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误区 探求共识 高冀生 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 高校图书馆建设理念再认识 中国图书馆学会 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澄清误区 探求共识 高校图书馆建设理念再认识 中国图书馆学会 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资深教授 高冀生 2009 .11.25. 于成都 E-mail: gaojs@mail.tsinghua.edu.cn 邮编: 100084 电话:010-62784205
致谢与导言 感谢西南交通大学、台湾大学、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盛情邀请,能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的盛会,这既是会晤海峡两岸老朋友结识新朋友的友谊活动,也是给我又一次向海峡两岸专家们、同行们学习的好机会。 谢谢大家! 特别要向远道而来的林光美教授、黄世孟教授等各位先进表示中心的问候。 前面专家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的发言只能是与同行们切磋、请教了。 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前进,中国高校图书馆事 业也迅速的进入了全面转型的大好时期。在全国涌 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校图书馆建筑。 以书刊资料 藏、借、阅、管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图书馆正在迅速 的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积极总结建设的 实践,促进建设理念的升华,是十分必要的,升华 的理论又将进一步指导实践,这是历史的必然。 纵观时尚,在这理念多元化的时代,在各种新 理念纷繁出现的同时,一些误区也随之登场。因此 要想归纳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新理念,也就必需要 同时澄清一些新误区。 本文拟就高校图书馆发展方向、建设程序、以 及设计理念与方法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发表一点个 人看法,参与研讨。
一,转型期图书馆建设的误区 1,建馆规模有减无增; 理由是数字化图书馆将要替代常规图书馆。 2,馆舍建设只要大空间,不要基本库,实行全开架 3,项目建议书代“可研”;混淆因果关系,决策无据 4,可研报告只编不研,变成“可批报告”; 报告内容主观性多,缺乏调研与科学论证,不能 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积患无穷。 5,多种功能用房欠匹配,辅助空间大而无当; 建筑有效使用率偏低,浪费建筑资源。 6,建筑设计重形式的时尚,轻功能的实用; 追求“一张皮”、要求”看着 过硬、 眼珠发亮” 转型期的图书馆建筑形态绝不是形式上的怪异。 7,热衷无偿“海招”,盲目“招洋标”;常事与愿违。
以上种种误区,关系到图书馆建设能否正确运作,建筑创作能否真出精品。由于时间有限,现仅讲几点基本认识与观点,拟抛砖引玉,以求取得共识。
二,图书馆建筑转型不是取代 而是并存,更是融合 二,图书馆建筑转型不是取代 而是并存,更是融合 在IT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事业迅速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图书馆将不仅是知识、藏书的宝库,更是积满信息的无限空间。因此,如何营建具有深层文化内涵,又能适应数字化要求的图书馆建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大课题。 但常规图书馆的转型,不一定是要被数字图书馆所代替,更多的是要增强数字化手段,添加数字化设备,全面数字化管理。 图书馆建筑的规模,对于新建还是改扩建,是不会相同的,从实践统计,馆舍规模不一定会由于知识与信息载体的变化而减少,还是要因馆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供书刊资料藏、借、阅、管的现代图书馆必将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大大地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这是大势所趋。 2,可以预言纸介知识、信息载体在看得见的时空领域是不会消亡的,承载的容器自然也不可能消亡 3,图书馆建筑是承载知识、信息的容器,对书刊资料可以装容,对数字资料同样也可以装容,只要有需要,容器是可以去适应装容的需要的,只不过是容量有大小的不同、内部设施有功能的不同这将都是如何发展设计的问题,相信搞图书馆设计的专业建筑师们,是会有能力解决转型期建筑发展的需要的。 4,有些不可复制和数字化的实物资料,如甲骨、竹简等。转型后的馆舍也还是需要容器长期保存的
5,数字信息图书馆不可能完全代替常规书刊图书馆 (1)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离开书刊,将会带来让人们必须彻底改变掌握知识的方式与习惯,还要牵扯到方方面面,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2)用电脑阅读,代替书刊阅读需要强大的、人人都可以承受的设备支撑,这并不是件容易的工程 (3)已有的书刊知识、信息要转化成数字资料,除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工作过程,还要处理好复杂的知识产权及出版发行等社会问题。 (4)千年来人们读书的享受,要转变为上电脑的“享受”,尚有待电脑大力改进与人们的逐步适应 (5)除虚拟图书馆外,数字图书馆接待读者和处理、管理数字信息资料,仍然离不开馆舍建筑。
6,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常规的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会只能是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常规的图书馆要不断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常规资料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馆藏书刊资料与数字资料比重要匹配、要与时俱进,新时期的图书馆应该是综合性、多功能、管理手段现代、数字化的图书资料信息中心。
三,程序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要按科学规律办事 三,程序管理也是一门科学 要按科学规律办事 (一)项目建议书不可以代替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建议书不等于可研报告。 编制项目建议书,是建设方对拟建项目轮廓的 设想;是对想要建设什麽项目提出的具体建议。 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可行 性研究阶段有本质的差别,前一阶段是提出想要 做什麽,后一阶段是回答能不能做到和怎样做到 这是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如果项目建议书可以代替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因与后果混为一谈,决策怎能不失误。
2,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 (1)是国家选择拟要进行建设项目的依据; (2)提交项目建议书,并经批准立项后,即可开展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3)利用外资的建设项目,在该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方可对外开展必要的工作;
(二)可行性研究重要在于要切实的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1,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要对建设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科学、具体的研究、分析与论证。 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程序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将形成正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独立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有正反两种可能性,应该说都是正确的。这正说明研究工作的客观性。 2,“可行性研究报告”将是后续一系列重要工作的依据。要予以充分的重视,要十分的关注其真实性与可靠性。概括如下:
(1)是有关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2)是确定该项目具体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以及投资强度的依据; (3)是国家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依据; (4)是建设单位组织筹措资金的依据; (5)是编制具体规划、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6)是进行建筑规划、设计及实施工程建设的依据 (7)是与相关协作部门签约、加工、订货的依据; (8)是环保主管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9)是建设单位计划管理、机构设施、进行职工培训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特点就在于,它有鲜明的先进性、预测性、决策性、严肃性;
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必须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要讲科学、要重视调查研究、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不要为一时“可批”,而弄虚作假、抄袭复制,造成后患无穷。 不实事求是的可研报告,往往被戏称为“可批报告”。
3,高校图书馆建筑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有以下内容: (1)总论;是第一部分,是扼要阐明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情况、问题与结论,主要供上级主管领导审阅,使之一目了然。然后再在以后的各章节分别陈述有关详细内容。 (2)综述社会调查、专业调查和综合分析的情况与需求预测。如总藏书量、总座席量、开架书刊量、年购书量、电子阅览席量、信息口分布与数量等; (3)确定合理的、符合相关的建设标准的建设规模,确定总建筑面积及各项具体的功能内容与用房的量化指标,并提出各项用房的合理比例;一般需列表一览明示。 (4)选址分析与比较,选择确定适合建设的地点;
(5)研究、确定所需资源与建筑材料、基建设备的投入; (6)工程设计初步方案;除要有足够的文字陈述,一定还要附上可供研究项目落实的初步设计方案图纸。以保证可行性研究工作更实在。 (7)项目的环境保护评估与措施; (8)新馆组织系统、人事定员和员工培训的策略与计划;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建馆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及安排; (11)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12)研究结果形成的结论与建议;
(三)聘请专家要专业对口、专家参与专业活动要严肃负责 聘请专家参与评标、咨询、顾问等专业活动,一定要注意请到的专家专业要对口,并在所在专业领域中确实卓有建树,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不宜以官员代替专家、以职务代替职称。 1,专业对口是指具体专业类型要对口。建筑工程专家,就其专业不同,又细分为:建筑学专家、结构专家、给水排水专家、空调与采暖专家、电器与通讯专家、环境保护专家、工程概预算专家等,一般不宜兼顾、替代。 2,聘请的专家最好是有资质、有资历、有经验、有研究成果的本专业的专家。
4,为了保证专家评审的公正、公平,建议: (1)专家评标要有科学程序,事先公布。不宜因人而异。 (2)要有明确的评审标准,游戏规则要求共同遵守 (3)要有足够时间,提供给专家独立审阅应标文件,以形成独立的认识。不要匆忙走过场。 (4)专家个人在审阅应标文件后,要提出署名的书面评审意见。 (5)专家组人数宜奇数,专家组要通过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参评的应标文件进行表决或排序。 (6)评审会议结束前,要形成正式的评审会议纪要,专家组通过后,全体参评专家要签名确认。
(四)招标的目的是要公平选优 招标的本意是拟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评选出优秀者,但招标并不是万能之策,议标与委托也可,主要是要看实际效果如何。如果非要招标,千万不要走过场,以免自欺欺人。 “海招”并不是好办法,尤其无偿“海招”,更有盲目性、偶然性。实践说明看似轰轰烈烈,实效却较差,得不偿失。 招“洋标”更要慎重,宜先了解后邀请,要充分重视中外文化差异,以免尴尬。宁波某高校图书馆
四,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建筑 要凸显人性化设计原则 四,转型期高校图书馆建筑 要凸显人性化设计原则 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狭义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建筑功能的适用、空间的宜人、尺度的近人、环境的舒适、氛围的和谐等等。 如果更广义的理解,除包含以上内容外,还要更广泛地关注建筑全寿命因素、建筑全方位人文化因素、以及建设全过程因素的以人为本的问题 如此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是否可称之为人性化设计。也发表一些个人体会,与学术界同行们互动、切磋。
1,以人为本,突出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全方位的为教育事业服务,为全体 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服务是为第一要义。图书 馆建筑强调要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对设计师而言,就是要摆正自己的地位与作用, 强调建筑设计全方位的为图书馆建设服务好;特别 要体现建筑师的职业道德。 2,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要适度。 要符合国情、校 情、还要有人情。 国家教委颁布的“92标准”作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 基本标准,仍是可行的; 标准也要与时俱进,各项功能内容也会作适当修 改与调整的;如目录厅发展成检索厅、集中服务台 发展为分散服务台咨询台、出现了多媒体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数字化综合服务厅以及休闲区等。
提到建筑要讲人情,就是要求建筑对使用者要体贴入微。举个最一般的但总解决不好的例子,如卫生间的设计,不少馆舍有拥挤、通视、排气不良、女生如厕要排队的现象。据分析均属于设计粗放,缺量化的分析,忽视隐蔽性,欠关照性别差异等,目前大学图书馆卫生间设计存在问题的尚为数不少。值得关注。
3,选址、就位要慎重,要讲科学。 (1)选址、定位要做调查研究,要有比较,要有利读者来馆方便,要有良好的使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 具体应选在校园适中的地域、道路顺畅、地势平坦开阔、 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3)还应注意背阴、向阳,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高压走廊等。 (4)有些人喜欢讲风水,我认为首先要讲科学,要尊重自然规律,讲究实事求是。不要让伪科学干扰正确的选址与规划设计。 某大学专门购置了18吨巨石,立在综合教学楼门前,仅八 步之距。
4,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尊重“功能第一”,又要与时俱进。 (1)实用、经济、美观 三要素中、实用应该是第一要素,“功能第一”是始终要尊重的。 (2)尊重功能更要讲究科学发展。要认识到建筑功能也是会随著人们需求的发展,不断发展的。 如图书馆由闭架管理发展到开架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今,开架管理又随建馆规模、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大,大型馆舍的管理模式又发展到开闭架综合互补的管理态势。数字化是高校图书馆必然发展趋势,建筑设计也要主动去适应。网络化、综合布线也要有前瞻性。 英国大英图书馆,功能适用、管理科学、风格朴实典雅、内涵亲切宜人,很有人情味,值得借鉴。
大英图书馆入口广场: 亲切有文化
门厅 青铜书形座椅 诙谐的隐喻
休闲阅读空间
大英图书馆 博览空间
5,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一切不可再生资源。 要克服盲目攀比现象,避免大而无当。不同功能 用房要匹配,有效使用率K值建议控制在70%左右 北京某图书馆K值仅有51%,不免有浪费资源之嫌 6,馆内外交通顺畅,步行距离要短。阅览室房型不宜过长,力求信息载体与需求者的距离最短,并保证无障碍设计落实、顺畅。 7,建筑朝向要尽量避免西晒,建筑采光与通风应以 自然为主,要控制过大空间,减少人工采光。 辽宁大学图书馆,结合东北地域与日照的具体情 况,设计了有侧窗的双中庭采光,充分发挥了自然 光的采光效果,受到使用者的欢迎。
辽宁大学图书馆 1995年设计
辽宁大学图书馆 1995年设计
辽宁大学图书馆 1995年设计
8,建筑形式要服从功能内容,建筑形态宜端庄典雅、讲文化。风格虽有各异,但不盲目追求刺激眼球; 9,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建筑造型力求与环境和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根据阅览厅功能有大小不同 的要求,因地制宜,设计了退台式建筑造型,以此 减少建筑体量的厚重感,与场地自然环境形成有机 的融合。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华北科技学院图 书馆、北京农学院图书馆等在探讨人性化设计方面 均有各自的特色。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1997年作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 2001年作
华北科技学院图书馆 2002年作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 2005年作 34000㎡
2006年设计 北京农学院图书馆
9,要创造宜人的阅览环境。 如: (1)营建“学术起居室”的文化氛围; (2)有近人的空间尺度,不求大而无当。 (3)营造良好的声、光、热环境和人文化的心理 环境;并经营宜人的室内、室外环保、绿色 节能环境; (4)阅览席布局方式要灵活、多样、舒适; (5)重视设计室内外交往空间、设置休闲场所。 (6)信息点分布要兼顾家具布置,方便使用。 (7)咨询台设置位置要适中,方便接待读者; (8)研究厢与研究室的空间尺度不宜过大,研究 厢最好独立使用。
介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被评为花园式的校园, 图书馆正是校园中的一朵奇葩。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在馆内装修、家具布置、书刊陈设、数字化管理等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创造了幽雅、大方、舒适、亲切的阅览环境十分温馨,十分得体,值得借鉴。 本次大会有安排赴现场考察参观。 (暂略)
介绍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地处边陲。2001年设计2005年建成,总建筑面积2.1万平米,地上5层,地下1层,总投资4800万元,单方造价2250元/㎡ 舆论评价该馆: “ 好用、不贵、有特色“ 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国家级优秀工程”,并颁奖。 在人性化设计方面有以下特点:
云南财经大学 图书馆 2002年设计
1,选址就位严格服从校园总体规划。用地虽然局促,在有限的三角形的地段内,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尽量合理安排了2.1万平米的馆设建筑 2,建筑平面精心设计。争取到最大的适应云南地域的良好日照,避免了冬冷的北向与夏晒的西向; 3,充分利用天然能源解决建筑采光与通风,尽量减少人工补光。 4,利用不大的中庭,既解决中心区的采光,又引导空气的对流,形成室内的舒适环境。 5,藏阅空间不做大玻窗,注重最佳窗地比。并据照度规律有效地控制大空间的进深,保证藏阅空间天然采光照度的均好性。
6,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如屋顶层做报告厅,并尽量 减少馆内交通辅助面积,本馆建筑的有效使用率 K值达到70%以上。 7,严格控制建设投资,尽量选用地方建材。如利用 云南当地丰富的石材,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馆 舍决算单方造价仅2250元/㎡。 8,经济与美观统筹。当时流行的无框玻璃幕造价是 有框者造价的四倍,权衡结果,选用了少量有框 者,效果也不错。只是在框形划分设计时更加精 心推敲,也不失造型的新意。 9,室内家具选用与布置讲究更有人情味。如圆桌围 坐的电子阅览室。 10,建筑造型尊重群众喜闻乐见。吸取地方风格与 东南亚风格融合与再创造,受到师生与昆明百 姓的欢迎。
云南财经大学图书馆 2002年作
图书馆中庭
图书馆中庭采光
电子阅览室
云南财经大学 图书馆 2002年作
五,未来评价图书馆建筑的标准是绿色建筑 绿色图书馆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读者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使用空间的馆舍。具体体现在: 一是该馆对建设环境、自然条件注重保护,不会由于本馆舍存在,而使环境受到破坏与污染; 二是节地、节能、节省建筑空间、体量;节约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 三是提供一个十分人性化的建筑空间环境,包括大小、尺度、色调、质感、采光、空调、音响、氛围 等。
英国诺丁汉大学研究、建造的绿色建筑,突出节能设计,采用可控遮阳板、自动采风器、光伏板、太阳能积热器、自净玻璃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以求实现建筑节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该校园中,小溪内流淌的是经过多种水生植物“处理”过的中水,中水塘里即养鱼又养鸭。 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建的四层楼的图书馆,空间利用十分紧凑,建筑环境自然优美,阅览空间设置在舒适的缓坡道上,从楼下到楼上不需要爬楼梯,阅览席均沿缓坡道外侧布置,全部利用天然采光照明,室外装修朴素大方,外墙材料,竟然是重复利用的旧木板皮。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特征。理念很值得借鉴。
英国诺丁汉大学 绿色图书馆
英国诺丁汉大学 绿色图书馆
英国诺丁汉大学 绿色图书馆
专家预测未来五年绿色理念将成为建筑主流,绿色环保将成为评判现代建筑的新标准。 评价“绿色建筑”是从五个方面打分 1,场址规划的可持续性; 2,保护水质和节水; 3,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节约材料和资源; 5,室内环境质量; 评判现代建筑的新标准,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 启迪,较之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要刺激眼球的 评价标准,相差是何其远乎,真值得深省啊。
国外绿色建筑是建立在高科技、高投入的基础上的,可以统称之为高科技的绿色建筑。 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事物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十三亿人口出发,盲目的照搬外国,超标准的投入,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律的。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前最有效的策略,应该是大力提倡充分利用普通技术,建设低成本投入的绿色建筑。 2003年建成的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是适应中国特色的低成本绿色建筑。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设计中采用普通材料和普通绿色技术集成,重视落实节能、节地、节水,室内环境及运营管理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建筑面积1.57万平米单方造价仅2150元/㎡ 。
山东交通学院
由以上中外实例可以看出,中外绿色建筑设计有明显之不同。指导思路不同;设计标准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科技条件不同;可实施条件不同;因此,中外绿色建筑设计不可相提并论,不可简单比较优劣,要因地制宜,不要简单模仿,更不宜盲目照搬形式。
七,科学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 高标准 时下有种时尚的提法,称要把图书馆办成“图书超市”,据说很有市场,有要建的,有想学的,甚嚣尘上,深受一些馆长的青睐。理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使书刊直接面向读者,就像商业超市一样读者可以自由浏览与选取,达到节省管理人员,减轻工作负担的效果。 由此,对馆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藏阅空间最大化,越大越好。二,实行全开架的运营方式,绝大部分馆藏直接面向读者流通。三,不建基本库,只要装有密集书架的少量密集库。 这些要求对馆舍建设、建筑设计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进行深入的探讨。
为此本人就百万册以上藏书的大学图书馆,拟搞“图书超市”,发表一些看法,参与学术争鸣。 1,图书馆实行开架阅览,目的是要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为读者获得知识的载体创造最便捷的途径,这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另外对有无限价值的知识、信息的载体,给与良好的保护、管理、使之可以持续流通与发展,也是图书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职能。 因此不要将对读者的服务与对知识信息载体的管理对立起来,二者均不可偏废,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就会走向反面。
2,实行开架阅览是好,但是到底有多少书刊需要开架供阅览,总量的测算很关键。 据悉一般馆藏从流通角度分类,大约可分为:频繁流通、一般流通、不常流通三大类,有百万册以上藏书的大学图书馆,频繁流通的书刊大约只占30%左右,再加上部分一般流通的书刊也超不过总量的40%。 据悉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约300万册,开架量约在60万册左右,仅占20%。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1000万册,开架量也仅在50万册左右,约占5%,可见一斑。 除需要开架阅览的书刊外,还有60%左右的不常流通的书刊,如何管理为好,多数图书馆采取基本库藏书,或称基藏库藏书,认为仍是良策。
3,除需要开架阅览的书刊外,尚有近一半数量不经常流通的书刊,又应该如何管理哪?从保护书籍、合理利用资源、有效流通、对读者完美服务的角度看,就应该保存在基本库,或称基藏库内。也仍是良策。理由是: (1)开架与闭架同是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方式。开架阅览虽是必然趋势,无可争议。但开架要重视服务本质的内涵,即服务的质量与服务的效率与效果,不是形式的开放。 (2)不常流通的书刊开架量越大,乱架、整架的机率就越高,不仅不会节省劳力,反而还要增加员工重复劳动量。无限开架实际是对物质、人力以及空间资源的浪费,过量开架会大量增加不必要的运营成本和无效支出,是对全馆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放松与不负责任。这一点希望取得共识。 这一点希望取得共识。
(3)全开架造成的乱架、整架,耗人、耗时,是很难收拾的 。我在某大学图书馆做过调查,了解到近千余平米面积的综合阅览室,开架书约有18万册,为整书、还架, 每天需要1.5位馆员全职负责,全馆全年为此需要多少人力资源?这又占全馆人力资源的几分之几?可想而知,值得关注与思考。 因此可以看到,合理的限制开架量、控制整架及还架量,也是节约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有特殊要求的书刊资料,本来就应采取闭架管理,不宜全开架。如古籍、珍善本、手抄本书刊、竹简、甲骨文等。清华大学就珍藏有元代竹简2000余件。 5,密集库也不宜代替基本库。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库房,区别很大、两者功能不一样、承载不一样,结构不一样,设施不一样、不是一类东西非要相互代替,只能是张冠李戴,又是资源浪费 6,基本库藏书每平方米约250册左右,密集库藏书约是基本库藏书的1.7-2.0倍,单纯为了节省藏书面积,不设基本库而建密集库,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流通上是不方便的,建筑资源上是浪费的。不是占了便宜,是降低了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要慎行,要认真分析利弊,不要得不偿失。
7, 以上可见,馆舍建设不宜走极端,不要片面追求全开架。流行的时尚不一定就都有道理,还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条件,确定自身的管理模式,不要把办“图书超市”当成灵丹妙药,从而放弃自身的管理责任。 坚持高校图书馆馆舍内不建基本库,只以少量密集库代替基本库,书刊全部开架。这种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很值得商榷,希望大家来讨论,把高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更好、更规范、更科学
八,结语 1,转型期图书馆建筑形态的定位,将取决于功能形态的定位,功能形态的定位,又取决于认识的进一步明确。这也是本次大会的主旨。 2,建筑是空间,建筑是场所,归根到底建筑是容器建筑的空间形态最终是应以功能需要为前提,要以人为本,要为使用者完美服务好为立馆之本。 3,新老载体并存,将会是很长的时期, 但功能多元化的发展,也是必然,建筑空间要适应需求,也一定会发生多元化的变化。 4,新建与改、扩建的馆舍不同,新建馆舍会更理想化一些,改扩建馆舍则宜量材使用,新老兼容,逐步过渡,逐步适应转型的变化。 最后,再次感谢大会给我发言的机会,不妥之处请指教。 谢谢大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发言到此结束。 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 国家建设部《强制性条文》管委会 特聘专家 2009 。11。25。 E-mail: gaojs@mail.tsinghua.edu.cn 邮编:100084 电话:010-62784205 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专业委员会 专家委员 国家建设部《强制性条文》管委会 特聘专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资深教授 高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