谋求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进行了许多探讨。 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影响甚至威胁环境安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人类也正在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不断奋斗。

发达国家推行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制定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的思路大体是,在维持其以往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推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应模式,即在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前提下,实施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维持型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1)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2)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3)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发展中国家推行 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前,鉴于西方工业化教训,尤其是适应世界绿色浪潮,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西方工业化的道路上,也采取了相应措施,着手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污染、人口、资源等问题,但在环保与发展问题上,多数国家还是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选择重点在经济发展兼顾环境保护的赶超性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模式。

结语   到目前为止,世界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虽尚未得到明显改善,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恶化,但其危害性和危险性已被国际社会所认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在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了协调行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绿色产业、绿色食品、绿色消费正在兴起,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呈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