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项目名称: 公司名称:上海 有限公司 logo: 网站: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六章 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的 服务贸易规则 潘辉.
工艺改进提高生产效率 金属成型室 2013年5月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有限公司.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CHAINFIN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供应商 物流商 采购商 融资 签订合同,融资 提供上游企业资质评估 提供资质评估 风控体系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二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走势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专题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全球人口的地理分布与城市化 全球民族和宗教活动的地域格局 全球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Harvard ManageMentor®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宠物产品线信息分享.
第2章 区域经济整合.
第三节 常用外贸B2B平台简介 一、阿里巴巴 国际交易市场( 中国交易市场( 日本交易市场( 全球批发平台(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职场培训●工作计划●汇报总结●项目策划 明确目标 精准出击 动态 红黑双色,版式工整,通用实用,动态页面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意大利威尼托大区.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户名:CIRS KOREA 账号 :WOORIBANK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韦尔半导体公司简介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时事报告 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第四讲 规范货物贸易的规则(一) 《1994年关贸总协定》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学习提示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对战后世界经济的新潮流之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能够对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原因和影响以及主要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分类及理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原因和影响。 难点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发展和影响。《欧盟宪法》能否获得各成员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能否顺利向南扩展?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能否继续向前发展?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充满变数。这些都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分类及理论 第二节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分类及理论 第二节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四节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分类及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的区别 3.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国际化 (1)经济国际化不发生国家主权的让渡问题;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其成员国各自让渡部分主权,在此基础上共同行使一部分经济主权。 (2)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各国不一定要建立共同的国际性组织或机构,也不需要签订特殊的协定或协议;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最终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组织或机构,签订共同遵行的准则、协定,代表各成员国共同管理区域经济。 (3)经济国际化本身并非以国家的直接干预或参与作为前提条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要求各成员国按共同协议或准则直接参与经济合作,对区域经济活动实行干预。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 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 (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往往包括成员国贸易、金融、工业、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协调合作,而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限定成员国在某一部门或某一产品的协调生产或销售。 (2)区域一体化组织是同一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组织,而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合作组织不是以区域为基础的,其成员国是以某种产品的优势而加入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整个世界形成统一的经济规则,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将完全让渡给全球性经济组织;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部分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或一体化组织。 从动态上说,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类 1.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形式或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 2.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

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类 (1)特惠关税区。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如1993年后的欧盟。 (5)经济货币同盟。如现在的欧盟。

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成的动因差异进行分类 以产业内部分工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 ) 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 (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 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一体化。 (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前提条件 静态效果 动态经济效果 (二)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协议性国际分工 达成协议性国际分工的条件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的前提条件 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 关税同盟有着互相矛盾的两种职能: 对成员国内部是贸易自由化措施 (1)完全取消各参加国之间的关税。 (2)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3)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对成员国内部是贸易自由化措施   对成员国以外则是差别待遇措施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主要是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所谓贸易创造,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现自由贸易,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而成员国进口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所谓贸易转移,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保护贸易,导致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转向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发生“贸易转移”。

贸易创造效应 其效果是: (1)由于取消关税,成员国由原来自己生产并消费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成员国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提高福利。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从一国看,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的低效率生产; 从同盟整体看,生产从高成本的地方转向低成本的地方,同盟内部的生产资源可以重新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贸易转移效应 (1)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而以高成本的供给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低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较高价产品,增加了开支,造成损失,减少福利。 (2)从全世界角度看,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由于这种转移有利于低效率生产者,使资源不能有效的分配和利用,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

关税同盟的动态经济效果 (1)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2)加强市场竞争,推动利益增长; (3)刺激投资; (4)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效益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 关税同盟可以使生产厂商获得重大的内部与外部经济利益。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自对外贸易的增加,以及随之带来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外部规模经济则来源于整个国民经济和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济发展。

刺激投资 第一,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市场变成统一的大市场,需求增加,从而使企业投资增加。 第二,商品自由流通,使同行业竞争加剧。 第三,由于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减少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迫使非成员国为了避免贸易转移的消极影响,到成员国直接投资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绕开关税壁垒。

协议性国际分工 所谓协议性国际分工,是指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性分工。

达成协议性分工的条件 (1)参加协议的国家生产要素禀赋没有多大差别,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因而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 (2)作为协议性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一般是重工业、化学工业的商品。 (3)每个国家自己实行专业化的产业和让给对方的产业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否则不容易达成协议。

第二节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一、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起步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三、欧共体内部大市场的建立与货币一体化 第二节 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 一、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起步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三、欧共体内部大市场的建立与货币一体化 四、欧洲联盟的起步 五、从欧元的启动到统一货币的诞生 六、欧洲经济区的建设

西欧经济一体化的最初动因 政治因素大于经济因素: 首先,战后对德国问题的处理成为欧洲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第二,二次大战给西欧各国以严重打击,使其经济实力和地位下降,战后靠美国援助恢复经济,在政治上成为美国的小伙伴。 第三,随着苏联的强大和其在东欧势力范围的扩大,使西欧各国感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付“共产主义威胁”。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1951年4月法、德、意、荷、比、卢6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煤钢共同体自1952年7月25日正式生效后,其主要活动是建立煤钢产品的共同市场,使之不受国界限制自由流通,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竞争;扩大和发展煤钢生产;兴办一些改善生产或生活条件的社会福利事业。 从1953年到1954年,先后开放了煤炭、铁、废铁、钢、特种钢的共同市场,基本上取消了关税和数量限制,允许产品自由流通,并在协调产品定价和铁路运费上取得了进展。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大体进程 主要内容: (一)欧共体工业品关税同盟 (二)共同农业政策 (三)其它政策

大体进程 法、德、意、荷、比、卢6国于1957年3月在罗马达成一致,签订了条约(即罗马条约)。 根据条约,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罗马条约的生效,标志着6国实施全面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1967年7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改称“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EC)。

欧共体工业品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包括内、外两大机制。 其内部机制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关税同盟的外部机制: (1)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 (2)禁止具有与关税同等效力的捐税; (3)取消数量限制; (4)禁止具有与数量限制同等效力的措施。 关税同盟的外部机制: 指共同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实施共同的海关税则。

对欧共体的影响 (1)贸易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欧共体内部贸易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它同非成员 国的贸易; (2)欧共体内部贸易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它同非成员 国的贸易; (3)共同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共同农业政策 制定原因 主要目标 主要政策 政策效果

制定原因 其一,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欧共体各国农业结构落后,农民收入低且不稳定,需要加以扶植; 其二,平衡成员国利益的需要,即平衡联邦德国等国的工业利益和法国等国的农业利益的需要。

主要目标 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管理,藉以改善农民生活,保证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政策 欧共体在农业方面制定了两项政策:市场管理政策和结构政策。 在管理政策方面制定欧共体统一农产品价格;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壁垒,对进口农产品征收差价税;给予农产品出口以补贴。 在结构政策方面,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改善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条件以及缩小地区差别。为贯彻实施上述政策,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提供资金保证。

政策效果 过去一直依靠进口的粮食,迅速达到了自给有余; 过去经常大幅度波动的市场,迅速得到了相对稳定; 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使农业部门成为欧共体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部门。 共同农业政策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大基石。

其它政策 1.共同竞争政策 2.共同运输政策 3.地区政策和社会政策 实施上述政策的共同财政来源: 成员国全部进口关税; 农产品进口差价税和糖税; 成员国增值税提成。

欧共体内部大市场的建立 欧共体发展成为包括15个成员国、人口33400万、国民生产总值6.9万亿美元、经济贸易一体化程度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体化组织。 随着成员国的增加,它们之间的经济差距和政策差距也在扩大,非关税壁垒广泛被采用。 1985年6月,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于1992年底完成内部大市场的建设蓝图。

欧洲理事会卢森堡会议又拟定了《单一欧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内部大市场的目标以修改和补充罗马条约的形式写进罗马条约,使内部大市场建设获得了组织上、法律上的保障。 欧共体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制定了286项立法,通过立法的形式消除阻碍上述“四大自由”的有形壁垒(边界限制)、技术壁垒和财政壁垒。 内部市场于1993年1月1日正式运转.

非关税壁垒 有形壁垒——如欧共体内部的边界检查、海关控制以及有关的公文要求; 技术壁垒——如各国不统一的产品标准、技术管理规则以及相互冲突的商业法律; 财政壁垒——各国不同的间接税、计税方法、不同的税率以及不同的营业税、货物税。

货币一体化 1958年签署了欧洲货币协定。 1969年,在海牙召开首脑会议,决定建立经济货币联盟。 1972年2月,欧共体部长理事会通过了《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提出从1971-1980年间分三阶段实现货币联盟的目标。

货币一体化 1978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达成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协议,其目标是在欧洲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货币区,在共同体内,保持相互汇率的相对稳定。 1989年通过了关于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德洛尔报告》,提出分三阶段建设经济与货币联盟,核心目标是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发行单一货币,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四、欧洲联盟的起步 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苏联解体后,东欧各国对欧共体各国抱有不同的期待,为此欧共体必须使其内部得到巩固和发展; 其次,美苏两极格局解体,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收缩,打破了欧洲原有力量的均衡,使欧洲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安全结构; 最后,两德统一,引起邻国不安,复兴东德成为西德的迫切任务。 1991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集会于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马约成为欧洲一体化道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欧洲联盟包括欧洲政治联盟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两部分: 在政治联盟上,马约对有关共同外交和安全问题,对法律和内务方面的合作做出了规定。 在经济联盟上,马约规定在欧共体内建立内部大市场,实现商品、劳务、资本、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共同的竞争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共同的区域政策;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在货币联盟上,马约对货币联盟的建设步骤作了一系列规定。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建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 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建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 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和美洲自 由贸易区的设想

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的原因 (1)战后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使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2)战后以来,美国一直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经济为基础,通过关贸总协定,倡导和维持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3)美、加、墨3国毗邻,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相近,交通运输方便,经济上具有互补性,相互依存度较高。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 1.减免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 2.确定原产地规则 3.取消投资障碍 4.农业 5.金融和服务业

减免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 对来自北美的产品大部分立即取消关税,有些产品的关税在5~10年内逐步取消,某些敏感的产品关税可在15年内取消。 该协定还规定,在过渡时期内,如进口国从其他成员国进口了大量纺织品及服装,致使本国纺织工业面临严重损害时,可以暂时提高关税率,或强行采取进口配额,在货物符合协定规定的情况下,进口国只能采用关税进行保护。 该协定还不允许征收出口税,不准阻碍正常的出口供应渠道,不可对成员国采用高于国内价格的出口价格。

确定原产地规则 按着原产地规则规定,凡全部在北美地区制造的商品即为原产地产品;凡非该地区原料所制造的商品,只要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任何一个成员国内加工,也可视为原产地产品。 有些商品难以按税目分类确定是否属于原产地产品,则须按商品在当地生产增值的比例加以评判 。

取消投资障碍 协定规定,美加在对方新建、收购、经营或出售企业时,可享受与所在国投资者相同的国民待遇。而且任何一方不得阻止投资者转移其投资合法获得的利润、利息、使用费及出售商品的全部或部分收入。 同时也规定了美加企业可在墨西哥建立公司并享受墨政府给予本国企业的待遇,但外资在墨市场所占份额在过渡时期内有一定限制。

农 业 协定规定,美墨农场主可以自由地向对方出售农产品,但在15年内要受到数量限制。加、墨之间将单独订立农业贸易协议。

金融和服务业 协定规定,各成员国要对在农、林、矿业、建筑业、保险、房地产、商业批发与零售、旅游、电脑和通讯等领域,互相提供服务者国民待遇; 设在本自由贸易区的金融机构,可以享受与成员国本地的金融机构同等的待遇。 在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领域,墨西哥逐渐放弃限制以至最终取消限制。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到1998年2月,北美3国的贸易额已由当初的15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5200亿美元,净增2.46倍。3国之间的私人投资方面增长很快,以墨西哥为例,1994年美国和加拿大对墨西哥的私人投资为80亿美元,到1997年上升到120亿美元,短短的3年时间,增长了0.5倍。

美国已制定了比较明确的“全美洲经济联盟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要以自己为核心,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基础,把经济一体化的范围推向整个美洲,组建一个北起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有8.5亿人口的全美洲经济集团。

第四节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一、亚太地区的界定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 二、东盟自由贸易区 三、澳新自由贸易区

亚太地区的界定 所谓亚太地区,从狭义来说,指临近太平洋的亚洲地区,主要指东亚地区。 从广义来说指环太平洋周边地域,包括东亚或西太平洋沿岸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省等“亚洲四小”;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文莱等东盟国家;中国、印度支那国家、朝鲜、原苏联远东地区;西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众多太平洋岛国;北美自由贸易区三国和濒临太平洋的拉美各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 1.酝酿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0年) 2.半官方协商阶段(1980—1989 年) 3.官方协调阶段(1989年以后)

东盟自由贸易区 成立于1967年,成员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6国。 在1991年10月8日第23届东盟经济部长吉隆坡会议上提出了推进地区经济合作的建议,各国一致同意建立制造业产品自由贸易区。 1992年1月,东盟6国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6国签署了一系列宣言和协定。

1995年7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接纳越南为东盟正式成员。 1997年7月和1999年9月,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使东盟成员从原有的6国增加到10国。 东盟日益重视与日本、中国、韩国扩大经济合作,从2000年起东盟首脑会议期间都举行“10+3”会议。 在2002年11月召开 “东盟+中国”首脑会议,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签署协议,计划用10年的时间达成这一目标。

澳新自由贸易区 1983年,两国正式签署了《更加密切经济联系协定》,试图通过协调两国间的商法、技术标准、海关手续、劳务、航空和海运问题、卫生检疫条例等,使两国商品和劳务贸易最大限度自由化。 该协定分两步走,从协定生效之日起到1987年为第一阶段,从1987年到1995年双方取消贸易限制,所有原产地为澳或新制造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1995年6月底建成自由贸易区。 1988年签署了新的《更加密切经济联系协定》。

第五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和作用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原因 1.主要经济基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2.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 3.直接动因: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 4.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使国际经济关系结构发生了变化 2.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3.促使世界各类国家或地区加快经济调整步伐,从而加快经济转型的速度 4.加强了区域内外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强了区域内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活力 5.具有一定排他性,区域性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国家民族利益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2.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各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悬殊、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矛盾 3.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内部的一体化与区域外部政策协调的矛盾 4.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会遇到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差异所引起的矛盾或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