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白山市教育局 纪砚秋
导 言 1、主题词:传统文化 学校德育 关 系 2、方 式:研修 “研”:研究、研讨 “修”:修正、修改
1、学校德育被比做“一壶烧不开的水”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要修正、修改我们哪些观念和行为呢? 效果不佳 事倍功半 困惑重重 徘徊不前 效果不佳 事倍功半 困惑重重 徘徊不前 社会不满意 毁多誉少 2、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文化、伦理文化 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 3、关系:寻求启示,寻找智慧;
一、“国学热”说明了什么 (一)“国学热”的表现 1、媒体、出版界: 2、社会各界: CCTV:“百家讲坛”(定位在“国学”) 出版界:传统文化出版物是建国以来最好时期 网络:丰富多彩(资源极为丰富) 一些党报党刊:开辟国学专栏 2、社会各界: 论坛、讲堂:世界佛教大会、黄帝论坛。传统文化企业家论坛 活动:祭孔、先祖祭祀(黄帝、炎帝) 文化教育培训:安徽庐江、南京居美馨
3、教育界: 高校:国学院、国学专业 中小学:国学内容的增加,读经诵经活动 孔子学院:282所,241个孔子学堂,(至2009年底) 八国集团(G8):美国81个,日本18个,俄罗斯14个,法国13个,德国12个,意大利9个,英国8个,加拿大7个(韩国18个,澳大利亚9个)。共162所,占57%。 私塾学校悄然兴起
4、中央高层传达出的信息 ①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体现 《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①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体现 《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理想关系
标志: 文化的转型 斗争文化----竞争文化----和谐文化 和谐:a、尊重多元价值的存在 b、强调多元的相互共存、互相补充、共存共赢 c、包容精神、自信姿态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② 2007年十月,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③ 2009年二月,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易经》中乾坤二卦: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④《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第二十九款:“继续完善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典活动,充分发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三十款:“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
⑤中华传统节日的法定化 清明—慎终追远 端午—爱国主义 中秋—美满团圆
洋务运动 科技的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 百日维新 政治上的思考:建立君主立宪资 本主义政体 (二)“国学热”产生的原因 1、对一百多年前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反思 1840年鸦片战争后,革新救亡运动: 洋务运动 科技的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 百日维新 政治上的思考:建立君主立宪资 本主义政体 新文化运动 文化的思考:“打倒孔家店”和封 建礼教 一百多年来,中国走了一条否定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道路。 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现代化之路
2、寻求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 3、寻找我们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 文化是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没有科技要亡国,没有文化要亡种。 犹太民族2000年亡国不亡种的奇迹,就是文化的奇迹
4、应对人类社会一系列危机的积极运动 ----英国史学泰斗汤因比:“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孔孟:“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乘佛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协和万邦”、“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 “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理念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修身养德 不仅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价值,更有恒久的普世价值。
(三)传统文化(“国学”)的涵义 1、什么是传统文化(“国学”) 凡在中国本土发生而为中国所特有的学问称为国学,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2、分类 (1)学科: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伦理学、考据学、礼俗学等等 (2)目录学:经、史、子、集 (3)思想体系:儒、释、道 儒: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仁学”(“仁者爱人”)。中华传统文化中主体地位,正统地位。 道: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核心“道学”(“无为”) 释:讲人与内心的关系,核心“慧学”(“空”)
3、中华文化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1)类型 生产方式:农耕文化(精工细做) 思维方式:综合文化(宏观性) 价值追求:道德文化(君子人格) 社会结构:宗法文化(稳定性) 政治结构:大一统文化(专制性)
(2)特征 不喜欢远征 (长城是抵御和防守的象征) 不走极端 (因中庸而求中和) 追求有序 (长治久安) 不走极端 (因中庸而求中和) 追求有序 (长治久安) 不在乎公德(公共空间,公共财产模糊) 不在意实证(强调意象、神似、写意) 不追求创新(中华文化是早熟的文化,祖 先和基业都太伟大)
(四)学习的途径 1、直取经典 “经”:是纺织过程中,处于纵线上的织线,它的特点是不动。 2、儿童读经
3、最具有代表性经典: ①儒:四书、五经 ②道:《道德经》、《庄子》 ③佛:《金刚经》、《坛经》等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尚》、《礼》、《易》、《春秋》 ②道:《道德经》、《庄子》 ③佛:《金刚经》、《坛经》等 另外:医学《黄帝内经》----讲生命与天地之间的关系 军学《孙子兵法》----竞争的智慧
4、注意的问题: 一要用理性的态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吸收都不是科学和理性的态度。 二要对宗教的介绍要把握好角度。
三、传统文化给我们当代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令人忧思的中国教育 三本书:《大困惑——当代教育何去何从》、《中国教育怎么了》、《拷问中国教育》 李泽厚先生:“我现在非常担心的是教育问题,从幼儿园到大学问题非常严重,巨大恶果却一时难被认识” 朱永新教授:“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
(二)“三失”的现状 1、“家庭教育”----失传(无知、无奈、无助) 2、学校教育----失衡 城乡差别(二元制) 结构不合理(基教、职教、高教) 素质的缺陷(知识、能力、心理、身体、道德) 3、社会教育----失职 功利化倾向 负面影响
(三)、德育的尴尬——“一壶烧不开的水” 为什么烧不开? 没人烧 没火烧 水太多,火太小,人太少 烧法不对
(四)传统文化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1、把做人的道德教育真正放在首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2、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由小而大,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国家。 《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又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小学生守则》和美国《小学生守则》比较
3、注重“礼”在道德教育过程的重要作用。 4、童蒙养正,从小培养好习惯。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礼”是“仁”的外在体现,“礼”就是人在不同位置,不同场合表现出的做人规矩,既体现对人的尊重,也时时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气。 4、童蒙养正,从小培养好习惯。 《颜氏家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童蒙须知》《朱子家训》《弟子规》 孙云晓教授:“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5、知行统一,重在力行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有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经》) “德”(徘徊、征、徙、徐、往、待、得) “德”是一种行为,是一种“一心”“十目”的行为。古圣先贤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孔子十四年的周游列国,老子的飘然西归,释迦牟尼的四十九年的传法,玄奘法师的历时十七年行程五万里的印度取经。都是大德的体现。 基于当前我们把德育当作一门学科一科知识,我们才提出了“实践的德育”的主张,就是把德育把重点由认知转移到行动上。 ----“德者得也” “厚德载物”
结 束 语 ——我们应该骄傲。 不是为我们自己而是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在两千多年前东西方几大文明同时进入一个思想和智慧迸发的“轴心时代”,中华文化没有缺席,我们的祖先以高贵的身份参加盛宴。时至今日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思想家之首,《道德经》一书是《圣经》之外全球出版最多的专著,在哲学的国度德国平均每家一本。
——我们应该感谢。 我们文化基因中的不远征,不极端,使得中华民族免遭毁灭性灾难,使我们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使得中华文化成为四大文明系统中唯一的没有中断的文明,被誉为长寿的文化。
——我们应该谦卑。 面对祖先我们永远需要虚心请教,不用费太多的力气,更不需花费很多的金钱,只要你静下心来,聆听智者的声音,智慧的甘露只要一点点,便会滋润你生命的心田。
——我们应该行动。 “礼”是“仁”的表现,“义”是“仁”的脚步。让我们继承祖先的精神,用孔老夫子十四年周游列国的壮心不已,用老子飘逸隐遁的无言之教,用玄奘法师十七年印度取经的坚忍不拔,去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们应该坚信。 有我们中华几千年的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丰富宝藏,有我们众人拾柴的决心和力量,德育“这壶水”会很快翻开起来。让每个人都来分享一杯吧!相信不仅仅是我们的企业家,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血管里流淌的是道德的血液。
感谢您的分享, 让我们向祖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