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人格障碍 一、概述 二、人格障碍类型
一、概述 1、概念及特点 2、分类
概念及特点 CCMD-3: 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DSM-IV强调病人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冲动控制方面的偏离,指出这种偏离类型在长时间内相当稳定,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
患病率 6-9% (Kathleen ,1986) 0.13‰(我国,1986)
分类 DSM-IV将10种人格障碍划分为3大类群: A类群:行为古怪、奇异 B类群:戏剧化、情感强烈、不稳定 C类群:紧张、焦虑行为
人格障碍类型 cluster A cluster B cluster C 偏执型 表演型 回避型 分裂型 自恋型 依赖性 偏执型 表演型 回避型 分裂型 自恋型 依赖性 分裂样 反社会型 强迫型 边缘型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猜疑、偏执 表现为对他人持久的不信任,社会隔离,过分警惕 患病率不详 临床发现男性居多
形成原因 认知的观点 生物学原因 心理分析 与歪曲的认知或想法有关 文化因素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较多 偏执来自无意识中强烈的仇恨和敌意的外向投射 认知的观点 与歪曲的认知或想法有关 文化因素 特殊人群,如犯人、难民、有听力障碍的人等易形成这种人格障碍
治疗 建立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心理动力学治疗 认知治疗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社会隔绝、情感疏远 患病率 男性多见 美、德等国采用PDQ(人格障碍诊断问卷)、SCID等得到的患病率为0.7-1.6% 表现为孤单、冷淡的沉默,不介入日常事务,不交际,不关心他人。将精力投注于非人类的事物(如数学) 患病率 美、德等国采用PDQ(人格障碍诊断问卷)、SCID等得到的患病率为0.7-1.6% 男性多见
形成原因 认知治疗 生物学 心理动力学 社会心理 可能有与孤独症类似的生理机能缺陷 基本的接触需要没有获得满足 不能有效的关注周围的情况来获得准确的感知 社会心理 在早期学习、人际交往中形成问题
治疗 心理治疗 发展对社会关系的兴趣,认识社会关系的价值 社交技能训练
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e)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 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为、多疑 表现为认识或感知方面的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 患病率 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
形成原因 生物学的解释 精神分裂症亲属中有较高的此型患病率
治疗 心理治疗: 社交技能训练 帮助其与人交往,减少对他人的不信任感 药物治疗: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可使其症状有中等程度的改善
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又称癔症型、寻求注意型、或心理幼稚型 特征 患病率 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 表现:需要情爱和注意、依赖性、作弄他人的倾向 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 表现:需要情爱和注意、依赖性、作弄他人的倾向 患病率 美、德等国采用PDQ、SCID等临床调查表、定式检核表等工具得到的为1.3-3.0% 女性2倍于男性
形成原因 对其原因或治疗的研究少 心理分析理论 作为对内心低自尊感的一种反抗,病人总是试图成为他人的注意中心。
治疗 对人际关系治疗 奖励与惩罚结合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 妄自尊大观念 表现:自我中心,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 患病率 美、德等国:0-0.4%
形成原因 心理分析 行为和认知模型 社会影响因素 家长对其子女不爱和不接受的行为方式 过分积极的赞赏或宠爱 及时行乐、个人主义、竞争和成功等观念影响
治疗 对治疗的研究非常有限 心理治疗主要集中于其被扭曲的自我(自我夸大感),对评价的病态的敏感等方面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 患病率 经常发生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表现: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与药物滥用,情感肤浅、无情、自我中心,不诚实、欺骗、作弄他人,冲动性、攻击性及法律问题等 患病率 Vaillant & Perry (1985) 在0.05-15% 之间 男性多于女性
形成原因 生物学因素 遗传、神经生物学的假说 社会心理学 心理分析 认知心理学 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情感和父母粗暴拒绝 超我发展不完善 在道德原则和推理能力上的发展滞后
治疗 传统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均无显著的效果 行为治疗 学习对问题情境作新的反应 认知治疗 提高其认知能力,改善社会和道德行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 患病率 美、德等国:0.2-4.6% 女性多于男性 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 表现:人际关系不良,不能耐受孤独,常感孤单和空虚,易抑郁,情绪不稳定,行为具冲动性,易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存在自我认同障碍 患病率 美、德等国:0.2-4.6% 女性多于男性
形成原因 生物学的解释 神经系统或脑内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 心理动力学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 父母对子女的不接纳 对被遗弃的恐惧 早期创伤,包括身体、性虐待
治疗 治疗非常困难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集体治疗 与若干个人形成较亲密的依恋关系 药物治疗 可减缓其冲动性,减轻抑郁等
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 患病率 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 美、德等国:0.4-1.6% 女性多于男性 表现:对人回避、退缩,过分敏感,焦虑,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 患病率 美、德等国:0.4-1.6% 女性多于男性
形成原因 生物学的解释 认知行为模型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的解释 生物化学方面的异常、易患病的基因 习得性恐惧、不安的思维方式 羞耻感,与童年时期经历有关
治疗 支持和共情非常重要 心理动力学 认知行为治疗 集体治疗 药物治疗 揭示其症状的根源,使自我强壮起来 认知重建、社交技能训练和暴露疗法 结合使用暴露疗法、角色扮演法等 药物治疗 降低焦虑
依赖性人格障碍(Dependent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又称不适当型(inadequate) 特征 患病率 缺乏自信、依附他人 表现:轻微应激即退却,寻求帮助,需要保护,性关系不成熟,往往存在婚姻问题,缺乏亲密朋友 患病率 美、德等国:0.3-6.7%
形成原因 社会心理学 父母出于爱或独裁的目的过分保护孩子 认知理论 适应不良信念
治疗 行为和认知疗法 认知重建、自信训练 人本主义治疗 集体治疗
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D) 1、临床特征 2、形成原因 3、治疗
临床特征 特征 美、德等国:1.7-6.4% 男性多于女性 情绪限制,秩序性、坚持执拗、完美 表现:秩序性、固执、僵硬、异常节俭、谨小慎微、爱整洁、犹豫不决、严肃沉闷等 美、德等国:1.7-6.4% 男性多于女性
形成原因 心理动力学 对父母的控制加以反抗;或早期父母过分严格的管教 认知治疗 歪曲的思维方式所致
治疗 心理动力学方法 清楚地认识、体验和接受真实情感 认知行为治疗 纠正极端化的想法、完美主义、犹豫不决和做事拖延的问题
治疗 心理动力学方法 清楚地认识、体验和接受真实情感 认知行为治疗 纠正极端化的想法、完美主义、犹豫不决和做事拖延的问题
推荐影视 说谎游戏(Deceiver)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怒焰狂花(Child of Rage) 分析(Analyze This)
推荐影视 骄阳似我(Good Will Hunting) 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 边缘型人格障碍 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 被禁锢的女孩(Girl Interrup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