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关爱中国女性健康专项基金 —— 公益健康大讲堂 (四季饮食与健康专题) 主办单位: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妇女活动中心联合主办 承办单位: 中国关爱女性健康专项基金办公室 2010 年 3 月 9 日.
Advertisements

肝硬化腹水中医药治疗. 定义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 属于中医 “ 鼓胀 ” 范畴。其病因病机 复杂, 故临床证候变化多端, 表现为虚实 夹杂, 寒热交错, 为 “ 风、痨、臌、膈 ” 四 大疑难重症之一。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晚期出现的严重并 发症, 属于中医 “ 鼓胀 ” 范畴。其病因病机.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肝 一、肝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肝主藏血. (一)肝主疏泄 1. 含义:疏,即疏通之意; 泄即发泄,升发之意。肝主 疏泄是指肝气升发透泄,具 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推动 血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功能。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 -- 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 -- 经络学说 … + 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 的关系.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  消长平衡  互根互用  相互转化.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 1. 识记掌握  ⑴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和功能。  ⑵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和分类。  ⑶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 ⑷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 ⑸掌握人体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 ⑹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肾与膀胱 中医学教研室.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 肝.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人体五脏与美容.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十四节 安神药 定义:凡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适应证: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也属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将这五种物质的属性和相互间的“生、克、乘、侮”规律,运用到中医学领域,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藏”内脏。 脏(阴)贮藏营养(精微)物质的实质性脏器(肝、心、脾、肺、肾、心包)。 腑(阳)传导变化功能的空腔类脏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象”形象、征象,是指脏腑本身的形象与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
肝与胆 中医学教研室.
基础知识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脏 腑 返回目录.
第三章 藏象.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三章 藏象学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 张二力.
第一节脏腑四 脏 腑之间的关 系 梁永林.
第三章 脏象学说.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肝胆概述.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脾.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第二节 气 第三节 血 第四节 津液 第五节 神.
精、气、血、津液、神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学教研室 尹德海.
第二篇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主要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脏腑 经络 形体官窍 体质.
素问·经脉别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安神药 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二、功效:宁心安神。 三、分类: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气血同病辩证.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病理产物病因.
痴 呆.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 ——五脏养生讲座.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肾与膀胱 kidney&bladder.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保健按摩 见 , 封面页 常 不适证.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气和血的关系 1)生理: ①肺气助心行血: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肺司呼吸,主宣降,调节气机,治理和调节血液的正常运行。 ②心血布散肺气:心主行血,运载肺气(宗气,清气)又是肺主呼吸宣降的重要保证。

2)病理 肺气虚弱 影响心血 肺失宣降 的运行 心血瘀阻 胸闷,心悸、唇舌青紫等 心气不足 肺失宣降 心阳不振 瘀阻心脉 呼吸异常 咳嗽、气促等

2.心与脾:血液的生成和运行 1)生理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心血充盈; 脾气充沛,统血正常,则血运脉中,心有所主。

2)病理 运化无力 气血生化无源 脾气虚弱 心血不足 脾不统血 出血过多 暗耗心血 思虑过度 心脾两虚 损伤脾气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症。

3.心与肝:血液和神志 1)血液方面: 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肝藏血,贮藏和调节血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 生理: 肝血充足,则心有所主;心血充盈,则肝有所藏。 病理: 心血不足 肝血不足

2)神志方面: 心主血而藏神,主宰精神活动,肝藏血而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两脏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精神情志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理: 心血充足,则肝有所藏,疏泄正常,情志达畅;而肝气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平和,则心神安定不乱,只有心肝两脏阴血充足,功能协调,才能精神饱满,情志舒畅。

病理: 心血不足,则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而情志郁结; 肝失疏泄,气血不和,则心神不得安藏。

心(阳) 肾(阳) 4.心与肾: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1)生理: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亦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 “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阴)(水) 心(阳) (火) (阴) 肾(阳)

2)病理 (1)心阳不振,心火不能下温肾阳,以致水寒不化,上凌于心,就会见到心悸、心慌、水肿等----“水气凌心” (2)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则心阳独亢而见心悸、怔忡、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 (3)阴虚不能制阳,肾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还可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少津、五心烦热等----“阴虚火旺”

5.肺与脾:气的生成、水液代谢 1)气的生成方面: (1)生理: ①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 ②吸入肺中的清气要靠脾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来充养 ③脾所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亦必赖肺气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2)病理: ①脾气虚弱 化源不足 肺气不足 体倦乏力 少气赖言等 ②肺病日久, 宣降敷布失职 脾失健运脾气虚弱 纳食不化,腹胀便溏等

津液的输布 2)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 ①肺的宣降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防止内湿的产生 ②脾的转输津液,散精于肺,又是肺主通调水道的前提 津液的输布

(2)病理: ①脾失健运 水湿停留 生痰成饮 上犯于肺 咳喘痰多等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②肺失宣降 通调失职 水湿内停 困遏脾阳 纳少腹胀、便溏、水肿等

6.肺与肝:气机的调节 1)生理:肺主降而肝主升,调节全身气机。 2)病理: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气火上逆 肺失清肃 咳逆上气,甚至咯血等 --“肝火犯肺”    (木火刑金) 肺失肃降 肝的升发太过 咳嗽 胸胁引痛,胀满, 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

7.肺与肾:水液、呼吸、阴液 1)水液代谢方面: (1)生理:肺的宣发肃降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2)病理: 肺失宣降 通调失职 累及于肾 尿少,水肿 肾阳虚衰 气化失司 水湿停聚 上迫肺脏 水肿 咳嗽气逆喘息不能平卧

2)呼吸运动方面: (1)生理: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2)病理: 动则气喘等 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 肺气久虚 日久及肾 肾不纳气

3)阴液方面: (1)生理:肺与肾之间的阴液相互滋生 (2)病理: 两颧嫩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酸软等 肺阴虚 肾阴虚 肺肾阴虚

8.肝与脾:消化和血液 1)消化方面: (1)生理: 脾的运化、升清 肝的疏泄、肝气条达 (2)病理: --“肝脾不调”、“肝木乘土” 脾的运化、升清 肝的疏泄、肝气条达 (2)病理: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清气不升 腹痛腹泻 --“肝脾不调”、“肝木乘土” 脾失健运湿蕴化热 熏蒸肝胆 疏泄不利胆汁外溢 黄疸 -- “土壅侮木”

2)血液方面 (1)生理: 肝有所藏 脾气健旺 生血有源统血有权 (2)病理: 肝血亏虚 脾气虚弱 生血不足失血过多 -- “藏统失司” 脾不统血肝不藏血 各种出血 如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9.肝与肾:精血互生、阴液相通、疏泄与封藏 1)精血互生: (1)生理: 肾精     肝血  --“精血同源”。 (2)病理: 肾精亏损 肝血不足

2)阴液相通: (1)生理: 肾阴能涵养肝阴,使肝阳不致上亢 肝阴又可资助肾阴 (2)病理: 肾阴不足 肝阴不足 阴不制阳 肝阳上亢 --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肾阴亏虚 相火上亢 肝火太盛 下劫肾阴 肾阴不足 --“乙癸同源”

3)疏泄与封藏: (1)生理: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互制约,相反相成。--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功能 (2)病理: 男子遗精滑泄阳强不泄 肝疏泄与肾封藏功能失调 女子月经不调

10.脾与肾:先天、后天 1)生理: 脾之健运,化生精微 肾阳 脾运化水谷精微 肾中精气 2)病理: 肾阳不足 脾失温煦 健运失职 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 脾阳久虚 损及肾阳 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