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发展研究 ——以**科技馆为例 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发展研究 ——以**科技馆为例 季 娇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自我介绍 季娇 目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教育学院在读三年级博士 硕士和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研究领域:科技馆教育研究,具体包含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发展、观众研究、 科技馆教育活动评估等
David Anderson 伍新春 博士阶段导师 UBC教育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非正式教育(如科技馆和水族 馆等)、科学教育,发表文章数十篇 研究地域:在亚洲地区,长期在中国、日 本、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科 技馆、博物馆、世博会开展研究和实践工 作 与北美、澳洲和欧洲地区的多家博物馆教 育相关机构、杂志有很强的联系 现任UBC场馆教育硕士项目(Master of Museum Education)主管 伍新春 硕士阶段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科技场馆学习与科学探究教学 研究,现代学习科学与有效教学研究,教 师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研究 参与过“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调研和培 训工作 正在主持“科技馆教育工作者的胜任特征模 型与专业发展培训体系的建构“等课题 北师大和UBC的合作课题 目前正在和中科馆合作探讨
报告提纲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设计 研究进展分享 未来研究期望
研究背景 从我们“科技馆人”的经历来看,我们一定历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自我反思: 痛并快乐着: 再困惑: 抱怨: 困惑: 科技馆怎样才能够 · 我怎么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项目? · 我作为一个在科技馆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一些什么样的专业背景、职业技能、工作态度呢? · 我怎么样才能够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呢? 抱怨: 强势的教育部门为什么 · 学生来了好多好多 · 我怎么才能在这种开放的场所组织学生参观啊? · 我怎么才能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啊? · 我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合作呢? 困惑: 我怎么才能够 · 凸显学校不可比拟的教育优势? · 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和支持? · 不理解我们 · 不接纳我们 · 看不见我们科技馆的好? · 跟学校教育结合? · 了解学校教育体系? · 了解学生需求?
研究背景 对内: 对外: 对自己作为科技馆教育工作者的审视和自省 对于外界环境的抱怨、困惑、迷茫、不解 与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关的 这是一种转变 科技馆教育人力资源的发展是核心 对内: 对自己作为科技馆教育工作者的审视和自省 与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素质有关的 研究和实践应运而生
研究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科技馆教育人员对于自己工作角色的认知,并且探索他 们对未来专业发展的需求。具体而言,记录科技馆教育人员 过去与科技场馆教育工作相关的经历 现在对于自己工作角色的认识 以及未来对于职业发展的设想
研究设计 研究方法:半结构化访谈 研究参与者:科技场馆从事教育项目设计、开发、组织工作,需要与学校 系统进行联系工作,能够培训学校教师和志愿者的科技场馆教育人员。 目前,本研究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于科技馆的展览教育部和教育活动部。
研究进展分享 来科技馆工作的动机分析 个人兴趣,主动争取 主动联系,被动工作 他人介绍,个人兴趣 他人介绍,兴趣索然 请思考: 是不是这几类人在贵单位都有? 怎样激励这几类不同的人群?
来科技馆承担的教育工作 台前:直接接触观众 幕后: 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的特殊性体现在哪儿? 展厅讲解、维持秩序、维护安全、带领学生团体开展教育活动、演示实验、为参观者 解答困惑、带学生夏令营、进学校、社区、军队等社区宣传科普,培训教师…… 幕后: 资源包设计 活动评估 组织、联络、筛选、整合教育资源等 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的特殊性体现在哪儿? ——展厅保姆?保安?秩序维持者?活动策划?讲解员?辅导员?教师?
科技馆教育人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科学知识储备 工作态度积极 基本教学能力 懂得合作沟通 具有创意思维 具备研究能力 形成学习反思习惯 ……
科学知识储备 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少 具有教学经历、教育学背景的人少 受访者专业背景呈现多样化 比如包括:法律、中文、历史、设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理、生物、化 学、计算机等。 具有理工科背景的人少 具有教学经历、教育学背景的人少
科学知识储备(续) 科学知识储备非常重要,并且被认为是从业者必备的专业素质条件,但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知识呢? 广度还是深度? 通才还是专家? 科学知识储备(续) 受访者大多表示:科技馆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相关的科学知识储备。比如: “第一个就是广博的科学知识。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科技馆工作,这 方面的要求真是很高,因为它涉及面真是太广了,你要知道得少的话,反正很 难胜任” “我的知识储备不太扎实,遇到有一些老师[来科技馆]上课,包括老师有一些讲 高中深一点的那个科学知识,我个人就有点听不懂,回去还要翻书”……“我们举 办的**活动有高中老师来,像跟咱说知识点就稍微难了” 我觉得,要想胜任这方面的工作,就应该特别重视科普知识、科学知识的学习、 甚至要延伸到科学技术方面……如果说,你没有科学知识,你要从事科学教育,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
工作态度积极 受访者表现出来对工作的热爱和自豪感,以及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 “我之前一直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后来再到科技教育……后来到科技 馆工作,我觉得在这个工作范围内可能会做起来轻松快乐一些……几年来的 实际实践也证明这一点,因为你喜欢它,再苦再累,你就不嫌它”。 “反正我工作吧,其实就是为了开心,不开心,你给我再高的工资我也不会 干”。 “我希望我老了以后,也能带着我的孙子来说,我当年也在**科技馆工作过”。
工作态度积极(续) “我这人不求上进,我能把今天的工作做好就差不多”。 “不过现在也不是因为工资而不想干这个活儿,是因为真心不喜欢,不喜欢, 你给我五千我也不想干这活儿”。 “脑子里面没有想法吧” “当然不认可了……所有人都比我强” 怎么去激励具有不同工作态度的员工? 主动型受访者使用的词汇:发展空间、领导支持、部门配合、培训机会 被动型受访者使用的词汇:真不知道适合干啥,看不出发展途径是什么…… ——针对持有不同工作态度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策略和职后培养体系
基本教学能力 “你要去上科学课,必须能组织教学,必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能有一 个很好的跟老师沟通的技能……你怎么样在五分钟之内让学生对你的活动感 兴趣” 在展厅范围里,学生的范围比较大……还得会控制学生,比如我们做实验, 发东西,就是不知道的人,肯定到那儿就把东西先发到学生手里头,那肯定 不行,学生肯定就只知道玩弄他的东西” 两位受访者均有学校教学的经历和教育学的背景,对教学策略进行迁移,知道了解学生、对学生团体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懂得合作沟通 “现场就是当时后来达到哪种地步,呃,就是上[课]的时候,可能有哪些不足 的地方我直接就是:‘停!’,然后我们这点不应该这样,比如同学们来学的 第一个知识是什么? 先讲知识,再进行活动。我个人认为这种课堂理念不 太符合科技馆,觉得应该是以趣味性第一,不能说你一上课就第一个:‘同 学们,我们今天学什么知识?’先把公式什么列一遍。我直接就是让他暂停, 这点,去掉,放到后面。就是,我们已经达到这个地步,就是上的时候就及 时让他暂停,通过这个反复沟通之后,他就比较了解这个理念了。”
懂得合作沟通(续) 合作沟通需要: 学会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 学会去观察参观者的不同喜好需求 学会去寻找和整合社会资源,拓展静止的有限的科普平台 …… 懂得合作沟通(续) “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和什么样的人,怎么和他相处,这个东西都不一样, 所以,我那个时候工作以来,就比较喜欢去观察,当时观察,就是观察这个 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和他/她有什么样的共同话题,他/她的需要是什 么,我能给他/她什么。 “这个项目[大篷车]里面现在目前来说就有很多单位了,从**出版集团,有** 动物园,有一个做互联网的公司,还有**检察院,大家都在利用这个平台, 就说我下去的时候,大家一块儿下去,我们形成一个车队,你做你的活动, 我做我的展示,你做你的法律咨询”。
具有创意思维 “[参观者]要让你的活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并不是说,打个比方,我今天做了 干冰,我明天就不做冰了,我做火,或者是做风,或者是做电力,不是这样,你可以就 以这个点扩大到很多面。像这个活动,你今天可以这么玩儿,你明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 玩法,其实,原理有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会给你的受众人群一种更新鲜,更刺激的感 觉。” “我就很喜欢这种,就说当前有什么热点,我就抓住,在科技馆开展,我觉得我作为一个 公众哈,我特别想了解跟我生活,包括对我有帮助的科技热点,比如饮食,现在食品太 不安全了,就是我希望,如果我在科技馆,我能看见怎么辨别假大米,真假奶粉,真假 油……” “我从开始从事这个教育,我就特别地,但是是无意识地,就重视这种信息的搜集,这种 信息就主要来源于一些报纸、杂志,和一些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然后建立连接, 最后设计出活动,所以别人都没有的,你就做了,做了就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具有创意思维(续) 什么是创意思维?来自于哪里?是人天生具有的还是可以培养的? 受访者告诉我们,创意思维来自于: 对社会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 对教育界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 跨学科的融合 把自己当成参观者,换位思考的能力 平时的生活积累(看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散步走路) ……
具备研究能力 “因为刚开始我们开展**活动,如果[参观者]愿意参与的话……我们会有奖品 送给大家,后来那个参与的人还挺多的,后来我就想,诶,他们是不是为了 奖品才来参加这个活动的……有一次活动,我也没有说有奖品,就是团体来 的时候,我给他们介绍,介绍我们这个挑战讲解员活动,完了之后给他们说 个时间,时间到了广播一下,让他们下来,来开展这个活动,结果,没有几 个人,真是没有几个人。” 研究问题来源于工作实践,在工作中开展小研究有助于甄别问题,找到工作瓶颈期的突破口。这个案例就是采用的对比研究的思路,探索奖励机制对观众参与度的影响。
具备研究能力(续) 尤其是对教育活动评估能力的需求。 “我们在场馆活动评价方面,我们可能还需要去学习,就是怎么样做才算是一个好的 场馆教育活动。” “现在你对什么是一个好的科学实验演示项目,说实话,我们在评比标准上并没有说, 说实话,我们只是说了它具有创新性,然后能吸引人,时间在多长以内,但具体的 并没有说,比如说观众的反应呀,这些比较细的东西并没有……” 尤其是对教育活动评估能力的需求。
具有自主学习和反思的习惯 “对工作进行记录,我觉得就是要记录下来,每一天做了什么,记下来,就 比如说我今天做了活动,好的地方在哪儿,不好的地方在哪儿,我就会记录 下来,每个月的月末再翻来看看,这个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和总结吧。” “就是我们自身的一个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这个东西……就像我刚才给你 说的,探究性学习,我们小时候是不接触这个东西的,我们最近几年才开始 了解,这个到我们科技馆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科技馆教育人员对未来专业发展的期望 建立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发展共同体 走出去的学习模式 师徒制的学习模式 Tips:谈培训模式中馆员期望的能够到做得好的馆里面去实践学习的机会,看别 人究竟是怎么做的,有点像那种教师培训中的见习实习机制,而不是单纯的靠 座谈、讲座、工作坊等模式) 建立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发展共同体
这个研究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从科技馆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 …… 帮助我们澄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千里马” 帮助我们筛选出我们需要的“千里马” 帮助我们让“千里马”发挥到极致 从科技馆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 帮助我们认识职业需求 帮助我们重新评估自身,看清从业差距 帮助我们规划人生,找到方向 帮助我们共同建立科技馆教育者的分享平台 ……
研究开展所需的条件 时间:12月20日之前 地点:科技馆小型会议室 研究开展方式:一对一的个体访谈(访谈过程需要录音),研究者承诺隐匿 掉所有具有甄别性的个人信息 研究持续时间:每个访谈持续时间在1个小时。 访谈对象:具体为科技馆教育活动策划部门和展教部的人员。 回馈方式:研究者可以提供相关分享,比如“如何从研究的视角开展科技馆 教育项目评估”等。
谢谢!真诚期待您的建议和意见!也期待您参与到我们的研究中,让我们一起促进科技馆教育人员专业发展! 我的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jiaojiaoyagao@163.com QQ:309012250 电话(中国):158 2606 3815/ 135 8165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