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走进榆林古城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与宁夏、甘肃接壤、北连内蒙古,南临延安。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6万。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12个县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给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著名的河套人就是以靖边、横山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命名的。旧石器时期,在榆林鱼河堡、横山油房头一带就有人类活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曾领兵在这里筑城戍边,他们的墓地至今犹存。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在这里建立过大夏政权,定都于统万城。万里长城蜿蜒横贯全市700多公里,镇北台堪称是长城上最壮观的烽火台。陕北最大古建筑群白云山、宋代石窟云岩寺、巍峨险峻的二郎山古庙宇、天然书法宝库红石峡、古建筑星明楼等都是重要的名胜古迹。这里也是许多历史名将叱咤
大家都知道榆林有许多的名胜古迹,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榆林各地的风景名胜。 大家都知道榆林有许多的名胜古迹,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榆林各地的风景名胜。
这就是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步出榆林古城,溯榆溪清流北上,这条丰饶的河谷,就像一条翠绿的飘带。榆溪河缓缓地流着,从身边喧哗着掠过,河谷也静静地躺着,任由人们在它那美丽的、富有弹性的胸脯上漫步。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尔林兔镇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街镇刀劳窑村陕蒙交界处。红碱淖属高原性内陆湖,是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淖上水光粼粼,烟波浩淼,水草丰盛,环境宜人,景色壮观,融草原风光与江南泽国景象于一体,是旅游度假的理想水上乐园。 红碱淖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是水泊、湖泊的意思。红碱淖还被称作“昭君泪”,来自当地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王昭君当年远嫁匈奴,走到尔林兔草原,即将告别中原,下马回望,想到从此乡关万里,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回还,顿时千般感慨、万般惆怅汹涌心间,这一驻足,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泪,于是就形成了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红碱淖。王母娘娘为此感动,便派七仙女下凡,仙女们各持一条彩带,从七个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于是现在就有了七条季节河同时流入“昭君泪”。 红碱淖湖水面积约36000公顷,最大水深15米,蓄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烟波浩淼,风光旖旎。湖水含盐度为3.5%,适宜发展养殖业。湖西5公里有面积达66666.7公顷的天然草原牧场,水草丰盛,牛羊成群。湖中盛产鲜鱼,湖滨宜林牧,整个湖区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镇北台 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 秦灭六国后,在榆林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长城,镇北台长城即为其中一段。明初,延绥德由绥德迁至榆林,并在延绥镇以北的红山、神木、黄甫川等地设市与蒙人贸易。自互市后,蒙古人经常伺机南下,掠夺财物。为边城的安全,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在秦、隋长城的基础上历时4月修筑起延绥镇长城,同时为配合红山市的贸易,修筑了易马城和供蒙人纳贡的款贡城,控制贸易。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又在长城南北显要处,红山之上款贡城西南角筑镇北台,居高临下,观察敌情和互市情况
统万城 统万城遗址是5世纪初南匈奴遗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统万城规模十分宏伟。“城高十仞”,周围数里,内有三道城,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四周的城墙上还筑了若干座敌楼,特别是西北隅的那座,现仍高达24米。在10公里外,越过波浪般的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正好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形象写下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创造。
二郎山古建筑群的始建年代,难以详考,现只见重修诸神殿梁记云:“嘉靖三十四……重修”。可见建筑至少可以追溯到400多年以前。 文革期间全山庙宇惨遭破环,殿堂塑像几乎尽毁,住山无人,古迹成了废墟。文革后,地方人士集资筹款,更有政府扶持,至此古城显春色,老山见新客。 二郎山位于陕西省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果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在二郎山前后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从北至南,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形体各异,布局合理,虽险若固。 二郎山 二郎山现存明清壁画18幅,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石60余通,明代及清嘉庆元年(1796年)摩崖题刻4方,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史料价值 .
白云观 白云观内现存彩色壁画1900余幅,各种碑碣108块,匾额40余块以及石狮、石钟、浮雕、石刻等大量珍贵文物,是明清时期建筑、绘画、雕刻、书法、冶炼等民间技艺的精粹。还保存有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神宗皇帝给白云山道观颁发的圣旨一道,赠送的《道经》一部和御书的“白云胜景”匾额. 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上,白云山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得名,白云观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称。白云观几百年来都是道教胜地,也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上,白云山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得名,白云观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称。白云观几百年来都是道教胜地,也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
白云观建筑面积8.1万多平方米,大小建筑400余处,殿堂、楼、阁、洞、祠等建筑50多座。这座恢宏的古建群在平面布局上依山势渐次升高,形成三条轴线,鳞次栉比,疏密得当。主轴、次轴均采用两翼对称这一传统布局,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余种。建筑屋顶依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采用了歇山、悬山、硬山、重檐等众多形制,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产生了高低有别、主次分明、色彩缤纷的效应。 白云观入山第一建筑为一高12米,多层斗拱的木结构牌坊。五龙宫为白云观的底层建筑,有正殿、两廊、观音楼等,屋宇整齐,典雅秀丽。北上即为真武祖师殿,是该庙主建筑,庙宇辉煌雄伟,是该庙道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远望全庙,白云环绕,庄严古朴,景色秀丽,因此有“白云胜景”之称。
李自成行宫 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盘龙山上。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东汉画像石精品展和李自成评书馆。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还在正殿中安放了一尊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
李自成第二次归乡是在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其时他已经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就在头一年,明毅宗朱由检旨命米脂知县边大授刨毁了李自成在三锋背山的祖坟,并焚烧尸骨,扬言已斩断了闯王家的“龙脉”,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为报毁坟扬骨之仇,重建祖莹,闯王命侄儿李过统兵3万,回师米脂先行做准备祭陵等事宜。回米脂后,李过见城北马鞍山后有群山环抱,前有无定河回绕,龙盘虎踞,气势雄威,便仿承天府的式样,将山上原有真武庙改建为闯王行宫,以恭侯闯王驾临。行宫修成后,整个建筑更加威武显赫,公然帝王居址。是年十一月,闯王亲率大军回故里参加祭奠,“戌马万匹,旌旗数十里。”沿途百姓扶老携幼,欢声雷动,以迎闯王。到米脂后在行宫前下马,闯王见行宫地势雄伟,建筑庄严,心中十分欢喜,遂赐名为“蟠龙山”,行宫正殿为“启祥殿”,后殿为“兆庆宫”,并宴请米脂父老乡亲,在乐楼唱戏3天,与民同乐。“闯王”兵败后,清兵来到米脂,企图把大顺遗物全部销毁。为了把这座行宫保存下来,米脂的父老乡亲在行宫的正殿、起祥殿内重塑了真武祖师像,把行宫伪装成真武庙,才幸免一炬。
波罗堡 波罗堡位于榆林市横山县无定河畔的黄云山上,是明长城榆林镇重要关堡之一。古堡因城堡西侧石壁上的巨大石佛而闻名。相传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建城池,比榆林建城还要早10余年,是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古城堡。
传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38年)有个智远和尚,从长安兴教寺出身到朔方云游,路过波罗,看到古树参天松柏苍郁,特别在城西的石崖上,突现出一块灵石,远远望去有点象天竺国(古印度)雷音寺,阿陀石窟释迦牟尼佛像的样子,甚是奇异。所以他询问当地的老百姓,百姓告诉他这里叫石州石崖根村,好奇的他索性决定住下来,决计凭借山势,利用个人的技艺和热心,雕凿一个高大的站佛像来。通过他多年的努力,一个丈六高的大佛像在这块巨石上落成,并给它起了漂亮名字叫:“波罗石佛爷”。“波罗”二字取佛教经典中的译句,梵语(意为渡到彼岸)。延伸宋代,石州石崖根村正式建塞,用原波罗寺的名,叫:“波罗寨”。从此只知波罗,石崖根村,就无人知道了。
201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