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历史解题技巧与重要类型题 一、图片材料题 1、地图类 2、人、物、场景类 3、表格、数轴类 二、文字材料题 1、引用材料类 2、名词解释类 三、组合选择题 四、“启发感悟”类问题
地图类 1、借用地图考察地理方位或朝代疆域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右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技巧 1、把握关键词“商鞅变法”——发生在秦国 2、辨别地理方位 选择C
下列形势示意图中,再现了公元三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政局的是 解题技巧: 1、把握题中的关键词“三世纪二十年代”,使用历史大事年表进行判断。 2、辨析不同朝代的疆域图 选择 c A B C D
2、借地图考察旅行或行军的路线 观察下面地图,由哥伦布首先开辟的航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题技巧: 1、熟知地图对应的事件 2、快速翻到书上的“原图”进行答题 选择 A
重点地图归纳 表示地理方位或疆域的地图 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地图 原始农耕遗址地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秦朝疆域图
西汉疆域图
三国鼎立
辽、北宋、西夏形势 金、南宋对峙形势
清前期疆域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秦长城 明长城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元朝的运河 大都 涿郡 通惠河 会通河 洛阳 杭州 余杭
古埃及与尼罗河 新月沃地与两河流域 古希腊雅典与爱琴海
极盛时期的拿破仑帝国 罗马的扩张
美国南北战争形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北约与华约军事政治集团
北约与华约军事政治集团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非洲独立进程图 二战后亚洲一些国家独立形势图
表示旅行或行军路线的地图 秦末农民起义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佛教传播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新航路开辟路线图
鸦片战争形势图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北伐战争 胜利进军形势图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中国人民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长征路线图 1936年 1935年 1934年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左宗棠1878年打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外新疆。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八路军抗日百团大战,主动出击最大规模
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东征地图 罗马帝国扩张 2世纪达到最大
从丝绸之路到新航路开辟地图
三角贸易示意图 BACK
其他类 西周等级示意图 古印度种姓制度 (奴隶制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利益)
(封建制等级制度) 法国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日本
人、物、场景类 1、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解题技巧: 1、熟悉人物主要事迹 2、把握关键词“开天辟地”“书记” 3、识辨人物外貌 选择 A
2、物 解题技巧: 1、熟悉书籍的作者、创作背景 2、寻找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德莱赛” ,锁定选择目标 选择 B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作家德莱塞仿佛在一片繁荣中嗅到了危机的气味,创作发表了一本控诉资本主义制度黑暗的著作。该著作是 解题技巧: 1、熟悉书籍的作者、创作背景 2、寻找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德莱赛” ,锁定选择目标 选择 B A B C D
下列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成就的是 A B C D 解题技巧: 1、熟悉古代西方和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 2、读图,辨认各选项信息 选择 D
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原子弹爆炸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螺旋桨飞机 解题技巧: 1、熟悉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2、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第三次科技革命” 选择 A
3、场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标志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解题技巧: 1、熟悉解放战争中主要战役的意义 2、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转入战略进攻” 选择 C
从下列图片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从下列图片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反抗列强的侵略 B.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国共合作与斗争的历程 C 五四运动中商界声援学生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 行军中的叶挺独立团 (标语)“没有饭吃的穷人快来赶上红军” 解题技巧:如何归纳图片主题? 1、关注题干,寻找主题 2、关注图片信息(文字提示),找出相同点 3、辨析选项,建议用排除法 选择 C
重要的历史人物 孔子 黄帝 老子石像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女真 金 忽必烈 成吉思汗
辛弃疾 苏轼 李清照 白居易 杜甫
蔡伦 毕升
张仲景 华佗 李时珍
华尔 瓦德西
戊戌变法 谭嗣同就义 严复 梁启超 康有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 李大钊
民族资产阶级 张謇 侯德榜
新中国时期模范人物 邓稼先 王进喜 袁隆平
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访华 汪辜会谈
古希腊荷马 古希腊阿基米德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法国伏尔泰 意大利但丁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人物 拿破仑 林肯 罗斯福 华盛顿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玻利瓦尔 章西女王
中东和平进程关键人物 拉宾、佩雷斯、阿拉法特
生产力的发展 铁器 青铜器 骨、石质农具
生产关系的变革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张骞通西域 大泽乡起义
科举制度
近代的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近代化探索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海国图志》——洋务运动
雄鸡一声天下白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一大 五四运动 吴起镇会师
抗日战争 百团大战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台儿庄战役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 渡江战役 挺进大别山
新中国成立和巩固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战争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五计划 1954年宪法 三大改造 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南巡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古代文化 象形字 楔形字 巴黎圣母院 麦加大清真寺
资产阶级革命 处死查理一世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波士顿倾茶事件
资产阶级改革 日本《“黑船”事件》 俄国农奴
无产阶级革命 英国宪章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法国巴黎公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水晶之夜” 巴黎和会 慕尼黑阴谋 《凡尔赛和约》
两次世界大战 原子弹爆炸 诺曼底登陆 德国向英国挑战 日本投降
冷战下的两极格局 美苏争霸
经济全球化 中美合作生产的飞机 BACK
表格、数轴类 下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题技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解题技巧: 在题干和表格中找到关键词“所有制”、“公私经济成分”,确定本题考查对象 发现表格中相关数字的变化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选择 A
右图是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引起甲点(1959年)前后粮食产量变化的历史事件和引起乙点(1979年)之后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863计划纲要》的实施 解题技巧: 根据题干,读懂数轴 抓住关键词“1959年产量变化”“1979年产量大幅提高”,联系同一时期史实,找出相关的原因 选择 B
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示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B.开始复苏和繁荣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解题技巧: 读懂“年代尺”,确定考查时期 联系该时期的史实进行回答 选择 A
1、曲线变化—— 2、变化原因—— (关注时期,一战期间) 3、说明结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增长 外因、内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及原因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1、曲线变化 2、变化原因 3、说明结论 1924~1929年失业率低, 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一时 1929~1933年失业率高, 原因:经济大危机 1933年以后降低,原因:罗斯福新政 说明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例。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敢于创新。 BACK
引用材料类 1、名人名言 初三某班的黑板报以名人格言的形式介绍历史人物及成就,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A.“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国画《愚公移山》的作者徐悲鸿 B.“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电灯的发明者爱迪生 C.“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 D.“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微积分的创建者牛顿 解题技巧: 1、熟悉主要历史人物的名言 2、熟悉主要历史人物生活时期和主要成就的领域,便于翻书寻找 选择 C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2、其它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解题技巧: 1、根据问题“选官制度创立”,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择; 2、或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如“远法前代”,缩小范围翻书查询 选择 B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发表演说 根据材料,德国为了“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与英法等国对抗,致使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对抗集团?1914年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解题技巧: 1、熟悉课本材料,查询笔记 2、把握整道题目的主题,抓住本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德国”、“要求地盘”“1899年” 3、仔细读问题,找到提示,如“英法”、“军事对抗集团”
常见的名人名言 左宗棠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我办了一辈子事······都是纸糊的老虎——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左宗棠 魏源 李鸿章 孙中山 严复 《汉谟拉比法典》 文艺复兴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共产党宣言》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 ——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不能持久站立的”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 林肯 贝多芬 列宁 毛泽东 罗斯福 阿拉法特 BACK
名词解释类 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碑》 解题技巧: 1、熟悉历史事件主要特征,寻找题目中相对应的关键词“天下第一行书” 选择 A
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中共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为井冈山会师创造了条件 C.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 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 解题技巧: 名词解释类题干较长,要始终抓住最后一问,不被题干中的其它叙述文字干扰,如“1921” 选择 C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解题技巧: 1、注意归纳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点 2、注意审题如“不包括”“不正确” 选择 D
根据以上四位人物(华盛顿、列宁、罗斯福、斯大林)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题目详见学案 ) 根据以上四位人物(华盛顿、列宁、罗斯福、斯大林)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 推动历史发展 解题技巧: 领袖的“历史作用”,一般是谈他们在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BACK
组合选择题 1、时间类 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诺曼底登陆②德国进攻波兰③慕尼黑阴谋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解题技巧: 1、熟悉事件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 2、将熟悉的事件排序,再运用排除法 3、抓住主题,翻书查询或查大事年表 选择 D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解题技巧: 抓住问题指向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问题涉及的方面“外交成就” 选择 B
2、归纳类 以下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②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军队,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④后期的对外战争都维护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技巧: 熟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及其评价 选择A
关注表格中的选项,从中确定问题的主题“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3、图表类 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①战争是人类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题技巧: 关注表格中的选项,从中确定问题的主题“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选择 C
单项选择题 附:单项选择题的题型及解答技巧 单项选择题 解题时,须读懂题意,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理清题目考查的是哪一个阶段的知识点。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题,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极为有效。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第一、判断型选择题 判断型选择题,也称概念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可分直接和间接两种。 第一、判断型选择题 判断型选择题,也称概念型选择题。判断型选择题可分直接和间接两种。 【例1】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例2】下列人物到达美洲大陆的是 A达伽马 B麦哲伦 C哥伦布 D迪亚士 C
第二、材料型选择题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材料型选择题 同一般材料解析题一样,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 【例1】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寓意是你、我、他的人类社会。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下列事件中最先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是( ) A.文艺复兴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南北战争 D.工业革命 A
【例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人启动的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太平天国 C
解析:这是用图片、文献材料等方式来考查观察,识记能力。 (复习时要注意书上一些重要的图片,地图和文献资料。如司母戊鼎、蒙娜丽莎、指南针、造纸术、瓦特改良蒸汽机等图片 )
第三、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例题】下列关于《 权利法案》 和《 人权宣言》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D
第四、组合选择题 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
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认真分析,一一排除 【例】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相同的是 B 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例】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相同的是 A.保留了“天皇制” B.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了美、英、法等国的统治 D.解放了农奴 【例】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之一。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B C 认真分析,一一排除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的选项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BACK
启发感悟类问题 一般问法: 认识、启发、建议、教训、经验等 解题技巧: 1、从正面和反面史实中得到经验和教训;联系今天的现实。如对农村政策的建议。 2、从题目中找到主题及启发的切入点,如中国近代化主题,切入点可以有“侵略与反抗”“学习与探索”;根据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回答。
一些常见的启示 关于战争类 近代侵略战争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使国家不断富强。
落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八年抗战 (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 (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一战、二战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近代化探索 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搞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 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要结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
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 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 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外国的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经济实力。 结合国情,适当调控政策。 顺应全球化趋势,倡导国际合作,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使国家不断富强。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欧盟成立的启示: 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 (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 (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台湾问题的启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
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 井冈山精神: 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中华民族精神 长征精神: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抗战精神: 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奥运(青奥)精神: 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 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材料分析题答题要求: 准确、规范、有序回答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扣问简答,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按问按分列点,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多罗列些答案要点;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书面语言答题: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考试须知 先做选择题:读题时将关键词和问题圈出,按课本顺序开卷;不能把握的题目先在答题卡上涂好最佳答案,然后在试卷上作标记,试卷全部完成后再思考修改。 后做非选择题:先读题目后读材料,将问题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圈出;把握主题思想,按专题逻辑顺序开卷(一个专题中各事件之间的联系);明确每个问题的要求,先答最关键的句子,无法取舍时遵循多答原则;开放性题目(认识、启发)尽量用书上或资料上答案,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自己组织答案注意“贴合主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 检查: 1、不看答案重新做题 2、 题号顺序、非选择题答题位置与书写整洁,明确问题,不答非所问,不漏答。
答题四步曲: 拿到卷子后, 第一步,通读试卷,将所有题目分类标记。 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能直接写出答案的题目,直接写出答案; 第二类是答案模棱两可的题目,把明确不是答案的选项标上去除标志; 第三类是完全陌生的题目。 第二步,利用排除法解决“第二类”题目。 第三步,集中精力解决“第三类”题目。 第四步,检查是否有漏题、错别字、答案顺序。 特别提醒: 不要追求历史单科满分,要追求的是政史两科的最高分
热身练习
(2010·广东梅州)1.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中共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2010·广东梅州)1.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B.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中共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2010·湖南衡阳)2.张华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右图)。如果为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D.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2010江苏苏州)3、苏州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1)图一刻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读图,回答问题 【白玉浮雕凝固历史】 (1)图一刻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虎门销烟; 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2)图二所示事件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被认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该事件是什么? 五四运动
(3)图三船只所示事件发生在今天的哪座城市?图四描绘的场景应该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当中? 【方寸之间记录历史】 (3)图三船只所示事件发生在今天的哪座城市?图四描绘的场景应该出现在哪一重大事件当中? 浙江嘉兴;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4)如果要给你概括从图三到图四的整个历史时期,你用一个什么名称比较合适? 中国共产党奋斗的28年
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2个春秋,回首中国32年的巨变,我们要深深的感谢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一生八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两次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也永远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右图为1976年1月19日的《时代》封面,标题为“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 据材料一分析,1976年《时代》周刊的封面色调极为黯淡,阴郁,原因何在?“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这样的疑虑,反映了当时美国人怎样的心态? 当时中国处在“文革”时期,十年动乱,经济萧条、文化黯淡、社会动荡,各行各业陷于瘫痪的局面。周恩来病逝,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 美国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和走向充满疑虑。
(2)材料二中,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与卡特总统同时出现在《时代》封面上,标题是”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左图)1978年,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1979年1月1日,他的头像第三次登上《时代》封面,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右图) (2)材料二中,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理由是什么? 促成中美建交;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三: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荣登《时代》封面,标题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封面上一边是游行队伍高举马克思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3)据材料三分析:1985年的中国是否像《时代》周刊评论的那样”正在远离马克思”?请说明理由。 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因此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你有何感想? 启示+怎么办 邓小平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新世纪我们必须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 B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是因为他: A.颁布了《独立宣言》 B.颁布了《宅地法》 C.维护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民族独立和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下列领导人中,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是: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玻利瓦尔 ④林肯 ⑤拿破仑 A.②④ B.②③ C.②⑤ D.①③⑤ D B
C 造成下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中东战争 ④世界经济大危机 造成下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中东战争 ④世界经济大危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例:(2010·安徽)15.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是解读历史的标尺。 材料一 佛罗伦萨人认为时间和生命像黄金一样宝贵。为了珍惜它们,1329年,佛罗伦萨人在城楼上安装了最早的机械钟。 ——摘编自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佛罗伦萨人安装机械钟的行为是受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什么思潮的影响?(2分) 材料二 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2)从材料二看,“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应开始于( )(2分)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材料三 1949年10月,有位诗人以一句“时间开始了”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喜悦心情。1978年12月,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时间又开始了”…… (3)这位诗人“喜悦的心情”是因什么重大事件产生的?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怎样的转移促使“时间又开始了”?(4分) (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2分) 人文主义 C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新中国的成立 珍爱时间就是珍爱生命;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或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好的制度、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必须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必须以经济建设中心、改革开放等.
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请你结合有关中外近代思想解放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近代上两次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什么?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2)鸦片战争后,谁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是在哪一著作中提出的? 魏源;《海国图志》。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运输和通讯工具。 火车、轮船、电报等
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请你结合有关中外近代思想解放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想传人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请列举促进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5)19世纪中期形成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以此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出现了哪一先进政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请你结合有关中外近代思想解放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6)感悟鲁迅先生的话,请你谈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具备怎样的民族精神品质? 坚持解放思想,培养民族创新意识,与时俱进; 树立民族开放意识,善于吸取世界先进科技文化,吐故纳新; 培养民族忧患意识,勇于拼搏和奉献,自强不息。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谴责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请回答: (1)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首相领导的议会掌握最高权力”这一政治现象源于上述哪一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分析判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谴责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请回答: (2)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1776年7月4日。你认为上述哪一材料内容符合刻在铭板的上文件内容?该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独立宣言》。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谴责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请回答: (3)材料一颁布于哪次资产阶级革命中?材料中的要求反映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 (4)三则材料所表达的共同核心内容反映了哪一时代的发展要求? 资本主义时代
(1)中国与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增长趋势相比,呈现何种明显差别?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中国与英、德、日三国人均GDP增长趋势相比,呈现何种明显差别? 英、德、日的人均GDP快速上升, 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缓慢。
(2)促使日本在1870年至1913年期间,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历史事件? 分析1700年至1973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GDP变化的折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2)促使日本在1870年至1913年期间,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哪一历史事件? 日本明治维新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日两国人均GDP增长缓慢的主要共同原因是什么?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3)与1913年相比,1950年德、日两国人均GDP增长缓慢的主要共同原因是什么? 德、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战败。
美国的援助(或美国的扶持);欧盟(欧洲联盟) 分析1700年至1973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GDP变化的折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4)从1950年到1973年,日、英、德三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因素是什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欧洲逐渐走向联合,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经济体名称是什么? 美国的援助(或美国的扶持);欧盟(欧洲联盟)
(5)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为改变落后的局面,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分析1700年至1973年世界部分国家人均GDP变化的折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5)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为改变落后的局面,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实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