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从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演化特点及形成的原因、引发的社会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 相关概念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农民工 得主要收入,但户口仍然在农村,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的劳动 者,它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并以此获 得主要收入,但户口仍然在农村,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的劳动 者,它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 具有农民身份从事非农的劳动力; 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2.5亿 人里面占到60%。他们出生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 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 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 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2012 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 2200万。
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 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 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 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劳资纠纷 劳资纠纷:也称为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员工) 与投资者(用人单位)之间由于种种利益冲突而发生 的纠纷。
随迁子女 随迁子女:产生于举家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家庭 中,跟随父母打工到处搬迁的孩子。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主要 表现为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的矛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社会转型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提 供了可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作用下,形成了自1950年代以 来活跃于中国各大城市的“打工潮”。 而对于这群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群体,社会上也有了诸如 “盲流”、“打工妹”、“打工仔”、“民工”、“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等 各种称谓。 “农民工”的称谓最早出现在1984年的《社会学通讯》中。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 例》,我国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从那时 起至7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农民主要立足于土地生产生活,此时还基本上没有 农民外出打工的概念。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 制,农业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乡镇企业 开始出现,一些农民逐步进入乡镇企业就业,据统计,1983 年至1988年,乡镇企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6300万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沿海 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旺盛。1984年中央1号文件 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国家准许农 民在不改变身份、不改变城市供给制度的前提下进城务工就 业。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以1989年为例,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达到了3000万人。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伴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一轮增 长,乡镇企业、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大发展,农村劳 动力的流动进入高潮,其后的两年,每年的农民工数量成倍 增长。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鼓励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思路,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鼓励和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思路, 1993年农民工数量达到6200万人。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1994年实施以就业证卡管理为中心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 流动就业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城镇新增劳动力 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冲击,一些地区对用人单位招用农民 工采取限制措施,农民工就业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局部地区 出现农民工回流。
农民工产生的背景 本世纪以来,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国家 对农民工外出就业高度重视。 2000年首次提出打破城乡分割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 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 理限制,引导农民有序流动; 2001年提出以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 的合理配置; 2002年中央2号文件规定提出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2003年 和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两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切实改善农民 就业环境、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农民工每年增加800万人,截至2012年 我国农民工总人数达到2.5亿人。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1、对农业、农村、土地等不是那么熟悉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 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 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2、渴望融入和进入城市社会,改变农民身份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3、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其实质是劳动 力移民 至少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很多还接受过高中甚至 大专和大学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4、价值观的改变 不再老实呆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倾向于 服务业、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等行业,希望能在城里买 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5、消费观的改变 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时不时从包里掏出 名牌手机,收入的很大部分用在文化娱乐上,接受 新鲜事物快,被称为”娇子农民工“”月光族“”透支族 “
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 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存在的问题 (1)工作待遇方面 工作待遇低:近四成农民工未与单位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 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农民工得不到工伤补偿,近八成农民工 不能带薪休假,90%以上农民工没有享受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还有 八成女职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制度。还有许多农民工不能按时拿到自 己的血汗钱。
CCTV《焦点访谈》:农民工工资不容拖欠 事件回放:2011年1月下旬在河北唐山打工的30多位农民工离开工 地,来到北京华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办公室,讨要他们被拖欠已久的 工资。 这些农民工2010年5月与华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定协议,在唐山市三 孚硅业化工厂工地上干活,工程于2010年10月份完工,三孚硅业化工 厂,也已经把工程款付给华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但是华宸建设集团有 限公司直到现在也没有把工资支付给工人,这些农民工总共被拖欠了 148万元。
存在的问题 (2)劳动保护措施方面 劳动保护措施不严密:51.47%农民工反映其工作岗位安全措施不够 严密。有13.86%农民工反映单位(或雇主)未能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存在的问题 (3)劳动时间方面 劳动时间偏长:农民工平均每天和每周工作时间比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长,其中有11.79%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能得到加班工资 的农民工仅占49.87%,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天,平均每天工作8.93 小时。
存在的问题 (4)参加社会保险方面 参加社会保险率低:74.81%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其中有 73.37%、73.77%、84.56%和67.64%农民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 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存在的问题 2、心里情绪问题 (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 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然而却是难以逾越 的鸿沟。这种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2)失衡心理和焦虑情绪。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上的巨大 反差,使得农民工在心理上有一种政府的疏离感,感到自己过多地承受 了改革的代价,是改革中的吃亏受损者,容易产生失衡心理和对政府、 社会的失望、埋怨情绪。 (3)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很多农民工只身一人外出务工,缺少家 庭温暖。加之他们务工的一些私营企业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业余 文化生活贫乏,这种孤独寂寞使不少农民工形成封闭的心理,缺乏人际 交往,对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利。
存在的问题 (4)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农民工的过客心理使得他们对城市缺少 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经常受到个别城市居民的 不公正对待。直接伤害了农民工的自尊心,从而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 人的对立怨恨情绪。 (5)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容易使农民工产 生强烈的被剥夺感,这种心理的长期潜伏和蔓延,必然引发对现实社会 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反社会心理。
存在的问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截至 3、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 (1)留守儿童 2013年5月10日,全国留守儿童总量已达到1亿人。57.2%的留守儿童是 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 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 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 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 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 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 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里健康、性格等方面出 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 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 57.14%。
存在的问题 3、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 (2)空巢老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也在此引发关注。
存在的问题 3、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 (3)随迁子女教育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终于在2012年“破冰”。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 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 体政策。 目前,已有9省区市异地高考方案出炉,更多省份的相关政策正在 制定中。其中,黑龙江、安徽、新疆、重庆、河北、湖南六省区市将确 定在2013年正式实施异地高考方案,而山东、福建、江西三省将在2014 年开始实施。 另据报道,在随迁子女数量最多,矛盾最为突出的北京、上海、广 东,异地高考方案均未出台。
解决对策 1、取消与户籍制度相关的福利分配制度完善农民 工社会保障立法; 2、降低农民工落户门槛;
解决对策 3、保障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建立以社区为单位 的日常料理服务机制,通过家政服务人员对空巢老 人给予精神慰藉。 4、运用学校、监护人、政府和社会的多方面力量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