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采写第二步:采访 一、个别访问 二、集体访问 (1)提问 (1)座谈会 (2)倾听 (2)记者招待会 (3)观察 (4)思考
一、个别访问: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1)提问:挖掘、引导、桥梁作用 提问的方式——开放式提问 和 封闭式提问 提问的种类——正问 侧问 设问 反问 追问 错问
“听说,有人说,据说。。。某学生辱骂老师” 正问:开门见山式提问。适合记者招待会、发布会、演播 室采访、突发事件的现场、被访者十分忙碌或与记者熟悉 等场合。 侧问:迂回方式提问。一般闲聊、漫谈、拉家常时引入正 题。如记者希望了解民工的收入 设问:假设性提问,启发被访者思考。如记者想知道打工 仔回家过年的想法,对方回答笼统含糊 反问: 逆向提问,迫使采访对象正面回答问题。 追问: 刨根问底,但不要变成审问。 错问:提出错误分明的问题,刺激对方表态 “您对今天的股市行情怎么看?” 侧问:“你每个月的花费多少?” 设问:“如果今年你回不去,怎么办?” 你不赞同女孩嫁有钱人吗? 那为什么呢?为什么?为什么? “听说,有人说,据说。。。某学生辱骂老师”
(2)倾听:好记者要善于倾听,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 好记者要也要配合采访对象,让他(她)敞开心 扉,不能自己滔滔不绝 注意事项: (a)不要只倾听不提问。外国学者调研发现:40-45%倾 听;20-30%说话;其余时间用形体语言补充 (b)不要只倾听不总结。表明记者一直饶有兴趣地倾听, “所以你的观点是。。。”“我理解的意思是。。。” (c)不要只倾听不积极反应。利用身体语言表示积极反应。 如点头、微笑、身体倾斜、目光接触。 (d)不要只倾听不思考。在倾听过程中发现新闻线索,判 断被访者是否真实,决定下一个问题的方向等。
采访过程中对周遭事物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对写 作的思考 (3)观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获取真实资料:如发现采访对象撒谎 获得细节材料:如眼眶湿润的细节描写 使报道具有深刻性:如地沟油制作现场 使报道具有真情实感:如汶川地震报道 (4)思考 采访过程中对周遭事物的思考、对问题的思考、对写 作的思考 孙杨采访 http://video.sina.com.cn/v/b/82443087-1586713684.html 丁宁采访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3hhtU-it8w/ 沙桐采访林书豪:“愿不愿加入中国队,参加奥运会”
1、将“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改成3个封闭式提问。 小练习 1、将“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改成3个封闭式提问。 2、将“请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改成侧问、设问、反 问? (1)你认为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吗? (2)孝顺父母就是每个月给他们生活费吗? (3)你认为夫妻双方只需要孝顺男方的父母吗? 侧问——人人都说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你觉得呢? 设问——如果孩子成年了,但不赡养其父母,你认为如何? 反问——难道孝顺父母不对吗?
二、集体访问:记者有意组织或邀请多个采访对象。 (1)座谈会:一般对于争议较多的问题进行座谈采访。 优点:节省时间 互相启发 及时验证 解决矛盾 注意事项:人数适当、要有代表性 开会前需做好准备 充分展开讨论,不轻易下结论 做个有心人,发现新线索 避免众口一词 案例:《一虎一席谈》的集体访问
(2)记者招待会:一般由政府、社会团体或单位组织 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 优点:所发布信息正规、权威、可信度高 双方沟通积极,能及时了解对方需求 面向不同记者,交流各自新闻线索和看法 注意事项:时间占用较多,成本高 竞争强,抢座位、抢提问、抢独家、抢发稿 心理障碍多,怕提问为难领导 怕小新闻单位被人看不起 怕问题问得不好被人嘲笑
四、电话采访:一般在以节约成本或采访对象不愿露 面的情况下采用。 三、隐形采访:记者不公开身份的暗访。 注意事项: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 (达芬奇家居案件) 不能以身试法 (传销调查) 不能具有诱导性(纸馅包子案件) 四、电话采访:一般在以节约成本或采访对象不愿露 面的情况下采用。 注意事项:可预先约定采访时间和内容(虐童案中受害父母) 提问要凝练 注意信息保存与备份
任务:放一段采访录像,按各自习惯做记录,最后比较谁的记录更准确、详尽、并且抓住了要领 五、不同媒介采访特点对比 纸媒:对记者形象要求不高 记者采访空间大 记者要善于记录采访内容(心记、手记为主、 录音和图像记录为辅) 对记者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要求高 任务:放一段采访录像,按各自习惯做记录,最后比较谁的记录更准确、详尽、并且抓住了要领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0-02-27/164360489692.html
新浪——温家宝称大学最好不设行政级别 56.com——普通小学教师也应得到社会尊重 Ku6——教育行政化需改变 大学应取消行政级别 中国新闻网——温家宝:大学应逐步改变行政化 按 教育规律办学
温家宝: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 让教育家办学 2010年02月27日 16: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 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在回答网友关于教育改革问题的提问时,温家宝说,教育行政化的倾 向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让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说,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 需要改变,大学最好不要设立行政级别;二是让教育家办学,我这里 所说的教育家他们可能不是某些专业的专门家,但是他们第一热爱教 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 如果两三年一换,那么哪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办好。 我们已经制定了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就 在明天。大家可能十分关注我们整个教育改革当中的问题,其中最重 要的一条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启发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让他们学会动脑、动手,学会做人,使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 魄,这个都反映在我们规划纲要当中。
任务: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扮演出镜记者,分别现场介绍和采访一段新闻,比较谁更专业 电视媒体:对记者形象要求高(出境记者要亲切、专业、 端庄、大方、健康) 记者要善于使用录像设备(视频纪实性强, 很多事件转瞬即逝) 对记者形象化思维能力要求高(抓拍细节、 运用蒙太奇思维、脑海中“过电影”) 受外界条件影响大(采访对象不接受拍摄、 同期声受干扰、光线不利于拍摄) 人力物力需求大(通常需要2位记者才能完 成采访任务,出行需要车辆) 任务:一男一女两位同学扮演出镜记者,分别现场介绍和采访一段新闻,比较谁更专业
访问常出现的问题 1、提出“一成不变的旧问题” 记(《北京娱乐信报》首席记者宗珊):有很多记者觉 得你有点可怕,你很喜欢反问别人,没有准备或者经 验的记者,三言两语就没词儿了,很容易被你唬住。 姜:我从来不想唬人,真正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可 怕。刚才,你让我调到记者那边来想,假如记者要是 调到我这边想想,记者用那些根本问了成千上万的问 题,或是自己根本没想明白的话来问你,你怎么办? 可以允许不回答和反问,我认为这是正常的。
访问常出现的问题 2、提出“自己都不懂的问题” 南方周末:一位印度女学者在中山大学演讲的时候, 介绍了印度社会至今存在对妇女的种种不公正待遇, 像你这样以学术为业、并且以贱民为主要研究方向 的女学者,在印度是否遭到更多的不理解和不公正 待遇? 斯:你说的这位学者叫什么名字?她的研究领域是什 么? 南:…… 斯:类似这样的问题,用我老师的话说,叫道听途说 的知识,你没有读过解构主义的著作,就拿别人的 观点来问我。 摘自 邓科主编:《后台》
访问常出现的问题 3、提出“愚蠢的问题” 冬日娜问刘翔 1)“你比赛服的号码是441,4+4+1等于9,今天你又在第9 道,是不是这次9是你的幸运数字?” 2)“你是不是在比赛前对自己特别有信心?” 3)“你昨天的比赛是不是感觉非常完美?” 4)“经常参加国际大赛对提高你的心理素质是不是非常有 帮助?” 5)“你的教练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帮助?” 6)“如果将来有新人上来你是不是会更刻苦地训练?”
冬日娜问史东鹏三个问题 1.“你觉得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 1.“你觉得和刘翔在同一个时代是不是很悲哀?” 2.开赛之前问史东鹏:“你有没有信心得亚军??因为冠军 已经是刘翔了。” 3.赛后问史东鹏:“刚才的比赛你尽力了吗?”
新闻人物采访技巧 GOAL采访法,由美国新闻教育家Larue W.Gilleland 设计提出的 Goals:你从事这项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Obstacles:你面临过哪些困难? Achievements:你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Logistics:你是什么背景造成这些? 注意:形成套路易招致反感 反面案例:鲁豫的人物访谈几乎一成不变 你小时候数学成绩好吗? 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红了? 你上网看别人对你的意见吗? 你小时候父母打你吗?
反面案例:央视记者采访矿难事件中第一时间被救出的矿工 新闻事件采访技巧 金字塔式提问 突发事件——“抢” 一般事件——寻求突破,超越同行 反复采访,了解真相 人性化关怀 反面案例:央视记者采访矿难事件中第一时间被救出的矿工 请问此时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