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中的民生新闻叙事 主讲人 方毅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09 年度工作总结 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 2010 年 2 月 2 日 年,在中心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 在出版社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出版社积极开展各 项工作,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局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连续三年稳步上升。下面我代表出版社,就一年来 的工作向全体同志进行汇报。
Advertisements

解读《金星秀》节目. 节目宗旨和定位: 关于文化碰撞、文化交流的节目,直击文娱热点,关注 民生等问题 节目形式: 脱口秀 节目时长: 70 分钟 节目段落: 脱口秀、有话问金姐、金星时间.
第二章 服装表演的发展历程 2.4 中国服装表演的发展. 一、中国早期的服装表演 服装表演在中国最早出现于纺织工业发达的上海。 1918 年上海南京路上著名的四大百货公司之一的永 安公司,在公司的中央大厅搭建舞台,举办服装表 演,以扩大商品的销量。 1930 年 3 月 24 日,上海先施公司同样为了商品促销举.
“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 品。 ” (巴金) “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 (李健吾) 《雷雨》的社会影响。 1935 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 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 又被译成日文。
1985 年,深圳国贸大 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 “ 深圳 速度 ” 。 深圳: 对外开放的 “ 窗口 ” “ 一夜崛起之城 ” “25 岁,用青春把小渔村变成大都市; 25 年, 用前无古人的速度领跑经济;这个城市的名称, 不止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 重若生命的效率。 ” ──2004.
年代抗日热血传奇大剧 广告招商方案. 目录 1. 创作背景 2. 创作团队 3. 剧情简介 4. 演员阵容 5. 精彩看点 6. 优质平台 7. 招商方案.
制作人 : 林 熹 黄语欣 方诗涵 李雅雯 林怡芳 林 萍 蔡颖琦 徐丽珊 成员 : 工作 : 林 熹 幻灯片 黄语欣 图 片 方诗涵 写计划书 李雅文 资 料 林 萍 日 志 林怡芳 资 料 徐丽珊 资 料 蔡颖琦 资 料.
什么是医患危机? 刘志勤 主任医师 执业律师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 刘爱军 统筹兼顾 重在特色 一、大学英语课程概况 二、硬、软件建设 三、教学研究 四、教学成果及示范作用 五、材料申报 六、问题与思考.
今天的矿工路 六十年代的矿工路.
教育学 教育心理教研室 雷小玲 潘汉中 王 英.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蒋晋红.
受尊敬的殘疾者 ==按一下切換.
生命的勇者.
第五章 电视手法与分镜头稿本 第一单元:电视摄像造型基础.
2014年度科技服务工作 总结交流汇报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 2014年12月.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建西部建设
真的太经典了, 不得不看.
真的太经典了, 不得不看.
公益传递力量 专业传承梦想 养老前置 普法先行 遗嘱与继承老年普法课堂 — —.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见面会.
黄 河 ——中华母亲河 2014年贺年片 原创:刘忒正 改制:牛俊民.
大同市民大讲堂 健康讲座 养生四要 自调有道 ——现代人的健康管理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发现自己的潜能.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大话西游 之大圣娶亲 制作人:柴雅迪 班级:视传1501.
第八单元 媒介品牌管理.
大语文课件 设计制作:张国生 《孟子》两章 大语文课件 导入 孟子 第一章 第二章 归纳 扩展.
蚂蚁的故事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动物却演绎出迥然不同的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义乌梦娜袜业 广告策划书 组员:徐琴娜 金春晓 陈晓静 陈菁菁 毛振华 王勤 指导老师:张益丹 完成时间:2006年12月.
【案例】 今年2月5日,福建平和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大执法力度严控初中辍学的通知》。这份“红头文件” 明确规定: 所有乡镇、村和教育、劳动、工商、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对未取得初中毕业证的青少年不得开具劳务证、结婚证、驾驶证等。
第四课 生 命 共 舟 合作就在身边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大国崛起 ——小议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 09英本2班 09B 张丽.
课程:软文营销 课题:微博软文 班级: 教师:杨俊.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明确考点 夯实基础 追踪热点 解题指引 ━━七八年级思想品德中考复习策略
第三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靓 让作文语言 起来 授课教师 徐春林.
凯丰对冲9号证券投资基金.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主题班会: 我的高考 我作主 高三(5)班 2009/09/13 相信自己.mp3.
雲林縣總合治水研討會 陳 殿 寶 中 華 民 國 102年12月 1 1.
第14章 危机型公共关系实务 引导案例 14.1 危机公共关系概述 14.2 危机公共关系处理原则 14.3 危机公共关系三阶段 讨论题.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说明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初步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运用新媒体做好工会工作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文化建设教研室 邵 军 年3月19日.
我们来造 “环形山”.
兩岸 ·字句鏗鏘· 文字/閱讀/創意 展覽 第九届文博会深圳书城中心城分会场.
新闻发布会.
关于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白山市教育局 纪砚秋.
专题三 从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演化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引发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
大 名 人 武 制作人 : 袁梦 程成.
[hán dān] 邯郸 邯郸,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南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西依太行山脉,东连华北平原,北连邢台、南毗安阳,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18个较大的市。[1-3]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邯郸为赵都,魏县为魏都;[4] 汉代与洛阳、临淄、宛、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5]
旅游服务部 2013年招生宣传重点.
品读 海伦·凯勒.
光環”籠罩下的馬雲.
从质施教 从实育人 从严治学 ——外语学院2013年迎新生大会.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外语系 2009级英语专业一班优秀班级 申报材料
自然之道 双口小学 李佳.
凤凰卫视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2011年上半年度) 数据来源: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文化复兴路 灿烂中国梦 12景观建筑设计
魅 力 中 国 笑看历史风云 情系似水流年 品味剧里人生 享受剧外精彩 每周新看点 ——
中国市县招商网 会展案例.
精彩影视节目预告 本周收视导航 –
超星尔雅 tsk1.erya100.com 网络通识课程学习指导 徐佳佳.
超星尔雅 tsk1.erya100.com 网络通识课程学习指导 徐佳佳.
中证斗志昂 再创新辉煌.
2014年签约认购合同签订 注意事项.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语文(苏教版) 教学建议与课例分析 主 讲: 蔡 伟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后现代语境中的民生新闻叙事 主讲人 方毅华

一、我们现在所处的语境是什么样的 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大众传媒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潮发源于西方,但随着全球化浪潮风行世界,其影响已经波及我国。 “后现代”可以被认为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发展到巅峰后的一种逆转。

后现代哲学所说的“后现代”,主要不是指“时代”意义上的一个历史时期,而应该是指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以强调否定性、去中心化、破坏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拼贴、复制、解构以及多元性为基本特征的。它与现代主义哲学的肯定、建设性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毫无疑问,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从合理性方面看,它的确能让人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危机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物欲膨胀而导致的人文精神的失落等等。

它的批判精神对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约束意义。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深刻的矛盾和严重的弊端,不仅对于整个人类文明,就是对于当下的社会文化、大众传媒,也已经带来不可漠视的影响。

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 第一:解构之风尽吹, 民生新闻遍地开花

以江苏《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成为传媒界一道夺目的新景观。这类节目以关注社会草根层面、弱势群体、再现大众生存状态为新闻价值诉求点,普通人成为节目重点捕捉的新闻人物,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民生新闻的内核乃“去教化中心”和“去精英中心”,它或自觉或无意暗合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观念。

民生新闻作为对政治新闻的一种反动,初始阶段认识的不成熟、操作中的失当在所难免,如有的节目以肤浅琐碎的新闻噱头取悦观众,致使一些未经证实的市井传闻、鸡毛蒜皮的邻里矛盾甚至百无聊赖的奇闻轶事都堂而皇之地步入新闻殿堂。这种背离新闻价值基本原则的所谓内容取向不仅无法使民生新闻节目做大作强,而且这种庸俗、琐碎的伪民生新闻还会断送真正的民生新闻。因此,大众传媒在吸纳后现代思潮中合理元素的同时,同样需要审慎地把握这把双刃剑。

第二:复制与拼贴风行, 真实与原创远遁

法国社会理论家博德里亚,就对媒介技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他看来,节目编导会对新闻事实主观地做出选择和分割,对一些真实事件的影像声音碎片主观地进行拼贴复制,由此产生的媒介文本会令受众推导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在媒介技术的过滤、切割和操纵下,真实世界的面貌往往被窃取甚至取消,历史的厚重也会变得萎缩和平庸。因此,博德里亚悲观地断言,“人们越是接近真实资料、直播,越是用色彩、突出等手段来追踪真实,对世界真实的缺席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就会越陷越深”。

西方理论家詹明信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文化领域中呈现诸多剽窃或戏仿现象。二者都是对一种特别的或独特风格摹仿配戴了一个风格面具。过多的剽窃和戏仿造成了文化产品缺少个性,缺乏创新。 后现代主义的“复制与拼贴”还进一步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使原创性精品的出现,变得几乎没有可能。

后现代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复制的文化,它不仅是可以复制在胶片、磁带、激光唱盘上的批量生产的商品,而且它的类型、风格、模式,甚至语音也是复制出来的。它日复一日地为人们提供着大同小异的流行文化,如同满街的快餐,廉价而畅销。而个性、创造力、批判热情、现实精神都消失殆尽。

第三:差异性与多元化孵化出传媒话语碎片

我国的大众传媒正在经历着从居高临下的单一教化、灌输到多元沟通的嬗变。在平等参与、尊重差异的崭新的传播理念下,大量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民生节目一改过去主持人或专家权威独家掌控新闻话语权的局面,引进了开放、平等的多人或群体对话机制,改变过去媒体只说“一面理”的惯性思维,而改说“两面理”甚至“多面理”,演播室成为汇集众议的公共论坛。在这个开放的话语空间里,各种信息多向流动,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宽容代替狭隘,民主超越独断,不再有先验性的思想框架,对话的过程是产生文本意义的主渠道。

第四: 无深度与反正统共谋, 媒体与俗文化合流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精英圈子中扩张出来,通过大众传媒的播撒和推销,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在新闻传播领域,后现代思潮则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 报道重点从生产方式转移到生活方式报道;主体传播形象从“生产英雄”转移到“消费偶像”;媒体致力于制造文娱、体育、灾害、暴力等煽情性、趣味性新闻,服务于受众的感官;传播者竭力捕捉、营造新闻“卖点”,通过新闻炒作、新闻策划等手段,强化媒介内容的“可售性”等等,不一而足。

传媒消费主义倾向是以商业逻辑为驱动力的,商业逻辑一旦支配媒体,就可能把人的情感包括人的本能当作商业资源来开发,这就必然破坏其自律性,形成严重的文化商业化现象,造成现代人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贫困,侵害大众传媒应有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我国近年来出现的消费主义思潮和大众传媒日益膨胀的世俗化倾向,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个体空间和大众场域。盲从或拒斥都是无益的。历史经验表明,不同的思想文化在经过碰撞之后产生的价值整合才是最具意义的。

大众传媒如何弘扬先进文化,而非颓败文化;媒体的生成与发展如何既依循商业逻辑,又不完全被商业逻辑支配;如何走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的阴影,重建精神生态的平衡系统等等命题,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层面。

第二板块—— 民生新闻叙事方法探索

 一、民生新闻的特质、历史方位、叙事性 民生新闻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也不是一种新的新闻类型,也不仅仅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而是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有机结合所构成的一种新型新闻传播范式。

 特质一:“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 民生新闻强调审美,摒弃繁琐低俗,其本质在于用思想讲述故事,用精神抚慰心灵,以人文关怀的彰显来凸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价值理念的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应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注重信息的主流取向、情感的深层抚慰和意义的理性启发来全面实现民本理念,最终发挥出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特质二:“贴近民生”的独立关照态度 民生新闻是中国当代语境下催生的中国特色词汇,而公共新闻是美国的新闻学者结合美国的新闻实践提出的,它的主旨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题材的关注,提高公众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公共新闻的概念与民生新闻并不冲突,民生新闻是关怀民众,情为民所系,公共新闻则是尊重公民作用,想办法提高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中的能力。

(二)当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历史方位   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标志着我国当代新闻传播事业“受-传关系”转型进入一个新纪元

所谓市场,说到底,还是“人场”。这就迫使一部分媒体必须彻底转变传播观念,由“为少数人服务、让少数人满意”,变为“为大多数人服务、让大多数人满意”,同时千方百计地追逐受众,积极寻找可能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地方电视媒体在使得本地/社区观众在信息消费上有了新的、更多的选择,构成了地方电视台与国家电视台“对决”局面,同时也分割了原本由CCTV“一统天下”的电视新闻消费市场。

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昭示着一种极具中国本土文化意涵的新传播范式在崛起

(1)中国传统的民生/民本理念是这个范式的哲学理论基础。 “民生”二字所蕴含的“民本思想/主义”在不同的政治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集团那里,其真正的价值指向也有天壤之别,但是,“关爱民众”的基本内核却始终没有改变。

(2)平等面向大众是民生新闻范式的思维方式和传播语态。 用“家长式的”、“父亲般的”关爱也是一种关爱。但这种关爱显然是“居高临下”的,其心态是“救世主”式的,传-受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民生新闻范式不仅采取了“益友”、对话-协商、平视的策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话语权”的转移——即已经不单单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是“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

(3)首先考虑大众的利益,是判定一个民生新闻节目真伪和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4)“多重视角”是民生新闻范式的研究模式。 所谓“多重视角”包含4个层面,即:“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和“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

电视民生新闻的勃兴,意味着我国当代大众传播模式多元并存的格局已初现端倪 就我国当代大众传播模式来说,我并不主张用一种传播模式完全取代另一种传播模式,因为任何单一的传播模式都是有害的,甚至是可怕的,也是不可取的。

以各级党报为核心为主体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探索形成的传播模式,仍然是我国社会所必须的,尽管它需要改革和完善。民生新闻传播模式与主流媒体传播模式定位不同,功能有异,在今后我国大众传播领域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

电视民生新闻已经不再仅仅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是大大增加了“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比重,这就意味着普通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大众传播的话语权。

电视民生新闻充分地体现出中国社会现阶段新闻实践与社会实践的高度契合,也包含了培养公民意识和倡导公共意见表达的积极因素——这些因素正是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基础 。

中国的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一个困惑期。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所说:“在中国这样一个迅速转型的社会里,十年,几乎是一个电视栏目的大限之期。只有经过凤凰涅式的升华,才能自我救赎,并惠及社会。”

民生新闻这一节目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中国的地方电视台,正是在以央视为代表的上星电视不断蚕食地方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的情况下,在网络媒体不断壮大的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成为地方电视台与上级台抗争的利器,也成为各地方电视台广告创收最主要的载体。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叙事性  叙事方式的亲民化:多“展示”少“讲述”,追求亲切、生动,注重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

(导语)昨天下午4时左右,广州火车站广场往月台方向的路基边,堆放着五六件旅客的行李,警方用警戒线将那些行李圈了起来,并派有多名保安看守。几件小行李摆在路基下,是普普通通的麻袋、背包,没有什么异样,但另外一件行李单独放在马路边,长约1.7米,用众多麻袋包裹着,明显地可以看出是个人形。这件蹊跷的行李的“主人”是61岁的湖南人李绍为,他浑身衣衫破烂,单薄的毛衣上布满破洞,已经发白的头发非常零乱,双手布满老茧和裂纹,混浊的双眼不时地观望着那件长长的呈人形的包裹。 他正在接受警察的询问。据他介绍,那件模样古怪的“行李”不是木头,也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他老乡左某的尸体。他只是想把老乡的尸体带回湖南老家。把尸体当行李?现场马上围聚起大量的旅客。(南方都市报 《千里裹尸还》)

点评: 这个报道运用了展示的叙事方式,报道的一开头就是对于古怪“行李”和李绍为的细致描写,通过设置悬念“把尸体当行李?”一下子就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可读性。相比于干巴巴的“陈述”,记者避免以全知视角直接告诉读者事实真相,“展示”新闻的魅力一览无余。

叙事聚焦的多元化:民生新闻中聚焦者明显增多,由记者、权威人士等作为聚焦者到普通小人物、平民百姓出现在报道中,作为聚焦对象或者以聚焦者的眼光参与观察事件。

“今年的午夜饭,广州市民就豪气掏出超过1亿元。与一年比一年火爆的生意相比,不少食客却一年比一年寒心,许多酒家饭店限时、限价、限菜的做法让顾客感觉午夜饭成了“午夜烦”。有的调查显示:与其贴钱买难受,倒不如明年的年夜饭在家吃。”(羊城晚报 《“午夜饭”吃出了“午夜烦”》)

点评: 这段导语,记者显然是站在广大顾客的角度,而不是偏袒酒家,以广大顾客的利益、感受作为记者的聚焦对象,表达了顾客的感受,发出了他们的声音。

叙事角度的具体化:弃远离受众的宏观视角,取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案例,从小事入手,昭示一种普遍意义,增强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民生新闻报道中,记者通常不再代表全景式的客观世界本身,他带领读者经历正在发生的事情,或站在民众的角度考虑,或作为事件的一份子参与其中,叙事角度上不再是宏观的,而是微观而具体的,从具体的事件入手进行叙述。 在涉及住房、交通、医疗、子女上学、城市建设以及农民生活等焦点、热点问题上,避免以往的专家视角、业内人士看法等,更多地从普通人的感受入手叙事,通过他们朴实的语言真实再现他们的生活状态、面临困境以及所思所想等。

二.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热衷负面报道。民生新闻栏目题材主要集中在犯罪、灾祸、纠纷等,阴暗面题材比较多。 内容琐碎,缺乏深度挖掘。有专家曾经把电视民生新闻形容为“鸡零狗碎”、“鸡飞狗跳”、“鸡鸣狗盗”、“鸡毛蒜皮”,虽有些刻薄和夸张,但也反映了民生新闻的一种普遍现象。 娱乐过度,低俗倾向犹存。 节目超越职能,包打天下。有的民生节目几乎办成了个体诉求的求助平台,成为为个体跑腿的帮办,

一些新闻成为一系列对民众毫无实际意义的原生态素材的堆砌。即使是民众悲欢离合的人生,也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挖掘和分析,缺乏对类似事件规律性的把握和本质化的揭露。大众透过这一新闻信息看不到对自身有何实际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只是仅仅给予“看客”式的关注,而没有参与其中来深度挖掘并努力促使问题最终解决。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与发展——民生新闻叙事策略 (一)力求“大民生”与“小民生”并举,服务性与引导性并重 民生的“民”指的是人民群众,而不仅仅指社会的部分弱势群体。民生新闻的内容既应关注具体个人的生存状况和际遇,还应关注群体普遍的生存状况。

其一,提升新闻题材的思想性。 其二,拓展内容选题的报道领域。将“大民生”和“小民生”进行有机地融合 。 其三,强化新闻主题策划。

(二)实现从文化精英到普通大众,从参与意识到公共意识的转变  民生新闻在表达方式和叙述结构中实现了话语权的下移——由文化精英到普通大众,彰显民生新闻的大众价值取向和草根情节。 易于接受的软性表达 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来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 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百姓的话语权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维护。

(三)民生新闻要构建核心价值观 1.公共性是民生新闻内容创新的必然选择 公共性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精神品质之一。当前民众最关注的问题是“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出行”六个方面,这正是民生新闻需要集中表现的公共性内容。

2.情感与人文表现形式的平民化姿态 以民众眼光、民众心态、民众语言、民众思维来观察记录民生、民情和民意,以平民视角对民众进行情感抚慰和心灵观照,从而呈现人文关怀,这是民生新闻思维创新的基本要求。

3.理性引导是民生新闻深度创新的表现 民生新闻不仅仅要让大众对身边世界有一个整体认知和自身生存状态设身处地的情感抚慰,更重要的是对观众进行理性引导,帮助大众对生活世界背后本质规律有一个“由因到果”的深层理解和正确把握,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提升大众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并最终促使问题的根本解决,这是民生新闻民本核心价值取向。

(四)民生新闻应该把握好几种关系  1.小民生和大民生   要避免内容雷同和琐碎化,应该多层面地关注民生,比如从民生角度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民主法制建设,解读国家政策,反映百姓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民众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等等,也就是不断扩大报道空间,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等民生化,实现由小民生到大民生的自我超越。不能只局限于生活消费类层面,不能降低应有的品质与格调,以至于弱化新闻的引领、导向的功能。  

2.市民和农民 现有的报道中不是以农民为主体,不是以农民为主角,而是写到了菜篮子,连带到农民;写到水果丰收连带到农民;甚至是写到了灭鼠药的研制和效用连带到农民。 相关新闻中的农民形象,常常是负面形象,是贫穷和愚昧,是与都市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而有意无意间忽视、淡化了他们的善良、勤劳和朴实。如果说由菜篮子连带到农民是以市民为主看农民,那么单侧面地聚焦于负面形象,则是先入为主看农民,是刻板印象。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人们视听新闻,也不是仅仅为了“解惑”和“解气”;抨击丑恶,伸张正义,还包括“解闷”,也就是为了“找乐”。 新闻工作者理应将笔触伸向人们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新闻作为人民生活的教科书,不可或缺的章节就是满足受众休闲需求的娱乐。 民生新闻强调民本意识、民生情怀,更需要反映“民心”和“民声”,培养高尚的情趣。

4.预警和报平安  当下报平安的信息比较多。它们带有鲜明的“时令”性、周期性,常常着眼于社会上突发的危机,采用“问题(危机)——相关部门检查——未发现问题(危机)——可以放心大胆使用(或食用、购买等)”的模式,仿佛是在“更夫巡夜”,边巡视边高喊“没有事喽,没有事喽”。

新闻具有反常性、变异性,合乎常情的属于常态下的常人、常事,严格说来不是新闻。 过多刊载事后报平安的消息,也有可能让人产生“雨后伞”、“马后炮”的印象。新闻应该立足于独特的发现,而且最好体现前瞻性、引领性。

5.专家视角和平民视角 叙事学的视角是“谁在看”、“通过什么看”。传统的报道多为专家视角、业内人士的视角,体现为“专家模式”,常常是“据专家预测”、“据专家分析”,老百姓很少有话语权。

“平民”只作为叙事的对象而不能成为叙事的主体,就不可避免地丧失其自身的自在性,而只能成为受动的、屈从的对象性存在。从个人的角度讲,这是身份感和归属感失落后的精神家园的迷失;从叙事文本的角度说,这是富有个性棱角的鲜活记忆丧失后,“专家”外表所掩饰不住的抽象和残缺。

(五)民生新闻要增加有效信息量 具体来说: 要压缩一般性的投诉题材。过于个人化、琐碎的事情,虽有贴近性的特点,但信息含量普遍不高。因此压缩一般性的过于个人化的投诉题材,腾出播出空间和采访力量来报道更具典型意义的大民生题材是当务之急。

集中力量,做大当天的重点题材。民生新闻也要学会抓大放小,不能平均用力。编辑部要善于抓住重点,做好采制过程的全程质量监控,后方的责编、值班主任要掌握采访进展,及时给予前方记者指导,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等。编辑部要调兵遣将,善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开展聚集式的报道

大事件要有大作为。 电视民生新闻以关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为己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发生大事件时就可以无所作为,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在观众中形成“低端产品”的定位,逐渐被边缘化。近年来,国内民生新闻节目在大事件发生时也在积极行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如地震、台风等,发生在本地的大事件,民生新闻栏目更没有理由缺席。

镜头要丰富,要抓拍关键镜头。 有时候一个关键镜头胜过千言万语,摄像要善于抓拍关键镜头,特别是抓拍到那些传神、传情和具有典型意义的镜头。摄像在现场要能迅速准确地捕捉最富表现力、最有新闻价值的瞬间画面。

 善于运用长镜头。 长镜头记录的是事件发生时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运动过程,将这一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就会使电视观众从事件本身及事件所展示的意义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重视运用现场声。现场声既能负载信息,对新闻事实也有很强的表现力。民生新闻不重视现场声是个通病,采访时只拍摄画面,不录现场声,或录了现场声也不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提高新闻首发率、自采率。 民生新闻大扩版后,普遍存在节目注水现象,单条新闻时间太长,容纳新闻的条数太少。有的新闻信息量不大,记者却将其一拆为二或一拆为三,有效信息被稀释。增加新闻信息量首先要压缩单条新闻的长度,增加首发新闻量。单条新闻短下来了,首发新闻量上去了,播出节奏自然加快,信息量也就随之增加。

现场直播常态化。 现场直播容易在观众的心理上营造“悬念”,而这种“悬念”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现场直播内容上的信息量。

用好口播新闻。 口播新闻具有时效性强、选题范围广的特点。民生新闻中选用一些口播新闻可以弥补视频报道来源的局限。

强化字幕等视觉信息符号。 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在屏幕左下角以文字标明新闻发生地,在画面上列出新闻关键词句,一条新闻可出多个标题,都是在视觉通道对关键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强化。 可以像浙江台那样,设立一个专门的游走编辑岗位,在节目直播时段,通过热线平台和短信平台接受观众即时反馈,通过屏幕的游走字幕即时反馈观众。

做好新闻标题。 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标题的信息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取标题时不能为了修辞性,为了整齐好看,而牺牲信息性。

用好新闻背景,可以有效地增加民生新闻的信息量。在报道中增加新闻的背景资料,更有利于激发观众的收视兴趣,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 比如庐山上的一栋普通的别墅,外观其貌不扬,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但如果说是名人住过的,它的价值就与众不同了,就成了名人故居。这就是交代背景的作用。

(六)创新民生新闻写作方法 1.在结构上,不迷恋于“倒金字塔”形式。 变“倒金字塔结构”为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变全景式的扫描为微观具体的再现;较多运用直接引语和描写手法;注重细节等。其中,百姓视角决定了民生新闻不再采用传统新闻中的经典写作方式,取而代之以故事化和悬念化的新闻叙述方式。

2.在叙述上,受众成为传者关注中心。 叙述角度的不同。传统的动态新闻报道都是以客观化的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它的视角不再是宏观的,而是微观的。 不再采用传统新闻中的经典写作方式,而代之以故事化、情景化和悬念化的新闻叙述,注重所叙述新闻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新奇性。借鉴传统现场短新闻的特长,民生新闻更善于展示动态,还原民生现场。

3.提倡的几种新写法 散文式导语 导语镜头化 导语故事化 导语动态化 导语标题化

主体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叙事情节化 情节细节化

(七)做好新闻点评,提升民生新闻魅力。 民生新闻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新闻节目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新闻的前后的串联部分不是生硬的衔接,都有编辑、记者、主持人以个人身份发表的意见和评论。同时,这个时候的评论又不同于传统的编后感等等传统评论方式,它是以个人身份发表更加个性化的评论。

案例 孟非曾针对《人造美女生丑儿,陪夫百万》的消息发表的点评:现在科技发达,医学昌明,丑人变美人,只要肯掏钱,就能实现。你看,祖国大地,大江南北,人造美女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争奇斗妍。遗憾的是,医学的昌明还不足以使整容后的效果惠及后代。怎么办?有个办法,比如许多人接受“婚前财产公正”,也可以弄个“婚前容貌公证”……

点评: 这一段评论看起来幽默夸张,甚至有点尖刻,而细琢磨之后才发现蕴涵有很深的道理,可以说一语中的,准确而生动,不是泛泛而谈,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

对新闻事实的点评其实就是一种引导。在信息社会里,“独家新闻”越来越少,独特的报道角度和独特的新闻点评已经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以舆论监督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新闻点评应是民生新闻高举的一面大旗,否则,不仅媒体的公信力难以形成,政府的威信也难以确立。

1.点评中存在的问题: 常常把大众传媒当成发牢骚的“自家客厅”,挟私报复的“武器”。 一个某人倒卖火车票被抓的新闻,电视里的主持人除了说“可恶”外无以表达,最后竟自己开起玩笑来说:“真想揍他一顿。”如此点评,倒不如退回到“严肃说教”的层次,可能社会效果还会更好些。

故弄玄虚扩大化。 曾经在某个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中,看到这样的评论,在播出了“某小区一夜间杂物间被撬十几间”,接着又播发了一条“一女青年当街遭抢”的新闻之后,主持人评论说“哎,现在的社会治安真是越来越差啊”,类似于这样夸大其辞、极不负责的评点,在现在的不少民生新闻评论节目中时常可以看到。

迎合受众庸俗化 曾有过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市民陷入马路水坑,这时候主持人竟然打着快板进行评论。在这里,无论你的评论用多少人文关怀的句子,都会被这种表现形式所消解,甚至带来反讽。因为,拿灾难和不幸进行娱乐化,本身就有违新闻人的职业操守,不符合新闻伦理的规范。

不涉深水浅表化 如果民生新闻只满足于简单的讲述、播报、串联,局限于“告知”的层面,而忽略了“新闻”身份应有的“点睛之笔”——点评、引导,那么节目也只能停留在“权当消遣”、“过目则忘”的低端层面,上升不到新闻节目应有的高度。

一位制片人说的好:“我们的选题不怕琐碎,关键是看怎样从琐碎的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的感悟”。浅尝辄止的表述、絮叨无聊的堆砌、无关痛痒的告知、肤浅表面的话语——怎么可能担当起民生新闻“保先”的重任呢?

2.出现以上这些不足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各地对民生新闻一轰而上,而各方面的条件又不成熟,致使其内容出现了种种不足,自然针对这些内容的新闻点评也会出现问题: 二是业界对民生新闻的点评认识不够。据了解,在电视民生新闻里,人们往往把新闻评论都归为主持人个人的素质,但部分主播不具备驾驭新闻点评这一能力,同时又致使制片人和编辑认为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不是积极帮助主持人想办法出主意,而是消极等待主持人自我升华,结果可想而知。

3.如何提高民生新闻点评艺术 一是把握好政治的度。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情况是,人民群众盼望通过舆论监督解决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正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各级党政部门着力解决的难点的结合处寻找点评的突破口。

二是态度的度。 民生新闻点评的初衷应该是善意的,评价的态度应该是公允的,播出后的效果应该是积极的。与人为善体现在目的上,是使被监督者改进工作,改正错误,而不是“把别人逼到死路上去”;体现在方法上,是摆事实,讲道理,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三是角色的度。 民生新闻点评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把握好角色的度。记者不是“救星”、不是“包青天”,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绿林好汉,不是包打官司的法官。记者要做的只是敏锐地发现、忠实地报道事实,尽职尽责地代表受众采访发问,及时地回答受众欲知的问题。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四是法律的度。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很强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明确自己在发表评论时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与采访报道的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做到报道程序的合法、报道行为的合法和报道内容的合法。

五是时机的度。 新闻报道时效性的强弱与新闻价值的大小成正比。把握好时机的度首先要做到报道的适时。其次要做到报道的适量,要注意报道的平衡。还要注意采访对象的平衡,让事件和问题的有关各方的当事人说话。要注意报道与反馈的平衡。如果被监督者认识并改正错误,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应进行反馈报道。

五是主持人的度 民生新闻点评成功的关键在主持人。电视媒体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看得见的主持人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媒体也可以被称为“主持人媒体”。而电视民生新闻正是发挥了主持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化”优势,借助人际吸引的因素,为新闻节目及其点评注入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质。具体来说:

主持人必须以“朋友”的姿态面对观众。 主持人要善于洞察新闻背后深刻的“谜底”。 主持人要处理好大胆揭露和与人为善关系。

主持人的点评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大多数平民百姓和媒体的观点。因此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当爱憎分明,该揭露时要大胆,但一定要与人为善,应该充分利用“距离百姓最近”的优势,以“朋友身份”的贴近性和“平等交流”的亲和力来告知百姓,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并以“比一般观众仅‘略高一筹’的平和姿态和话语饱和度”来帮助百姓解读、分析这些平常事,并指导他们去面对、解决这些身边事。

感谢聆听! 谢谢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