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课件和相关资料请登录 “新浪·博客”搜索 “王大绩老师”博客
高考写作成功的 必由之路 2012. 5. 2 广州
作文备考的总原则 据题发挥
写作:运用文字表达思维, 思维是内核,文字是外形, 写好作文的根本是:想好。
据题发挥 高考作文题目提供写作思维的原点。给标题和给话题作文是给出一个原点,作为写作依据;给材料作文则给出一种生活场景,其中包含若干原点,供考生选择。 *
考场作文要由原点出发,在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发挥展示思维,向外辐射。一般而言,思维距离原点越近,越容易符合题意,越不容易写出新意;思维距离原点越远,越容易写出新意,越不容易符合题意。考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写出既高度符合题意,又特别具有新意的优秀作文。 *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考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切合题目含义的根本保证 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获取分数突破的根本保证 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感动阅卷老师的根本保证 写熟悉的素材,表达真情实感
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可能产生出最好的作品来。 * ——老舍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 ——老舍《想北平》
什么算“熟悉的生活”? 一有细节:具体、新鲜、丰富; 二有感悟:生活的发展、变化。 这两点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
临考前一个月,怎么做?
㈠ 端详一下,全面思考。
[文题]仔细观察讽刺漫画《去年我们也在这里种树》,就漫画内容,展开议论,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
例文 教训绝不仅仅是种树 去年在这里种树,今年又在这里种树。去年的树已不复存在,这是怎么回事?实在费人端详。 *
也许是土壤不适宜,酸碱不适度?可怜去年那棵美丽的小树苗,受尽折磨,憔悴干枯。那么,我们是改良一下土壤,还是换另一种树苗? *
也许是种后没人养育?稚嫩的小树苗只在植树节畅饮了一桶清水,从此强忍干渴。可怜那刚刚钻出的嫩芽,未容舒展开身躯便已萎缩!那么,我们是不是立下一张备忘录,无论日后有多忙,也要来给小树浇水? *
也许是种完后没人看护?是哪个顺手牵羊,把小树拔出了刚刚睡暖的温床?可怜那些刚滋生的白生生的须根,一下子被无情扯断!那么,我们是不是立上一座木牌,劝诫那些鬼迷心窍的人?或许我们为小树围上一道护栏?或许……?总之,我们要想个万全之策! *
年年岁岁来种树,岁岁年年又重植。这样下去,何时能童山披绿?何年能中华锦绣?去年的教训今年已记取,来年不应再老调重弹。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唯善始,尤应善终”,这些话说得多么好啊!说它好,主要因为它们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关于种树的真理…… *
㈡ 剖析一下,深入思考。
[文题]仔细观察漫画《书籍·电视·网》,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
例文 网的剖析 画面上有一张网, 一张足有十平方米的大蛛网。大蛛网严严地封闭了大书架,封闭了那排满了史册、典籍、原理、定律、格言……的,琳琅满目的大书架。 *
画面上不止有一张网,那上面有两张网:一张蛛网,一台电视。书架为什么网罩尘封?典籍为什么无人问津?还不是因为那台电视机?那台电视机华光溢彩,乐声飞扬。一集接一集的肥皂剧,一场连一场的世界杯。台湾的李敖先生说,电视把人的时间闹得鸡零狗碎;这里则更甚,电视干脆把画中人弄成了混凝土墩,哪里还能走上前去,拂掉蛛网?哪里还有兴致掀开书页,一睹为快?电视也是网。 *
画面上不止有两张网,那上面有三张网:一张蛛网,一台电视,一墙书册。书架为什么网罩尘封?典籍为什么斗不过电视机?还不是因为枯燥无味?因为欠缺生活实际的绚丽缤纷?典籍中有真理,但在这间屋子里,却分明充当了隔绝生活的障壁。周恩来总理说得好,“面壁十年图破壁”,你能说对于屋里这位主人来说,“书壁”不也是一张网吗? *
画面上不止有三张网,那上面还有一张无形的网。无形的网就在屋主人的头脑里。这间主人屋里看不见仪器,看不见工具,甚至没有一扇沟通外界的窗子。这位“水泥墩”似的主人,先痴迷于书山卷海,一手构筑了书的障壁;再痴迷于电视荧屏,一任蛛网蒙蔽书山。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意志薄弱,毫无定见:可怜他头脑中的网!有了这头中之网,再好的书,再好的电视节目也不能使他开窍!那本不应是网的书架和电视也只能成为网,那本应是开阔眼界的书籍和电视节目也必然变成为网!只有那张十平方的大蜘蛛网才是它的真实写照。*
撕掉头脑中的网,同时拂去书架上的网吧!你将会嗅到电视节目中花草的芳香,将会领略到满卷书香中生活的哲理,你将追寻那芳香和哲理走向生活,走向生机蓬勃的生活。 *
㈢ 熟悉的事,哪怕微小。
[2011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
原点 源于历史 通向未来 历史 传统 现实 时尚 未来
例文 回到原点 头顶灰白的天空,翻过尘土飞扬的马路,我终于可以停下脚步,驻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迈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点”——那条打从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条充满西关风情,予我人生第一课的老巷。 *
踏着青石板路,我缓缓步入巷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久违的西关老屋。深红的趟栊门前是三级浅平的石阶,某户人家的家猫正慵懒地躺在石阶上,享受正午到来前温和的阳光。偶有微风拂过,老猫用前爪轻轻拨弄脸上的胡子,发出“喵”的一声后,打了个滚又沉沉睡去。我知道,这是喧嚣大城市的深处才有的悠闲与宁静。而我人生的起点就始于这一片祥和中。 *
趟栊门后,原本掩着的木门已敞开。借着屋内微弱的光线,我看见满头白霜的老爷爷正躺在摇椅上看报。忽然,一个小皮球“嘭”地一声打在摇椅上,紧接着一个大约只有两岁的孩子屁颠屁颠地走到摇椅旁,揪着爷爷的衣角:“爷,球球!”老人摘下眼镜,笑着起身,把孩子揽入怀抱,细声细语地说:“哦,球球去哪儿啦!在这里吗?不是!啊……在这儿!”一阵铜铃般的笑声传入我耳中。我仿佛看见早已过世的爷爷,他也曾这么抱着我。是的,在我人生刚开启的那几年,这条老巷承载着来自亲人的无数关怀,西关人特有的温情。 *
满洲窗,青瓦砖,古榕树,越来越多的景致冲击着我的视觉膜,也敲打着我心。可是,忽然地,一个红得早已褪色却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现在我老屋的墙壁上。这一“拆”字与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围是何等的不相符。这时,我方惊醒:早在十一年前,这条老巷便已列入拆迁范围,也就是说:我人生的“原点”将要被城市抹去了。 *
眼泪不争气地涌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呐喊:这条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仅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温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让我感受人间温暖的最初的开始。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是岭南文化形成的开始。将这里拆掉,就是毁了我的根,就是毁了上百广州老街坊的根!可是,这样的呐喊谁会听见呢?人生的原点,文化的原点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拔地而起的大厦相比,似乎已经变得渺小了。 *
这夜,我又梦见了久违的老巷—— 不同的是,这次我回到人生的“原点”时,红红的“拆”字竟然不见了踪影。 *
㈣ 熟悉的人,尽管平凡。
[2011年江苏卷] 作文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
平庸 形成 拒绝 历史 传统 现实 时尚 未来
例文① 拒绝平庸 在我眼中,先生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活在世俗中,却是个有境界的人。 * 在我眼中,先生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活在世俗中,却是个有境界的人。 * 先生姓姚,教的是语文,在城里颇有名气。杏坛几十载,先生早已退休了。 *
闲来无事,先生应几个亲友的请求,开了个小小作文辅导班,本来先生只打算收几个学生的,可不知谁走了风声,这个好友那个亲戚,一来便是一打。先生推辞不得,像退休前一样忙活。我常住先生家,便问先生:“您不累?”先生苦笑:“怎么不累啊?这么多人。”转而又一笑,“罢了,罢了,再为这些孩子烧烧我这老蜡烛吧!”我哈哈大笑,心中感到丝丝温暖,本来可以钓鱼、麻将的先生,不甘于碌碌无为的生活,用心在准备每一份材料。我脱口而出:“先生好伟大啊!”先生也笑了:“去去去,少拍马屁。” *
先生除了这个累人的事,小日子过得还是挺潇洒 的。先生没有家财万贯,这个辅导班也是一概不收钱的,只有在拗不过学生家长时才勉强收下几斤水果。 *
先生没别的嗜好,只好几口小酒。每餐一杯,绝无例外。记得在餐桌上吃饭时,先生看着酒杯里仅余的一小口,若有所思地说:“哎呀,就剩一小口了。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随即先生又摆摆手:“罢了罢了,喝!”我转而想说将来我孝敬您,又见先生喃喃自语道:“想下顿喝这顿的,日子才有盼头嘛!”我大笑不止。 *
先生突然若有所思,对我说:“昨天作文里有句话很有意思,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我点点头,说是引用来的。先生神秘道:“我有更好的版本!”我大奇,等待他的下文。先生却不说话,举起空空如也的酒杯又甩出一滴来,摇头晃脑地说:“猫吃鱼,狗吃肉,小老头喝茅台酒。” * 我俩一齐大笑。先生活得自在,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有次我给先生捶背,笑问:“舒服吧?”先生长舒一口气,哼道:“捶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见他提到古文,便灵机一动,考他一番:“小生问,‘世间欺我谤我恶我骗我贱我’,如何处治乎?”先生毫不停滞,对答如流:“老叟答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我追问先 生:“你活得如此潇洒,拒绝平庸有何妙法?” *
先生举起两指,道:“两个字,罢——了——” 先生至今仍那样幸福地活着,他的境界让周围的人艳羡。在平凡中守住心的不凡,一切凡尘平庸都不会进入先生心中。 * 行文至此,罢了……
㈤ 丰富细节,深入感悟。
[2011年江西卷]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 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君子三乐 不知三乐 享有三乐 历史 传统 现实 时尚 未来
例文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有位化学博士写了篇论文,研究怎么快速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投到国外杂志。审稿的编辑答复:这有什么用? * 有位化学博士写了篇论文,研究怎么快速检测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投到国外杂志。审稿的编辑答复:这有什么用? * 是啊,在审稿的编辑看来,牛奶和三聚氰胺,八竿子打不着,风牛马不相及啊! * 这正应了那句俗话:“好人根本不知道坏人有多坏。”谁能想到奸商竟然如此丧尽天良呢? *
三聚氰胺事情刚刚暴露的时候,记得曾有奸商辩解:“法无禁止即可为,国家哪部法律禁止了往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 * 于是不少民众一齐炮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没有预见:“你们干嘛不明文禁止?”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满脸委屈:“我们还没有明文禁止往牛奶里加屎加尿呢?难道你也想加吗?有害物质千万种,我们禁止得尽吗?” *
曾几何时,“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还是促进经济繁荣的澎湃动力。八一大桥桥头的白猫黑猫,甚至一度成为我们江西解放思想的标志,成为我们南昌的骄傲。谁承想,该口号如今却成了不少奸商“不择手段”制售假冒伪劣谋取黑心利润的借口,成了不少官员“不择手段”贪污腐化捞钱捞权的借口,成了不少学者“不择手段”抄袭作弊谋取职称名望的借口。 *
香港媒体《东方日报》甚至因此发出“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时候”的呐喊,在网上引起强烈共鸣。该文认为,以名利为衡量一事一物的取舍标准的世俗之风,击穿了社会伦理操守的底线,渐渐地将这个社会推向邪 路。 *
于是,不少妇孺皆知的常识一再进入各种红头文 件:禁止官员贪污公款;禁止企业暴力抗税;禁止把上访者当成精神病;禁止醉酒驾车;禁止城管打人;禁止妇产科医生猥亵妇女;禁止教师强奸学生。 *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真是人人自危,个个焦虑:到哪里去找真正安全的食物?到哪里去寻找可以信赖的朋友?到哪里去寻找公平公正的法院?到哪里去寻找可以仰仗的官员?就连县委书记都在叫屈:“我们是最最弱势的群体!”普通人能从哪里得到内心的快乐? 在我看来,大国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繁荣,更离不开伦理道德。 *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请每一个希望自己幸福、希望社会和谐、希望中华复兴的炎黄子孙,都牢记礼义廉耻,都遵从孔孟教导: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如是,则民幸福可盼,灵魂安乐可期。 *
㈥ 立意选材,从无定规。
[1980年全国卷]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
画蛋 达·芬奇(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
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 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画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
例文 读《画蛋》有感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有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弗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一例。 *
当芬奇投师于弗罗基奥时,弗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与凡人不同之处。十几天只是画蛋,芬奇自然是不耐烦了,这时,那位名画家才告诉他画蛋的意义所在:他的目的是严格训练学生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的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芬奇得以日后有成。
我也曾有过一位“有方”的老师,不过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几年前,我请她教我拉小提琴,她问我做事有无耐心,我自然是回答“有”。她先给我做示范,看着她娴熟的表演我真羡慕。可轮到我时,她却让我练习拉空弦。几天过去,她给我的任务还是如此。她告诉我,拉空弦是基础,只有练到运弓自如,才可拉曲子。现在想想,她这话实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却也是个会做老师的人。*
然而,我并没有成功。又拉了几天空弦,我听到的总是那单调的“拉拉”声。哪有一点儿我为之陶醉的乐曲呢?我一烦之下,一弓挑断了琴弦,发誓再不学了,提琴也束之高阁了。由此我想到,师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要不怠。芬奇的成功,关键就在这里。佛罗基奥讲清道理之后,芬奇便刻苦练习,用心学习,正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他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 品。而我的失败,恰恰也在这里。这时我方感到,怕艰苦,在基础上懈怠,终究是要失败的。 *
不仅艺术学习是这样,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做起,只有打好基础方可学出成绩。 *
我喜欢写作,真羡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师却要我天天记札记,把所见所闻的小事都记下来。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只是坚持了。现在,当我一本本翻看那一摞札记时,方悟出了老师的用意:她是让我积累生活,感悟细节,从基础做起,一点点地提高啊!所以,我在写作上的进步——虽然它微小——是老师教之有方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没有懈怠的成果。 *
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进步都说明,不仅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
㈦ 真情实感,演绎题目。
[2007年江苏卷]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 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怀想天空 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 *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 * 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 *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 * 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 *
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 *
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我割光这一垄,再吃……” * 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 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 *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个多小时麦子。回到家,我没有吃饭。洗了个澡,就睡了。 * 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 *
㈧ 熟悉素材,就在身边。
[2011年山东卷]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
这世界 不知需要你 知道需要你 历史 传统 现实 时尚 未来
例文① 这世界需要你 寂寞,冷。 当我抚摸我的书桌时,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感觉,如今,它的地位大不如以前,卧室里的电脑桌已将它逼到墙角。今天,我拥抱着我的书桌,细数着上面的世界名著,突然感觉我需要它,世界需要它。 *
以前,我的书桌是非常热闹的,记得儿时,迫于老师要求读名著的压力,草草地买了本简装本《三国演 义》就趴在书桌看起来。当时电视上还在热播《三国演义》,简装的“小三国”显然无法对抗连续剧的诱惑,但自己又苦于无法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刘关张”的出现,于是痛下血本,将“小三国”换成了一整套《三国演义》。 *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假,伴随着“三国”的战火,我于书桌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
读三毛时,内心真是纠结得厉害。看她在《尘缘》里一遍遍地向父母道歉,说那个总让父母眼里噙满着急泪水的孩子长大了,说那个孩提时倔犟的背影让父母操碎了心。我抚摸着这些文字,仿佛抚摸着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照见了身后的父亲母亲。风从窗缝里挤进来,卷着书桌上的纸张“哗哗”地响,一如当年母亲黄昏里悠长而急切的呼唤。 *
再后来,书桌上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史铁生,地坛里那个孤独的背影,《命若琴弦》中那个执著的小瞎子;余秋雨,挟着一般文化秋水迎面而来,引发了我对历史对文化的深深思考;茅盾,那个《子夜》中的实业家,让我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 *
而现如今,我面对这曾经给我无数力量与心灵冲击的书桌变得哑然,“浅阅读”之风一年盛过一年,无数名家大作数字化、电脑化变得索然无味。本该力透人心的文学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浅薄、越无力。 *
我不知道在我即将失去我的书桌时,还有谁能给我传递人生的感悟与智慧,电脑桌吗?我与书桌相对而视,彼此都笑了。 * 书桌热闹不复,寂寞书桌冷,心寒谁与共? “书桌啊,我需要你,需要你!”我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而书桌在墙角巍然不动,如山岳一般! *
例文② 这世界需要你 “喂,苹果,回来吧,这世界需要你。” 这是比尔·盖茨在1989年寄给乔布斯的录像中最开头的一句话,一句话让整个硅谷都寂静了:“比尔你这家伙疯了吗?竟然让自己微软公司的死对头——苹果公司回来!” *
当时,苹果公司正处在与微软公司竞争的风口浪尖,但巨大的资金运转使还不成熟的苹果公司败下阵来,甚至于到了要破产的地步。当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都准备申请破产保护时,我们听到了比尔·盖茨那句使人震惊的话。同时微软出资近百亿美元帮助“苹果”渡过了难关。 *
当人们还在为比尔·盖茨此举不解时,“苹果”却吹响了反攻的号角,直至2011年4月苹果公司的市值一举超过微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开发企业。硅谷不再平静,农夫与蛇的故事似乎正在上演,然后现在退居二线的比尔一句道破了玄机:“我们需要一个对手。” * 恍然大悟,原来这世界需要的不是一个“苹果”,而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呀! *
回首再看,当时硅谷群雄逐鹿,而微软只是在几家小公司小有名气而已。现如今,除了谷歌能与微软与“苹果”相抗衡外,硅谷几乎成为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这一成就,都归功于微软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呀。 *
有时,也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竞争对手。中国有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对手也许会攻击你,伤害你,甚至可能击败你。但不知不觉中,他的竞争压力便使你变得更加强大,更加无懈可击了。这世界需要对手啊,一个对手才能让你适应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法则。 *
没有竞争对手是可怕的,当年唐朝如此昌盛,但我们不难发现,在有敌国外患时,国家富兴,但当唐朝一统天下,万国来朝时,国立却由盛转衰,逐渐走向了灭亡。国家如此,人亦如此。西汉武帝前匈奴频繁犯边,汉朝恰在这时出了“文景之治”。“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不正是对手与竞争重要性的说明吗?*
由此看来,无论古今,无论中外,无论一个国家一个公司还是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对手。那么,不妨借用那句话: * “喂,对手,来吧,这世界需要你。”
关注平凡小事,感悟大事细节。 素材具有活力,全凭思想激活。
祝愿同学们 快乐·成功 北京 王大绩 13601255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