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 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不同思想流派的学者或思 想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Advertisement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 13 课 关注改善民生.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 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CASHL)传递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大学语文》 俞晓红.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毛泽东思想概论.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论语》精选.
老子:道法自然 莊子:渾沌之死 王晴慧老師授課
中华传统美德中 “和”的文化内涵 初景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中五名句精华 1—7句 朝代:先秦 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221年.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 建设及其规范体系.
《大学语文》导言 ——为文化而文学.
你知道今天的海外华人称 自己为什么吗? 炎黄子孙 华夏儿女.
中国文化的独创性与中国人的创造力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北京九州牧云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观音堂大道50号 电话:010- 网址:www. muyun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夫子之道.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千年的文字,千年的温暖 ----《<论语>选读》之《交友之道》选读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Thinksgiving Day 杨妍 44号.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含不同杂原子共轭单元的有机光敏染料的超快发光动力学
精彩记忆.
Geophysical Laboratory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 cm.wtu.edu.cn
你是榮耀君王 You Are the King of Glory by Mavis Ford (From: 新歌頌揚#359)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美国数学学会 MathSciNet 电子资源的检索和使用
京师数学大讲坛 第六讲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礼记》.
中文题名 介绍/亮点 研究方法 结果/讨论 结论 作者1 1*,作者2 1,2,作者3 2
10/01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复习.
第六课 我 的 国 家.
梦想启航 华文教育夏令营简介 Dreams Departure – Chinese Summer Camp 2016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uture Media Computing
南大天文系的 计算环境 黄永锋 南京大学天文系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系列(十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蒲慕明教授
欢 迎 大 家 踊 跃 参 加 !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 时间 内容 8:50---9:00 致开幕词:陈接胜 院长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专业必修课程 田永中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C1U5.1 You are Who?!.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道之宗旨  敬天地 禮神明愛國忠事 敦品崇禮  孝父母 重師尊 信朋友 和相鄰  改惡向善  講明五倫八德 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  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  洗心滌慮 借假修真  恢復本性之自然 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  己立立人 己達達人 挽世界為清平  化人心為良善 冀世界為大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与核心价值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现代国家,都是建立在其民族与文化传统之上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现代国家,不同民族及其文化传统,尤其是千百年来不断融合而成的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是立国的根本。

一、和平、和谐是中华民族长期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第一,什么是“和”,为什么要强调“和而不同”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

春秋后期齐国政治家晏婴也主张去同取和。他强调:“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在过与不及之间保持中道,求得为政之“平”。

第二,什么是中国的“文”、 “人文”与“天下”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

第三,中国人不是一般地讲“和”,而是讲以中 庸之道为主轴的“中和” 第三,中国人不是一般地讲“和”,而是讲以中 庸之道为主轴的“中和”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二、中国文化关于“和谐”的几个向度

第一、人与天的和谐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诗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正蒙•乾称》)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

第二、人与人的和谐

孔子主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身与心的和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第四、世代的人生存的时间与空间的协调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传》)

古往今来 神人共岁 天长地久 物我同春

三、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核心价值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

谢 谢 大 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