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2 中国古代有形而上学吗? 张东逊:西方研究being,中国研究becoming 西方:“是或不是什么”,“to be or not to be”, 存在或者不存在,有或无 中国:“事物生成变化”,”A come to be B”, 既是A( B ),又不是A(B) 但是,赫拉克利特也说:“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3 同源分流 “同源”:中西形而上学都起源于动态的宇宙观,研究“变化” “分流”:而后关注不同的问题,研究不同的对象。 西方:Becoming固定为Being,成为“自然形而上学”原则 中国:“变化”成为 “道德形而上学”的原则

4 张岱年的区分 西方:形而上学(Metaphysics)分为本体论(Ontology)与宇宙论(Cosmology) 中国古代:本根论相当于西方的Ontology,大化论相当于西方的Cosmology

5 大化流行的宇宙发生论 “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之为易” “一阖一辟之谓变” “化而裁之谓之变” “天地变化”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6 原始反终的本根(本体)论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五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老子,十六章)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二十二章) 大成若缺图

7 问题:天道与人道关系如何? 1、老子:“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七十七章)
2、孔子: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3、孟子:诚者,天道也;思诚者,人道也 1、老子:“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七十七章)

8 孟子的上行与下达 上行:“尽心知性而知天” 推己及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下达: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形而上学:天的物则是什么? 道德:“物则”是“懿德”

9 《中庸》的形而上学体系 四书章句的顺序:按长短 按思想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最高原则(体)——中间原理(心性)——修养工夫(用)
思孟学派:孔子——曾参——子思——孟子 但“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 司马迁: “受业子思门人”

10 返本开新 天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生物:“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成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11 崇德广业 诚者,天之道也。 诚 = 履行义务 天道:天万物所履行的义务。“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2 反身而诚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思诚者,人之道也” “思诚” =道德义务感 “君子之道费而隐”,日用而不知:夫妻、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五伦(12-15);祭祀是人对神鬼所尽的义务(16) 舜、文、武、周公等圣人:从“微”到“显”、由“外”返“内”的典范(17-19)

13 明体达用 “至诚之道”(21-26):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无息”,而能“成物”, “载物”,“复物” “圣人之道”(27-33):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Download ppt "道德形而上学 赵敦华 3月2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