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主讲人:刘石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细菌生理学 (Physiology).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 营养类型。 自养菌( autotroph ) 异养菌( heterotroph ) 腐生菌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Part 1 微生物的生长 Part 2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 Part 3 微生物的控制.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细菌在进化上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它们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能迅速、有效地生长。
Chap.6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1.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任务2.4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微生物的生长 湖南省地质中学生物组 授课人:赵隆基.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通江县实验中学 张学工.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 生长与繁殖的概念 生长——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当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时,生命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的过程。 繁殖——生命个体生长到一定阶段,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
微 生 物 的 生 长 及 其 控 制 第 四章 Microbiology Microbiology Microbiology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遗传变异.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Chap5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2 对微生物的控制 常用概念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1 微生物的生长 群体生长规律 培养方法 测定方法.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欢迎您.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的目的各有不同,有些是以大量增殖微生物菌体为目标(如单细胞蛋白或胞内产物),有些则是希望在微生物生长的同时,实现目标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在培养方法上也就存在许多差别。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 生长是代谢的结果。当同化超过异化,细胞物质量增加,个体重量和体积增大,就是生长。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流式细胞术 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彭公峰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ATP SLYTYZJAM.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及其控制.
氮循环 肖子聪.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主讲人:刘石泉

主要内容: 6.1 细菌的个体生长 6.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6.3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6.4 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6.5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6.1 细菌个体生长 一、物质的复制-DNA 1. 在细菌个体生长过程中,DNA以双向的方式进行复制.

二、细胞壁的扩增 作用于双糖单位的:N-乙酰葡萄糖胺酶和N-乙酰胞壁酸酰胺酶 肽聚糖短肽链的:转肽酶、内肽酶和羧肽酶 1. 球形菌的细胞壁扩增方式:在赤道板附近插入; 2. 杆形菌的细胞壁扩增方式:新老细胞壁间隔分布; 3. 细胞壁扩增的分子基础:短肽中第三位双氨基氨基酸的作用。G+菌:L-赖氨酸;G-菌:二氨基庚二酸 4. 作用于细胞壁的酶: 作用于双糖单位的:N-乙酰葡萄糖胺酶和N-乙酰胞壁酸酰胺酶 肽聚糖短肽链的:转肽酶、内肽酶和羧肽酶

三、细菌生长与分裂调节 各种物质复制后,质膜内陷伴随新肽聚糖插入,导致 横隔壁向心生长,最后会合,一分为二。 对细菌生长与分裂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于转肽酶和D,D-羧肽酶活性比。 转肽酶活性高些,利于CW扩增,导致细菌生长。 羧肽酶高些,利于横隔壁形成,导致细胞分裂。

6.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6.2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评价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 评价不同的抗菌物质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死)作用的效果; 客观地反映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 个体计数 间接计数法 生物量测定:重量测定、生理指标测定 个体计数法通常用来测定细菌、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或样品中所含微生物个体的数量;

1.个体计数法 A.直接法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缺点: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1mm2 25(16)中格 16( 25 )小格,共400小格

B.简接法 稀释平板计数法 原理是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 先将待测菌液作一系列10倍稀释,使平皿上长出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 → 肉眼可见的菌落 → 对菌落数目的计数推测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数

每ml活菌数=同一稀释度平均数×稀释倍数×5 涂布平板法 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一般0.2ml) 要求: 样品充分混匀; 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 稀释度的菌液;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 准确计数; 每ml活菌数=同一稀释度平均数×稀释倍数×5 注意:要三个以上重复平板平均计数;不适合丝状菌

C. 比浊法 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 即O.D.)表示菌量。 注意:

2.重量法 测定多细胞及丝状真菌生长情况的有效方法。 以干重(105℃)、湿重直接衡量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通过样品中蛋白质、核酸含量的测定间接推算微生物群体的生物量;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从一定量培养物中分离出细菌,洗涤,以除去培养基带入的含氮物质。再用凯氏定氮法法测定总含氮量。 一般细菌的含氮量约为原生质干重的14%。故,蛋白质总量=含氮量%×6.25 蛋白质含量占细菌总重的~65%,故细胞总量=蛋白质总量×1.54 DNA含量测定法:利用DNA与DABA-2HCl(即新配制的20%W/W,3,5-二氨基苯甲酸-盐酸溶液)能显示特殊荧光反应的原理而设计的。因为每个细菌平均含DNA8.4×10-5纳克,可根据DNA含量计算出细菌的数量。

3.生理指标测定法 微生物的生理指标,如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生物热等与其群体的规模成正相关。 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多或生长旺盛,这些指标愈明显,因此可以借助特定的仪器如瓦勃氏呼吸仪、微量量热计等设备来测定相应的指标。 常用于对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检测

6.3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研究细菌群体培养的原因: 由于个体微小; 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微生物的群体繁殖生长。

一、细菌群体的生长规律 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曲线特征:根据微生物每小时的分裂代数(R)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成迟缓期(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1. 迟缓期(lag phase) 定义: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数目不增加的时期。 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巨大芽孢杆菌 接种3.4μm,培养5.5小时,19.8μm) 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 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 对外界不良条件(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等反应敏感。

延迟期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调整代谢。当细胞接种到新的环境(如从固体培养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后,需要重新合成必需量的酶、辅酶或某些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新的环境。 影响延迟期的因素:菌种的遗传性、菌龄以及移种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等。 采取缩短延迟期的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接种量; 在种子培养中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某些营养成分 采用最适种龄(即处于对数期的菌种)的健壮菌种接种以及选用繁殖快的菌种等措施,以缩短延迟期,加速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2. 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定义:延滞期之后细胞以几何级数速度分裂的一段时期。  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最大。细胞代时(分裂 一次)或倍增时间(原生质增加一倍)最短。 细胞平衡生长,菌体内各种成分最均匀。 酶活性活跃,代谢旺盛。 

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代时间的因素: ①菌种: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别极大 ②营养成分:同一种细菌,在营养物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代时较短,反之则长。   E.coli        肉汤中37℃    代时17分钟。  Nitro bacter.agilis   组合培养基中27 ℃  代时1200分钟   (活化硝化杆菌) ②营养成分:同一种细菌,在营养物丰富的培养基中生长,其代时较短,反之则长。    E.coli   牛奶  37 ℃  12.5分钟。          肉汤中 37 ℃  17分钟。 ③营养物浓度:营养物的浓度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

④培养温度: 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有极其明显的影响

应用: 指数期的微生物因其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细胞成分平衡发展和生长速率恒定,故 ①作为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 ②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 ③也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

3. 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定义:对数期后,生长速率降为零的生长期。   特点:      (1)生长速率为零,新产生细胞数=死亡细胞数。 (2)菌体产量(活菌数最大) (3)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粒、脂肪;多数芽孢杆菌开始产生芽孢;有的微生物开始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原因:  (1)营养物耗尽。  (2)营养的比例失调。  (3)有害代谢产物积累(酸、醇、H2O2 )  (4)pH值、氧化还原电势不适宜。 稳定期于生产上的意义:   生产菌体和与菌体平行生长的代谢产物(单细胞蛋白,乳酸)的最佳收获期。

4. 衰亡期(decline phase) 定义:由于营养物耗尽,代谢产物积累,细菌死亡速 度大于新生速度的时期。特点: 细菌代谢活性降低; 定义:由于营养物耗尽,代谢产物积累,细菌死亡速     度大于新生速度的时期。特点: 细菌代谢活性降低; 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 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如氨基酸、转化酶、外肽酶或抗生素 菌体细胞也呈现多种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大小悬殊; 有些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此时会变成阴性反应

二、生长数学模型 dN =μN dt N:每毫升培养液中细胞数 μ :比生长速率,每单位数量细菌 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量 t:培养时间

重要参数: (1)繁殖代数(n) x2=x1·2n 以对数表示:lgx2=lgx1+nlg2 n= 3.322 (lgx2-lgx1)

(2)比生长速率常数(μ) (lgNt - lgN0) μ= t - t0

(3)代时(G):在群体生长里,细菌数量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

三、细菌的同步培养 1. 同步培养与同步生长 同步培养:是一种培养方法,它能使群体中不同步的细胞转变成能同时进行生长或分裂的群体细胞。 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状态。

同步培养的方法: 机械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细胞体积与质量或同某种材料结合能力不同     ① 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处于同一生长期的细胞体积与质量相当。    ② 过滤法: 使用孔径大小不同的滤器(微孔滤器)    ③ 硝酸纤维素滤膜法(Helmstetter-cummings技术)     同一生长期细菌与膜结合牢固程度相当。

四、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指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处理 使其能以恒定比生长速率生长并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 法。 连续培养:指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过一定处理   使其能以恒定比生长速率生长并持续生长下去的培养方  法。 通过认识稳定期到来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微生物   长期保持在指数生长平衡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即对数生长后期,以一定速率补充新鲜培养液,再以同样速率移去培养物。

连续培养两种类型: 恒化器连续培养、恒浊器连续培养 恒化:某种营养物质维持恒定 恒浊:菌恒定

恒浊器连续培养 测定所培养微生物的光密度值 自动调节新鲜培养基流入和培养物流出培养室的流速 使培养物维持在某一恒定浊度 当培养室中的浊度超过预期数值时,流速加快,使浊度降低; 当培养室中的浊度低于预期数值时,流速减慢,使浊度升高;

恒浊器连续培养 连续发酵优点: 缺点: 一般用于菌体以及与菌体生长平行的代谢产物生产的发酵工业 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 便于自动控制; 降低动力消耗及体力劳动强度; 产品质量较稳定; 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

恒化器连续培养 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 高生长速率下进行生长繁殖。 恒化连续培养中,必需将某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控制在 较低浓度,作为限制性因子,而其他营养物均过量。 限制性因子必须是机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aa和氨等氮源,或G、麦芽糖等碳源或者是无机盐,一定浓度范围内决定细菌生长速率。

五、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指在液体培养中细胞群体密度超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时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现在报道的最高记录是:E. coli W3110的174g(湿重)/L; 高密度培养常用于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生产; 主要的优势:节约成本.

六、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实验室培养法; 生产实践中微生物培养法;

实验室培养法 好氧菌:斜面、琼脂平板等 固体培养法 厌氧菌:高层琼脂柱、厌氧培养皿、厌氧罐等 试管液体培养 三角瓶液体培养 液体培养法 摇瓶培养 台式发酵罐

生产实践中微生物培养法 固体培养法 好氧菌:曲法培养(料薄、通气) 厌氧菌:堆积培养 液体培养法 浅盘培养 发酵罐:最大的1500吨

6.4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生命的存在依赖于外界环境提供营养、水分、合适的环境因素(如:pH、氧化还原电位、温度、氧气)同时又受到外界环境因子的制约,二者是一致的。 一、营养   针对营养缺乏,微生物往往采取:   1、减少甚至停止合成细胞物质。    2、加速代谢(非必要成分或失效成分的降解)。 二、水   适宜的aw值。   aw值不同  造成渗透压不同  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

三、温度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影响酶的活性: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绝大多数是在特定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每种酶都有最适反应温度。 影响细胞质膜的流动性:温度高,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运输;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物质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机体吸收或分泌(气体除外)。 根据最适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兼性嗜冷、嗜温、嗜热、超嗜热;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生长繁殖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致死温度。

最低生长温度 是指微生物能进行繁殖的最低温度界限。 最适生长温度是指某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代时也最短。 最高生长温度 是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界限。在此温度下,微生物细胞易于衰老和死亡。 致死温度 最高生长温度若进一步升高,便可杀微生物。

类型 生长温度℃ 发酵温度℃ 累积产物温度℃ 灰色链霉菌 37 28 - 丙酮丁醇梭菌 33 产黄青霉 30 25 20 上述“最适温度”仅是标定微生物繁殖最快的温度,实际上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如下表) 类型 生长温度℃ 发酵温度℃ 累积产物温度℃ 灰色链霉菌 37 28 - 丙酮丁醇梭菌 33 产黄青霉 30 25 20 国外曾报道,对P.chrysogenus进行阶段性温度控制: 开始  5小时  40小时  125小时  165小时 青霉素产量较始终25 ℃恒温培养高14.7。 30℃ 25℃ 20℃

四、pH值 嗜酸性 嗜中性 嗜碱性 pH <5.4 5.4-8.5 7.0-11.5 例: 真菌、古生菌(大部分) 大多 1. 从微生物群体来看,pH范围很广,但绝大部分所需5-9的pH值。微生物对pH值的忍受范围也有最低、最适、最高三个数值点。用最适pH值与水比较,可把微生物区分为: 嗜酸性 嗜中性 嗜碱性 pH <5.4 5.4-8.5 7.0-11.5 例: 真菌、古生菌(大部分) 大多 盐杆菌属、嗜盐菌(古生菌)

最适pH值 合成抗生素pH值 S.griseus (灰链) 6.3-6.9 6.7-7.3 P.chrysogenum(产黄青霉) 6.5-7.2 6.2-6.8 红霉素链霉菌 6.6-7.0 6.8-7.3

极端pH环境下的微生物其内环境pH稳定,保持在7左右。细胞通过本身结构或生理过程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子:嗜酸性微生物其CM可阻止过多H+ 进入胞内,并不断将H+排出体外,还有的M有不易渗透的细胞壁,可 防止CM暴露于极端pH中受损,不仅如此,微生物生命活动还可以改变外界pH值,一般情况下,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或多或少都会变酸。  pH对微生物影响的分子机理: (1)酶促反应(即酶的活性所需的pH值)。(2)膜透   性与结构稳定性。(3)物质溶解性。 

五、氧气 1. 根据对氧的需求与否,微生物可分好氧、厌氧微生物 专性好氧微生物:氧气为呼吸链[H]受体、胞内有SOD、H2O2酶 [ 大多数真菌、多数细菌、放线菌] 好氧微生物 微好氧微生物:氧气为呼吸链[H]受体,但分压低。 兼性厌氧微生物:氧或其它物作[H]受体,胞内SOD、H2O2酶[ 酵母菌(酿酒酵母)、部分细菌(肠杆菌)]

耐氧微生物:可在有氧气环境下进行厌氧生活的菌。无呼吸链,只能发酵,胞内有SOD、过氧化物酶。(乳酸菌) 厌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可通过发酵、无氧呼吸、甲烷发酵、环式光合磷酸化产能。胞内无SOD酶、H2O2酶。(梭菌属、梭杆菌属、产甲烷细菌)

五类对氧关系不同的微生物在半固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模式图

e- _ _ 2. 厌氧的氧毒害机制: (1)超氧化物和H2O2会生成毒性很强的OH•; O2 O2+ O2 +H2O2 O2+OH-+ OH•

_ _ 因好氧微生物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2O2酶,可以消除氧的毒害,过程如下: H2O2 O2 H2O O2 . _ O2 H2O2酶 SOD H2O H2O2   过氧化物酶 +2H+   H2O2 +O2 2 H2O NADH+H+ NAD 过氧化氢酶 H2O+1/2 O2 . _ O2 SOD 3. SOD、 H2O2酶在微生物中含量参见课本图表

6.5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速率或消灭不需要的微生物,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几个相关概念: 抑制:亚致死剂量因子作用使生长停止 ; 死亡:生长能力不可逆丧失 ; 防腐:理化因素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 ; 消毒:杀死或灭活所有病原微生物 ; 灭菌: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菌 ; 化疗:选择毒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内部感染组织 或细胞进行治疗,对机体本身无毒害作用。

一、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1. 抗微生物剂 2. 抗代谢剂 3. 抗生素

1.抗微生物剂 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 agcnt)是一类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根据它们抗微生物的特性可分为: 作用机理是这类物质结合到核糖体上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生长停止,由于它们同核糖体结合不紧,它们在浓度降低时又会游离出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恢复,使生长恢复 抑菌剂 它们是紧紧地结合到细胞的作用靶上,即使在浓度降低时也不能游离出来,因此生长不能恢复 杀菌剂 溶菌剂 能抑制细胞壁合成或损伤细胞质膜

根据作用效果和作用范围抗微生物剂通常又将它们分为: 消毒剂:可杀死微生物,通常用于非生物材料的灭菌或消毒。 HgCl2、CuSO4、碘液、氯气、乙烯氧化物、甲醛剂、臭氧 防腐剂: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但对人及动物的体表组 织无毒性或毒性低,可作为外用抗微生物药物。 有机汞、0.1%-1%硝酸银、碘液、70%乙醇、3%过氧化氢

各种抗微生物化学制剂杀菌能力的比较标准: 在临床上最早使用的消毒剂----石炭酸 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 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10分钟,而供试菌定为Salmonella typhi(伤寒沙门氏菌)。

2.抗代谢物 生长因子的结构类似物干扰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目的。如: 叶酸对抗物(磺胺)、 嘌呤对抗物(6-巯基嘌呤)、 等等 苯丙氨酸对抗物(对氟苯丙氨酸)、 尿嘧啶对抗物(5-氟尿嘧啶) 胸腺嘧啶对抗物(5-溴胸腺嘧啶) 等等

1934年,德G.Domagk对偶氮染料进行抗菌实验,发现一种红色的“百浪多息”(4-磺胺-2`,4`-二氨基偶氮苯)静脉注射可治疗小鼠因链球菌属(streptococus)葡球菌属(staphylococus)引发的感染。但离体条件下无作用。 H2N SOO- NH2 磺胺 H2N NH2 N=N SO2NH2 百浪多息 体内

化学机理:磺胺是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类似物,而PABA是细菌的生长因子。 对于多数不能利用外界四氢叶酸( COF )细菌而言,需以PABA为自身合成四氢叶酸(如下) PABA+二氢蝶呤     二氢蝶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COF )  二氢蝶酸  合成酶 酰焦磷酸  二氢叶酸  还原酶

而PABA与磺胺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可在合成四氢叶酸过程中,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合成“假”二氢叶酸,无法还原成四氢叶酸。 H2N SOO- NH2 磺胺 COO- H2N PABA 人类不存在上述三种酶,不自身合成四氢叶酸(外界摄取),对磺胺不敏感,可由其抑制杀死细菌主要有: 链球菌属 [ 肺炎链球菌(S.hemolyticus)、溶血链球菌(S.pneumoniae)]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痢疾志贺氏菌(S.dysenteriae)、奈瑟氏球菌属(Nersseria)、布鲁氏菌属(Brucella)。

3.抗生素(antibiotic) 某些生物合成或半合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或衍生物,抑 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主要通过: 抑制CW合成、破坏CM、作用呼吸链、抑制Pr核酸合成。

半合成抗生素 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的结构进行改造后的抗生素 青霉素与6-APA。 前者优点明显。如:抗菌活力高,毒性低,但更存在致命的缺点,易过敏,不稳定,不能口服,不耐酸,易于产生抗药菌株。 关于改进青霉素,研究其化学结构中有一高度保守的共同结构-6-氨基青霉烷酸(6-APA),虽纯6-APA抑菌效果较弱,但是半合成青霉素的母核 因此工业中取6-APA与不同化学侧链催化,以合成各种不同的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毒素、羧苄青毒素、羟氨苄青毒素。

导致抗药性菌株的可能原因: 细胞质膜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进入细胞; 药物作用靶改变: 合成了修饰抗生素的酶: 抗性菌株发生遗传变异

所以,抗生素使用要注意: 第一次剂量充足; 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 不同抗生素混合使用; 对现有抗生素改造; 筛选更新抗生素;等

二、控制微生物物理因素 1.高温 高压蒸汽灭菌 煮沸消毒 间歇灭菌 干热灭菌 热敏感物质采用超高温135~150℃,2~6s,如:牛奶、液体食品等。 巴斯德消毒法:60-85℃处理15秒至30秒

十倍致死时间(decimal reduction,D):一定温度条件微生物数量十倍减少所需要的时间。 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5-10分钟; 酵母菌和真菌的孢子:用80℃以上温度处理; 细菌的芽孢:121℃处理15分钟以上;

高渗产生质壁分离,不利于生长 2.辐射作用 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如:微波、UV、X射线等 3.过滤作用:不耐热培养基 4.高渗作用 5.干燥 6.超声波

小结 1. 微生物个体生长是细胞物质按比例不可逆的增加,使细胞体积增加的生物学过程;繁殖是生长到一定阶段后,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使机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生长与繁殖两个过程很难绝然分开。接种时往往是接种成千上万的群体数量,因此它们的生长一般是指群体生长。群体生长是细胞数量或细胞物质量的增加。 2. 微生物生长分别可以用单细胞计数、细胞物质的重量和代谢活性等三类方法进行测量。

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通气等条件下培养,微生物群体生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生长的数学模型和参数对于微生物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越来越重要。 采用机械方法和环境条件控制可以获得同步培养,通过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和及时取出培养物降低代谢产物,导致对数生长期或稳定生长期相应延长达到连续培养。

5. 每种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各自的最适条件、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温度、pH、氧、水活性(或渗透压)等,高于或低于最适要求都会对微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6. 利用各种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可以对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行有效地控制,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兴利除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章思考题 试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它们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理。 说明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意义、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比较各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有哪些? 细菌耐药性机理是哪些?如何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冈崎片段

+ 氨苄青霉素 青霉素酰化酶 pH8、40℃ N N 6-氨基青霉烷酸(6-APA) S CH3 CH CONH CH3 = O COOH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