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习惯上把固相或液相与气相的 界面称为表面。在要求不严格 的场合下,“界面”和“表面”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化妝品學概論 油相原料 教學者 曾平禎 美容科教學檔案. 合成性 植物性動物性 礦物性 油相原料的功能.
Advertisements

食品乳化剂 周正钒. 食品乳化剂概念 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 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 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 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
乳化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标 要求以鱼肝油为例,通过实验掌握乳化鱼 肝油(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方法。 要求以鱼肝油为例,通过实验掌握乳化鱼 肝油(油相)所需HLB值的测定方法。二、药品器材 鱼肝油、吐温-80、司盘-80、蒸馏 水。 鱼肝油、吐温-80、司盘-80、蒸馏 水。 试管、量筒、滴管、显微镜、载玻片、试.
第八章 表面现象.
第九章 液体药剂 学习要求: 1. 掌握液体药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选用;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及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与制法。 2. 熟悉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增溶原理;胶体溶液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乳化稳定性及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状液型及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质量评定。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十章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 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0年11月2日.
第五章 软膏剂.
泰宁小学 六(2)班 林丹敏 早恋?!.
第11章 表面与胶体化学 Chemistry on Surface & Colloid Chapter 11.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界面聚合方法制备 反渗透膜的研究报告 报告人:许家友 导师:王志.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皮肤病基础 西畴县皮肤病防治站.
瞬间(微秒级)存在的液体“王冠”.
下 午 好 药 学 专 业 科 王芝春.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第二章 乳化原理与乳化技术.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九章 液体制剂.
单元2 溶液的组成 第1课时.
第四章 萃取法.
第九章 液体制剂.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探究实验一:物质溶于水会形成什么? 药品:硫酸铜晶体 酒精 泥沙 食用油 仪器:试管(四支) 步骤: 硫酸铜晶体放入水中 酒精放入水中
溶液型液体制剂——乳剂的制备.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表面活性剂化学及应用 张 煊 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章 2018/11/23.
化学   人教版 第十二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2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章 2019/2/24.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气相色谱自动进样器 型 号:AOC-20i 国 别:日本 单价(万元):5.8.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一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 2019/4/26 表面活性剂化学.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活度系数γ=1,离子积Kw、任意n元酸HnA第m级电离常数Kam、分析浓度CHnA已知且为真值的情况下酸的水溶液[H+]近似计算的误差分析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阿衣帕夏 喀什地区卫生学校.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表面现象 界面:相与相之间的接触面 表面:习惯上把固相或液相与气相的 界面称为表面。在要求不严格 的场合下,“界面”和“表面”两 词可通用。在相界面上发生的 一切物理、化学现象称为界面 现象,或表面现象。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1)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存在着自动 缩小的趋势,或者说表面恒有一种抵 抗扩张的力,即表面张力,用符号σ 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垂直作用于单位 长度相表面上的力。单位为:N · m-1。

(2) 表面能:物质表面层分子要 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 表面能(E)等于表面张力(σ)和表 面积(A)的乘积,即: E =σ · A 对一定量的物体,其表面积和表 面能随着分散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4 · 1)

物体表面能力有自动降低的趋势。 从(4·1)式可知,表面能的降低有两种 可能的途径,即自动地减小A或自动 地减小σ,或两者都自动地减小。对 纯液体来说,一定温度下其表面张力 是一个常数,因此表面能的降低只能 通过缩小表面积来实现。

二、吸附 吸附:固体或液体表面吸引其 它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聚集 在其表面上的过程。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剂: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例如:溴蒸汽(吸附质)可被活性 炭(吸附剂)吸附。

(一) 固体表面的吸附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按作用力性质 的不同,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两类。 吸附

(1) 物理吸附是固体表面的分子与 吸附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 力(分子间引力)。这类吸附没有 选择性,吸附速度快,吸附与解吸 (与吸附相反的过程)易达平衡,但可 因分子间引力大小不同使吸附的难 易程度不同,在低温时易发生物理 吸附。

(2) 化学吸附是由于固体表面的原 子的成键能力未被相邻原子所饱和, 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与吸附的分子或 原子间形成了化学键。这类吸附具有 选择性,但吸附与解吸都较慢,升高 温度可增大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较 普遍现象,化学吸附通常在特定的吸 附剂和吸附质之间产生。

(3) 应用: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有广泛应用, 如活性炭、硅胶和活性氧化铝胶 粒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具有 选择性,这对胶粒的结构和性质其 重要作用。 固-液界面吸附最主要的应用之一 是色谱法(或称层析法)。色谱法是利 用粉状吸附剂对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吸 附能力不同使吸附质彼此分离的一种 方法。

(4) 色谱法的优点: 能使那些结构相似,熔点和沸点 相差不多,利用结晶、分馏等方 法无法分离的混合物,能简便、 快速、有效的加以分离。

(二) 液体表面的吸附和表面活性物质 1. 液体表面上的吸附 液体表面也会因某种溶质的加入 而产生吸附。在一定温度下,纯 液体的表面张力为一定值,若在 纯液体(如水)中加入某种溶质, 有两种情况。

(1) NaCl、KNO3等无机盐类以及 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 溶于水,可使水表面张力稍微 升高; (2) 肥皂、烷基苯磺酸盐(合成洗 涤剂)进入水中,在一定范围 内,使水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

(3) 吸附原因:若加入的溶质能降低 溶剂表面张力,从而降低体系表面能, 则溶液表面层中将保留更多的溶质分子 (或离子),其表面层的浓度大于溶液 内部的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简 称吸附);反之,若加入的溶质将增高 溶剂的表面张力,则溶液表面层将排斥 溶质分子(或离子),使其尽可能进入溶 液内部,此时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其 内部浓度,这种吸附称为负吸附。

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水表 面张力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正吸附。 表面惰性物质:能使水的表面张 力升高的物质 它所引起液体表面的吸附是负吸附。

2. 表面活性物质 结构特征:具有两亲性集团是表面活性物质在分子结构上的共同特征。一类是极性基团(亲水基或疏油基),如―OH、―COOH 、―NH2、―SH、―COONa 、― SO3Na等; 另一类是非极性基团(亲油基或 疏水基)如直链或带支链的有机羟基

以肥皂(脂肪酸钠)为例

表面活性物质与生命科学有密 切关系。构成细胞膜的磷脂、血 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胆汁中的胆 汁酸盐等都是表面活性物质。

三、乳状液和乳化作用 (1) 乳状液是一种液体以直径大 于100nm的细小液滴(分散相)在另 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散介质)中 所形成的粗粒分散系。 (2) 乳化剂:能增加乳状液稳定 性的物质。

(3) 乳化作用(乳化):乳化剂使乳 状液稳定的作用。 常用的乳化剂是一些表面活性物 质,如肥皂、蛋白质、磷脂、胆固 醇等。 (4) 乳化剂使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是由于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

(5) 乳状液的类型 常见的乳状液总有一相是水或水溶液, 简称“水”或用字母“W”表示:另一相是 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有机液体, 简称“油 ” 或用字母“O”表示。凡是油分散在水中 称为“水泡油”型乳状液, 常以O/W表示; 水分散在油中的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常以W/O表示。牛奶、鱼肝油乳剂、农 药乳剂等属于O/W型;而油剂青霉素注 射液、原油等属于W/O型。

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主要决定于所 使用的乳化剂的性质。当加入水溶 性乳化剂,如钠肥皂、乳蛋白等, 形成O/W型乳状液;若加入油溶性 乳化剂,如钙肥皂、胆固醇等,形 成W/O型乳状液。

(6) 乳状液的类型鉴别 乳状液主要显示分散介质的 性质。可用染色法或稀释法 来鉴别。

乳状液和乳化作用在医学上有重 要的意义。 油脂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中, 依赖于胆汁中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 医药学中乳状液称为乳剂。药用油 类常需乳化后才能作为内服药,如 鱼肝油乳剂。此外,消毒和杀菌用 的药剂也常制成乳剂,如煤酚皂溶 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