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DNA 的 结 构 DNA 的 结 构. 课 前 提 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阶段: 2. 遗传物质的特点: 3. 证明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什么 ? 4. 如果噬菌体 DNA 用放射性 31 P 标记,请问, 在正常细菌体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 DNA 中, 是否全部含有放射性 31.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 Genetic Information Transfer )
第十三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并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第三章 核酸化学.
Molecular biology for ecologists
DNA 的 复 制.
高考复习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基础分子生物学.
第六课 遗传与变异 第二课时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第十三章 DNA的损伤修复.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巢湖市 和县一中 张勇.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复制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DNA分子的结构.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DNA分子的复制.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水电十一局中学 水电十一局中学 马月青.
北京中关村DNA双螺旋结构“生命”雕塑,如今已被看做中关村的标志。
遗传信息的复制与传递 第 三 篇 Jianjun Xie, M.D. , Ph.D
第 十一 章 DNA 的 生 物 合 成.
第八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第一节 DNA的复制 第二节 DNA的损伤及修复.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教学目标 1. 掌握基因的含义,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2. 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的含义、过程)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0讲 基因的表达 长阳一中 黄家国.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
DNA RNA Protein 8 蛋白质生物合成及加工 绪论 1 绪论 癌基因分子生物学 2 核酸的结构和性质 4 基因与基因组
复习——基因的表达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4章 第1节 平冈中学 余 琼.
Chapter 30 DNA Replication and repair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返回目录.
“Licensing mechanisms” S期 DNA合成
DNA Biosynthesis,Replication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全称为核糖核蛋白体,是一种颗粒状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哺乳动物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第二節 核酸的構造與複製.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复制的概况 第二节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三节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第四节 逆转录作用
DNA Biosynthesis,Replication
第三篇 基因信息的传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朱利娜.
DNA是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生物机体的遗传信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并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后代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自DNA转录给RNA,然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以执行各种生命功能,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 1958年,遗传信息的单向.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第四章 遗传信息的的复制.
第二节 DNA复制的酶学.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学》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 王石华 博士/教授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三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生物》 必修2.
DNA分子的结构.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乐清市三中 徐岳敏.
DNA 的 复 制.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
生物化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所组成的长链大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蛋白质分子,从而决定生物的表现型。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在RNA病毒中,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因此,在这些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通过反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再由DNA通过转录和翻译传递给蛋白质,这种遗传信息的流向就称为反中心法则。

D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DDP D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DDRP 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RNA 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

DNA生物合成有两种方式:DNA复制和反转录

第一节 DNA的复制 一、 DNA的复制特点 (一)、半保留复制 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1、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1、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该实验首先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约十五代,使其DNA中的碱基氮均转变为15N。将大肠杆菌移至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同步培养一代、二代、三代。分别提取DNA,作密度梯度离心,可得到下列结果:

2、、复制起始点 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复制起点是以一条链为模板起始DNA合成的一段序列。有时,两条链的复制起点并不在同一点上(不对称复制,如D环复制)。 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每一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完成一次复制过程。 多数生物的复制起点,都是DNA呼吸作用强烈(甲醛变性实验)的区段,即经常开放的区段,富含A.T。

3、、需要引物 参与DNA复制的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primer) ,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 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RNA引物的碱基顺序,与其模板DNA的碱基顺序相配对。

3、、双向复制 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如滚环复制)。

(二)、半不连续复制 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即模板DNA链的方向必须为3'→5'。因此,分别以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其子代链的聚合方向为5'→3',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复制时则是不连续的,其链的聚合方向也是5'→3',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

由于亲代DNA双链在复制时是逐步解开的,因此,随从链的合成也是一段一段的。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 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二、 DNA复制的条件 (一)、底物 以四种脱氧核糖核酸(deoxynucleotide triphosphate)为底物,即dATP,dGTP,dCTP,dTTP。   (dNMP)n+dNTP (dNMP)n+1+PPi

(二)、模板(template) DNA复制是模板依赖性的,必须要以亲代DNA链作为模板。亲代DNA的两股链解开后,可分别作为模板进行复制。

(三)、引发体和RNA引物 引发体(primosome)由引发前体与引物酶(primase)组装而成。 引发前体是由若干蛋白因子聚合而成的复合体。在原核生物中,引发前体至少由六种蛋白因子构成。蛋白i、蛋白n、蛋白n”、蛋白dnaC与引物预合成有关,蛋白n’与蛋白dnaB与识别复制起始点有关,并具有ATPase活性。 引物酶本质上是一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DRP),该酶以DNA为模板,聚合一段RNA短链引物(primer),以提供自由的3'-OH,使子代DNA链能够开始聚合。

(四)、DNA聚合酶 (DDDP) 1、种类和生理功能: 在原核生物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命名为DNA聚合酶Ⅰ(pol Ⅰ),DNA聚合酶Ⅱ(pol Ⅱ),DNA聚合酶Ⅲ(pol Ⅲ),这三种酶都属于具有多种酶活性的多功能酶。参与DNA复制的主要是pol Ⅲ和pol Ⅰ。

pol Ⅰ为单一肽链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被特异的蛋白酶水解为两个片段,其中的大片段称为Klenow fragment,具有5'→3'聚合酶活性和3'→5'外切酶的活性。

pol Ⅲ由十种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具有5'→3'聚合DNA的酶活性,因而具有复制DNA的功能;而ε亚基具有3'→5'外切酶的活性,因而与DNA复制的校正功能有关。

原核生物中的三种DNA聚合酶 

在真核生物中,目前发现的DNA聚合酶有五种,分别命名为DNA聚合酶α(pol α),DNA聚合酶β(pol β),DNA聚合酶γ(pol γ),DNA聚合酶δ(pol δ),DNA聚合酶ε(pol ε)。 其中,参与染色体DNA复制的是pol α(延长随从链)和pol δ(延长领头链),参与线粒体DNA复制的是pol γ,polε与DNA损伤修复、校读和填补缺口有关,pol β只在其他聚合酶无活性时才发挥作用。

2、DNA复制的保真性: 为了保证遗传的稳定,DNA的复制必须具有高保真性。DNA复制时的保真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DNA聚合酶在复制时对碱基的正确选择; 对复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校正。

(五)、DNA连接酶 DNA连接酶(DNA ligase)可催化两段DNA片段之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而使两段DNA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催化的条件是:① 需一段DNA片段具有3'-OH,而另一段DNA片段具有5'-Pi基;② 未封闭的缺口位于双链DNA中,即其中有一条链是完整的;③ 需要消耗能量,在原核生物中由NAD+供能,在真核生物中由ATP供能。

(六)、单链DNA结合蛋白 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 strand binding protein, SSB)又称螺旋反稳蛋白(HDP)。这是一些能够与单链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子。其作用为:① 使解开双螺旋后的DNA单链能够稳定存在,即稳定单链DNA,便于以其为模板复制子代DNA;② 保护单链DNA,避免核酸酶的降解。

(七)、解螺旋酶 解螺旋酶(unwinding enzyme) ,又称解链酶或rep蛋白,是用于解开DNA双链的酶蛋白,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两分子ATP。目前发现存在至少存在两种解螺旋酶。

(八)、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Ⅰ可使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切断,松开双螺旋后再将DNA链连接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链的缠绕。拓扑异构酶Ⅱ可切断DNA双链,使DNA的超螺旋松解后,再将其连接起来。 大肠杆菌拓朴异构酶Ⅰ的结构

三、 DNA生物合成过程 #复制的起始 DNA复制的起始阶段,由下列两步构成。 (一)预引发: 1.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 由拓扑异构酶和解链酶作用,使DNA的超螺旋及双螺旋结构解开,碱基间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结合在两条单链DNA上,形成复制叉。 DNA复制时,局部双螺旋解开形成两条单链,这种叉状结构称为复制叉。

2.引发体组装: 由蛋白因子(如dnaB等)识别复制起始点,并与其他蛋白因子以及引物酶一起组装形成引发体。

(二)引发: 在引物酶的催化下,以DNA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片段,从而获得3'端自由羟基(3'-OH)。

#复制的延长 (一)聚合子代DNA: 由DNA聚合酶催化,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从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在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延长的是DNA聚合酶Ⅲ;而在真核生物中,是DNA聚合酶α(延长随从链)和δ(延长领头链)。

(二)引发体移动: 引发体向前移动,解开新的局部双螺旋,形成新的复制叉,随从链重新合成RNA引物,继续进行链的延长。

#复制的终止 (一)去除引物,填补缺口: 在原核生物中,由DNA聚合酶Ⅰ来水解去除RNA引物,并由该酶催化延长引物缺口处的DNA,直到剩下最后一个磷酸酯键的缺口。而在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去除,由一种特殊的核酸酶来水解,而冈崎片段仍由DNA聚合酶来延长。

(二)连接冈崎片段: 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最后一个磷酸酯键,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长链。

(三)真核生物端粒的形成: 端粒(telomere)是指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部分,通常膨大成粒状。其共同的结构特征是由一些富含G、C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可重复数十次至数百次。 一段DNA序列与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所特有的结构。 功能: ⑴保证线性DNA的完整复制 ⑵保护染色体末端 ⑶决定细胞寿命,胚系细胞含端粒酶,体细胞不表达端粒酶。

线性DNA在复制完成后,其末端由于引物RNA的水解而可能出现缩短。故需要在端粒酶(telomerase)的催化下,进行延长反应。 端粒酶是一种RNA-蛋白质复合体,它可以其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对末端DNA链进行延长。

端粒酶(telomerase)的作用机制

人类体细胞的端粒长度,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逐渐缩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缩短50-200bp,短至1-4Kbp时,细胞就停止分裂。若能重建端粒,则细胞可以永远分裂。恶性肿瘤细胞端酶表达多。

# DNA复制的真实性 生物体DNA复制具有高度真实性,复制107-1011碱基对,只有一个错误碱基。 碱基对的自由能通常在4-13KJ/mol,这样的自由能相当于平均参入100个核苷酸就可能出现一次错配,仅靠Watson-Crick双螺旋的碱基配对原则,突变率将高达10-2 。

1、   DNA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作用 酶的被动论:不同的核苷酸在聚合位点停留时间不同,正确的dNTP能长时间停留,而参与聚合。DNA聚合酶能依照模板的核苷酸,选择正确的dNTP掺入引物末端。 酶积极参与理论:DNA聚合酶对正确与错误的核苷酸,不仅亲和性不同,而且将它们插入DNA引物端的速度也不同。 动力学校正阅读:在新的磷酸二酯键未形成时,dNTP结合在酶与模板—引物复合物的聚合位点上,DNA聚合酶能识别正确与错误的dNTP。 DNA聚合酶对底物的识别作用,DNA聚合酶有两种底物,一种是DNA模板—引物,另一种是dNTP。 DNA聚合酶先识别DNA模板和引物的3,未端,再识别底物dNTP,是一种有序的识别过程。

2、   3,→5,外切活性的校正阅读 E. coli. DNA pol.Ⅰ和pol.Ⅲ有3,→5,外切活性,可删除错误插入的核苷酸。 缺失3, →5,外切活性的E. coli. DNA pol.Ⅰ,催化DNA合成时,出现错误的几率增高5-50倍。因此,3,→5,外切活性可以使DNA复制的真实性,提高1-2个数量级。  

3、   影响DNA合成真实性的因素 ⑴高浓度NMP(如3,-AMP, 5,-GMP) NMP竞争酶的dNTP结合位点,抑制3,→5,外切活性。 ⑵某一种dNTP浓度银高,可使引物3,末端离开外切活性中心。 ⑶dNTP 一般与二价阳离子结合成活化形式,Mg2+为主要的二价阳离子。当用其它二价阳离子(如Mn2+)代替Mg2+时,会改变酶的主体结构,影响聚合活性和3,→3,外切活性。

4、   为什么用RNA引物 ⑴从模板复制最初几个核酸时,碱基堆集力和氢键都较弱,易发生错配 ⑵新复制的最初几个核苷酸,没有与模板形成稳定双链,DNA聚合酶的5,→3,校对功能难发挥作用。

第二节 逆转录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称为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与通常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流从DNA到RNA的方向相反,又称为反转录。 致癌RNA病毒是一大类能引起鸟类、哺乳类等动物白血病、肉瘤以及其它肿瘤的病毒。这类病毒侵染细胞后并不引起细胞死亡,却可以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经过改造后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

所有已知的致癌RNA病毒都含有反转录酶,因此被称为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反转录病毒的复制需要经过一个DNA中间体(前病毒)。 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1) 反转录病毒基因组通常由两条相同的(+)RNA链组成。5’端附近区域以氢键结合在一起,全长7-10Kb。 (2) 每一条RNA链的两端具有相同的序列,形成正向重复序列。 (3) 5’端有帽子结构,3’端有polyA,与真核mRNA相似。 (4) 5’端带有1分子的宿主tRNA,作为反转录时的引物。某些鸟类反转录病毒携带的是tRNAtrp,鼠类是tRNApro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 是单链RNA病毒, 外有核壳蛋白, 还有一种特殊的 逆转录酶,以单链RNA 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 DNA,该双链DNA可 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 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

一、逆转录的条件 1.逆转录酶 R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RNase H酶活力,水解RNA—DNA杂种分子中的RN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活力。 2.模板(RNA或DNA) 以自身病毒类型的RNA为模板时,该酶活力最大,但是带有适当引物的任何种类的RNA都能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3.引物(RNA或DNA) 引物不少于四个核苷酸。 4.底物:dNTP 5.二价阳离子:Mg2+或Mn2+

二、 逆转录过程 以前任宿主的tRNA为引物复制末端,需要借助末端重复结构进行“跳跃”。 当致癌RNA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RNA及逆转录酶一起进入宿主细胞,病毒自身带入的反转录酶使RNA反转录成双链DNA。 逆转录过程包括:①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②切除RNA—DNA杂种分子中的RNA。③以(-)DNA链为模板,合成(+)DNA链,最后形成两端带有LTR(长末端重复序列)的双链DNA。

三、 意义 1.逆转录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为肿瘤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线索。艾滋病、乙肝等也有逆转录过程。 2.逆转录病毒经过改造,可作为信息载体,用于肿瘤和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 3.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多含逆假基因,可能是信使RNA经逆转录而整合到基因组中的。所以真核生物正常细胞也存在逆转录过程。

第三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一、DNA的损伤(突变) 由自发的或环境的因素引起DNA一级结构的任何异常的改变称为DNA的损伤,也称为突变(mutation)。 常见的DNA的损伤包括碱基脱落、碱基修饰、交联,链的断裂,重组等。

(一)引起突变的因素: 1.自发因素: (1)自发脱碱基:由于N-糖苷键的自发断裂,引起嘌呤或嘧啶碱基的脱落。每日可达近万个核苷酸残基。 (2)自发脱氨基:胞嘧啶自发脱氨基可生成尿嘧啶,腺嘌呤自发脱氨基可生成次黄嘌呤。每日可达几十到几百个核苷酸残基。 (3)复制错配:由于复制时碱基配对错误引起的损伤,发生频率较低。

2.物理因素: 由紫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等引起的DNA损伤。其中,X射线和电离辐射常常引起DNA链的断裂,而紫外线常常引起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如TT,TC,CC等二聚体。这些嘧啶二聚体由于形成了共价键连接的环丁烷结构,因而会引起复制障碍。

3.化学因素: (1)脱氨剂:如亚硝酸与亚硝酸盐,可加速C脱氨基生成U,A脱氨基生成I。

(2)烷基化剂:这是一类带有活性烷基的化合物,可提供甲基或其他烷基,引起碱基或磷酸基的烷基化,甚至可引起邻近碱基的交联。 (3)DNA加合剂:如苯并芘,在体内代谢后生成四羟苯并芘,与嘌呤共价结合引起损伤。 (4)碱基类似物:如5-FU,6-MP等,可掺入到DNA分子中引起损伤或突变。 (5)断链剂:如过氧化物,含巯基化合物等,可引起DNA链的断裂。

(二)DNA突变的类型:

碱基的转换

(三)DNA突变的效应: 1.同义突变:基因突变导致mRNA暗码子第三位碱基的改变但不引起暗码子意义的改变,其翻译产物中的氨基酸残基顺序不变,但有时可引起翻译效率降低。 2.误义突变:基因突变导致mRNA暗码子碱基被置换,其意义发生改变,翻译产物中的氨基酸残基顺序发生改变。 3.无义突变:基因突变导致mRNA暗码子碱基被置换而改变成终止暗码子,引起多肽链合成的终止。 4.移码突变:基因突变导致mRNA暗码子碱基被置换,引起突变点之后的氨基酸残基顺序全部发生改变。

二、DNA损伤的修复 DNA损伤的修复方式可分为直接修复和取代修复两大类。

(一)直接修复: 1.光复活: (light repairing):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作用。光复活能够修复任何嘧啶二聚体的损伤。其修复过程为:光复活酶(photo-lyase)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在300~600nm可见光照射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使之完全修复→光复活酶从DNA上解离。

2.转甲基作用: 在转甲基酶的催化下,将DNA上的被修饰的甲基去除。此时,转甲基酶自身被甲基化而失活。 3.直接连接: DNA断裂形成的缺口,可以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直接进行连接而封闭缺口。

(二)取代修复: 1.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ing): 这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修复机制,可适用于多种DNA损伤的修复。该修复机制可以分别由两种不同的酶来发动,一种是核酸内切酶,另一种是DNA糖苷酶。

2.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ing): 这是DNA的复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有差错的修复方式。

3.SOS修复: 这是一种在DNA分子受到较大范围损伤并且使复制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修复机制,以SOS借喻细胞处于危急状态。 DNA分子受到长片段高密度损伤,使DNA复制过程在损伤部位受到抑制。  损伤诱导一种特异性较低的新的DNA聚合酶,以及重组酶等的产生。  由这些特异性较低的酶继续催化损伤部位DNA的复制,复制完成后,保留许多错误的碱基,从而造成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