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总也抓不住的小黑点儿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本文从人们喜爱欣赏日出而很少观赏、吟咏 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推测人们的心理,引出下一段对日落之景的生动 ,紧接着用第三段进行 ,点明这种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源于人的 ,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即产生落日的幻觉的 。 日落 描写 过渡 幻觉 原因
研讨探究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日落时的景象?
收获一: 细致观察,多角度描写。
探究落日之谜 提炼主要信息的方法 自读课文4-7段,勾画出落日幻觉及其成因的语句。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中的表格。 1、找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2、关注标志性词语(由于、所以……) 3、结合语段内容抓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提炼主要信息的方法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逻辑顺序 现象 本质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各种仪器观察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大 太阳好像变大了 逻辑顺序 现象 本质
收获二: 安排好说明顺序,可以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这样改,好吗? 课文原句: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改 句: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这样改,好吗? 课文原句: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 改 句: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减慢很多,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发生变化时,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是扁的。
收获三: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积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 崔颢 《黄鹤楼》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 刘禹锡 《乌衣巷》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明 杨慎(shèn )《临江仙》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宋 王禹偁(chēng) 《村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sè)半江红。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宋 李觏(gòu) 《乡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 《使至塞上》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叶圣陶
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辨别其中的新异,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朱自清 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辨别其中的新异,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朱自清
作业: 1. 观察日出之景,写一段描写 文字; 2.课外阅读。 1. 观察日出之景,写一段描写 文字; 2.课外阅读。 中国天文科普网:http://www.astron.ac.cn/index.php 星空天文网:http://www.cosmoscape.com/ 中国天文网:http://astronomy.uua.cn/
既然日落的幻觉如此美轮美奂,那么日出的幻觉又怎样呢?请大家结合记忆,动手写写。 提示: 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以下是DIY备课资料
3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日落时的景象? 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请找出文中描写的段落,读一读。 2. 本文通过人们对待日出与日落的感情态度对比,并对日落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突出日落景象壮观、绮丽、神秘、迷人 的特点,紧接着用第三段进行过渡,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即产生落日的幻觉的原因
第一部分 (1~3):从日常生活写起,引用古诗文,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全文的重点,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这样改,行吗?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