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 图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王希银 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小学 电子表 秒表 秒针走过 1 小格, 就是 1 秒 。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神奇的翅膀 4 辉煌的科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把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科技节系列报道一 ——观看《十大科技发明》视频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人民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六课 飞天梦想.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主旨题分析 庞加光 05年2月.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飞向太空的航程.
Unit 3 Space.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天体运动(2课时) 洛城中学 何志明.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古代辉煌)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东厦中学 吴培瀚.
中国人的骄傲 神舟七号.
无 尽 的 太 空.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今天,我想带领大家走进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梦……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1.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Unit 1 What’s this?.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个性创意化通用PPT模板 Bgswomen.taobao.com(传奇VISUAL).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用计算器开方.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Word中活用“艺▪图▪框” 信息技术必修(一).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一语文必修一 图片

1.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中国航天的大事;提高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 2.结合相关的电视报道和图片资料,了解“神舟”五号飞船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国航天人工作状况;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时事的习惯。

1.读准字音 运载(zài)   橘(jú)红   角(jiǎo)落 翌(yì)年 开辟(pì) 乐曲(qǔ) 酝酿(niànɡ) 横亘(ɡèn) 着(zhuó)陆 2.解释词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尘封:放置已久,覆满灰尘。 辉映:照耀;映射。

翌年:明年。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耸起。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也形容声势浩大或影响巨大。 3.走近作者 几位作者均为新华社记者。

4.了解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前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1.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是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第二部分共分六层 1(-“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开始的背景。 2(—“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写中国制造卫星的历程。 3(—“一张张构思草图中”)写中国航天计划的早期准备。 4(—“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写航天计划开始实施的时代原因。 5(—“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写中国航天战胜技术难题的曲折过程。 6(—“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的能力”) 写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部分是新闻的主体部分,是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第三部分(最后四段),是新闻的结尾部分,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导语部分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主体部分 新闻的主体,作者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等一些事情上,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回顾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1999-2001年“神舟”一到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结尾部分 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疑难探究 (1)理解“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这句话的含义。 表面看,是写中国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涵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2)文章是如何描写火箭升空的?试体会用词的妙处。 作者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描写,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定格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惊天动地”“橘红色的烈焰”“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描写形象、生动,读后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表现出了现场感。 (3)前三段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段?有何作用? 前三段采用倒叙的手法,要写中国航天员飞入太空的航程,先写这一航程的最终结果,振奋人心,给人以鼓舞,并把读者的视野延伸到身边具体可感的举国大事上,这样可以自然而然地引起作者和大家对往事的回忆,引起下文。

(4)“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中国”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完此句,中国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5)怎样理解“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这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中国人的斗志。

(6)“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寓含什么深义?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充满无限的希望,作者饱含感情,点出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寓含深义。因为就在这年3月,邓小平批准了“863计划”,对我国的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中国的航天研究工作蓬勃展开,一个科学的春天不又来到了吗?

【答案】 C(着:zhuó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运载   摘星揽月  橘红 四战四捷 B.沉闷 拨地而起 竖立 直刺九宵 C.震动 惊天动地 跨进 大漠深处 D.落伍 举国关注 响彻 发源地 【答案】 B(拨—拔,宵—霄)

3.下列各句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为了这个飞天____,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 (2)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____。 (3)“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它____着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4)“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___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A.设想   梦想   标志   意味 B.梦想   设想   标志   意味 C.梦想   设想   意味   标志 D.设想   梦想   意味   标志 【答案】 C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英国的一些资料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 一些食客情不自禁地 慷慨解囊 ,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 . . . B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风儿平息,鸟儿沉沉入睡, 各种声音都 万籁俱寂 。只听到 “ 滴答 ” 的钟声和母亲的呼 . . . . 吸声。 C .上海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是 “ 压力差 ” 斩断了 “ 楼脆脆 ” 的脚筋,这与中国足球缺乏 “ 叉腰肌 ” 有 异曲 . . 同工 之妙。 . . D .许多菜肴具有养肝护肝的独特疗效,其中 “ 红枣 炒银耳 ” ,红白相间,晶莹剔透,不仅 秀色可餐 ,更是护 . . . . 肝佳品 【答案】C(A.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帮助别人;B.万籁俱寂:各种声音都停息了;C.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D.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A.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5.对本文的标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B.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可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C.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揭示了新闻事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D.本文的标题与《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标题比较显得很普通平常,没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 D

6.对本文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导语是第一、二、三自然段,其他文段是主体内容。 B.这篇新闻回顾了中国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了实现航天梦想努力了近百年。 C.第四自然段开始的新闻主体部分,引用的几乎都是背景材料,回顾中国航天研究史,按时间顺序叙述。 D.这篇新闻是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答案】 B(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部分五、六层和第三部分)

1.吃透文本

2.疑难探究 (1)“建立”“研制”“新建”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建立”“研制”“新建”等词语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中国航天人攻克一道道难题的情景:繁忙而有条不紊,热情四溢而严谨踏实。透过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航天人那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共和国的日益强大。

(2)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万户的飞天尝试? 万户,是明朝人,一般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文中多次提到“万户飞天”的尝试,说明航天飞行是中国人的理想,为实现这一理想,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能够将古人的理想变成现实了。

(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一句应如何理解? “金色的秋日”有双关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在不断地走下去。

(4)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同时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才经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而且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也是很新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5)本文除了报道主要事件外,还运用了一些议论和抒情,请你找出几例,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深化主旨,揭示本质。本文第三段“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样一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领悟到这一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抓住这一点表现主题,就有新意、有深度了。

激发读者的感情。“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是议论,也是抒情,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

(6)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①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是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 在记叙一件事的历程时,最好的叙述方法就是以时间为顺序,这样可以让读者形成一个明晰的思维轮廓,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②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 文中用了许多精确的时间数字,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再如:“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③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形象、简练生动。 如:“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描绘其状栩栩如生。

3.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辉映 剧响 攻克 惊天动地 B.九宵 梦幻 期盼 拨地而起 C.嫦娥 规划 轨道 扭转乾坤 D.喷射 途径 陈封 一鼓做气 【答案】 C(A.巨响;B.九霄,拔地而起;D.尘封,一鼓作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①上午9时整,②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③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⑤直刺九霄……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2.节选的部分在“电头”中点明了________和________,第二段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角度写了飞船升空的情景。 【答案】 地点 时间 听 视 3.第二段的顺序不够合理,请重新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②③⑤(适当注意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

4.为节选部分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神五”飞船顺利升空

5.这段导语用了哪种写作方式?各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导语运用了描述式和评论式的形式.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新闻的生动性和形象性,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其次,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6.对本文的内容及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用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的结构。 B.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C.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本文用很大篇幅叙述了中国航天史,使得本文有点不像新闻了。 D.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作者总是将其放在历史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即有这样的特点。 【答案】 C

三国演义 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元末明初罗贯中作。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编写而成。讲的是国家大事,形象地反映了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公元184)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公元280)近一个世纪的社会生活,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生活造成的苦难,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

在所写到的四百多个人物中,采用夸张、对比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以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刘备等为代表的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书中积累了较多的古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十分出色的描写。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刘备“三顾茅庐”、长坂坡、赤壁之战、“空城计”等章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特别是各种大小战争场面的描写,千变万化,各具特点,很少雷同。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全书事件复杂,情节曲折,头绪纷繁,结构宏大;剪裁精细,取舍适当,脉络清楚,布局严谨。

既有史实为依据,又不完全拘囿史实,有所虚构,一定程度上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易为读者所接受。清初毛宗岗曾假托金圣叹的话,称之为“第一才子书”。唯小说尊刘抑曹,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对黄巾农民起义采取诬蔑态度,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偏见。又人物性格缺少发展,有些描写似嫌过分,恰如鲁迅所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人民网西昌10月24日电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返回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杨利伟出舱。 返回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返回

返回

返回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