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馬頭琴樂器解析
綱要: 一、前言 二、馬頭琴的構造 三、馬頭琴的定弦與音域 四、馬頭琴的演奏技巧 五、馬頭琴的音樂欣賞 六、結語
馬頭琴 龍紋馬頭琴
一、前言 馬頭琴是因這種琴的琴桿上端雕刻有一馬頭而得名。 實際上這種樂器,最早被蒙古人稱之為“潮爾”。北宋詩人歐陽修曾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奚琴本出奚人樂,奚人彈之雙淚落”。這奚琴就是今天的馬頭琴。 馬頭琴,蒙古語又稱為潮爾、莫林胡爾,漢語俗稱胡琴、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是一種蒙古族常用的弓弦樂器。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馬頭琴從唐、宋時期的胡琴發展演變而成,成吉思汗時已流傳民間。明、清兩代民間廣為流傳,亦用於宮廷樂隊。
二、民間傳說 從前一位牧人精心餵養了一匹小馬,在一次賽馬會上得了第一,牧主企圖占為己有,牧人不依,小馬不幸被牧主折磨至死。 牧人為了懷念心愛的小馬,用馬皮蒙馬頭骨為音箱,腿骨做琴桿,馬尾為琴弦和弓毛,琴桿上端雕一小馬頭象,從此,內蒙古草原有了馬頭琴。
三、馬頭琴的構造 蒙古人是怎樣發明了馬頭琴的呢? 馬頭琴的構造 馬頭琴的音色 一位偉大的蒙古人發明了馬頭琴,給哺乳的母駱駝演奏馬頭琴…… 馬頭琴琴桿細長,全長約 124公分。用紫檀或榆木製,音箱用松木製,呈梯形,兩面蒙馬皮、羊皮,琴桿上端雕馬頭,兩軸張兩根馬尾製做的琴弦,用馬尾弓拉奏。 馬頭琴的音色 馬頭琴音量大,音色沈厚,富有人聲美。可獨奏,表現高昂、寬廣、悠揚的各種旋律,亦可演奏技巧性高的華彩樂段,在合奏中作為中音或低音樂器,易與其他樂器融合。
馬頭琴的音域與定弦 音域:a~g3 定弦:●正四度定弦:內弦-e1 外弦-a1 ●反四度定弦:內弦-d1 外弦-a 內弦-a1 外弦-e1
四、馬頭琴的演奏技巧 按弦法:食指中指深入弦下,用指甲頂弦,無名指靠近小指按弦,小指用指尖頂弦。 姿勢:坐姿,將琴夾在兩腿之間,琴頭向左上方傾斜,右手持弓,弓在弦外運行。 方式:獨奏,民歌及說唱伴奏(常用三,四度顫音模仿演唱風格)。
五、馬頭琴的音樂欣賞 馬頭琴的聲音渾厚、古色古香、優美動聽。 馬頭琴的優秀曲目很多,風格多樣,如《巴雅齡》、《嘎達梅林》、《鄂爾多斯的春天》、《清涼的泉水》、《走馬》和《馬的步伐》等。新創作的樂曲有《草原新歌》、《草原讚歌》、和《萬馬奔騰》等。
音樂欣賞:草原新歌 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有人形容:對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的旋律,遠比畫家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
音樂欣賞:走馬 酷愛音樂的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愛馬頭琴,並把它看作是自己民族音樂文化的一種象徵。他們認爲馬頭琴是草原美與音樂藝術美完美的統一,它既有獨具特色的草原風韻,又有民族音樂藝術的特色。只有馬頭琴那低回婉轉的旋律,深沈激越的抒情色彩,才能最完美地表現出牧歌般生動的草原美。 蒙古人對自己民族樂器馬頭琴懷著一種近乎崇拜的感情,甚至馬頭琴被認爲具有“回天之力”。因此,當草原上牲畜遭受疫病侵襲時,人們請來民間老藝人,在馬頭琴的伴奏下,演唱鎮壓惡魔的英雄史詩。據說,雄深蒼勁的琴聲和那氣吞山河的古代英雄氣概,如同人們所希望的那樣,真的能驅逐病魔,禳災除禍,使安樂與祥和重新降臨草原。
五、 結 語 在中國凡是有蒙古民族聚居的地方,像內蒙古、青海、甘肅、新疆等省區,馬頭琴都很普及。 近20年來,馬頭琴在其演奏大師齊.寶力高等熱愛民族音樂人士的不斷努力下,早已走出國門被世人所接受。日本人和韓國人尤其鍾愛這種樂器。 在10多年前,在內蒙古能熟練演奏馬頭琴的人並不算太多。現在可就不同了,你無論走到蒙古族聚居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能聽到優美動聽的琴聲。
五、 結 語 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自豪地告訴記者。據悉,在有關部門的支援和鼓勵下,內蒙古自治區馬頭琴學會、中國馬頭琴學會已經相繼建立。因馬頭琴在世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幾年前,國際馬頭琴學會也在日本宣告成立。 一位蒙古學專家指出:「馬頭琴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子孫後代的蒙古人有責任把它發揚光大,讓馬頭琴完全能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