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临床心理科 郭田友 1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 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精神 障碍的总称 又称为症状性精神病 感染 内脏器官疾病 根据躯体疾病 营养不良 代谢疾病 可分以下几类: 内分泌 染色体异常 物理因素 其它:饥饿 疲劳 术后 定义定义.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心理行为异常 Behavioral disorders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 沈理笑.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認識與輔導策略. 為什麼要推廣融合教育 ? 普通班教師不清楚融合的意義 普通教育因為不了解某些特殊學生的特質 而導致 – 擔心、害怕、甚至忽略、排斥學生 – 不適當的教育期待 – 不適當的教學或管教方式 促進特殊學生走入社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范学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范学胜.
第一节 孤独症 一、儿童孤独症的定义 二、儿童孤独症产生的原因 三、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四、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五、儿童孤独症的鉴别诊断 六、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 七、儿童孤独症的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了解ADHD過動症之 創造情緒雙贏 國立永靖高工~認識情緒障礙生 主講者 社團法人赤子心過動症協會 常務理事 過動兒家長 曾富美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衝動小孩的自我控制訓練 ---台北市立博嘉國小---
96學年度高雄縣立文山高中 普通班教師特殊教育知能研習
概 述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起病,原因未明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大多发生在3岁以上,男孩多见。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不管你有多怪我們都是好朋友 同學相處和樂篇
发 展 心 理 学.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我是小小一年級 導師 李月瑛 分機358、316.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特教知能講座 林健禾 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
第六章 心理障碍.
主題:認識妥瑞氏症 資料摘自:周文君醫師(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資料來源:高雄市文山高中輔導室特教組.
肺结核.
癔症(hysteria) 要求: 1 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 熟悉癔症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3 了解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发病机理.
兒童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 社會化與心理發展 新樓醫院身心內科 董景弘醫師.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反社會(antisocial)行為的治療與預防
第五章 神经症性障碍.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变态心理学 第十六讲:童年和少年期心理障碍.
儿童孤独症和 孤独症谱系障碍.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神经症 Neurosis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 关念红.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 之辨識與輔導策略 嘉義大學特教系系主任 江秋樺講解.
彌陀國中特教班導師 王蓮生老師 高雄縣特教輔導團
抽动障碍 (Tic disorder).
抽动障碍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儿科 胡宇伟.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理科 朱宇章.
强迫症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精神科 叶兰仙.
第十一章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于丽丽 山东中医药高专 护理系.
青少年心理疾病 -----之防治 鞍山市铁西区跃进小学 孟 越.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九章 神经症及癔症 神经症(neurosis),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疑病症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神经症 neurosis (神经官能症) 主讲人:刘海燕 吉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
神经症及癔症 交大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
引 言: ● 心理健康 ●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引 言: ● 心理健康 ● 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 吴增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甲状腺激素.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Tourette Syndrome children using SVM with 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Wen Hongwe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nagement and.
Tourette syndrome 妥瑞症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湯金樹醫師 2018/12/6.
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临床三系 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吴 皓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分享者:民族國小 黃慈愛老師 楠梓國小 陳明顯主任 光武國小 郭慈淑老師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oQuest助力您的论文写作 郭谷雨 ProQuest培训及咨询顾问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授课提纲 概 述 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抽动障碍 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概 述 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抽动障碍 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恐惧性焦虑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概 述 儿童少年(child and adolescent) 身体生长和心理发展成熟之前(18岁前)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分类 概 述 儿童少年(child and adolescent) 身体生长和心理发展成熟之前(18岁前)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分类 起病于任何年龄,与成人相同 起病于儿童少年期,以行为和情绪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节讲授内容)

第一部分 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抽动障碍 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

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定义 以注意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 活动过多和冲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造成患者学业困难和人际关系不良 常见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患病率 国外学龄儿童3%~5% 国内1.5%~10% 男:女患者性别比4~9: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病因和病理机制 大脑抑制功能不足,难以过滤无关刺激 患者对外来刺激不加选择地作出反应 注意缺陷、冲动多动 中枢神经系统NE, DA, 5-HT水平不足 大脑抑制功能不足,难以过滤无关刺激 患者对外来刺激不加选择地作出反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ADHD的发病机制。 我们知道ADHD的发病其实是大脑的抑制功能不足( Barkley:ADHD的核心是行为抑制(inhibition)缺陷);尽管我们还不清楚它的确切发病机制,但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是:认为它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PFC等脑区的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有关。具体表现在: 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多种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水平不足会导致大脑抑制功能不足,从而无法过滤外界的无关刺激。如果个体对于所有的外来刺激都不加选择地作出反应,就会引发多动、冲动和注意力涣散等ADHD症状。 很多ADHD的治疗药物的作用环节就是在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同样,择思达也是作用于这一过程。那到底它的机制是什么呢? NE:去甲肾上腺素 DA:多巴胺 注意缺陷、冲动多动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临床表现 病例 男,10岁,3年级学生 幼儿:活动多,喜欢追逐打闹,欺负同学,不能安静听老师讲故事 小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与同学讲话、玩弄文具、下座位,作业马虎,学习成绩差 经常激惹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大家欢迎,经常遗失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具;不合心意时大吵大闹 家庭作业边做边玩,必须家长督促 韦氏智力测验:全智商102(言语109,操作89)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的共患疾病 品行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40% 心境障碍 25% 14% 11% 单纯 ADHD 31% 抽动障碍 焦虑障碍 28% The MTA 研究 shows that up to 70% of children with ADHD have one or more coexist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major depression, conduct disorder,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Tourette’s syndrome,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se conditions may complicate a diagnosis of ADHD. The primary care physician may more easily identify and target these other conditions, thereby missing the ADHD diagnosis. Current medications for ADHD may exacerbate comorbid conditions

ADHD 诊断要点 严重程度? 成绩差 人际关系差 表现一致? 确切症状? 居家、教室 注意缺陷 公共场所 多动冲动 起病年龄? 7岁前 Before treatment is initiated,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a diagnosis of ADHD by a qualified professional. There are no specific physical tests for ADHD. Neuropsychological testing has a role in specific cases. A diagnosis of ADHD requires evaluation by different raters in multiple settings – a complete process. Parent – reports non-compliance with daily routine, overall functioning. Teacher – reports academic performance failure/disruption of classroom/fighting during lesson breaks. Child – has self-esteem issues: “I’m too stupid.” Peers – has few friends; rejected by peers. 起病年龄? 7岁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鉴别诊断 精神发育迟滞 品行障碍 心境障碍 儿童孤独症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病程和预后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治疗—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社会干预(家庭、学校)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短效剂、长效控释剂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 5-HT 效果:促进认知活动和注意集中 治疗药物 中枢兴奋剂 — 哌甲酯 短效剂、长效控释剂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中枢兴奋剂 — 托莫西汀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 5-HT 效果:促进认知活动和注意集中

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抽动障碍 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定义 儿童少年持久性 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 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

二、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流行病学 国内调查 患病率1.45%~7.35% 男女之比为9:1 患病高峰年龄13岁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遗传:同病率单卵双生子高于双卵双生子 雄性激素 环境因素 不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临床表现:病例 男,15岁,初三学生 从小十分调皮,喜欢恶作剧,经常欺负小朋友 父母认为孩子欺负别人说明有能力,当众表扬夸奖他能干、聪明、心眼多,勇敢 老师对家长说孩子是问题儿童, 希望家长多加管教,但家长都未重视 初一开始经常逃学去网吧 撒谎说同学过生日,学校要交钱等骗取父母的钱,不给则大发脾气,砸家具 偷父母的钱,抢小朋友的零花钱 离家出走,夜不归宿,多次被找回后遭父亲严厉惩罚,均不见效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诊断依据 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 持续半年以上 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 不是心理发育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鉴别诊断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心境障碍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预后 少数患者预后较好,多数预后不良 尽早发现行为问题、及时干预者预后良好 干预 原则:心理社会干预为主 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

概 述 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抽动障碍 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

三、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定义 主要起病于儿童期 以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为临床表现 一组行为障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临床类型 短暂性抽动障碍:<1年 (transient tic disorder)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1年 (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Tourette’s syndrome,TS)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流行病学 国外:学龄儿童 国内:8岁~12岁 患病率12%~16% 短暂性抽动障碍4%~20% 慢性抽动障碍1%~2% TS 4/万~5/万 国内:8岁~12岁 患病率2.42‰,男女患者比3~4: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不清 生物学因素:遗传是TS、慢性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 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临床表现 运动抽动 发声抽动 简单 眨眼 清嗓声 耸鼻 吼叫声 噘嘴 嗤鼻子 耸肩、斜肩 犬吠声 运动抽动 发声抽动 简单 眨眼 清嗓声 耸鼻 吼叫声 噘嘴 嗤鼻子 耸肩、斜肩 犬吠声 复杂 蹦跳 重复语言 下蹲 模仿语言 拍打动作 秽语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抽动障碍主要症状 不随意,仅能短时控制 重复、刻板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躯体疾病时症状加重 睡眠时减轻或消失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短暂性抽动障碍症状 18岁前起病 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 抽动每天发生多次,持续2周以上不超过12个月 排除TS、小舞蹈症、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

Tourette综合征 抽动症状逐渐加重,累及部位常从头部发展致颈、肩、上肢、躯干、下肢等多部位,可出现种种复杂的、形态奇异的缝合性运动抽动,如踢脚、蹲下、跪姿等,不可克制班各种发声或秽语。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症状 18岁前起病 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运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存在 病程1年以上,但症状缓解期<2个月 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患者感到十分痛苦 排除其他疾病所致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小舞蹈症、肝豆状核性、癫癎性肌阵挛 强迫障碍 儿童分离(转换)性障碍 急性肌张力障碍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症状 18岁前起病 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 病程1年以上,但症状缓解期 < 2个月 排除TS、小舞蹈症、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病程与预后 多数起病于学龄前期或学龄期 可自发缓解 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 慢性抽动病程迁延,多数在少年期缓解 TS在少年后期症状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的症状可持续到成年期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短暂性、症状轻 + - 慢性、症状重 + +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短暂性、症状轻 + - 慢性、症状重 + + Tourette综合征 + + + (氟哌啶醇、硫必利)

概 述 儿童少年期行为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抽动障碍 刻板性运动障碍、拔毛癖

四、刻板性运动障碍 定义 起病于儿童期 以随意、重复、刻板、无意义的运动或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障碍 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或者对身体造成伤害

刻板性运动障碍 临床表现 症状:咬指甲或手指、修剪指甲、瘙抓皮肤,舔手 掌或舔口唇、弹指、撞头、咬手或咬唇 症状:咬指甲或手指、修剪指甲、瘙抓皮肤,舔手 掌或舔口唇、弹指、撞头、咬手或咬唇 特点:重复、刻板、无意义动作或行为 程度:导致疼痛,皮肤红肿、破损、疤痕 患者知道行为对自己有害,但不主动克制 孤独、不良心理因素、焦虑时频率增加

刻板性运动障碍 ——舔嘴唇

刻板性运动障碍:咬指甲

刻板性运动障碍 诊断要点 刻板性动作或行为持续一个月以上 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或者对身体造成伤害 并非其他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若患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时,需做出两种障碍的诊断

刻板性运动障碍 鉴别诊断 强迫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刻板性运动障碍 病程和预后 首次发生在学龄期前和学龄期 慢性病程,病情反复迁延 多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 少数症状可能持续到少年或成年

刻板性运动障碍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等方式 药物治疗:可用 SSRIs、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不确定。 防护: 预防症状对身体的损害

拔毛癖 (trichotillomania) 定义 儿童少年较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 长期、反复、不自主地拔除毛发的行为 导致局部毛发缺失 ICD-10归属于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拔毛癖 临床表现 拔毛发行为 毛发缺失:受累区毛发稀疏、完全缺失 慢性、反复发作、冲动性拔除毛发行为 最常见前额、颞侧;其次枕、顶部;眉毛、睫毛、腋毛、阴毛 明知行为造成自身损伤,但却无法克制 毛发缺失:受累区毛发稀疏、完全缺失

拔毛癖 (trichotillomania)

拔头发的动作

拔毛癖共病 抽动障碍、ADHD 女,9岁

拔毛癖 诊断要点 反复拔掉毛发的冲动和行为 导致引人注目的毛发缺失 并非皮肤疾病或由于幻觉妄想等其他精神障碍所引起

刻板行为障碍 鉴别诊断 强迫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躯体疾病

拔毛癖 病程和预后 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期 多数慢性波动病程 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增加拔毛发行为频率和 严重程度 无共病者预后较好

拔毛癖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定,可选用SSRIs 对症治疗:局部损伤的躯体治疗

第二部分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恐惧性焦虑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一、分离性焦虑障碍 定义 患者与依恋对象分离后产生过度焦虑情绪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

分离性焦虑障碍 流行病学 国外社区样本患病率 国内患病率 7~11岁3%~4% 女性4.3%,男性2.7% 就诊年龄平均10.3岁 男性0.5%,女性2.5%

分离性焦虑障碍 病因及病理机制 遗传 教养环境和心理因素 12%患者有家族史 幼儿期形成不安全型、拒绝型依恋模式 父母采用过度控制或过度保护教养方式 上幼儿园、转学等负性生活事件

分离性焦虑障碍 临床表现 过度焦虑情绪:与依恋对象分离前后出现过分担心、害怕 躯体症状:胃痛、头痛、恶心、呕吐 依恋对象:主要母亲,其次祖父母、父亲,或者其他亲密抚养者

分离性焦虑障碍 共病率较高 抑郁障碍30% 恐惧性焦虑障碍29% 强迫障碍10%

分离性焦虑障碍 诊断要点 起病于18岁之前 典型临床表现持续4周以上 患者的正常家庭生活、幼儿园或学校活动受到严重干扰

分离性焦虑障碍 鉴别诊断 儿童正常的分离性焦虑 :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不受影响,焦虑程度较轻。 儿童恐惧性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病程及预后 首次发病于突然与父母分离以后 病程迁延 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减轻 转学等生活常规变化时可复发 大多数预后良好

分离性焦虑障碍 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心理发育水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为主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最有效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无任何药物具有适应证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恐惧性焦虑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二、恐惧性焦虑障碍 定义 持续、反复地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客观物体事物和情境产生异常恐惧情绪 竭力回避这些事物和情境 恐惧超过了患者的心理发育年龄相当的程度 使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恐惧性焦虑障碍 流行病学:国外调查 儿童患病率2%~9%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降低

恐惧性焦虑障碍 病因 遗传及素质 社会心理因素 一级亲属患病率是正常对照组3~6倍 单卵双生子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 胆怯、内向等先天素质 遭受动物攻击、地震灾害等创伤性事件 听恐怖故事、看恐怖书籍或影视节目 父母反复强调某些动物危险

恐惧性焦虑障碍 临床表现 极度恐惧:蜘蛛、狗;雷电、风暴;高处、隧道、电梯;血液、受伤、注射 回避行为:竭力回避恐惧的事物和情境 严重程度:回避行为干扰正常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

恐惧性焦虑障碍 诊断要点 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情绪 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或为此而感到痛苦 病程持续四周以上,或反复出现

恐惧性焦虑障碍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 惊恐障碍

恐惧性焦虑障碍 病程和预后 7岁前发病 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 多数到少年期症状消失 少数患者的症状延续到成人 预后良好

恐惧性焦虑障碍 治疗 原则:心理治疗,少数合并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没有具有适应证的药物 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示范学习、阳性强化 认知治疗:纠正对恐惧事物不恰当认知 药物治疗: 没有具有适应证的药物 短暂、小剂量抗焦虑药物

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恐惧性焦虑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选择性缄默症 定义 患者在某些场合(如学校)拒绝讲话,但在另外一些场合则能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ICD-10归属于起病于儿童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 国外报道患病率0.3‰~20‰

三、选择性缄默症 病因及病理机制 心理素质 发育迟缓 心理因素和教养环境:心理因素后发病 胆小、害羞、社交焦虑、违拗 言语发育迟缓、非器质性遗尿、遗粪 心理因素和教养环境:心理因素后发病 受虐待,父母攻击性行为,婚姻不合,母亲过分焦虑、对子女过度保护

选择性缄默症 临床表现 起病于3~5岁 在学校等某些场合缄默不语,或声音非常低微 在其他场合言语交流正常 可用手势、点头、微笑等躯体语言或书写来代替言语进行交流

选择性缄默症 诊断要点 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在某些需要讲话的特定社交场合缄默不语,但在其他场合语言交流正常 症状持续四周以上

选择性缄默症 鉴别诊断 儿童孤独症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选择性缄默症 病程与预后 5岁前隐匿起病 入学后被发现而确诊 症状通常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大部分患者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后症状缓解,预后较好 少数持续到少年,极少数持续到成年

选择性缄默症 治疗 原则 心理治疗为主,结合语言训练 无任何药物具有适应证 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