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北方北方 南方南方 魏蜀吴魏蜀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北魏 宋齐梁陈 东汉东汉 隋朝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 年 —589 年)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导入新课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第8课 民族大家庭.
第 1 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任秀芹.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农之根本在于土地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在农业国家,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孩子热炕头!
2013年度述职报告.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走势分析.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宝洁的品牌战略.
语文园地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北朝民歌.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为什么会取得巨大成就?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17课 十六国与北朝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 --- 尽在中国教育出版网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正弦函数图象是怎样画的? 正切函数是不是周期函数? 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y=tanx,xR, 的图象 叫做正切曲线;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智者的选择——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必须做出抉择。 可能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巩固政权。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均田制: 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作用: 评价: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

2.整顿吏治 原因: 内容:官吏任期考核制;俸禄制。 评价: 3. 推行“三长制”: 4.迁都洛阳: 原因、 目的:推动改革的深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过程: 意义: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有利于巩固前期改革的成果;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

5.革除旧俗 措施: ①废鲜卑旧制,改行汉人的典章制度 ②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人通婚 意义: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 。 三、改革的性质: 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 。

四、改革的历史作用: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   ⒊民族关系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巩固统治;   ⒊民族关系: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巩固统治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⒈经济       洛阳的繁盛 ⒉政治:推动北魏政权、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巩固统治 ⒊民族关系: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五、改革的特点和认识 特点: 性质;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后期孝文帝主持侧重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具有曲折性。

整体感知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 通过改革鲜卑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为结束长期分裂和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拓展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拓展2: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实行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地主合作而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反映了当时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新发展。对参与这一改革的历史人物,都应给予实际的评价,不应有所偏颇,这才有利于总结历史,取得历史借鉴。)

再见!

训练设计 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B、鲜卑贵族 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D、汉族地主阶级

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整顿吏治 B、迁都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4、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C、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D、恢复和发展经济

D B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C、三长制 D、整顿吏治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变法的阻力 D B

A B 7、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8、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A 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回答: (1)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2)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答:迁都洛阳,改姓氏,用汉姓;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话。消除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 答:主观动机是想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在客观上对当时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贡献。。

典型例题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推行的均田制。 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 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典型例题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孝文帝迁都洛阳。 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以南征为借口行迁都之实,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的阻力。

典型例题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娃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 实行汉制,采用汉姓。 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 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诸宰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使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⑴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北魏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土地占有的前提下,政府把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交纳赋税和服徭役。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农业发展和经济恢复,有利于北方民族的融合。 ⑵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 ⑶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⑷简要评价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不能抑制兼并。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 把国家控制的土地,按照人口分配给农民 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农业发展和经济恢复,有利于北方民族的融合。

最新考古已证实,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内的石刻祝文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证明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

北方 南方 25 东 汉 220 魏 蜀吴 280 265 西 晋 317 十六国 前秦一度统一 317东晋420 386北魏→分裂581 420宋齐梁陈589 581 隋 朝 618 北 朝 北魏 386-534 孝文帝改革 东魏534-550 西魏535-557 北齐550-577 北周557-581 宋[刘裕] 420-479 齐[萧道成] 479-502 梁[萧衍] 502-557 陈[陈霸先] 557-589 南 对 峙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特点 备注 国有土地所有制(官田) 所有权属于国家;北魏隋唐均田制 不是主要类型,但一直存在; 土地私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开支 地主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成为扩大地产的主途径 从东汉起出现田庄;兼并引起动荡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拥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

发展: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时期,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唐朝中后期逐渐瓦解。 局限性: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 邻长里长党长 农民 北魏政府 州郡 农民 宗主 北魏政府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政治 政治 经济 军事、 地理 历史 保守势力强大, 不利于改革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 经济 利于控制中原和举兵南下征伐较弱的“南齐” 易受强敌“柔然”威胁;偏居塞上,不利于控制中原 军事、 地理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 历史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北方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冯太后与孝文帝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 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 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 即位后, 由祖母 冯太后 主持开 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 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 后。 北魏孝文帝 北魏冯太后 永固陵石券门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禁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桑田 男:20亩 农民所有 国家所有

局限性: 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⒈均田制    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⑸作用 遏制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为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局限性: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孝文帝不仅发布改革的命令,而且也很注意检查实施的情况。499年,孝文帝从前方回来,他坐在车中,留意街上行人的服饰,见有不少妇女仍穿着鲜卑服,就责备尚书没有尽到职责。任城王拓拔澄辩解说,现在穿胡服的人已经不多了。孝文帝不满地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穿鲜卑服,才满意啊!”

孝文帝废太子   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领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其时年仅15岁。

高考题目: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毁灭本民族的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建立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措施,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活方式汉族化;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