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A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B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B 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TG GGC CTG CTG A.........GAG TTC TAA 1 4 7 10 32 100 103 106 B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核基因组成一样吗? 相同 叶 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核基因组成一样吗? 相同 叶 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水毛茛 环境因素影响基因的表达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传统的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将此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 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 ②转录 ③翻译 ① 复制 DNA RNA 蛋白质 (DNA病毒)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①DNA → DNA ②DNA → RNA ③DNA → 蛋白质
1965年,科学家在某种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 RNA复制酶能催化RNA复制。 ③翻译 某些RNA病毒 ④复制 RNA 蛋白质 (发生于宿主细胞内)
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里发现逆转录酶, 它能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如RNA: AUG CGA UGA CCG GAC … 逆转录酶 DNA单链: TAC GCT ACT GGC CTG… TAC GCT ACT GGC CTG… DNA双链: ATG CGA TGA CCG GAC… ⑤逆转录 ②转录 ③翻译 ① RNA DNA RNA 蛋白质 HIV在T细胞内逆转录出DNA,并整合到T细胞的DNA中。
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中大量“增殖”引起的。 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蛋白质的形成。 一种错误的蛋白质,引起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错误。 不是蛋白质复制。
2、发展后的中心法则 DNA ① RNA ②转录 蛋白质 ③翻译 ④复制 ⑤逆转录 【例】当MH2病毒(含有碱基U)侵入宿主细胞中后,发现宿主细胞中新增了一些从未有过的DNA,这说明MH2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 ,此过程需要 酶。此过程的发现是对 的补充之一。 RNA RNA逆转录出了DNA 逆转录 中心法则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淀粉分支酶基因 插入一段外来DNA 淀粉分支酶基因 淀粉分支酶 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 淀粉含量高,蔗糖含量低 淀粉含量低,蔗糖含量高 淀粉多能有效保留水分 淀粉少而失水 圆粒豌豆 皱粒豌豆 控制 基因 酶 代谢过程 生物性状
【例】 基因A 基因a 酪氨酸酶 缺乏酪氨酸酶 不合成黑色素 酪氨酸 黑色素 肤色正常 酪氨酸 白化病 【例】 3号染色体 D基因 X染色体 m基因 酶1 酶2 前体物(白色) 黄色色素 蓝色色素
【例】 基因 蛋白质结构 生物体性状
【强调】 间接控制 1、 (蛋白质类)酶或激素 调节基因 细胞代谢 性状 结构基因 结构蛋白 细胞结构 直接控制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人的身高、胖瘦就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其中每一个基因对身高、胖瘦都有一定作用。 多基因遗传时,每对基因的性状效应是微小的,但不同基因可以通过累加作用而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性状。
3、基因与环境 水毛茛的不同叶形 果蝇翅形 发育为长翅 25℃ 基因型为VV的长起果蝇 35-37℃ 子代 发育为长翅 发育为残翅 25℃ 果蝇的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 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后 酶活性的发挥会受到环境中诸如温度和pH的影响
4、质基因 叶绿体基质中有细纤维,用DNA酶处理,这种纤维就消失 -----说明了叶绿体中存在DNA。 线粒体中也有DNA。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DNA并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能转录出mRNA、有tRNA、有核糖体,可控制合成某些蛋白质。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一样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变异性。) 对人的线粒体DNA的缺陷与数十种人类的遗传病有关,这些疾病多与脑部和肌肉有关。例如:线粒体肌病、神经性肌肉衰退、运动失调及视网炎等。 人类质DNA(基因)来源于母亲的卵细胞,其所控制的遗传疾病只能通过母系遗传给后代,(与父亲无关)。 即母病。子女均病。母亲正常,子女均正常。
B 下图是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反应(LHCP、SSU和LUS表示三种不同蛋白质)。正确分析正确的是: 叶绿体DNA mRNA1 mRNA3 mRNA2 A.过程①的原料是需要脱氧核苷,需DNA聚合酶与基因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 B.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的核糖体 C.直接影响与LHCP相关的光合过程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和CO2浓度 D.若固定CO2的Rubisco酶突然丧失活性,则该细胞在光下释放O2的速率加快
不可能: X显 X隐 伴Y 可能: 常显 常隐 质遗传 最可能: 质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