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程序 第三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規劃技術 第四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設計實例 06 休閒遊憩資源之規劃 第一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基本概念 第二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程序 第三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規劃技術 第四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設計實例
學習目標 研讀本章之後,應能達成以下目標: 1.了解一般休閒遊憩規劃之基本概念。 2.了解一般休閒遊憩規劃之程序。 3.了解一般休閒遊憩規劃之規劃技術。 4.了解一般休閒遊憩規劃之原則。
前 言 休閒遊憩資源之規劃,乃是透過一連串 基礎概念整合,如休閒、遊憩、自然與 人文資源、屬性、對象、成本、利潤、 效益、管理等,並透過有系統組織的規 劃將其轉換為具體化商品加以呈現或產 出。因此本章節主要透過休閒遊憩資源 規劃的要素細分項目,使讀者快速進入 並了解文意,期許未來透過所述工具或 概念提升個人知能。
第一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基本概念 休閒遊憩產業的發展元素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的要素 規劃單位與管理單位
休閒遊憩產業的發展元素 利用一般資源的轉換做為休閒遊憩使用, 並提供遊客服務的產業,均屬於觀光與 休閒遊憩產業。
事業的型態可以是個人或公司,也可以 是營利事業法人或非營利事業組織,如 旅館、餐飲、民宿、休閒農場、遊樂區、 觀光巴士、旅行社等經營者,又如觀光 夜市的攤販、形象商圈內的商店、老街 內的店家、從事解說的人員、街頭藝人 等,從事休閒與遊憩相關的服務,都統 稱為休閒遊憩產業不同的經營型態。
發展休閒遊憩產業的主要元素,主要包 括土地、人力、資金、技術、法規,而 周邊的資源、環境交通、行銷方式、區 域的觀光意象,以及政府的政策方向, 也都會直接影響到地方休閒遊憩產業的 發展,而最重要的,就是當地居民是否 有參與地方發展休閒與遊憩的意願,分 別茲述如下。
土地 人力 技術 資金 法規和政府政策 地方居民的意願
土地 一般資源做為觀光與休閒遊憩使用時,通 常都會牽涉到土地的取得。私人投資所需 土地可向私人購買,也可藉由促參法以 BOT(bulid-operation-transfer)方式取得公 有土地,公部門投資所需土地,則可以有 償或無償方式向政府取得。
人力 休閒遊憩產業的服務人員,可分為前場服 務與後勤支援;前場服務人員包括業務、 公關、導覽及解說人員、活動辦理人員、 旅館及餐飲部門作業人員、櫃檯等服務人 員;後者則包括一般行政業務、會計、出 納、總務、人事、管理維護、活動企劃等 專業技術人員。由於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與 顧客直接接觸的機會較高,因此服務人員 的禮儀、服務態度和工作熱忱,都應加以 訓練。
技術 團體的專業技術攸關整體休閒遊憩產業的 營運水準,因此技術上應建立完整的工作 手冊,詳細記載操作的程序與步驟,引進 ISO品管認證,要求員工依據工作手冊內 容操作;對於各項專業技術如工安、環境 整備、器材保養維修等,都應制訂檢查標 準;其他如人員的危機處理應變能力、特 殊技術以及專業道德,都會影響整體休閒 遊憩產業的經營品質。
資金 休閒遊憩產業募得資金的方式,包括(1) 自籌資金;(2)透過合夥關係取得資金;(3) 經由股票市場機制(上市)取得資金;(4) 銀行貸款;(5)販賣會員卡;(6)由政府協 助向銀行以聯合貸款方式取得資金等。通 常在規劃財務分析時,即會預估一般資源 做為休閒遊憩使用時,其所需投入的人力、 物力、設施和營運的金額,並列出資金的 取得方式和運用方式,用以了解整體投資 開發金額,以及如何以資金募集方式決定 分期分區開發的方式和期程。
法規和政府政策 休閒遊憩產業之發展,首先需要符合國內 相關法規的規定,而政府的政策方向,也 是地方發展休閒遊憩產業的重要依據,故 配合政府政策並遵守法規,乃是地方發展 觀光與休閒遊憩事業的保障。
地方居民的意願 地方居民參與休閒遊憩產業的經營,對地 方的經濟發展最具實質意義。政府應盡量 協助地方發展休閒遊憩產業所需的基礎建 設,並讓地方居民了解休閒與遊憩發展所 能帶給地方的經濟利益,如藉由居民說明 會的舉辦、媒體宣導來提高地方居民參與 休閒遊憩產業的經營。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的要素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乃指市場需求與資源 供給的結合,因此妥善而有效的資源規 劃,才能將休閒遊憩資源功能與本質發 揮最大功效;然而,如何提高消費者滿 意度與服務品質,應在進行休閒遊憩資 源規劃時就應注意每個環節,尤其是要 將生態干擾與環境破壞降至最低,並加 強生態永續與生態回饋之概念。
規劃目標 規劃定位 規劃性質 規劃類型 規劃範圍 可行性研究與評估 開發活動與環境衝擊 休閒遊憩承載量
規劃目標 訂定明確的方向與規劃目標(targets),計 畫性的規劃所要達成的工作事項,在規劃 過程中,所有的規劃構想、方案和實質計 畫,都應依循規劃目標擬定。休閒遊憩資 源規劃必須將土地的取得、設計、開發和 管理做妥善運用;規劃不僅是在解決問題, 同時也在防範問題的產生,故在規劃上, 需要事先構思,以使消費者的慾望、習慣 及需求得到滿足,進而提供最佳消費者滿 意水準。
規劃定位 所謂規劃定位(positioning),乃是規劃者 考量資源使用者,對於資源利用的知覺價 值所訂的規劃方向,這也是在規劃過程中, 需要納入資源使用者觀感和意見的主要原 因,其考量包括:(1)規劃內容是否符合 使用者內心真實需求;(2)規劃內容對使 用者是否具有價值認同感;(3)規劃內容 會因原意不同而有所差異;(4)規劃內容 是否應兼具教育元素意涵。
規劃性質 敘明規劃年期(terms)即規劃執行的有效 期限,不同的規劃規模會有不同的年期設 定,一般可分為短期計畫(約1~3年)、 中期計畫(約3~6年)、中長期計畫(約 6~10年)、長期計畫(約10~20年)。規 劃性質也說明計畫的層級,如綱要計畫、 細部計畫;亦說明計畫的項目為綜合計畫 或單項計畫,如觀光發展計畫、休閒遊憩 計畫等,皆屬於單項計畫性質。
規劃類型 規劃類型包括: 1.都市規劃:如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特 色景點,日本松伸大師所設計,以祈禱為 主體象徵。 2.鄉村規劃:如高雄市美濃區結合當地客 家文化,如客家粄食、擂茶文化、藍衫藍 染、紙傘教學、伯公文化探索等主題,規 劃一系列地區文化信仰的體驗活動。
3.生態規劃:日本設計大師伊東豐雄所設 計的高雄世運主場館就標榜「綠建築」, 在景觀設計上利用大量綠色植物,製造出 綠帶意象,並於綠帶中設置大面積的生態 池及滯洪池。 4.環境規劃:高雄市西子灣海堤停車場為 遷移凌亂鐵皮區後,並經整頓與擴建之成 果。
5.景觀規劃:高雄市西臨港線腳踏車道起 點從漁人碼頭開始,沿途行經香蕉棚、駁 二藝術特區、鹽埕觀光碼頭、真愛碼頭、 西臨港線跨河鐵橋、光榮碼頭等高雄著名 觀光景點區。 6.休閒遊憩規劃:高雄市蓮池潭風景區於 2009世運會時引進纜繩滑水運動,結合當 地舊城特色,為左營舊眷村注入一股新的 觀光活水。
規劃範圍 規劃者有時會被指定進行特定的土地規模、 行政區域或地籍範圍的規劃,此時的土地 規模、行政區域或地界範圍,即為規劃範 圍(或稱規劃區);與規劃區相比鄰的外 圍土地或相關區域,也稱做研究(或評估) 範圍。 規劃範圍又可分為(1)區域型;(2) 地區型;(3)據點規劃。
區域型 地區型 據點規劃
區域型 區域型的規劃範圍,通常是政府為了區域 發展而擬定的規劃,如城市意象、區域發 展計畫、數個縣市相關連性的規劃、訂定 國家風景區範圍規劃等。 區域型規劃是地區和據點發展的指導原則, 會成為地區或據點發展的上位計畫,政府 單位在進行區域性的規劃時,通常是基於 國家發展的整體考量。
地區型 一般地區型的規劃範圍以結合地區文化特 色發展為主,如屏東縣東港鎮三年一科的 迎王爺祭與每年冬季的鮪魚季;高雄市的 端午節龍舟賽,如城市盃國際龍舟錦標賽 暨全國龍舟錦標賽、高雄市內門區宋江陣 全國大專院校創意宋江陣頭大賽,即以 「要傳承、要創新」為訴求願景。
據點規劃 據點規劃即公部門擬定之規劃,如設施據 點的「閒置空間再利用」計畫等;也有私 人業者希望開發資源的土地利用,如在休 閒遊憩之用地上規劃私人經營之遊樂區; 其規劃方法包括(1)系統規劃法;(2)動態 經營規劃法;(3)生態規劃法;(4)社區參 與規劃法。
可行性研究與評估 針對休閒遊憩資源的潛力與評估,規劃者 應該思考兩個面向,包括(1)是否具有尚 未利用的資源項目?(2)是否具有為某些 資源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可能性?另需考 量下列二點:
1.景觀資源的評估:包括觀賞距離、遊客 位置、事業的寬廣三個面向。 2.土地事宜性分析:如住宅區、工業區、 開發區、重劃區、自然保護區等,其是否 適合開發與限制。
而對於休閒需求與預測則可藉由(1)過去 趨勢的外推(但不適用長期預測,也不適 用於新開發資源區的遊客量預測);(2) 專家判斷(但會因希望使結果更理性,且 團體的判斷優於個人的判斷,易受團體壓 力使意見趨於統合);(3)統計方法的應 用(如回歸分析是基本的統計學知識)。
開發活動與環境衝擊 因休閒遊憩產業是以體驗之方式為主要的 資源利用模式,故再微小的人為活動對環 境來說都有負面的干擾,產業對資源的破 壞遠高於傳統工業破壞的衝擊。環境破壞 因素及來源如下:
1.在開放觀光之前的資源開發活動,如道 路設施、服務設施、景觀工程、土木工程、 建築工程、港灣工程、機電工程等建設。 但衝擊發生於開放觀光前時,屬於短時間 內發生的活動,其施工對環境的衝擊可大 可小。 2.開放資源開發建設之後,隨著大量遊客 湧入並進行各種休憩遊憩活動。逐漸長期 累積造成環境資源的破壞,營運期的衝擊 會隨著遊客量及活動型態而有嚴重與輕微 的差別。
如何妥善的規範這些休閒遊憩資源的開發 與活動行為,使休閒觀光產業可與環境保 護意識共存,不至於和傳統的一、二級產 業一樣違反保護環境的共識,此即是休閒 遊憩資源規劃的目的。
休閒遊憩承載量 休閒遊憩承載量,依不同參考因素做為影 響參數,可分為生態承載量(ecological capacity)、實質承載量、設施承載量、經 濟承載量以及社會承載量,分述如下:
1.生態承載量(ecological capacity):以生 態因素做為影響參數,分析土地資源使用 對於生物、土壤、水及空氣品質之影響程 度,以便決定休閒遊憩承載量。 2.實質承載量:以空間因素做為影響參數, 依據尚未開發的自然環境空間,分析其可 容許的休閒遊憩承載量。
3.設施承載量:以發展因素做為影響參數, 利用露營區、停車場等人為設施來分析休 閒遊憩承載量。 4.經濟承載量(economic capacity):係指 以經濟概念計算承載量,以成本與效益之 觀點計算休閒遊憩區的最適容許量。 5.社會承載量:社會承載量涉及個人的主 觀態度(如對他人的容忍度和敏感度), 意即「在最後抵達者覺得所到之處已經飽 和,進而到他處去尋求滿意度之前,所能 夠容納的人數」。
規劃單位與管理單位 對休閒遊憩資源進行開發的單位,必須 承擔一定社會責任,透過精準的估算將 可能對生態與環境干擾降至最低,政府 更需負起監督之責。有關國內休閒遊憩 系統之劃分,現行交通部觀光局依據不 同管轄單位,將休閒遊憩區分為國家公 園、國家風景區、風景特定區、森林遊 樂區、公營休閒農場、自然保護區等 (如表6-1)。
第二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程序 現今休閒遊憩活動因受全球化的影響, 較過往的人類歷史呈現出一種極為複雜 的現象,而休閒遊憩產業也較過往更為 競爭,因此需要經過極細膩的先行作業, 以精確地預測未來,避免或減輕休閒遊 憩活動為自然或文化資源所帶來的負面 影響。另外,政府亦嘗試改善休閒遊憩 的服務供給及其服務傳遞系統。
依據美國戶外遊憩局(Bureau of Outdoor, Recreation)於西元1974 年於《遊憩及公 園規劃》(recreation and park planning) 中指出,規劃(planning)意指組織性的程 序(process),包括決定目標、目的,以 及所需要的行動;亦即對未來事件所提 出的願景,或對工作計畫所做的一系列 程序,故具有協調整合之功能;
其說明為何進行規劃,而規劃目的則是 依使用者對於資源利用性質的期待而定, 有了規劃目的之後,規劃者才能確定規 劃的方向與規劃需要達成的目標,最後 依此目標提出最後的規劃成果,也就是 實質的計畫與執行。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與觀光規劃可從空間 尺度1(spatial dimension)加以區分,其 規劃的程序如下:
1.程序一:主要目的是釐清計畫的適用程 序,即計畫性質為短期、中期或是長期。 2.程序二:進行休閒遊憩資源的調查與評 估,其目的在於蒐集不同面向的資訊。 3.程序三:建立使命與目標,主要目的為 建立遠景。 4.程序四:諮詢政策參與者,以接受不同 價值及立場的聲音。
5.程序伍:發展替選方案,即擬定2~3 個 替選方案,但也不宜太多,以避免造成 資源之浪費。 6.程序六:決定策略,此部分牽涉到成本 效益的考量。
環境調查與評估 透過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護調查與數據的 呈現,可充分評估未來休閒遊憩資源之 環境與區域發展的特色差異性,以有效 整合資源,避免錯誤的策略及計劃執行, 以達到永續之經營目標。
環境調查與評估之目的 環境調查與評估之分析方法 環境調查與評估之統計方法
環境調查與評估之目的 進行休閒遊憩之環境調查與資料分析,可 達到資源及環境保護,以及整合社區及地 域之目的,分別茲述如下。
資源及環境保護 社區及地域的整合
資源及環境保護 由於傳統觀光客大都偏好有著吸引人的景 色(如美麗的山川、瑰麗的山巔和保存良 好的野生動物等)的觀光據點;而最近更 對歷史及考古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喜好 都有賴於良好的環境保護及保持。又因休 閒遊憩產業之發展而依賴資源的開發,因 此其發展與環保息息相關;環保主義與休 閒遊憩產業觀光發展的衝突仍持續著。
良好的休閒遊憩資源規劃,如訂定園區內 生態保護區之承載量限制,可藉以降低過 多的觀光客對生態及自然環境所帶來的衝 擊。
社區及地域的整合 許多社區視休閒觀光產業為另類活動,但 休閒遊憩產業涉及到整個市區的商業活動、 機關、組織和公眾的生活,所以觀光規劃 必須要與當地社區之社會和經濟脈動一致, 以利將休閒遊憩產業整合於社區之社會及 經濟生活之中;故需爭取社區之認同,如 原住民豐年祭,整合地域為美侖聯合豐年 祭。
環境調查與評估之分析方法 休閒與遊憩報表除考量土地使用限制與項 目外,更要了解環境本身之條件及適合發 展之屬性,與本身企業可投入之金額加以 評估。
SWOT分析 SWOT 矩陣分析
SWOT分析 Ansoff (1965) 首先提出企業在進行策略規 劃時,將SWOT 分析分為五大類別,包括 (1)外在總體環境分析;(2)產業分析;(3) 消費者分析;(4)競爭者分析;(5)自我分 析。因此,企業必須找出企業經營的內部 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W), 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y;O) 與 威脅(threat;T),進而擬定各種因應策略 (如圖6-1)。
SWOT 矩陣分析 Weihrich(1982)提出SWOT 矩陣的概念, 將企業內部之優勢、劣勢,與外部環境之 機會、威脅相互配對,而後利用最大之優 勢、機會,與最小之劣勢、威脅,界定出 企業目前的所在位置,並進一步提出適當 的因應對策。SWOT 矩陣分析共可分成四 種策略型態,分別為(1)SO 策略:強化優 勢,利用機會;(2)ST 策略:強化優勢, 減少威脅;(3)WO 策略:減少劣勢,利用 機會;(4)WT 策略:減少劣勢,減少威脅 (圖6-2)。
環境調查與評估之統計方法 質化資料處理輸出與分析 其他統計方法
質化資料處理輸出與分析 質化資料處理屬於內容上的一種邏輯推演, 首先將焦點團體(座談)過程的錄音內容 轉化為文字稿,同時透過對訪談內容的不 斷研讀、聆聽與體會,進行內容上的關聯 性思考,以分析產業經營管理模式。資料 處理輸出,即將受訪者之訪談內容錄音, 其所得的資料整理成文字稿,再根據訪談 的紀錄過程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
針對訪談的綱要內容若能事先進行構面及 構思的設計,可提供較有效率作業程序, 也有助於有系統的資料蒐集,且因為事先 做好的構思設計,亦有助於訪談的過程中, 強化自我學習效果,相信對研究的進行有 很大的幫助及可信度。資料分析的處理過 程中,主要採用「分析歸納法」 (analyticinduction),運用蒐集資料先暫時 性分類項目,以做為下一步分析資料的方 向指引,以歸納出資料之間的關係及意義。
其他統計方法 依據研究目的與假設,可採用不同的統計 量方法來進行資料分析與假設檢定。因此, 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共有敘述性統 計、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T檢定,分別說明如下。
敘述性統計 信度分析 效度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T檢定
敘述性統計 利用敘述統計之極大值與極小值,以及資 料之邏輯性進行資料檢誤,確保原始資料 之正確無誤後,利用敘述性統計程序中的 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等描 述性統計數值,以了解樣本結構在各問項 中所分布的情形。其中平均數代表遊客對 於該問項的看法,亦可將不同層面之遊客, 利用平均數做一比較,平均數愈高,則代 表該屬性較為遊客所重視;而標準差可視 為評量回收的樣本,對於該問項之一致性 指標,樣本標準差愈小,表示遊客對於該 問項有較一致的看法。
信度分析 本研究採用Cronbach's之%Z 值來檢驗問 卷之問項間的內部一致性,亦可以用來了 解量表的可靠程度與穩定性。若 Cronbach's之%Z係數愈高,則表示各問項 間的關聯性愈高,也就是問卷的一致性愈 高。當Cronbach's之%Z係數大於0.7時屬 高信度;當Cronbach's之%Z係數介於 0.7~0.35之間時,屬於中信度;當 Cronbach's之%Z係數小於0.35 時則屬低信 度(Cuieford, 1965)。
效度分析 效度乃是指測量工具能正確測出研究者所 欲測量特質的程度,依測量與相關型態來 求效度,可區分為以下三大主要類型:
1.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係指測量工具 能涵蓋測量主題的程度,可藉由遵循一定 程序,發展測量工具以使測量內容適切。 2.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係 以測驗分數與測驗標準間的相關程度,表 示測驗效度的高低,而所謂的效標是指顯 示測量特質之獨立變數。 3.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指測量某一理 論的概念或特質之程度,通常必須以某一 理論為基礎,以建立和某一建構相關聯之 能力,因此建構效度乃是建立在正確的理 論本身。
本研究採用內容效度做為衡量問卷的效度 工具,以驗證本研究問卷之問項在內容適 切性上具有一定的效度,並透過相關文獻 之理論做為基礎,因此本研究所使用的衡 量工具能符合內容效度之標準。另外,本 研究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以驗證問卷之 問項與構面間相關程度,當相關程度都很 高時,即代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其使用時機為自變數皆為間斷變項,且為 三分變項以上,依變項則為連續變項,受 測樣本的群體不同。如果具有顯著差異時, 則運用Scheffe 事後多重比較法,將有顯著 差異存在的平均數加以辨識。
T檢定 獨立樣本T檢定乃是用來進行比較兩樣本之 平均數差異的統計分析方法,如不同自行 車參與者之休閒遊憩滿意度,以及遊後行 為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規劃技術 如前文所述,規劃意指對未來事件所提 出的一系列程序,有協調整合之功能與 目的。針對事件之處理,我們應先進行 初步分析與妥善規劃,其規劃之主要目 的即是讓使用者對於資源利用性質的期 待而有所差異。有了明確規劃目的,規 劃者才能確定規劃的方向與既定應達成 的目標,再依據規劃目標提出後續規劃 成果(實質的計畫與執行)。
規劃技術的評估-法規面調查 規劃技術的應用
規劃技術的評估-法規面調查 在休閒與遊憩資源規劃過程中,現行法 規的可行性為首要評估項目之一,由於 規劃區的區位條件與資源性質不等,規 劃時就必需找出可以遵循的法源(母 法),再依據規劃區的在地條件,引用 適宜的法規。
一般休閒與遊憩法規大致分為以下十大 類別,如觀光事業類、地權地用類、營 建管理類、水土保持類、環境保護類、 經營管理類、湖域管理類、原住民相關 法規、生態保育類、文化建設類等;其 法規面之調查如下。
上位計畫 相關開發計畫
上位計畫 意指政府對於土地利用的目的(如國土綜 合開發計畫、區域計畫、都市計畫、台灣 地區觀光事業開發計畫等)。對於國家之 國土利用及發展,每一項上位計畫中均有 法定指示,包括對計畫之實施年期、計畫 性質與內容,以及對後續計畫的規劃與指 導原則。上位計畫包括(1)國土綜合開發 計畫;(2)觀光遊憩發展、開發計畫;(3) 保護計畫與管制計畫;(4)原住民政策、 發展、規劃;(5)其他計畫。
相關開發計畫 在規劃區內以及其周邊縣市鄉鎮的開發計 畫,在某些層面上會相互影響,故規劃區 之未來發展與城市息息相關。
鄰近規劃區預定或正在進行的政府公共工 程,如近年來高雄市已完成的重大公共工 程案,包括捷運選線、縣市合併政策、高 雄世運主場館和體育園區之興建等,城市 都會對鄰近地區發展皆產生重大革命性影 響,對於市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品質,亦 給予全面提升的價值感。
規劃技術的應用 地方創立休閒遊憩產業的步驟 規劃技術的應用實例
地方創立休閒遊憩產業的步驟 一般地方創立休閒遊憩產業的步驟包括(1) 發掘問題;(2)活動引發互動;(3)解決問 題,分別茲述如下。
發掘問題 活動引發互動 解決問題
發掘問題 1.告知:現況說明。 2.參與:設定參與門檻,避免財團壟斷。 3.互動:創造產官學三方互惠機制。 4.刺激:刺激消費買氣與業者資金投入。 5.發酵:增加視訊媒體與網路曝光度。 6.創作:提升體驗產品附加價值。 7.孕育:商品創新與開發。
活動引發互動 透過議題與公共說明會討論,讓社區每一 份子都參與其中,並全面投入社區總體營 造與社區產業特色再造計劃,創造鮭魚回 巢契機。
解決問題 社區事務的執行常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 藉由問卷可以了解居民對於社區總體營造 方式的意見,如私人空間被利用的意願與 金錢補償、設施與空間的安排及住宅建築 空間外觀美化、活動廣場的活動導入、導 入觀光與休閒遊憩使用對生活可能的影響、 交通衝擊等都需要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 才能預防未來可能產生的執行問題。
規劃技術的應用實例 休閒遊憩產業的範疇極廣,舉凡提供遊客 休閒與遊憩機會,或對休閒與遊憩資源的 管理均屬之;透過軟體服務,如活動的舉 辦、解說計畫的執行、遊程的設計安排, 交通以及餐飲住宿的提供等,將資源活化 做為休閒與遊憩用途使用成為可以販售的 產品者,即可稱為休閒遊憩產業。以地方 居民為主體的休閒遊憩事業體為例,規劃 技術的應用如下。
自然景觀方面 人文景觀方面 產業方面 連結社區周邊資源 加強村落規劃與總體營造的觀念 策略聯盟分享資源
自然景觀方面 透過畫面創造議題,吸引消費者造訪,如 屏東縣九如鄉耆老村農村社區於自家門前 排水溝截取水溝區段,並在其中飼養錦鯉 魚,因而吸引許多民眾駐足觀賞。
人文景觀方面 藉由社區總體營造,可以創造社區的特殊 人文景觀,並塑造社區的整體意象,甚至 更進一步可整合各社區意象,形成鄉鎮或 城市意象。如屏東縣瑪家鄉的部分店家, 其穿著當地原住民傳統服飾招呼顧客以吸 引注意力,遊客也經常主動要求合照,以 留下難得記憶,亦成為另一種行銷。
產業方面 體驗騎乘為主要收入的畜牧馬場(馬術中 心)可透過餵食秀,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親 自參與餵食,並透過馬匹食用乾牧草或糞 便,創造DIY體驗課程如牧草擬態塑型或 育肥等。另外,可透過與公部門產學合作, 創造曝光率與吸引青壯族群進入。
連結社區周邊資源 可以社區本身資源結合鄰近資源,串連成 為休閒遊憩系統,從點狀的遊憩據點連結 成線狀及面狀的遊憩系統,並以社區為轉 運中心方式向外呈網狀及輻射狀延伸。如 台灣目前推動的「農村再生條例」所設置 的農村社區發展區,現有的法規則有集村 興建農舍、休閒農場設置辦法中,都可讓 現有農地發展社區型的餐飲住宿,提供農 村社區發展旅遊事業中最重要的餐飲住宿 服務,而有了餐飲住宿服務,就可以讓遊 客延長在當地的逗留時間,以提高遊客的 消費機會。
加強村落規劃與總體營造的觀念 透過居民協力,可以共同營造社區景觀, 創造地方自有特色。以國內著名洋蔥與鹹 鴨蛋的主要生產地-屏東縣車城鄉為例, 洋蔥與鹹鴨蛋乃是當地主要經濟作物,鄉 公所輔導地方居民在社區公共空間創作, 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以推動休閒農業,結 合自然文化資產,如四重溪溫泉飯店,以 及宗教文化資產如福安宮規劃自行車系統 串連鄉里的景點,並在各社區設置人文入 口意象標誌,將產業和休閒遊憩充分結合;
又如屏東縣東港鎮百年廟宇東隆宮溫府千 歲,建築上採用傳統無釘卡榫式梁結構形 成美麗圖案,營造社區共同信仰與獨特的 宮廷式建築景觀。
策略聯盟分享資源 可與鄰近社區配合,並組織策略聯盟相互 支援,分享彼此的資源並做結合,形成休 閒遊憩系統之共同運作行銷。
第四節 休閒遊憩資源規劃之設計實例 溯溪體驗活動是一項深入大自然溪谷, 探索人類生存最原始風貌的媒介(如圖 6-3),近十年來廣為被推崇,溯溪活動 本身是一項具備多元以及多工技術的複 合式運動項目,包括如穿越瀑布、橫渡 急流、攀登峭壁、穿越叢林等天然屏障 等活動項目,並藉由體驗過程培養團隊 互助學習合作之精神、進而達到自我成 長、保育環境等觀念。
身為領導級教練或專業團隊,除應具備 上述能力外,另須具備如野外自救與求 生、緊急露宿、野炊、先鋒攀溯、地圖 地位、動植物判斷等能力,以及活動引 導、團康等,尤其風險評估與管理能力 更是所有事業或規劃單位所應關注之要 點,此項取決於活動的成敗於否,本節 茲以探索性體驗之遊程規劃為例,其安 排應注意以下幾項要點(如表6-2),亦 結合前文所述之基本概念做一休閒與遊 憩資源規劃之設計實例如下。
個案範例 以體驗活動計畫書為個案範例,其內容 應包括(1)計畫名稱、辦理單位及目的; (2)參與對象及人數:若每梯次活動人數 超過20人,則需詳細說明理由及活動執 行方式;(3)活動地點及內容:包含活動 天數、活動項目、內容執行方式、行程 表、達人導覽、公共討論規劃及安全保 險等;(4)達人背景資料簡介及達人推薦 行程(500字以內)、個別集客及宣傳策 略;
(5)過去辦理類似活動之成果,以及預期 效益;(6)經費概算(如表6-3);(7)其 他如工作進度表、安全措施維護表等。
一、計畫名稱:溪流環境生態與冒險探索 體驗營。 二、辦理單位:辦理單位之組織及工作分 工表如圖6-4及表6-4、6-5所示。
三、活動目的: 1.在觀光市場需求面:戶外體驗、探索以 及冒險教育為主軸的活動,近年來廣為學 校與民間社團團體所接受,並被廣泛運用 於教育學習或在職訓練課程中。 2.在觀光資源供給面:溪流環境生態與冒 險探索體驗營(如圖6- 5),主要是藉由 溪谷探索活動深入台灣溪谷內部,以充分 體驗大自然與生態奧妙,並透過了解進而 造成感動。
3.觀光旅遊之後:透過實際接觸與感受, 進而達到環境保育以及環境教育之遠大目 標與目的,創造旅遊價值(環境回饋)。
四、活動內容-5W1H1G之應用: 1.人(who):參與對象及人數,包括其年齡 層、教育水平等。 2.時(when):平日、假日、國定假期、淡 旺季、活動天數等。 3.地(where):報到地點(自行前往或採用 公共運輸工具,如開車、高鐵、火車、短 程公車)、活動地點(交通指示圖、區域 環境圖、活動溯行圖)、點對點移動距離 (車輛及人)、地點安全性等(如圖6- 6)。
4.事(what):主軸活動為溯溪體驗(如圖 6-7)、附屬活動如野炊DIY、生態解說、 環境回饋-淨溪(如圖6-8)等,以及如 雨天備案等。 5.目的(why):活動核心目的(達到環境保 育以及環境教育之遠大目標與目的)、活 動主軸方向(培養團隊合作、互助、成長、 回饋、思考等面向)、傳達訊息等。
6.方法(how):交通(自搭公共運輸工具、 集體自備車輛共乘、派車)、餐飲(DIY 野炊、合菜、便當)、住宿(雙人房、集 體通鋪、露宿帳篷)、裝備器材(頭盔、 救生衣、安全腰帶、染酯手套、溯溪鞋、 浮水繩、岩釘、岩槌、扣環等)、專業人 員(嚮導、教練、助教、指導員)、後勤 聯繫(個別學員、團體、工作人員、協力 廠商等)、安全評估與管理(環境條件、 人員技術、專業器材等)。 7. 目標(goal):預期完成目標,包括個人 及團體挑戰。
五、過去辦理類似活動成果: 1. 96年暑假遊學台灣專案(溪流之環境生 態與冒險探索)。 2. 97年暑假遊學台灣專案(溪流環境與生 態冒險探索)。 3. 98年暑假遊學台灣專案(溪流環境與生 態冒險探索)。 4. 101年暑假遊學台灣專案(溪流環境與 生態冒險探索)。
六、其他注意事項(如特殊活動需自備服 裝或個人物品時,可於此部分做說明): 1.第一天攀岩活動穿著短袖輕便衣褲即可, 第二天溯溪活動請務必穿著長袖衣褲下水 (切勿穿著牛仔褲)。 2.請攜帶防水後背包(或自製防水包), 放置個人餐具、礦泉水、零食、其他等。 3.替換衣物(至少兩套)及鞋子(拖鞋) 放於車上,活動後可立即更換。 4.攀岩、溯溪之技術裝備由主辦單位提供。 5.無防水之電子產品請留置車上,以免浸 水而造成損失。
6.貴重物品請勿攜帶前往,若留置車上則 本單位不負保管之責。 7.活動前一週請回覆您的腳底長 ( cm)及體重( kg),以利 準備個人溯溪鞋與救生衣。
七、其他附表:如工作進度表(表6-6)、 安全自我評估表(表6-7)、責任旅遊檢 核表(表6-8)等,可協助規劃工作之順 利進行及評估。
八、危機處理對策及流程:危機處理對策 及流程如圖6-5、表6-9、6-10、6-11。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