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维生素与激素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激素 第六章 维生素与激素 维生素(vitamin)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这类物质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由食物供给。已知绝大多数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vitamin生障碍,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激素 返回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 1. 维生素A: 视黄醇(retinol) 2. 维生素D:麦角钙化(甾)醇(ergocalciferol,即维生素D2) 胆钙化(甾)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 3. 维生素E :生育酚(tecopherol) 4. 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
主要脂溶性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主要功能 维生素 辅酶 功能 1. 维生素A 11-顺视黄醛 视循环 维生素 辅酶 功能 1. 维生素A 11-顺视黄醛 视循环 2. 维生素D 1,2-二羟胆钙甾醇 调节钙、磷代谢 3. 维生素E 保护膜脂质,抗氧化剂 4. 维生素K 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羧化反应的辅助因子
维生素A (视黄醇) 全反视黄醛 11-顺视黄醛 视黄醛构成视网膜的感光物质, 作为视蛋白的辅基参与视觉的 形成。缺乏它可导致夜盲症。 (光) 视蛋白 (暗) 光敏感蛋白—视紫红质 视蛋白骨架
VD3的生成 VD2的生成 自发转变 UV 肝 维生素D 肾 前维生素D3 维生素D3 7—脱氢胆固醇 25—羟维生素D3(胆钙化醇) (麦角钙化醇) 麦角甾醇 VD2的生成
维生素E(tecopherol) -生育酚 1-生育三烯酚 生育酚 生育酚自由基
维生素E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在体内作为一种强抗氧化剂与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一起防止脂类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或脂溶性物质被过氧化物氧化。
第二节 可溶性维生素
主要可溶性维生素和相应辅酶 维生素 辅酶 功能 1. B1(硫胺素) TPP 醛基转移、 α -酮酸脱羧 维生素 辅酶 功能 1. B1(硫胺素) TPP 醛基转移、 α -酮酸脱羧 2. B2(核黄素 ) FMN、FAD 氧化还原反应、 氢转移 3. PP [尼克酸(酰胺)] NAD+、NADP+ 氧化还原反应、 氢转移 4. 泛酸(遍多酸) CoASH 酰基转移 5. B6 [吡哆醇(醛、酸)] 磷酸吡哆醇(醛) 转氨、脱羧、消旋 6. 叶酸 FH4(THFA) 传递一碳基团 7. 生物素 羧化辅酶 8. C(抗坏血酸) 氧化还原作用 9. 硫辛酸 酰基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10. B12(氰钴氨素) 分子重排、甲基化
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及相应辅酶 1 维生素C 2 维生素B1:焦磷酸硫胺素(TPP),脱羧酶 3 维生素p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4 维生素B2:黄素单核苷酸(FMN)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5 泛酸: 辅酶 A(CoA)酰基转移 6 叶酸: 四氢叶酸(FH4)传递一碳单位 7 生物素 羧化酶,传递CO2 8 硫辛酸 酰基转移 9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转氨酶
维生素pp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 AMP NAD+: R=H NADP+: R=PO2H2 R 2e+ H+ nicotinamide 尼克酰胺核苷酸 NAD(P)++2H NAD(P)H+H+
维生素B2和黄素单核苷酸(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FAD) 核黄素 ribiflavin +2H -2H N H R O FMN AMP FAD FMN +2H FMNH2 FAD+2H FADH2
泛酸(pantorthenic asaid)和 辅酶 A(coenzyme A) 巯基乙胺 S-C-R O SH ADP 辅酶A的化学结构
维生素B1和焦磷酸硫胺素 焦磷酸硫胺素 (thiamin pyrophosphate,TPP)
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pyridoxol) (pyridoxal) (pyridoxamine) (pyridoxal phosphate) (pyridoxamine phosphate)
叶酸(folic acid)和 四氢叶酸(FH4) 四氢叶酸作为辅酶其作用是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转移, 叶酸 蝶呤 对氨基苯甲酸 谷氨酸 四氢叶酸 H 10 5
维生素C(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2H 抗坏血酸氧化酶 2H 还原型 氧化型
硫辛酸(lipoic acid )的氢载体作用和酰基载体作用 氧化型硫辛酸 S C (CH2)4COO- CH3-C- H OH S HS C (CH2)4COO- 乙酰二氢硫辛酸 CH3-C- S O -2H +2H 二氢硫辛酸 HS C (CH2)4COO- CH3-C- SCoA O CoASH
生物素(biotin)和羧化反应 - R—CH—CO—SCoA 酶蛋白 + ATP+CO2 ADP 酶蛋白
第四节 激素
一、激素的概念和类别 (一)概念 激素(hormone)是生物体内特殊的腺体或组织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送到特定的部位,从而引起特殊激动作用的一群微量的有机化合物。 对于高等动物:分泌激素的细胞被称为内分泌细胞,受激素作用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
(二)类别 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肽和蛋白质激素 脊椎动物激素 类固醇激素 动物激素 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甲壳类激素 激素 无脊椎动物激素 昆虫激素 植物激素
二、动物激素 (一)氨基酸衍生物激素 1、甲状腺素:甲状腺分泌 (1)生物合成 ① 活性碘: 食物碘 I- 活性碘(I2) H2O2 胃肠道 还原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② 碘化反应并不发生在游离Tyr,而是在甲状腺 球蛋白分子中的Tyr残基。酪氨酸的衍生物 +活性碘 +活性碘 3,5-二碘Tyr 一碘Tyr 二分子二碘Tyr作用形成甲状腺素(T4)
(3)生理功能 甲状腺素没有特异的靶细胞,它的生理作用很广泛,几乎遍及全身各组织,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 ① 促进体内各物质的代谢,增加代谢率;另外增加耗 氧量和产热量。 ②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对中枢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造血过程、肌肉活动及智力和体质的发育 等均有显著作用。
甲状腺素的分泌量维持在一定水平,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得甲亢。 甲状腺机能减退 ① 发生在幼年得呆小病 ② 发生在成年得粘液性水肿 还有一种由于食物中长期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2.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生理功能:大同小异 肾上腺素主要促使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增加 。 肝糖原 血糖(葡萄糖) 肝糖原 血糖(葡萄糖) 分解 又能促使肌糖原分解,使乳酸增加 。 肌糖原 乳酸 分解
(二)肽和蛋白质激素 这类激素包括由垂体(腺垂体、神经垂体),下丘脑、胰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胃肠和胸腺等分泌的激素。
1.垂体激素: (1)腺垂体激素:已肯定的有9种 生长激素(GH)、催乳激素(LTH) 促甲状腺素(TSH)、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脂肪酸释放激素(LPH) 促黑激素(MSH) 内啡肽(endophin)
① 生长激素(GH) 化学本质:蛋白质。 不同来源的GH,Mr不同,Mr 2万~5万,结构差异较 的,这相同的序列与生物功能有关。 GH的生理功能: 功能很广泛,可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 主要功能是促进骨和软骨的生长,此外促进 RNA的合成,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肾上腺素具有与交感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心脏活动加强,血压升高,临床上被用来作为升压药物,起抗休克作用。 肾上腺素主要是调节糖代谢,使cAMP产生显著增加它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和血中的乳酸含量。
总结:垂体很小,但分泌的激素很多,这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控制。
2、下丘脑激素 释放因子/抑制因子 腺垂体 促激素 腺体 激素 靶细胞 下丘脑 神经垂体 催产素 升压素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 下丘脑至少分泌10种激素,这10种激素的化学本质都属肽类,而且是Mr较小的多肽。 释放因子 (RF) 释放抑制因子 (RIF)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 催乳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催乳激素释放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 促卵泡激素释放因子 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胰岛是胰脏的内分泌组织。人的胰岛主要由、 和 三种细胞组成。-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细胞分泌胰岛素。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胰岛素(insulin) 胰岛是胰脏的内分泌组织。人的胰岛主要由、 和 三种细胞组成。-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细胞分泌胰岛素。
结构:
功能: ① 促进糖原的生物合成以及葡萄糖的氧化,降低血糖。 糖原 葡萄糖 CO2 + H2O Insulin ② 促进蛋白质及脂类的合成代谢。
(2)胰高血糖素(glucagon) 结构:29肽 功能:在许多方面与胰岛素相反。 ① 主要促使肝糖原分解,使血糖↑ ② 促使脂肪分解。
哪些激素与维持血糖的水平有关?
三、激素的作用机理 激素为什么只对“靶”起作用? 对于高等动物:分泌激素的细胞被称为内分泌细胞, 受激素作用的细胞被称为靶细胞。靶细胞膜上或靶 细胞内有激素的受体。
激素与受体的关系很像酶与底物的关系,有几个特点 (1)有高度的专一性 (2)有高度的亲和力 (3)非共价键可逆结合 (4)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量与其生物效应成正比。
激素的作用机理: 1.通过cAMP而起作用
ATP cAMP Pi 生理效应 磷酸酶 G 蛋 白 无活性的 蛋白激酶 酶或蛋白质 蛋 白 质 有活性的 磷 酸 化 酶 酶- 或蛋白质-
第二信使学说由Sutherland提出,因此他荣获1971年国际生理学诺贝尔奖金
α β β α γ γ G蛋白的种类 GTP GDP GDP GTP Pi H2O Gβγ G蛋白:GTP结合蛋白,依赖于GTP的调节蛋白。 α -亚基:45KD β-亚基:35KD γ -亚基:7KD GTP GDP α β γ GDP G-GDP (无活性状态) β α GTP Pi H2O γ Gβγ G -GTP (活性状态)
2.磷脂酰肌醇途径 IP4 IP3 Ca↑ PIP2 H DG PKC 内质网 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R PIP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 蛋 白 R IP3 磷 脂 酶 C Ca↑ 改变钙调蛋白及其他钙传感器的构象→ 产生生理效应 内质网 使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酶- 或蛋白质- P 酶或蛋白质 P DG PKC
3.活化酪氨酸激酶途径
4.激素诱导酶的合成 核膜 类固醇激素 H R H R ′ H H H R ′ R mRNA mRNA 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