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 九 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港澳问题的解决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二讲 当前台湾局势与 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了解制度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第二课时.
一国两制论 主讲人:卢菲茹 胡媛媛 刘 涛.
主题复习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人教2001课标版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三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第三中学 加孜热·奴尔木汗.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四川大学形势与政策教研室.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西藏、新疆、台湾问题 专题复习.
课标版 历史 第13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 十 二 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我们.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台湾,我的兄弟. 台湾,我的兄弟 本是同根生 海上生明月 明月何时照我还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伟大构想。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本课小结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伟大构想。 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些图片反映哪两件历史事实?它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国两制” 与 统一大业 书P26-28 中考考点:“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 翠园东晓 程冰如.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望大陆》.
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问题的由来.
参赛课件说明: 学段:初中 标题: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版本和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姓名:杨芹 学校:银川十二中.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 九 章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 九 章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战略环境   王公龙 博士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4年第四季度中心组学习 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1926年)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七子之歌》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合: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首都 北京 台湾 日月潭 香港 国际会展中心 澳门 大三巴牌坊.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环境保护 / 能源 / 绿色城市 / 生态环境 / 林业局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第四节 新形势下“一国两制” 构想的发展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更好的保持和发扬。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可以进一步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充分发挥全民族的智慧,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约3万年前,台湾原住民的祖先“左镇人”从大陆东南沿海到达台湾。 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朝将军朱宽两次横渡台湾海峡,到达流求(台湾)。 1292年,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624年9月,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2年2月9日,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决定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并明谕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1885年7月,左宗棠上疏,建议建立台湾省。1885年10月,慈禧太后下懿旨,诏准左宗棠提出的台湾建省方案。 1888年3月3日,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正式上任,台湾省正式建立。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严正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将台湾、澎湖交还中国。 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的由来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台湾问题的实质 2003年4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美国参议院访华团时强调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发言 2011年《壮大台湾,振兴中华》元旦文告 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民国38年内战失利,大陆沦陷,政府迁台,这是中华民国重大挫败。”“两岸间不应该是政权之争,不应该是统独之争,不应该是国际空间之争。”两岸问题源自内战,两岸关系非两国关系。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代中期,对于台湾问题,中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武力解决。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也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加速建设空军和海军,为解放台湾做好军事准备。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从两个方面开展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政也具有重大国际背景 台湾问题起源于国际斗争; 安全上的台湾问题,实质上涉及中美关系问题。中国之所以迟迟不能解决台湾问题,关键之一在于对美国军事的实力劣势;未来的台海战争,很大程度上,是以强敌介入为背景的。 对台战争,超级大国肯定要干预,只不过干预方式不同罢了。 武力统一的最大挑战是,中国是否会陷入多边战争的困境?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中国会不会面临多边战争,一要看美国,二要看台湾,三要看大陆作为。

台湾问题与四次海峡危机 台湾问题根本上是中国的内政,但武力统一的战略选择,却不能不涉及国际问题。 这场内战具有四个方面的复杂性: 1、“主权一统,治权分离”的局面维持了一代人之久; 2、战争的主要发生地将是中国的经济心脏; 3、台湾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一定范围内的认同。即将到来的内战不是制度之争,但是制度差异,却是最能够使战争复杂化; 4、战争动员多限于精英阶层,大众层面情况复杂。

第一次台海危机:1949-10——1950-8,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海;8月底决定向台湾提供1400万美元一揽子军事援助。 第二次台海危机:1954-7——1955年4月,美国调集5艘航母、3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50艘辅助舰,2000架次飞机。3月威胁使用战术核武器,关岛和本土3个空军联队处于警戒。 第三次海峡危机:1958-8——10,7个航母编队,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40艘,飞机550架,第一批陆战队3800人登陆台湾。 第四次海峡危机:1995年6月——1996年3月,2个航母编队、23艘舰艇,飞机130架,200枚战斧式导弹以及潜艇群,驻冲绳美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阐明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时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包括不排除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阐明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时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包括不排除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56年,周恩来又指出,国共两党可以第三次合作,只要政权统一,其他都可以坐下来商量安排。同年毛泽东进一步表示,如果和平统一,台湾一切可以照旧。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63年,周恩来进一步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四目”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权大政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代替了“解放台湾”的提法。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命令人民解放军,从当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79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广为流传的“三个不变”。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

海外简称“叶九条”。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海外简称“叶九条”。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这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作为基本国策提出来,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一国两制” 具体来说包含一个国家、两制并存、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高度自治等四个方面内容。

九二共识 1992年汪辜会谈,两会各自口头表述原文 : “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 海基会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 ——海协会表述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我国政府先后分别和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就香港、澳门主权回归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并达成协议,香港、澳门成功地回到祖国怀抱,并在回归后保持了繁荣稳定,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了现实。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意义 第一,香港、澳门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 第二,香港、澳门回归开创了和祖国内地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第三,香港、澳门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1995年1月,根据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八项主张”。海外简称“江八点”。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 根据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关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新论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3月,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海外简称“胡四点”。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下,2005年4月至7月,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的领导人先后冲破“台独”势力的重重阻力,率团访问大陆。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 两岸应积极面向未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以利于共同采取进一步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的措施。 两岸应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