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长八尺余,力能扛 鼎,才气过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 考 点分 析考 点分 析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蒋雁钦. 考纲要求 :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 题型:选择题和翻译题 文言文句式 不同的句式 能力等级: B 考 点分 析考 点分 析.
Advertisements

几种常用习惯句式. 习惯句式是古汉语中不同词性的词经常配 合起来使用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式。
古代汉语习题集 第三章 语法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历史
鸿门宴 ——《史记》.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学习目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文言文句式复习.
第三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与沿革.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散文.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 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大师 的 童稚活泼 亲切可爱.
菜园里 金晖小学:李琳玲.
论语十则.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油田一中高语组.
汉高祖——刘邦.
鸿门宴 ——《史记》.
鸿门宴 司马迁.
霸王别姬 我心中你最重 我站在烈烈风中 悲欢共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生死同 望苍天四方云动 你用柔情刻骨 剑在手 换我豪情天纵
项羽之死.
鸿门宴 司马迁.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司马迁和《史记》 复习作家作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史记》 纪传体通史 《列传》 《本纪》 《世家》 《书》 《表》
屈原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朗诵项羽《垓下歌》,体会慷慨悲凉的意味:
鸿门宴 司马迁.
一念决生死 一宴定天下 常德市六中高语组 王敏.
鸿 门 宴 司 马 迁.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
霸王别姬 我心中你最重 我站在烈烈风中 悲欢共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生死同 望苍天四方云动 你用柔情刻骨 剑在手 换我豪情天纵
鸿门宴.
2010届高考专题复习 词类活用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 吴彩霞.
文言文句式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 题型:翻译题/选择题.
《鸿门宴》知识点小结答案 一.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例句 活用类型 释义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复习导航 一、 考纲要求 新考纲对文言文部分的要求如下: 正确认读基本篇目的字音,读清句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文言文判断句归纳 例句分析.
最后的礼物.
霸王别姬.
词类活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鸿 门 宴 《史记》.
古代汉语文选 张中丞传后叙.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二零零七年九月.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菜市场中有些什么菜?. 菜市场中有些什么菜? 茄子 qié zi 辣椒 là jiāo.
Wentao Ding Linfeng Shi Jiajie Yu
Ie üe er 北京黄城根小学 范荣珍.
小 学 语 文 二 年 级 下 册 第 一单 元.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人(大人)(人口)(人手) 个(个人)(三个)(个子zi ) 手(小手)(双手)(手工) 大(大人)(大山)(大火)
10 bīng 冰 花.
鸿门宴 司马迁 北京中加学校:熊燕.
Yu-Chen 嘉義市立北興國民中學 新校舍符合永續建築 廚房新建工程 忠孝、仁愛、中正、至善樓修繕工程.
郑容和 个人信息 个人作品 获奖荣誉 综艺节目.
鸿门宴 司马迁.
鸿门宴 司马迁.
涉江采芙蓉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 余波.
用来修饰名词、代词、句子等,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故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起点) (终点) 起跳点 落脚点 距离 qĭ luò qĭ zhōng tiào jiăo diăn diăn diăn diăn
了解介词.
陈 情 表 李 密.
文言知识总结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修 辞 词类活用 文学常识 成 语.
20 谈礼貌 合肥市螺岗小学 赵勋.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史记》 : 长八尺余,力能扛 鼎,才气过人。

鸿门宴 制作yu

一、背景介绍 二、整体感知 三、细品课文 四、形象分析 五、知识积累

作家作品 中文名: 司马迁,字子长 别名: 司马子长,太史公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龙门(今陕西韩城) 中文名: 司马迁,字子长 别名: 司马子长,太史公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龙门(今陕西韩城) 出生日期: 前145年或前135年 逝世日期: 前87年? 职业: 史官 主要成就: 编著《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余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载礼乐、音律、历法、天文等。 ★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

故事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完成任务: 一、明确项羽、刘邦两大集团的人员,完成表格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回顾故事情节

项羽集团 刘邦集团 主帅 谋士 内奸 武士 项羽 刘邦 范增 张良 项伯 曹无伤 项庄 樊哙

项伯 项羽 曹无伤使者 范增 无伤告密

项伯 范增 项羽 项羽欲击

项伯私见 项伯 张良

张良献策

项伯 项羽 范增 项伯具言

项羽 项伯 刘邦 张良 沛公赴宴

项伯 项羽 范增示意 范增

项羽 项庄 项庄舞剑 项伯

张良 樊哙 张良告急

樊哙闯帐 樊哙 范增 项羽

沛公脱身 樊哙 张良 沛公

曹无伤 诛杀无伤

故事情节 全文以“鸿门设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故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宴会前(1-2) 宴会中(3-4) 宴会后(5-7)

第一段 1、无伤告密。(导火线)   2、亚父定计。(激化矛盾) 

第1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军霸上”、“王关中” :军,驻扎;王,称王。名词用作动词。 2、沛公居山东时:在函谷关以东地区,古今歧义。 3、范增说项羽曰:劝告 4、财物无所取:对财物。名作状,表动作对象

第二段 夜访张良(形势有所化)  张良献策  项伯说情(局势由张而弛)

第2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友善)。形容词作动词用。 2、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驰,骑马快奔;之,到,动词。 3、具告(之)以事:具通俱,全部;应译为“以事具告之”, “以事” 作状语后置;“之”代词,代“张良”,省略句。

4、为之奈何?: 为,表对象,介词,对此怎么办。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为“替大王出这条计策的是谁”。 “为大王为此计者谁” , “者”语气助词。 6、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7、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活,使……活,使动用法。 8、孰与君少长?:他跟你相比,谁大谁小。“与君孰少孰长” 9、吾得兄事之:“应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事:侍奉;兄:象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

10、约为婚姻:亲家。古今歧义。 11、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给……登记造册。 1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之,取独。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忘记。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旦日,第二天;蚤通早, 早些。

第三段 1、沛公谢罪(初步稳住羽)   2、范增示意(气氛由弛张) 3、项庄舞剑(更为紧张)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 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座次图 沛公 刘邦 项王 项伯 张良 亚父 范增

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用法。骑,人马 2、将军战(于)河北:黄河以北。古今歧义。 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名词作状语。

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 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 7、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不通否,否则;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 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第四段 樊哙闯帐(一触即发, 极度紧张)   义责项羽(由张而弛) 

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 2、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刑:施加肉刑,名词作动词。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

第5、6、7段 1、沛公逃席  2、张良留谢 3、项王受璧(坐失良机,放虎归山)  4、范增愤骂(内部矛盾化)  5、诛杀内奸。(内部更加团结)

第5-8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避免小小的责备。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 辞为?:现在别人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和肉,为什么告辞呢 3、大王来何操?:来的时候带什么礼物?何操:操何,宾语前置

4、道芷阳间行:从小路,名词作状语。 5、不胜杯杓:禁不起多喝酒 6、沛公安在?: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

鸿门宴 开端 宴前 发展 高潮 宴中 结局 尾声 宴后 项羽主动 轻信 刚愎 沽名 自傲 轻敌 项羽被动 刘邦被动 狡黠 权变 拉拢 虚心 高潮 宴中 结局 宴后 尾声 项羽主动 轻信 刚愎 沽名 自傲 轻敌 项羽被动 刘邦被动 狡黠 权变 拉拢 虚心 刘邦主动 40万军队 实力强大 10万军队 实力较弱 内部分歧 失去亲信 内部团结 肃清内奸 鸿门宴

同样的两个英雄人物,为什么一个最后自刎乌江。而另一个却能成就千秋霸业,建立大汉王朝呢?

深沉精细,机智权变、能言善变、狡诈圆猾、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善于纳言 项羽: 优柔寡断,又带有直率的武夫的性格 轻敌自大,个人英雄主义非常突出 目光短浅,不善用人,任人唯亲,深信叔父不疑。范增献策却屡屡受阻,计不得施。 刘邦: 深沉精细,机智权变、能言善变、狡诈圆猾、能屈能伸、知人善任、善于纳言   

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1)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着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 态度展开。 (2)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是鸿门宴中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作者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如刘邦的虚伪狡诈,项羽的直率粗犷。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注音释义 词句积累 飨xiǎnɡ:用酒食款待宾客,文中 是犒劳的意思。 素善:平时交好。 卮zhī:酒杯。 非常:意外变故。 戮lù力:合力。 玦jué:半环形的玉器。 披帷:揭开帷幕。

注音释义 瞋chēn目:瞪眼。 目眦zì:眼眶,一说眼角。 跽jì:跪直身子。 参cān乘:骖乘,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彘zhì肩:猪的前腿。 啖dàn:吃。 俎zǔ:砧板。 间jiàn行:从小路走。

通假字 距关 : 距-拒 毋内诸侯:内-纳 不敢倍德:倍-背 蚤自来 : 蚤-早 与臣有郤:郤-隙 置之坐上:坐-座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词类活用 (3)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古今异义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而成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现在别人。今: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⑤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⑥ 沛公居山东 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⑦将军站河北,臣战河南 古意:黄河以北或以南 今:河不特指黄河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2)介词结构后置: 客何为者 (何为— 为何) 具告以事 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贪于财货 (1)宾语前置: (2)介词结构后置: 客何为者 (何为— 为何) 具告以事 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贪于财货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 长于臣 (3)判断句: ( 4)被动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亚父者,范增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吾属今为之虏.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一词多义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