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耳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如何學好數學? 黃駿耀老師
Advertisements

辅助核算 3.5.
10 郑和远航.
三个偶像的故事和功绩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董飞燕.
捣蛋鬼历险记 初一四班 孙嘉佑小组.
中國歷史 明代之患禍及民變.
10 郑和远航 郑和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
明清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雅克萨反击战(俄) 戚继光抗倭(日)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荷兰 俄 罗 斯 日 本 台湾 沙 俄 入 侵
戚继光抗倭.
刑事訴訟法 授課人:林俊益副教授 時間:95.9.~96.6..
妩媚人生 云 计 算 与 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技术 黄 宜 华 南 京 大 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妩媚人生 妩媚人生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授课人:鲍婷.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赵田甜.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移墾社會的形成
認識食品中毒 一、什麼是食品中毒? 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便、嘔吐物、血液等人體檢體,或者其它有關環境檢體(如空氣、水、土壤等)中分離出相同類型(如血清型、噬菌 體型)的致病原因,則稱為一件“食品中毒”。 但如因攝食肉毒桿菌毒素或急性化學性中毒而引起死亡,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
題目:四大古文明 班級:六年八 班 組員:賴宣光.游家齊.陳羿文 吳佳芬.許淑婷.許芳瑜..
食 物 中 毒.
琦君 《髻》 S 康倩瑜.
眼乾乾唔使慌.
滑膜皱襞综合征.
“公平”是最热的关键词 1、胡锦涛首次进行“总动员”,提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 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 面试讲师 刘运龙.
外 套 各式領型與變化 武 玫 莉 製 作.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陈冤之魅,心鬼之泪 ——雾里探花 《东方快车谋杀案》 By第二小组.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 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 启发作用
文明礼仪在我心 文明礼仪在我心.
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事会 盘古开天劈地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可不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天高高的在上面,地在我们的脚下,中间隔着几千几万米远。那个时候的天地就象是一个包在大黑壳里的鸡蛋,混混沌沌的,什么也看不清。人们走路都得弯着腰,耕田打猎都很不方便,因为一不小心抬个头,就会碰到天,惹它生气,接着就会招来狂风暴雨。因此所有的植物也都长不高,所以结的粮食和果实都很少,根本就不够大家吃。还经常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面向三农,拓宽信息渠道 辐射千村,服务百万农民
三招 让孩子爱上阅读 主讲人:芝莺妈妈 2012年10月19日.
FUZHUANGZHITUYANGBANZHIZUO
如何挑選吳郭魚 嗨~ 餐旅二乙 4a2m0105 白妤潔 4a2m0122 何姿瑩.
学校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服裝整理概論.
印染纺织类艺术.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
创业计划书撰写.
第九章 进行充分调研 选择自主创业.
香溢饺子馆创业计划书.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汉族 第三节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第四节 壮族 土家族 苗族 黎族
第 4 章 投资银行: 基于资本市场的主业架构.
创业数字图书馆.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探索 成思危 2006年8月18日于上海复旦大学.
“四文”交融,虚实并举,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103年度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計畫申辦及輔導訪視說明會
“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 与科技计划管理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刘敏 2012年9月.
社区妇幼保健工作 江东区妇幼保健院 胡波瑛.
人生不要太圓滿 ◎ 張忠謀.
导致羊水过少的五大因素.
胎教.
怎样进行一次宣讲 何惠玲.
第三课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聚會時,請將傳呼機和手提電話關掉,多謝合作]
规范母婴保健服务 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市卫生局基妇科 朱静.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财务报账培训
白天的月亮 想與日爭輝 人生不要太圓滿 文字取自於:張忠謀 攝於陽明山 阿道的攝影工作坊.
第十章(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营养要均衡.
ㄩ.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Ⅰ) 教材比较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陈 辉 教育部2009普通高中历史课改远程研修资料.
十年职业生涯规划 —— 年 姓名:刘娟 学号:.
主考官眼中的面试 ——面试主考官教你备战2016年国考面试 主讲老师:李海鹏.
国内知名高校 医学院(部、中心) 院系及附属医院设置情况 调研报告
財務報表分析 授課教師:陳依婷.
第六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主讲人:刘文波 (四会国税 政策法规股) 2014年4月
智慧宁波 智慧财税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
第六模块礼仪文书写作 第一节求职信、应聘信 QIUZHIXINYINGPINXI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节 耳疖

一、概述 1、中医病名: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突起如椒目为特征。 古代医籍中尚有“耳疔”、“黑疔”等别称,如《外科证治全书·卷二》中说:“耳疖生耳窍暗藏之处,色黑形如椒目,疼如锥刺,引及腮脑,破流血水。” 2、西医病名:外耳道疖

二、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挖耳史。 2.临床症状 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严重者牵引同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

二、诊断要点 3.检查 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脓肿溃破后外耳道可见脓血。

三、鉴别诊断 脓耳 骨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等。

四、病因病理 1.风热邪毒外袭 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风热邪毒乘机侵袭,阻滞耳窍经脉而为病。

五、分型论治 1.风热邪毒外侵 主证:耳痛,张口及咀嚼时加重,伴患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患侧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

1.风热邪毒外侵 证侯分析:挖耳伤及肌肤,风热邪毒乘机侵犯耳窍,阻滞经脉,气血凝聚,故耳道红肿疼痛,隆起如椒目状;耳部经脉多连头部,故病情较重者可牵引同侧头痛;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乃风热之证。

1.风热邪毒外侵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

2.肝胆湿热上蒸 湿热邪毒壅盛,引动肝胆湿热,循经上乘,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致耳道红肿、疼痛。

2.肝胆湿热上蒸 主证:耳痛剧烈,痛引腮脑,或有听力减退。可伴有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发热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外耳道局限性红肿,肿甚者可堵满外耳道;若耳疖成脓则顶部可见脓点,若溃破则外耳道可见黄稠脓液

2.肝胆湿热上蒸 证侯分析:肝胆湿热上蒸耳道,熏灼肌肤,故耳道红肿疼痛剧烈;肿甚堵塞耳道,故听力减退;耳部脉络多连头部,故痛连腮脑;热甚灼腐肌肤则化脓;肝胆郁热,则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胆湿热之证。

2.肝胆湿热上蒸 治法: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脓已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六、外治法 1.外敷:可用内服中药渣再煎,取汁热敷患侧耳部,或用紫金锭调敷,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 2.排脓:耳疖已成脓,未自行溃破者,可用针头挑破脓头,取出脓栓,排出脓血;或切开排脓,要注意切口必须与外耳道纵轴平行,以防形成外耳道狭窄。排出脓血后局部敷紫金锭或黄连膏、如意金黄散等。

六、外治法 3.换药 耳疖破溃后,脓液排尽,为防止外耳道狭窄变形及肉芽组织增生,可用大小适当的碘仿纱条填压外耳道,1一2日换1次,直至彻底痊愈。

七、针灸疗法 耳部肿胀疼痛剧烈时,可取合谷、内关、少商等穴针刺,以疏通经脉,泻热消肿止痛。每日针刺1次,连续2-4次。针刺手法:合谷、内关强刺激,留针20分钟;红肿较剧,并有高热者,可取少商穴点刺出血。

八、预防与调护 1.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 2.避免污水入耳,若有污水入耳,应外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使耳内积水倒出。或用干棉签拭干净。 3.保持外耳道清洁,如疖肿成脓溃破,应清除脓液。睡眠时应侧卧,患耳朝下,以利脓液排出。

九、预后与转归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

第七节 耳疮

一、概述 1、定义:耳疮是指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 2、西医病名:弥漫性外耳道炎

二、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临床症状 耳内灼热疼痛,少许流脓,或耳内发痒不适。

二、诊断要点 3.检查 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 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反复发作者,可 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甚则外 耳道狭窄。

三、鉴别诊断 耳疖 旋耳疮 脓耳

四、病因病理 分型论治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四、病因病理 分型论治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风热湿邪乘机侵犯,或因耳道不洁,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湿郁化热,风热湿邪犯耳,与气血相搏,致生耳疮。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主证:耳痛、耳痒、耳道灼热感,伴头痛、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或耳道潮湿,有少量渗液。 证候分析:风热湿邪,上犯耳窍,故耳道红肿;风热邪盛,则耳痒、灼热、疼痛;湿热邪盛,则耳痛、渗液;头痛、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外袭之证。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祛湿。 方药:银花解毒汤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紫花地丁、黄连、夏枯草清热解毒消肿;丹皮、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清热凉血;赤茯苓利水祛湿。

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 湿热邪毒壅盛,引动肝胆火热,循经上犯耳窍,蒸灼耳道,塞遏经脉,逆于肌肤而生耳疮。

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 主证:耳痛,牵引同侧头痛,口苦,咽干,可伴有发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糜烂,渗出黄色脂水。 证候分析:肝胆湿热上蒸耳道,熏灼肌肤,故耳道弥漫性红肿;湿热盛,则肌肤糜烂,耳道渗液;肝胆热盛则口苦、咽干、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胆湿热之证。

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 治法: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化风耳窍失养 久病不愈,阴血耗伤,耳窍肌肤失于儒养,血虚耳燥而致病。

3.血虚化风耳窍失养 主证:病程较长,耳痒、耳痛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细数。检查见外耳道皮肤潮红、增厚、皲裂,表面或见痂皮。 证候分析:久病气血虚损,耳窍失养,邪毒久羁,故耳痒、耳痛反复发作;血虚耳窍失养,故耳道皮肤增厚、皲裂、结痂;舌质淡、苔白、脉细数为气血虚之证。

3.血虚化风耳窍失养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地黄饮加减。

六、外治法 1.外敷 可用黄连膏、紫金锭等局部涂敷。 2.滴耳 可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成滴耳液滴耳。

七、针灸疗法 耳痛较甚者,可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以疏通经脉,泻热止痛。

八、预防与调护 1.避免挖耳及污水人耳。 2.及时治疗脓耳,以免脓液长期浸渍耳道而为病。 3.注意耳部卫生,及时清理耳道分泌物及痂皮。 4.患病期间,忌进食辛燥食品,以防火热、湿热内蕴,加重病情

九、预后与转归 一般预后良好。

第四节 旋耳疮

一、概述 1、定义:旋耳疮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而发的湿疹。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以小儿为多见。 2、西医病名:外耳湿疹

二、病因病理 1.风热湿邪犯耳 因脓耳之脓液或邻近部位之黄水疮蔓延至耳部,或因接触某些刺激物而诱发,以致湿热邪毒积聚耳窍,引动肝经之火,循经上犯,风热湿邪蒸灼耳廓肌肤而为病。

二、病因病理 2.血虚生风化燥 患病日久,阴血耗伤,耳窍失养,加之血虚生风化燥,以致耳部瘙痒,缠绵难愈。

三、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耳道流脓或污水入耳史,或药物及其他过敏物质刺激史。 2.临床症状 外耳道、耳廓及其周围皮肤瘙痒、灼热感、渗液。

三、诊断要点 3检查 外耳道口、耳甲腔、耳后沟,甚至整个耳廓皮肤潮红、糜烂,渗黄色脂水,干后结痂。 或见外耳皮肤增厚、粗糙、脱屑、皲裂、结痂,表面粗糙不平,甚则外耳道狭窄。

四、鉴别诊断 断耳疮

五、分型论治 1.风热湿邪犯耳 主证:耳部皮肤瘙痒、灼热感,数日后出现小水泡,溃破渗出黄色脂水,皮肤糜烂,甚则波及整个耳廓及其周围皮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风热夹湿邪上犯,蒸灼耳窍,故耳部皮肤灼热。潮红;风盛则痒,湿热盛则起水泡,溃破,黄色脂水浸淫;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盛之象。

风热湿邪犯耳 治法:清热祛湿,疏风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方中重用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以疏风止痒;用苍术、苦参、木通以祛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当归凉血散血。全方合用,可清热祛湿,疏风止痒。若湿重者可选用 渗湿汤加减;若湿热变盛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解毒祛湿。

血虚生风化燥 主证:耳部瘙痒,缠绵难愈。可伴面色萎黄、纳差、身倦乏力等症,舌质淡,苔白,脉细缓。检查见外耳道、耳廓及其周围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上覆痂皮或鳞屑。 证候分析:由于本病反复发作,耗伤阴血,气血亏虚,耳窍失养,故皮肤增厚。粗糙;久则血虚生风化燥,故皮肤搔痒、皲裂;脾气虚,失于健运,故纳差,身倦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缓为血虚之象。

血虚生风化燥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药:地黄饮加减。方中以熟地、当归、首乌养血;生地、丹皮、玄参、红花凉血活血;白蒺藜、 僵蚕祛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治血为主,而达到治风的目的,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痒甚者加蝉蜕、地肤子、苦参等。

六、外治法 1.外洗及湿敷 可选用下列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中药煎水外洗或湿敷患部:①按树叶、桃叶、花椒叶等量;②苦参、苍术、黄柏、白鲜皮各15 g ;③马齿苋、黄柏、败酱草各30g。

六、外治法 2.涂敷法 可根据证型选择不同药物: ①湿热盛而见红肿。疼痛、瘙痒、出脂水者,可选用如意金黄散调敷以清热燥湿止痒; ②湿盛而见黄水淋漓者,可选用青黛散,以麻油调搽,以清热除湿,收敛止痒; ③热盛而见有脓痂者,可选用黄连膏外涂或黄连粉撒布患处,以清热解毒; ④患病日久而皮肤粗糙、增厚、皲者,可选用滋润肌肤、解毒祛湿的药物外涂,如穿粉散,用香油调敷。

七、针灸疗法 风热湿邪犯耳者,取督脉、手阳明、足太阴等经穴为主,如陶道、曲池、肺俞、神门。阴陵泉等,针用泻法;血虚生风化燥者,取足阳明、太阴等经穴为主,如足三里、三阴交。大都、郗们等,针用补法。

八、预防与调护 1.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 2.患病期间,忌辛辣食物及鱼、虾以及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3.发病期间避免任何局部刺激,忌用肥皂水洗涤患处。

九、预后与转归 及时治疗者预后一般良好。体质虚弱者,亦可致病程迁延难愈,或发展为断耳疮,造成耳廓畸形。

十、参考资料 古代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机》:月食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 《外科大成·卷三》:“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皲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宜川粉散搽之。”

十、参考资料 《外科正宗·卷之四》:“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因内餐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宜蛤粉散搽之必愈” 《按科证治全书·卷二》:“旋耳疮一名月蚀疮,生耳后缝间,延及耳语上下,色红如刀裂之状,时流黄水,乃胆脾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