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R. Altaman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以为它可能是共生于细胞内独立生活的细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七 节第 七 节 线 粒 体 是 1850 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器, 1898 年命名。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 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
Advertisements

◎ 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均由細 胞所構成。 →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 細胞也是生物體生理活動的基 本單位。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24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六章 线粒体.
氧 化 磷 酸 化.
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 ——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两个能量转换细胞器,它们能高效地将能量转换成ATP。线粒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而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它们的形态结构都呈封闭的双层结构,内膜都演化为极其扩增的特化结构,并在能量转换中起主要作用。
第六章 线粒体 (mitochondria)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课时2 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高考要求 内容标准及等级要求 学习要求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说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2012年高考说明要求 考纲解读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掌握DNA与RNA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理解遗传信息转录、翻译过程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会有关图形的识别 学会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量关系的计算、推导.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第十一章 核糖体(ribosome)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化学组成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细胞生物学知识竞赛.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强调: 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基因先转录成mRNA(还可能是其它的RNA),然后mRNA再翻译成多肽链。最后多肽链经过加工,形成蛋白质。 2、关于转录方向的识别:(P63图4-4) 3、关于起始密码子的问题: AUG、GUG既是起始的信号,也编码氨基酸。在起点时,起开始信号,在中间则正常编码氨基酸。另外,GUG作为起始密码子只在一种病毒中发现过。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20讲 基因的表达 长阳一中 黄家国.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复习——基因的表达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4章 第1节 平冈中学 余 琼.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生物化学习题.
The Others Oxidative Enzyme Systems without ATP Producing
医 学 遗 传 学 第五章 线粒体遗传病.
第五节 线粒体遗传病 1963年Nass首次在鸡卵细胞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
mitochondrial genetic disorder
第八章 线粒体 一、线粒体形态结构 光镜下形态 大小 线状 颗粒状 直径约0.5~1um 故名线粒体.
第六章 线粒体的结构及生物功能 线粒体.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六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张 健.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6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主讲老师:王玉.
ATP SLYTYZJAM.
1.ATP的结构: A-P~P~P 高能磷酸键 ADP+ Pi+ 能量 酶 磷酸基团 腺苷.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5.(2016湖北孝感高中期末,4)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如有一个2 条链的多肽,相对分子质量12 276,合成这个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和指导它 合成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依次为 (     ) A.144,864  B.144,432  C.120,720  D.120,360  答案    C 多肽合成时,氨基酸数-肽链条数=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肤色 基因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眼皮单双 血型 控制生物性状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复活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不能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描述的那样,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呢?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生 物 氧 化 电子传递链 生物技术学院--生化教研室--陈颖.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有机物与生命活动.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890年R. Altaman首次发现线粒体,命名为bioblast,以为它可能是共生于细胞内独立生活的细菌。 1898年Benda首次将这种颗命名为mitochondrion。 1900年L. Michaelis用Janus Green B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发现线粒体具有氧化作用。

Green(1948)证实线粒体含所有三羧酸循环的酶,Kennedy和Lehninger(1949)发现脂肪酸氧化为CO2的过程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Hatefi等(1976)纯化了呼吸链四个独立的复合体。Mitchell(1961-1980)提出了氧化磷酸化的化学偶联学说。

(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 质子动力势 Mitchell P.1961提出“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70年代关于化学渗透假说取得大量实验结果的支持,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假说,Mitchell本人也因此获得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 根据“化学渗透假说”,当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所释放的能量将质子从内膜基质侧(M侧)泵至膜间隙(胞质侧或C侧),由于线粒体内膜对离子是高度不通透的,从而使膜间隙的质子浓度高于基质,在内膜的两侧形成pH梯度(△pH)及电位梯度(Ψ),两者共同构成电化学梯度,即质子动力势(△P)。

                                                                                                                                                                          

(三)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ATP合酶(ATP synthetase, ),分子量500KD,状如蘑菇。分为球形的F1(头部)和嵌入膜中的F0(基部),它可以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TP,也可以水解ATP,转运质子,属于F型质子泵。每个肝细胞线粒体通常含15000个ATP合酶、每个酶每秒钟可产生100个ATP。 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具有三个ATP合成的催化位点(每个β亚基具有一个)。α和β单位交替排列,状如桔瓣。γ贯穿αβ复合体(相当于发电机的转子),并与F0接触,ε帮助γ与F0结合。δ与F0的两个b亚基形成固定αβ复合体的结构(相当于发电机的定子)。

图7-13 ATP合酶的结构(引自Lodish等1999)                                                                                              

A model in which proton diffusion is coupled to the rotation of the c ring of the Fo complex.

F0由三种多肽组成ab2c12复合体,嵌入内膜,12个c亚基组成一个环形结构,具有质子通道,可使质子由膜间隙流回基质。 1979年代Boyer P提出构象耦联假说,一些有力的实验证据使这一学说得到广泛的认可。其要点如下: 1.ATP酶利用质子动力势,产生构象的改变,改变与底物的亲和力,催化ADP与Pi形成ATP(图7-14)。

2.F1具有三个催化位点,但在特定的时间,三个催化位点的构象不同、因而与核苷酸的亲和力不同。在L构象(loose),ADP、 Pi与酶疏松结合在一起;在T构象(tight)底物(ADP、 Pi)与酶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可将两者加合在一起;在O构象(open)ATP与酶的亲和力很低,被释放出去。

3.质子通过F0时,引起c亚基构成的环旋转,从而带动γ亚基旋转,由于γ亚基的端部是高度不对称的,它的旋转引起β亚基3个催化位点构象的周期性变化(L、T、O),不断将ADP和Pi加合在一起,形成ATP。

支持构象耦联假说的实验有: 1.日本的吉田(Massasuke Yoshida)等人将α3β3γ固定在玻片上,在γ亚基的顶端连接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纤维,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γ亚基带动肌动蛋白纤维旋转。

Direct observation of rotational catalysis.

2.在另外一个实验中,将荧光标记的肌动蛋白连接到ATP合酶的F0亚基上,在ATP存在时同样可以观察到肌动蛋白的旋转。

四 关于线立体病 1、线立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 和劳累性肌病不同。1962年一位瑞典医生Luft对一位患有多发性肌炎病人的骨骼肌线立体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病人主诉为贪食、怕热、易疲劳。电镜观察,肌细胞线立体变形

线立体变形、数量增多。1980年后科学家才将 肌细胞线立体异常的病称为线立体肌病。 患者肌细胞 线立体有下列异常表现, 1)蛋白质跨线立体膜运送功能异常 2)呼吸链异常,包括呼吸链组分的缺少。 3)能量转换异常,包括氧化磷酸化效率异常,ATP酶异常等。 原因一般都是遗传性线立体DNA缺失引起的。

有的是基因表达的问题。如有的呱呱坠地的婴儿就发现肌细胞线立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缺失。而到2-3岁时发现肌细胞线立体细胞色素氧化酶已达到正常值,这是由于基因表达迟缓的原因。 运动精英的线立体肌病 第一名被诊断出的是 著名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法国人LeMond,33岁。 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立体病”

线立体病的至病机制 1988年以来已在病人的线立体中发现有30个以上的缺失和更多的点突变。 1) 线立体DNA与核DNA不同,没有和组蛋 白的结合。DNA暴露,经常受到氧自由基的 攻击。 2)母系遗传的积累 据估计线立体耗氧量的1-4%是由于电子 从黄素脱氢酶、辅酶Q或细胞色素b直接

与氧作用而产生氧自由基。这就是为什么 氧化损伤的mtDNA的积累量要比核DNA高出16倍。经一定时间的积累,导致线立体内膜 能量转换酶系功能异常。

三 线立体蛋白质的运送与组装 1 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是在细胞质合成后再转运至线粒体的。这个蛋白质前体的N-末端含有前导序列,被称为导肽。 2 前体蛋白跨膜之前要解折叠,这有利于通过线粒体膜。

3 大多数线粒体蛋白是在线粒体内外膜的接触点处实行跨膜。 4 跨膜蛋白跨膜时首先被线粒体膜上的受体识别。在线粒体外膜的GIP蛋白可促进线粒体蛋白在内外膜接触点处跨膜。 5 跨膜后的蛋白,其导肽被导肽水解酶和导肽水解激活酶水解。并重新折叠,从而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6 线粒体蛋白跨膜前后的解折叠和折叠可能都有“分子伴娘”的参与。 以细胞色素B为例说明线粒体摸蛋白的跨膜运输过程。

第四节 线立体的增殖和起源 线粒体的增殖 线粒体的增殖是通过已有的线粒体的分裂,有以下几种形式: 1、间壁分离(图7-17),分裂时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线粒体分类两个,常见于鼠肝和植物产生组织中。

                                                                                                               

2、收缩后分离(图7-18),分裂时通过线粒体中部缢缩并向两端不断拉长然后分裂为两个,见于蕨类和酵母线粒体中。

                                                                                                               

3、出芽,见于酵母和藓类植物,线粒体出现小芽,脱落后长大,发育为线粒体。

线粒体的起源 一 线立体的DNA

1962 Ris 发现在叶绿体中也有DNA1963年M. 和 S. Nass发现线粒体DNA(mtDNA)后,人们又在线粒体中发现了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进行DNA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全套装备,说明线粒体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虽然线粒体也能合成蛋白质,但是合成能力有限。线粒体1000多种蛋白质中,自身合成的仅十余种。线粒体的核糖体蛋白、氨酰tRNA 合成酶、许多结构蛋白, 都是核基因编码, 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定向转运到线粒体的,因此称线粒体为半自主细胞器。

mtDNA复制时间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 ctDNA复制时间在细胞周期的G1期 现在知道,由线立体DNA编码的RNA和蛋白质 有线立体核糖体的2种rRNA(12和16S),22种 tRNA和13种多肽.

线粒体在形态,染色反应、化学组成、物理性质、活动状态、遗传体系等方面,都很像细菌,所以人们推测线粒体起源于内共生。按照这种观点,需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以后,有可能在长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线粒体。在进化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步丧失了独立性,并将大量遗传信息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形成了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遗传体系确实具有许多和细菌相似的特征,如:①DNA为环形分子,无内含子;②核糖体为70S型;③RNA聚合酶被溴化乙锭抑制不被放线菌素D所抑制;④tRNA、氨酰基-tRNA合成酶不同于细胞质中的;⑤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酰基tRNA是N-甲酰甲硫氨酰tRNA,对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敏感对细胞质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不敏感。

此外哺乳动物mtDNA的遗传密码与通用遗传密码有以下区别:①UGA不是终止信号,而是色氨酸的密码;②多肽内部的甲硫氨酸由AUG和AUA两个密码子编码,起始甲硫氨酸由AUG,AUA,AUU和AUC四个密码子编码;③AGA,AGG不是精氨酸的密码子,而是终止密码子,线粒体密码系统中有4个终止密码子(UAA,UAG,AGA,AGG)。

mtDNA表现为母系遗传。其突变率高于核DNA,并且缺乏修复能力。有些遗传病,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肌阵挛性癫痫等均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