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大肠癌缩复元期
近年大肠癌已爬升至本港癌症杀手的第二位,根据统计数字,自 2007 年起,每年的新增个案均逾四千宗。过去二十年,大肠癌症的发病率上升超过一倍,并有持续增长,甚至年轻化的趋势。传统开腹式手术复元时间长,改以微创方式治疗大肠癌,因伤口较细复原期短,现已渐成治疗早期肠癌的主流方向。
早发瘜肉 切除免癌变 外科专科医生司徒志良表示,过往中国人或香港人,大肠癌的病发数字远较西方为低,但近年其比率已逐渐贴近欧美。大肠癌传统上多发于六、七十岁长者身上,近年亦有不断年轻化趋势。现几乎每月都接触到年轻患病个案,甚至有二十多岁的病人,亦因患大肠癌而求诊。故即使年轻,也不要忽略大肠癌风险。建议五十岁开始,每五年进行一次大肠镜检查,有助预防大肠癌病发。
「大肠癌多由肠瘜肉经十多年演变而成。如随机为千人进行大肠癌检查,即会发现三至四人有肠癌。如能在肠瘜肉阶段将其切除,即可防止其恶化为癌症。而 X 光显影或其他造影检查方法,即使发现瘜肉,亦须再次以内窥镜将其切除。而新式的胶囊内视镜,由于去到大肠时多已无电,故多只用于检查小肠。因此,大肠镜能于发现瘜肉时,即将其切除,为有效防止癌变。」司徒医生称。
新法伤口微 优点有三 在治疗大肠癌上,暂时药物均只可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如需根治必须以手术将肿瘤切除。现时大部分非急症的大肠癌病例,多可以微创方式施术。而近年新改良的「单切口微创结肠切除术」,可进一步减低患者接受手术时的痛苦和不便。
现时的微创手术,是于腹部切开三至五个五毫米至十二毫米的小孔,以置入内窥镜和手术工具,开出一个五至七厘米的稍大切口,用以取出肿瘤。由于仪器不断微型化,新式的做法是只于肚脐位置开一切口,用以放入所有的工具,而切除的肿瘤也经由此取出。
故新的「单切口微创结肠切除术」,较现行的微创手术更具优势。包括因皮肤伤口较少,因此可减少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和伤口受感染的风险。其次由于只有一个切口,故复原时间进一步减少,有助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康复后亦不会有明显手术疤痕,对患者的自信和社交生活影响较少。但如果手术难度过高,或肿瘤体积过大,则可能未必适合以微创方式施术,或施术时需有较大的创口。
四大致癌因素 1. 饮食西化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和红肉、加工肉类、甜食等,以及缺少膳食纤维,都会令患结直肠疾病风险增加。
2. 缺乏运动 港人生活繁忙且缺乏运动和休息不足,令细胞更容易出现病变。研究证实运动可加速大肠蠕动,具降大肠癌风险效果。
3. 年纪老化 当人体逐渐老化,细胞出现变异的机会就会相应增加,加上致癌物质在体内长期堆积,也会增加罹患大肠癌机会。
4. 遗传因素 大约10%大肠癌病人,均有亲属罹患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会有较高的风险患上「家族性多发腹瘤性瘜肉」(FAP)或「遗传性非瘜肉结直肠癌综合症」(HNPCC)。
高风险应早检查 如出现以下病征,即代表大肠癌可能已进入第三至四期,一旦发现应立即求医接受大肠镜检查,以便及早确诊。 如出现以下病征,即代表大肠癌可能已进入第三至四期,一旦发现应立即求医接受大肠镜检查,以便及早确诊。 1. 大便中带血或带有大量黏液,可能是肿瘤破损出血或发炎分泌所引起。
完 2. 大便习惯改变,常有便秘或腹泻,或大便体积改变,均可能是肿瘤阻塞所致。 2. 大便习惯改变,常有便秘或腹泻,或大便体积改变,均可能是肿瘤阻塞所致。 3. 当大肠肿瘤出血严重,可形成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整体的胃口都会变差。 4. 如在无其他原因情况下,六个月内体重下降逾一成,即可能是患大肠癌征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