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学 戴德明 林 钢 赵西卜 主编 温州大学商学院 狄灵瑜主讲 2007.9.1 1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第四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目的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四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2007.9.1
学习目标 掌握: 财务会计的目的和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基本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了解: 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背景 2007.9.1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目的 财务会计的目的 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 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目的的影响 2007.9.1
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差异 内部 外部 内容 提供可以提供的所有信息 只提供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形式 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定期向外提供信息 质量 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 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007.9.1
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与管理会计相比) 直接服务对象:主要为外部提供信息,但同时为内部管理服务。 信息时态:提供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信息跨度:定期反映 工作的约束依据:受外在统一的会计规范(如会计准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约束 会计程序和方法:科学、统一、定型 2007.9.1
第二节 企业会计准则 西方国家会计准则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7.9.1
我国会计演变的过程 年代 事件 西周 官厅会计 宋代 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 龙门帐 民国 西式簿记与中式簿记公用 共和国初期 社会主义会计 1985年 《合资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 《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993 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 2007.9.1
第一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2001 《企业会计制度》 2006 年代 事件 1997 第一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2001 《企业会计制度》 200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能够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07.9.1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持续经营 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 权责发生制 会计主体 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 2007.9.1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地,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空间范围 为谁记帐、算帐、报账的问题。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地,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007.9.1
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 持续经营 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为前提的。 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会计处理要采用所谓的清算基础。 2007.9.1
会计期间 为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年度和中期) 理论上,会计年度的起讫点应定在经营活动的淡季 优点: 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化较小,便于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 会计人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办理年度结算业务。 局限性: 淡季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年末财务状况往往缺乏代表性 2007.9.1
货币计量 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帐。 2007.9.1
权责发生制 凡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本期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本期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均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凡不符合收入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收到,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 凡不符合费用确认标准的款项,即使在本期付出,也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2007.9.1
第四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收入 费用 资产 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负债 利润 所有者权益 2007.9.1
一、会计要素核算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会计记录 会计报告 2007.9.1
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 2007.9.1
二、资产 (一)资产的确认 定义: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确认条件(同时满足)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二)资产的分类 (三)资产的计价 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2007.9.1
三、负债 (一)负债的确认 定义: 确认条件(同时满足) (二)负债的分类 (三)负债的计价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确认条件(同时满足)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可靠计量 (二)负债的分类 (三)负债的计价 2007.9.1
四、所有者权益 定义 内容 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指按国家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得盈余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可以合称为留存收益。 2007.9.1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007.9.1
先计入利润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再影响所有者权益 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所有者权益 先计入利润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再影响所有者权益 2007.9.1
五、收入 (一)收入的定义与范围 定义: 特征: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007.9.1
(二)确认条件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用货币加以计量 2007.9.1
六、费用 (一)费用的定义与范围 定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在日常活动中发生; (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3)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2007.9.1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2007.9.1
七、利润 定义: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 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来源: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确认条件: 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2007.9.1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收入与利得 费用与损失 日常活动 经济利益总流入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非日常活动 经济利益净流入 经济利益总流出 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且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经济利益净流出 收入 利得 费用 损失 2007.9.1
八、会计等式 期初: 期中: 期末: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期初: 期中: 期末: 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取得收入(广义),一方面发生费用(广义)。因此,企业在会计期中,原来的会计等式就转换为下面的形式 到会计期末,企业将收入与费用向抵消,计算出本期利润,并将利润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后,会计等式恢复为期初的形式。 2007.9.1
第五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客观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007.9.1
【例】某公司07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了,发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的目标,考虑到08年春节的到来,公司销售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在此在07年末提前预计了库存商品销售,且07年制作了若干存货的出库凭证并且确认收入。 2007.9.1
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二、相关性(报告) 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例】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007.9.1
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三、明晰性(也称为可理解性) 指会计记录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 2007.9.1
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纵向比较)。 四、可比性 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纵向比较)。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横向比较)。 2007.9.1
五、实质重于形式(★)——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售后回购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答案】 AC 2007.9.1
【例】下列项目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当固定资产价值恢复时,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例】下列项目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A.当固定资产价值恢复时,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 B.由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额转回 C.由于资产购建完成,将借款费用由资本化核算改为费用化核算 D.由于专利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价值模式 【答案】CD 【解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持有固定资产期间不得转回;“选项B”属于人为调整利润的错误作法。 2007.9.1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六、重要性(报告)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例】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的重分类 【例】管理费用——其他 2007.9.1
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七、谨慎性(稳健性) 指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秘密准备 【例】资产减值准备 2007.9.1
【例】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 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例】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 B.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C.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D.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 【答案】BC 【解析】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作自有资产核算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要求;将长期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不符合谨慎性要求。 2007.9.1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八、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007.9.1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