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传 千古一朋——鲍叔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LOGO 考研英语导学 Speaker : Lanshire. 课程目录 一 考研英语的重要性 & 难度分析 二 近 15 年命题趋势变化分析 4.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纷争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五节 新郑二中 李香梅.
第 五 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十九 管晏列传 《史记》.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齐桓公伐楚 《左傳·僖公四年》.
管仲列传 司马迁.
变革与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知识回顾 夏 商 奴隶 社会 西周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 东周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春秋五霸”.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是哪一年由谁 建立的? 前770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 迁都洛, 东周开始。 周平王 洛.
第四次大作业 登陆学校图书馆网站的电子数据库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古代汉语文选 张中丞传后叙.
Unit 3 At the table Lesson 1.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Harvard ManageMentor®
想一想 BC2070 BC1600 BC1046 BC771 商 西周 夏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一个RDF数据自然语言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学习目标: Period One Introduction 复习与学习常见乐器名称 复习与学习一些音乐相关词汇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加减法练习课 北京市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黄 磊.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研究生? 系列研讨会 张坤龙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双语例句搜索 句库+巨酷 Web: Beijing 2008.
十几减5、4、3、2.
陈 情 表 李 密.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修 辞 词类活用 文学常识 成 语.
ARM裸机第一部分-ARM那些你得知道的事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TRAINING COURSEWARE 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 SUBTITLE SUBTITLE SUBTITLE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CONCLUDING YOUR SPEECH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6A 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 Story time.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Sssss.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传 千古一朋——鲍叔牙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管仲简介 管仲: 字仲,名夷吾,谥曰“敬仲”,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 管仲从政40多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国力大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被后人尊为一代名相。 他与鲍叔牙的友谊更为后人称道。

我所了解的管仲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 管仲(前723—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因以敬仲称之。颍上人。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 出身贫寒,早年与鲍叔牙游,合伙经商,因母老家贫,常受鲍叔牙资助,成为挚交。 齐襄公乱政时,助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他治齐40年,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全面改革,制订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略。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论点,把礼、义、廉、耻看作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特在庶民中选拔人才,予以破格提升,重视奖勤罚惰。并合理划分行政区域,把行政组织同军事编制相结合,统一军政领导,增强国防力量。从此,齐国的国力大振。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一书,共86篇,今存76篇。

我所了解的管仲 管仲是继周公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孔子称之以“仁”,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与人物相关的资料 【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鲍子遗风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 用“鲍子遗风”形容朋友之间的相知生死之交。

与人物相关的资料 【成语】 一箭之仇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即位之前为了躲避齐国内乱,和兄长公子纠流亡国外。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奔回齐国,争夺君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的腰带扣。小白假装死去。公子纠以为小白已死,就放慢了行程。小白却日夜兼程抢先回到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想任用他的老师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举荐自己的好友管仲,并对齐桓公说:“你要是治理齐国,用我为相就足够了,但您要是想称霸天下,却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认为鲍叔牙说得有理,不再计较一箭之仇,不但任其为相,还尊为“仲父”。

管仲列传 整体感知: 《管仲列传》叙述了管仲务本求实,以民为本的为政才能,及他因势利导、转败为胜的政治家风范。

梳理结构 第一段(1-2): 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段(3-4): 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第三段(5): 司马迁的赞词。

研习课文1——2节

(一)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二)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实词积累 交往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 占便宜 4、一匡天下 5、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推荐 6、吾尝三战三走 占便宜 推荐 匡正,纠正 经商 逃跑

词类活用 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3、召忽死之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名作动,称霸 为动,为…而死 意动,以…为羞(耻)

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判断句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被动句 3、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4、吾幽囚受辱 判断句

第一段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管仲助桓公 获得政治上的巨大成功?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从内容(写了那些内容)、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语言(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传记写作几个角度赏析课文第二段(“管仲曰……知我者鲍子也”)。 •从内容上看,是管仲对自己与鲍叔牙多年深交的回顾,从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五个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已”。 •从感情上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十分动情,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

从语言上看,连用五个句式相近的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又有层次感地展现了二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五个“知”字的重复出现,更加凸显鲍叔真为管仲之知音。 从传记写作上看,司马迁用较多文字引述管仲的表白,一是对上段“鲍叔知其贤”“鲍叔终善遇之”内容的具体印证,二是借以交代,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

小结 第一段(1-2): 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研习课文3——4节

(三)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四)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6)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第三段重点词语理解 管仲既任政相齐:相,辅佐。(名作动)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张,宣扬。乃,就。 故论卑而易行:论,主张。卑,平易. 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 ------富(强) 上服度则六亲固:服,遵守。度,法令。固,团结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张,宣扬。乃,就。 故论卑而易行:论,主张。卑,平易.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因,趁机。 予,给。 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否,不赞成的。去,革除。

第四段重点词句理解 1、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善于将灾祸转变为好事;将失败转变为成功。 2、贵轻重,慎权衡:贵,重视。慎,慎重。 3、南袭蔡,慎权衡:南,向南。慎,谨慎。 4、管仲因而伐楚:因,趁机。 5、令燕修召公之政:修,实行。

实词积累 世俗,百姓 1、与俗同好恶 2、故其称曰 3、上服度则六亲固 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纲常;发扬,提倡 主张,看法 遵从,遵循 纲常;发扬,提倡 修治,整顿

词类活用 1、管仲既任政相齐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3、贵轻重,慎权衡 4、南袭蔡 5、桓公实北征山戎 6、管仲因而信之 名作动,担任…相国 使动用法 意动,以…为重 名作状,向南 名作状,向北 使动,使…守信

研习课文第5节

(五)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7)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

1、而不勉之至王 2、将顺其美 3、岂管仲之谓乎 然孔子小之 岂管仲之谓乎 实词积累 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 劝勉,鼓励; 达到,施行 扶持 劝勉,鼓励; 达到,施行 扶持 大概,可能 词类活用 然孔子小之 (1)形作动,轻视; (2)意动,认为…器量小 特殊句式 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

小 结 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2节):管、鲍之交。 (3—4节):管仲政绩。 (5节):太史公评价。 (1)选材精炼,以一驭万; 小 结 1、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2节):管、鲍之交。 (3—4节):管仲政绩。 (5节):太史公评价。 2、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1)选材精炼,以一驭万; (2)详略得当,化繁就简。

五、思考、拓展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 主观因素: 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 2、君臣知遇之恩。

2、《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的怎样的感情? 1.对管鲍之交的礼赞之情; 2.无人知己的寂寞; 3.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