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目标的提出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总 体 小 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2009年我国人均GDP3700美元,世界排名127位,仍属下中等收入国家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006年最高收入上海市20667元,最低收入新疆自治区8871元,两者相差11796元(上年为10654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1.从这个极端的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吗?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譬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GDP——产量(经济增长速度)。 GDP增加≠经济发展 因为:经济发展: 应是“高产量(GDP) 、低污染、低消耗、优结构”的统一 (速度、 质量、 效益、 结构)
4、全面小康 ①全面小康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民主 经济 ① 更加发展 ② 更加健全 ③ 更加进步 ④ 更加繁荣 ⑤ 更加和谐 ⑥ 生活更加殷实 民主 ②全面小康的特点(要求) 科教 文明 社会 人民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建设方面)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建设方面) 3、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温馨提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主要 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五个方面。以上仅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中选取与经 济相关的内容作介绍。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水平的小康,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而全面小康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而全面小康将惠及十几亿人口,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1.经济建设方面 2.社会建设方面 3.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宏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课堂小结 1.成绩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微观 2.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经济建设方面 2.社会建设方面 3.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如何看待GDP数字( ) ① GDP的增加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② 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③ GDP的增加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 ④ GDP是考核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2.片面追求GDP数字的增长,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 A 否定了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GDP增长了,社会财富却减少了 C 忽视了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D 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D
3. 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 A. 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 3.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C 4.我国现在的社会状况是( ) A.刚解决温饱问题,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B.达到了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C.达到了全面小康 D.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0.2 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主要问题:怎样建设全面小康?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二: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必要性、 或原因) 三:怎么样? 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重点)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或本质:以人为本 ▲ 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重点) (1)、第一要义:发展 (2)、核心或本质: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文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①全面发展: ②协调发展: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③可持续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十个”统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5)地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P87
体例:1、材料中当地政府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答案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体现在(“材料内容”) 2、为什么说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核心? 答案结构:预算的具体内容+有利于(扣紧科学发展观的 核心谈意义 3、针对。。。。问题,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 决的思路。 答案结构: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具体措施
▲ 为什么?(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先正确认识和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以GDP及其人均值来表示。 经济发展是指不发达经济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 观念习俗变革的过程。 关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而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 为什么?(地位+原因) 原因: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怎么样?( 怎样建设全面小康?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 辨析题: 2003年—2006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分别是10%、10.1%、10.4%、10.7%,2010年增长率是8.6%。正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才有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的大幅度增加。 辨题: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1)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因此,实现全面小康,首先必须 大力发展经济,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2)如果仅仅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发 展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不能 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此,必须全面推进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区 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全面小康。
C 练习题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1、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实现了由贫困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④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⑤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 C
2.深圳今后将不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而将更多的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不单以GDP的增长来考核政绩,这意味着( ) A.GDP已不再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B.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 C.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D.物质财富的增长始终是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 C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我国水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 ) A.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B.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C.坚持协调的发展观 D.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D
D 4.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实现“东西互动”有利于() ①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②西部尽快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③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调整 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