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 第 一 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建设法规● 3 工程建设执业资格法规 3.1 概述 3.2 工程建设从业单位资质管理 3.3 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 3.4 工程建设关键岗位从业人员资格管理.
Advertisements

总纲 分绪论、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基本构件、)、砖混结构、结构抗震部分。
第三篇第一章 :墙体承重结构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房屋建筑学 第9章.
第七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本章要点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工作特性;两种不同的受压破坏特征及由此划分成的两类偏心受压构件,两类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 结构侧移和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内力 两类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性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第二章 高层建筑结构综述 2-1 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2 高层的特点 3-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3-4 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
市政工程实体质量监督要点.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及延性、耐久性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 焊接式外圆车刀刃磨 鄞州职教中心 卢东.
第5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变形和裂缝极限状态限值规定。 2.理解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基本假定、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原理。 3.掌握轴心受拉构件抗裂度计算方法。
第十二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第 二 讲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措施;了解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编制情况及分级标准问题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一节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王亚军
一、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建筑物是由各种建筑材料建造起来的。根据使用功能,建筑材料主要可分为结构材料和装修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粘土砖等)的作用是组成结构构件并承受各种载荷,维持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不变;装修材料(各种饰面材料、木材及各种塑料、聚合物等)的作用是美化室内环境,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或工作环境。此外,建筑材料还包括多种功能不同的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及防水材料等。这些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的大小以及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扩大的速度。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主要
模块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分类: 混凝土结构 配筋混凝土 配置受力钢筋、钢骨、钢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配置预应力钢筋形成预应力) 素混凝土——无钢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 本书主要讲述配置受力钢筋为特点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
3.4 悬索结构 3.4.1悬索结构的形式 3.4.2悬索结构的计算要点 3.4.3悬索结构基本设计 3.4.3钢索材料、锚固及连接构件
《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 复习提纲 OK.
建筑结构选型 湖南城市学院.
混凝土结构 主讲: 鲍鹏玲.
第15讲 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板的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布置方案与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类型与布置原则
第一章 绪论 学习单元4 单层门式刚架结构的特点.
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建筑与结构.
第一章 绪论 本讲内容: 一、砼结构的基本概念. 二、本门课的内容和体系. 三、钢筋和砼共同工作的基础.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 结构教研室 2005年8月.
绪 论 本章主要内容 1. 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介绍; 2. 建筑结构的类型,各类结构的优缺点及其应 用和发展简况;
李 悦 Tel: 房屋建筑学 李 悦 Tel:
§2.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 粘结力的定义 定义:当钢筋于混凝土之间产生相对变形(滑移),在钢筋和混凝土的交界面上产生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此作用力称为粘结力。
第一章 民用建筑概述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求重点掌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义、建筑模数与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熟悉建筑物的分类和等级、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第 2 讲 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特点、组成及屋面系统
第三章 筏形基础 设计计算:地基计算、内力分析、强度计算、以及构造要求等。 荷载准永久组合 非抗震设防 非抗震设计整体倾斜.
第18讲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及安全措施 (1)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1972年建议,将高层建筑划分为以下四类:
第 4 章 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 主要内容: 4.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4.2 楼盖的布置方案和设计 4.3 柱和支撑的设计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钢筋砼条形基础特点 及适用范围、构造要求.
室内主题设计 INTERIER DESIGN PROPOSAL 第五章 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
课程内容 1.基础篇(30学时) 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常规高层建筑结构在荷载(主要是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传统手算法、常规电算法。包括: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与布置 框架结构、剪力墙、框-剪、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 移的手算方法 扭转和斜交结构的近似手算方法.
第四章 建筑工程.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建 筑 结 构 土木工程系 闫肖武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本章主要内容 1. 钢筋的品种、规格、力学性能及强度设计指标; 2. 钢结构用钢材的品种、规格、力学性能及强度设计指标;
第二章 建筑结构材料 第 二 讲 教学目标: 1. 理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 2. 掌握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及变形性能。
第四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七节 预应力筋原材料.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德语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德语表达 浙江科技学院 金韶霞.
Geophysical Laboratory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3.1 习 题(第三章)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建筑结构.
浅基础的类型.
0 砌体结构的材料及力学性能 1 砌体结构构件计算 2 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3 砌体房屋构造要求 4 过梁、挑梁、雨篷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梁兴文 王社良 李晓文 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项目二 房屋构造与功能分析.
7.2 砂浆的技术性质.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 宽度验算与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CONCRETE STRUCTURE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 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教材作者:王社良 课件制作:黄 炜、丁怡洁 课件审查:李晓文.
6.3.2 强 度.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6.3.4 耐 久 性.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篇 房屋构造部分.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
第一篇 建筑制图知识 结 构 施 工 图
本章重点 了解配筋率对受弯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和 适筋受弯构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 掌握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工程中单筋矩形
结构施工图识读——框架扁梁制图规则及识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结构设计原理 第 一 讲

第一讲:绪论(1/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 二、混凝土结构 三、钢结构 四、砌体结构 五、本课程特点

第一讲:绪论(2/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1/4) 第一讲:绪论(2/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1/4) 1、结构的组成 :由若干个单元所组成的结构骨架。 2、基本(单元)构件 板:提供活动面,直接承受并传递荷载; 梁:板的支撑构件,承受板传来的荷载并传递; 柱:承受楼面体系(梁、板)传来的荷载并传递; 墙:承受楼面体系(梁、板)传来的荷载并传递; 基础:将柱及墙等传来的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 索:悬挂构件或结构体系的主要传力单元; 杆:组成空间构件,如屋架等。

第一讲:绪论(3/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2/4) 第一讲:绪论(3/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2/4) 3、结构的分类 按材料分类 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 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纤维筋混凝土和其它形式的加筋混凝土。  砌体结构:包括砖石砌体结构、砌块砌体结构  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

第一讲:绪论(4/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3/4) 第一讲:绪论(4/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3/4) 按受力体系分类  框架结构:主要(竖向)受力体系由梁和柱组成;  剪力墙结构:主要(竖向)受力体系由墙组成;  筒体结构:四周封闭的墙形成筒;  塔式结构:下端固定、上端自由的高耸构筑物;  桅式结构:竖立的细长桅杆和纤绳所组成的构筑物;  悬索、悬吊结构:由拉索及边缘构件组成的承重结构;  壳体结构:由曲面形板与边缘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  网架结构:由多根杆件通过节点连结形成的空间结构;

第一讲:绪论(5/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4/4) 第一讲:绪论(5/12) 一、结构的基本知识(4/4)  板柱结构:由楼板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 墙板结构:由楼板和墙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 折板结构:由多块条形平板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  充气结构:用薄膜制成的,冲入气体后而形成的结构;  膜结构:用柔性受拉索和薄膜及边缘构件组成的结构;  按使用功能分类: 建筑结构、特种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等  按照建筑物外形分类: 单层、多层、高层、大跨和高耸结构等  按照施工方法分类: 现浇结构、装配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

第一讲:绪论(1) 下一讲的重要内容 1、混凝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钢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砌体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4、本课程的特点。

结构设计原理 第 二 讲

第二讲:绪论(2) 上一讲的主要内容 1、结构的组成:基本单元(杆件) 2、结构基本单元 板、柱、梁、墙、基础等 3、结构的分类 第二讲:绪论(2) 上一讲的主要内容 1、结构的组成:基本单元(杆件) 2、结构基本单元 板、柱、梁、墙、基础等 3、结构的分类 按材料分类:混凝土、钢、砌体、木和混合结构 按受力体系:框架、剪力墙等多种 按使用功能:建筑结构、特种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 按外形分类:单层、多层、高层、大跨和高耸结构等 按施工方法:现浇结构、装配结构和装配整体式结构

第二讲:绪论(6/12) 二、 混凝土结构(1/4) 1、结构形成的原理  组 成: 由钢筋和混凝土结合成一体,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讲:绪论(6/12) 二、 混凝土结构(1/4) 1、结构形成的原理  组 成: 由钢筋和混凝土结合成一体,共同发挥作用。  混凝土:抗压强度很高,但抗拉强度很低。  钢 筋:抗拉和抗压强度均很高。  共同工作的目的 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强度优势,取长补短。 素混凝土梁的工作特点  开裂前:按照整截面分析,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受拉区的拉力由混凝土承担。  开裂后:梁断裂。

第二讲:绪论(7/12) 二、 混凝土结构(2/4) 钢筋混凝土梁如何共同工作  开裂前:受拉区的拉力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 第二讲:绪论(7/12) 二、 混凝土结构(2/4) 钢筋混凝土梁如何共同工作  开裂前:受拉区的拉力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  开裂后:受拉钢筋承担大了部分拉力,继续承担荷载, 直至屈服强度,受压混凝土压碎,梁破坏。

第二讲:绪论(8/12) 二、 混凝土结构(3/4) 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对比  极限状态:素砼梁:无明显变形,开裂即破坏 第二讲:绪论(8/12) 二、 混凝土结构(3/4) 素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对比  极限状态:素砼梁:无明显变形,开裂即破坏 钢筋砼梁:有明显变形,钢筋屈服,砼压碎  承载能力:素砼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低 钢筋砼梁:取决于钢筋抗拉和砼抗压强度,高  抗裂能力:配筋后略有增加,但不显著  共同工作的基础  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传递应力的能力,粘结力;  两种材料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相近;  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抗火和耐久性提高。

第二讲:绪论(9/12) 二、 混凝土结构(4/4) 2、优缺点  优 点:  耐久性好;耐火性好; 可模性好、整体性好。 第二讲:绪论(9/12) 二、 混凝土结构(4/4) 2、优缺点  优 点:  耐久性好;耐火性好; 可模性好、整体性好。  可就地取材。  缺 点: 自重大; 抗裂差; 施工环节多周期长; 拆除、改造难度大。 3、现状与发展

第二讲:绪论(10/12) 三、 钢结构(1/1) 1、钢结构的构成 是用钢板、角钢、工字钢、槽钢、钢管和圆钢等钢材 第二讲:绪论(10/12) 三、 钢结构(1/1) 1、钢结构的构成 是用钢板、角钢、工字钢、槽钢、钢管和圆钢等钢材 通过焊接等有效的连接方式,所形成的结构。 2、优缺点  优 点: 强度和强度质量比高;  材质均匀、性能好,结构可靠性高。  施工简便、工期短。  延性好、抗震能力强。  易于改造和加固。  缺 点:耐腐蚀性差;耐火性差;钢材价格相对较高。 3、现状与发展

第二讲:绪论(11/12) 四、砌体结构 (1/1) 1、砌体结构的组成 砌体结构是用砖、石或砌块, 用砂浆等胶结材料砌筑的结构。 第二讲:绪论(11/12) 四、砌体结构 (1/1) 1、砌体结构的组成 砌体结构是用砖、石或砌块, 用砂浆等胶结材料砌筑的结构。 2、优缺点  优 点:耐久性好; 耐火性好; 就地取材; 施工技术要求低; 造价低廉。  缺 点: 强度低,砂浆与砖石之间的粘接力较弱; 自重大;砌筑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 粘土用量大,不利于持续发展。  3、现状与发展

第二讲:绪论(12/12) 五、本课程特点(1/1) 1、是原理课,应突出原理和概念 2、基本构件由不同材料组成,在了解共性特点的同时, 第二讲:绪论(12/12) 五、本课程特点(1/1) 1、是原理课,应突出原理和概念 2、基本构件由不同材料组成,在了解共性特点的同时, 应注意由于组成材料不同而导致的计算方法的不同 3、强调不同材料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4、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差 5、公式多、公式的条件多 6、简化、近似和经验处理多

第二讲:绪论(2) 下一讲的主要内容 1、作用及作用效应 2、作用的分类 3、荷载的随机性与概率模式 4、荷载的代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