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Introduti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compromised host of the neonates in immunology Pathogens for clinical consider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tibiotic therapy
发病率 约占活产婴儿的 1%~10% 极低体重儿可高达 15-20% 新生儿败血症 发病率 约占活产婴儿的 1%~10% 极低体重儿可高达 15-20%
新生儿败血症 总发病率 美国与发展中国家 ‰ ‰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
新生儿细菌感染-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死亡率:发展中国家 % % death rate: 9.8%~12% LONS 7.5%
新生儿免疫特点: 发育不够成熟 功能尚欠完善 缺乏“实战经验” 母亲抗体影响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免疫特点: 发育不够成熟 功能尚欠完善 缺乏“实战经验” 母亲抗体影响
新生儿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功能差 补体激活能力差 中性WBC量少、功能差 白介素低、细胞因子少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免疫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功能差 补体激活能力差 中性WBC量少、功能差 白介素低、细胞因子少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免疫特点: 特异性免疫 Ig G、A、M功能 T、B细胞功能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学 国内:葡萄球菌最常见 其次为大肠埃希氏等G-杆菌。 美国:B 群链球菌(GBS)70年代后 占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 90年代后大肠埃希氏菌占首位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学变迁 EONS: G+和G-细菌比重的改变 ‰ 1990’s初 1990’s末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变迁的有关因素 母亲产道中定植的常驻菌丛(colonization) 母亲产道常驻菌特别是GBS筛查 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有效率:70%左右(与对照组相比P < 0.0001) 应用0.2% chorhexidine溶液: 每6小时冲洗阴道 有效率与应用氨苄青相同
新生儿败血症 发达国家败血症病原学分布(1990’s 末)
新生儿败血症 发达国家败血症类型与病原 EONS:大肠杆菌 李斯特假单胞菌 脑膜炎双球菌 肠球菌以及GBS LONS:凝固酶阴性的金葡菌 嗜血流感杆菌 其它典型菌
新生儿败血症 发展中国家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 VEONS(生后24小时内) 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 EONS(生后24-48小时内)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 G+: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杆菌为主 G-:以肠球菌为多见 LONS(48小时后发病) 以G+菌占绝大多数:凝固酶阴性金葡菌 部分报告:表皮葡萄球菌、GBS和大肠杆菌
新生儿败血症 发展中国家资料:类型分布 早期发生为主 与母亲和产时的高危因素更有关系
感染途径及病原菌 途径: 1.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 3.生后感染 病原菌:大肠杆菌 金葡菌 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途径及病原菌 途径: 1.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 3.生后感染 病原菌:大肠杆菌 金葡菌
新生儿败血症 发生败血症的高危因素 母亲产时发热(OR=4.1 CI=1.2-13.4) 反复阴道检查(OR=2.9 CI=1.1-8.0) GBS败血症中,难产或产妇发热占49% 破膜时间过长,≥18小时(79%)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晚发性败血症:PDA、血管内插管时间过长、 各种侵入性检查、BPD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六不”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 体重不增、黄疸不退。 2. 局灶症状: 脐炎、皮肤疖肿、睑缘炎、 中耳炎、甲沟炎等。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表现 3. 中毒症状: 休克、 肝脾肿大、瘀点、腹胀、贫血 4. 合并症: 脑膜炎、肺炎、腹膜炎、尿路感染、 硬肿症、DIC、中毒性心肌炎
新生儿败血症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 外周血象 二. 血培养 三. 其它 1. C反应蛋白(CRP) 2. 白细胞层涂片找细菌 3. 脑脊液 4. 尿液 四. 胸片
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 一.抗生素应用 1. 合理选择抗生素 2. 早期、足量、静脉给药 3. 疗程: G+菌2周;G-菌3周 一般为7~14天; 重症和化脑可延长疗程
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 二.支持疗法 1. 补液、纠酸,维持电解质 及酸碱平衡 2. 保证热卡供给 3. 保暖 4. 纠正低氧血症 5. 免疫疗法:静脉丙球(IVIG)
治疗 三.和并症治疗 休克 DIC 硬肿 呼衰 惊厥 黄疸 局部病灶处理 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 三.和并症治疗 休克 DIC 硬肿 呼衰 惊厥 黄疸 局部病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