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Andrew 编著
Advertisements

第3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三章 数据传输媒体 3.1 传输损耗 3.2 有损耗条件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3.3 传输介质.
连接器技术发展趋势及因应策略 生产&营销副总经理 王跃轩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3 传输介质 无线介质(信号在大气或外层空间自由传播) 使用电磁波或光波携带信息 优缺点: 无需物理连接 适用于长距离或不便布线的场合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基本组成 OSI/RM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相关概念, 模型中数据传输 等)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数据通信技术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本章的内容将会对最基本的数据通信技术、广域网中数据传输原理与实现方法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第三章 数据通信技术 第一节 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节 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 复习思考题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主讲:方贤进, Ph.D & Associate Prof.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第二讲 无线传输基础.
通信和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管理员考证辅导 2012年11月上午试题.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编码技术 2.3 多路复用技术 2.4 数据通信方式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概述 2.2 数据调制与编码 2.3 多路复用技术 2.4 异步与同步通信 2.5 数据传输介质
第 二 篇 通信基础.
第3章 数据通信基础 本 章 内 容 简 介 概 述 数据通信中的基本概念 数据通信系统的几项技术指标 数据的三种传输类型
§5.1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一般模型 边带滤波器.
第 4讲 信道复用与数字传输技术.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任课教师: 孙亚.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第17章 微机控制的监视与报警系统 采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扫描和检测的报警系统,目前船舶上最常见。 §17-1 模拟量输入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项目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 2 项目二 计算机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3 项目三 物理层基础与应用 4 项目四 数据链路层基础与应用 5 项目五 网络层基础与应用 6 项目六 传输层的基础与应用 7 项目七 应用层的基础与应用 8 项目八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 主讲人: 单 位: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8年3月.
邓 磊
第二章 物 理 层.
第 2 章 物理层.
第2章 物理层 基本内容: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信道及其传输速率的计算,常用的传输媒体,信道复用技术,物理层的标准举例 。 重点掌握: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信道及其传输速率的计算 信道复用技术 RS-232 接口标准.
Chapter Three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 徐明伟
AVR单片机软硬件设计教程-入门篇 ——学单片机就要学AVR!
2.5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光波分多路复用.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欢迎辞.
存储系统.
Part II 物理层 信号, 媒介, 和 数据传输 2018/12/7 Spring 2003.
大学计算机基础 5-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用组网技术 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
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  绪论 刘柏森 2018/12/9 CP 第一章 绪论 Baisen Liu.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1章 绪 论 1.1 通信的概念 1.2 通信系统 1.3 通信方式 1.4 信道与噪声 1.5 信号频谱与信道通频带
多媒体技术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东军.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计算机网络 第 2 章 物理层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刘家芬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主要内容: 无线局域网的定义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的技术 WLAN的架构 无线网络搭建与配置 无线网络加密配置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部分 数据传输.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IT 安全 第 9节 通信和网络控制.
2 模拟通信系统 角调制 课程目标 1、理解角调制的基本概念 2、掌握NBFM(窄带调频)、WBFM(宽带调 频)的频谱分布、带宽及功率
第1章 绪 论.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无线网络特性展现 张琦.
课题五 频率变换电路 调幅波的基本性质 调幅电路 检波器 混频器.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信号发生电路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杨锐.
Copyright © 2004 HRBEU.605. All Rights Reserved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主讲 巫玲 E_mail: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讲 巫玲 E_mail: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2017年3月19日

课程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第4章 局域网 第5章 网络层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第4章 局域网 第5章 网络层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第7章 传输层 第8章 应用层 第9章 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 第10章 网络新技术专题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第2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提纲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2 物理传输介质 2.3 数据传输技术 2.4 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第2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本章提纲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2 物理传输介质 2.3 数据传输技术 2.4 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 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 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立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1/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源系统(或发送端) 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 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数据与信号的区别: 数据(data)是表达信息的实体,而信号(signal)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2) 无论数据或信号,都可以是模拟的或数字的。所谓“模拟”就是连续变化的,而“数字”就表示取值是离散的。 数据与信号转换的几种情况 模拟数据 放大器 调制器 模拟信号 模拟数据 PCM 编码器 数字信号 数字数据 模拟信号 调制器 数字数据 数字 调制器 数字信号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2 带宽与傅立叶分析(1/3) 带宽的定义: 带宽本来的意思是指某个信号所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赫兹Hz 对于数字信道,带宽是指在信道上(或一段链路上)能够传送的数字信号的速率,即数据速率或比特率。 傅立叶(Fourier)级数 : 一个具有有限持续时间的数字信号,可以看做为一个以此有限持续时间T为周期的周期阶梯函数g(t)。此函数可展开成傅立叶(Fourier)级数。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2 带宽与傅立叶分析(2/3) f=1/T 基波频率 直流分量 n次谐波的正弦振幅值 n次谐波的余弦振幅值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2 带宽与傅立叶分析(3/3)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1/3) 码元传输速率提高时,信号失真会更加严重。因此,在实际的信道上,码元传输的速率必然有个上限,这个上限值受信道的带宽制约。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2/3) 奈奎斯特(Nyquist)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 “理想低通信道”就是信号的所有低频分量,只要其频率不超过某个上限值,都能够不失真地通过此信道,而频率超过该上限值的所有高频分量都不能通过该信道。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 2W Baud 若一个码元只携带1bit的信息量,则“比特/秒”和“波特”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若使1个码元携带nbit的信息量,则M Baud的码元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速率则为M×n bit/s。 (电平级数?) 带宽(Hz)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3/3)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 C = W log2(1+S/N) bit/s W为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信噪比的单位为dB,1dB=10lg(S/N) 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 物理传输介质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 2.2.5 卫星通信 2.2 物理传输介质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 2.2.5 卫星通信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1 双绞线(1/2) 双绞线的特点: 双绞线(Twisted Pair)也称双扭线,是一种最经常使用的物理媒体。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twist)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 双绞线的分类: 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1 双绞线(2/2) 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2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的特点: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也可以是单股的)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所组成。 按特性阻抗数值的不同,同轴电缆分为两类: 50 同轴电缆 主要用于在数据通信中传送基带数字信号,又称基带同轴电缆。 75 同轴电缆 用于模拟传输系统,它是有线电视系统CATV中的标准传输电缆。在这种电缆上传送的信号采用了频分复用的宽带信号。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3 光纤(1/3) 光纤的组成: 光纤通常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纤芯很细,其直径只有8 ~ 100 m。正是这个纤芯用来传导光波。 光纤的分类: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3 光纤(2/3)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3 光纤(3/3) 光纤的特点: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这在有大电流脉冲干扰的环境下尤为重要。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 体积小,重量轻。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4 无线传输媒体 无线电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特点: 微波波段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因此其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 因为工业干扰和天电干扰的主要频谱成分比微波频率低得多,对微波通信的危害比对短波和米波通信小得多,因而微波传输质量较高。 与相同容量和长度的电缆载波通信比较,微波接力通信建设投资少,见效快。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4 无线传输媒体 微波接力通信缺点: 相邻站之间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物,有时一个天线发射出的信号也会分成几条略有差别的路径到达接收天线,因而造成失真。 微波的传播有时也会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 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 对大量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2.5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的特点: 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具有较大的传播时延。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 数据传输技术 2.3.1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3.2 数字调制技术 2.3.3 脉码调制 2.3.4 多路复用 2.3 数据传输技术 2.3.1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3.2 数字调制技术 2.3.3 脉码调制 2.3.4 多路复用 2.3.5 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 2.3.6 数据通信方式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1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模拟传输系统 数字传输系统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其内容的模拟信号传输方式。 放大器易引起信号畸变的叠加。 传统的电话通信系统。 数字传输系统 数字传输关心的是信号本身所携带的内容。不论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只要它代表了0和1的相互变化模式的数据就可以采用数字传输。 转发器(再生器)中继信号。 在主干网的长距离传输中数字传输技术已逐步取代早先的模拟传输技术。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2 数字调制技术 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调幅(AM) 调频(FM) 调相(PM)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3 脉码调制(1/3) 脉码调制(PCM):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编码解码器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3 脉码调制(2/3) 脉码调制的过程 : 1、采样 就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样测量模拟信号幅值。 根据采样定理,只要采样频率不低于模拟信号最高频率的2倍,就可以从采样脉冲信号无失真地恢复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1 5 10 时间/μs 125 250 375 500 625 750 875 1000 10.8 11.2 9.5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3 脉码调制(3/3) 2、量化 量化就是将采样点处测得的信号幅值分级取整。 先将模拟信号的最大可能幅值等分为若干级(通常为2n级),而后测量得到的幅值按此分级舍入取整,得到一个正整数。如,模拟信号的最大幅值的上确界为256,可将其分为128级,则幅值在[0,2)中量化为O;幅值在[2,4)中量化为l;……;幅值在[254,256)中量化为127等。 3、编码 编码就是将量化后的整数值用二进制数来表示。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4 多路复用(1/6) 1、频分多路复用(FDM) 基本思想: 将信道的可用频带分成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一路信号仅占用其中的一个频段,以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中的传输。 3路话频原始信号频分多路复用一带宽为12kHz(60~72kHz)的物理信道示意图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4 多路复用(2/6) 2、时分多路复用(TDM) 基本思想:将一条线路按其工作时间划分周期,每一周期再划分为若干时间片,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从而实现一条线路传送多路信号。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4 多路复用(3/6) 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4 多路复用(4/6) 统计时分复用STDM: 统计时分复用又称为异步时分复用,而普通的时分复用称为同步时分复用。 统计时分复用是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 工作原理图: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4 多路复用(5/6) 3、波分复用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工作原理图: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4 多路复用(6/6) 4、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另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又称为码分多址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率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不会造成干扰。 码分复用最初是用于军事通信,因为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5 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1/2) 对在物理媒体中传输的二进制比特串可用高低电平的矩形波来表示。但接收端若无法得知传输的比特串的起始时间或每个比特串的持续时间长短,则出错。 如: 若接收端接收数据时退后1个比特位的时间 若比特传输时间缩短一半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5 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2/2) 计算机网络中常采用的编码方法有两种: 曼彻斯特编码 (早期10M以太网采用此编码)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令牌环采用此编码)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6 数据通信方式(1/4) 1、串、并行通信 (1)并行通信 将16位或32位的数据按数位宽度同时进行传输,每一个数位都要有自己的数据传输线和发送、接收设备。 (2)串行通信 在一根数据传输线上每次传送一位二进制数据,即数据一位接一位地传送。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6 数据通信方式(2/4) 2、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按照数据传输方向及其时间关系可将通信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6 数据通信方式(3/4) 3、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同步是指接收端要按照发送端所发送的每个数据的起止时间和重复频率来接收数据,即收发双方在时间上必须一致。 (1)异步传输 异步传输又称起止式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3.6 数据通信方式(4/4) (2)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4 物理层接口标准举例 2.4.1 物理层接口特性 2.4.2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4.1 物理层接口特性 1、机械特性 规定了物理连接设备中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 2、电气特性 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的电路的特性,一般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特性的说明、DTE-DCE接口线的信号电平等。 3、功能特性 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的关系。 4、规程特性 规定了使用交换电路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步骤。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2.4.2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常见的主要有EIA-232-E标准和RS-449标准等。 EIA-232-E接口标准 EIA-232-E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著名物理层标准。EIA-232是DTE与DCE之间的接口标准。 EIA-232接口标准有两个较大的弱点,即:数据的传输速率最高为20 kbit/s;连接电缆的最大长度不超过15 m。 实物图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发送端 若从这里开始采样数据 接收端 返回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发送端 若比特传输时间缩短一半 接收端 1 1 0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返回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

返回 计算机网络--刘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