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树协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许瑞云医师 你已经很努力地注意饮食、作息、运动, 为什么身体还不能恢复健康 ? 细节 答案就在「 细节 」裡, 唯有掌握关键的一步, 养生才能达到真 正的功效 !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曾是全球知名的哈 佛医院主治医师的许瑞云, 学习最正确 的养生方法, 轻松打下健康满分的基础 !
Advertisements

项目七 校园网网络方案设 计 一、校园网概述 对于校园网建设来说,其应用是核心,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 资源是根本,而利用网络的人是关键。评价一个校园网的成功与否, 可从下面 4 个环节来考虑:网络基础平台是否满足通信需要;网络应 用系统是否成功实施,网络教学资源是否丰富以及教育科研信息活动 对网络依赖到什么程度。概括起来,校园网有.
早期療育期末訪問報告 語言治療師 班級:幼保四甲 指導老師:王立杰 學號: 998i0005 王依靜 998i0008 朱培怡 998i0019 劉怡婷.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用户需求分析 第三章 现有网络分析 第四章 逻辑网络设计 第五章 网络设备选择 第六章 WAN接入设计
急難救助措施簡介 內政部社會司 99年6月7日.
PART III 10 無線網狀網路簡介與佈建  無線網狀網路的架構  SEE 網狀網路  無線網狀網路之網路規劃技術
校园信息管理系统 河北科技大学网络中心 2000/4/10.
實驗 9: 無線安全網路之建設.
第 4 章 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 2 版) 第 7 章 网络互连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指尖的藝術 5B501 科 目: 流行資訊 授課老師: 陳欣妏 成 員: 黃秀菁(PPT製作)
第二章 以太网 以太网的发展 以太网的基本技术 10M以太网 100M快速以太网 1G以太网 以太网交换技术 虚拟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关于职教发展的几个理念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亚弟.
年度校樹選拔秀 主辦單位:楊梅國小.
第九章日治時期的台灣(下).
徵收苗栗市福全段147、1588及文心段10、11地號等4筆土地之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監察院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處 編製 報告人:林世忠
讲 义 大家好!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在局会计科和各业务科室的安排下,我给各位简要介绍支付中心的工作职能和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这样使我们之间沟通更融洽,便于我们为预算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下面我主要从三方面介绍集中支付业务,一是网上支付系统,二是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及规定等,
数据转发过程.
QA修改要點: 1.情境配圖(類似ppt動畫) 2.讓使用者選擇先作答哪一個情境 3.選項前設計可打勾的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四条:“一支笔” “一支笔”--仅指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对本 单位的经费进行审核审批。
NetGuru 創新 網路通訊實驗教學解決方案 PART I TCP/IP通訊協定深入剖析/以NetGuru實作
三. IEEE 802.5源路由网桥 1. 基本操作 发送站确定帧走的路由 帧中包含路由信息 网桥读入路由信息确定是否转发该帧
第六章 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OSPF协议(实训)
第3章 路由技术—动态路由.
第5章 交换机的选择和安装配置 教学目的: 在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交换机的分类、性能指标、选择,交换机的配置, 端口技术,VLAN技术,STP技术,交换机的管理等应用技术。
Routing Protocols and Concepts – Chapter 3
计算机网络 吴功宜 编著 欢迎辞.
路由协议配置 1.0 此为封面页,需列出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和课程开发室名称。
二. IEEE 802.1透明网桥 1. 体系结构 透明网桥的功能 可互连采用不同MAC标准的LAN 路径选择机制是一种称为生成树的技术
TCP/IP基本原理 第五章 路由原理与协议
第 1 章 网络设备的选择与连接 学习目标: (1)对于网络设备有所了解,能够正确选择网络设备 (2)能够购置网络设备
交換生說明會 101學年度下學期 (2013年春季學期) 2013年2月18日 (工程一館106室)
5.5 网桥 网桥是用来连接局域网的互连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转发局域网之间的数据帧,必要时进行帧格式转换 能隔离以太网中的碰撞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有線網路建置實習(I) 聯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en 李政勳
第二章 跨交换机的VLAN通讯 Version 1.0.
NTPC D-Link產品教育訓練 D-Link Taiwan 友訊科技台灣分公司 TTSS 電信技術支援課 Name:
網路技術管理進階班---區域網路的技術發展
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分院 周文峰.
课程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了解NTP协议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掌握NTP协议的基本原理 掌握NTP协议的网络结构及实现模型
基礎網路管理 第十一章 OSPF路由協定 製作:林錦財.
陈开恒 交换机及 虚拟局域网 组网技术 陈开恒
交换机、虚拟局域网组网 (VLAN)技术与配置
實驗 3:Layer 2 交換器裝置之安全性設定與操作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子项目1 登录与管理交换机.
32 bit destination IP address
第 9 章 虛擬區域網路 (VLAN).
HL-003 以太网高级技术 ISSUE 1.1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Implementing Spanning Tree
Extend materials: physical layer and more
Access Networks.
网络技术培训之 以太网技术讲解 主讲人:辛庆祥 宽带产品技术支持部 2002/3.
锐捷网络实验室项目培训 交换技术.
DGS-1510 基隆教網教育訓練文件.
《交换式网络配置与管理》 教学设计 信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 冯志祥.
RFC3810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Version 2 (MLDv2) for IPv6
CISCO基本指令 課程補充教材.
华为路由交换精英培训 之组播.
个人介绍 我是小小.
实现 生成树 实现 RSTP.
交换机基本配置.
学做统一 清香四溢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总结汇报 ——第七党总支 刘红平.
織物的認識 演示者:陳明玲 美容科:家政概論.
实现生成树 描述STP.
项目四 网络隔离与广播风暴控制.
2026配置.
网络系统集成技术 管理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 第四章.
第十三章 使用VLAN扩展交换网络.
Link Layer &一點點的Physical Layer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成树协议

本章内容 STP回顾 RSTP端口状态与角色 RSTP快速过渡机制 RSTP拓扑变更机制 RSTP兼容性 配置RSTP 传统生成树技术的问题 MSTP基本概念 配置MSTP

课程议题 STP回顾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STP概念 STP IEEE 802.1d 二层网络中环路 冗余链路 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STA生成树算法

BPDU报文 STP交换机利用BPDU报文来交换信息 BPDU报文有两种类型 配置BPDU:由根交换机周期性的发出,包括根网桥ID、发送网桥ID、链路开销、时间间隔等参数 ,非根网桥收到后修改参数进行转发。 TCN(opology Change Notigication,拓扑变更通知 ):交换机检测到拓扑变更后,向根交换机的方向发送TCN报文,通知拓扑变更。

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 Version :版本号,802.1D的版本号是0 Protocol ID:协议号,目前都是0 Message Type Flags Message Type :消息类型,指名为配置BPDU还是TCN BPDU Root ID Cost of Path Flags:表明此报文是TC报文还是TCA报文 Bridge ID Port ID Root ID:根交换机ID Message Age Cost of Path:到根交换机的路径开销 Maximum Time Hello Time Bridge ID:发送交换机的ID Forward Delay

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 Port ID:发送BPDU端口的ID Protocol ID Port ID:发送BPDU端口的ID Version Message Age:消息寿命,每经过一个交换机递增1,为各网桥到达根交换机的跳数 Message Type Flags Maximum Time:当一段时间未收到任何BPDU,生存期达到Max Age时,网桥则认为该端口连接的链路发生故障。默认20秒 Root ID Cost of Path Bridge ID Hello Time:发送BPDU的周期,默认2秒 Port ID Message Age Forward Delay:BPDU全网传输延迟,默认15秒 Maximum Time Hello Time Forward Delay

BPDU报文

端口状态 生成树端口的四种状态 Blocking Listening Learning Forwarding 接收BPDU,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帧 Listening 接收BPDU,不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帧,但交换机向其他交换机通告该端口,参与选举根端口或指定端口 Learning 接收和发送BPDU,学习MAC地址,不转发数据帧 Forwarding 正常转发数据帧

生成树协议端口的状态 生成树经过一段时间(默认值是50秒左右)稳定之后,所有端口要么进入转发状态,要么进入阻塞状态。 Block 20秒最大生存时间 Listening 15秒转发延时 learning 15秒转发延时 Forwarding 生成树经过一段时间(默认值是50秒左右)稳定之后,所有端口要么进入转发状态,要么进入阻塞状态。

STP定时器 Hello time:根交换机发送BPDU报文的时间间隔就是Hello time, 默认为2s。这个时间也可以通过配置修改,但是通常不建议修改。 Max-age:如果交换机发现某个根端口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到BPDU报文则认为网络中拓扑发生变化,则向根交换机发送TCN(拓扑变更通知)BPDU报文,这段时间就是最大生存时间,默认为20s。 Forward delay time:转发延迟时间。这个时间是端口停留在监听状态和学习状态的时间。默认情况下,延迟时间为15s,该定时器也可以通过配置修改。

TCN BPDU 当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时交换机发送TCN BPDU报文 处于转发状态或监听状态的端口,状态变为阻塞 处于未启用状态的端口进入转发状态,并且交换机上有其他的转发端口 交换机从指定端口收到TCN BPDU报文

TCN BPDU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交换机会从自己的指定端口向外发送TCN BPDU报文 接收到TCN BPDU报文的交换机向发送者发送TCA报文 根交换机接收到TCN BPDU报文向网络中发送TC BPDU 收到TC BPDU的交换机将MAC地址表老化时间设为15s(正常是300秒)

TCN BPDU A 根交换机 4 3 5 B 5 C 6 6 D 1 2 E TCN TCA F TC

课程议题 RSTP端口状态与角色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STP存在的问题 STP收敛速度过慢 一些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可提供1s以内的收敛时间 STP不具有竞争性 STP:收敛时间50s

RSTP概念 IEEE 802.1w 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对于STP技术的改进主要在于缩短网络的收敛时间。RSTP的收敛时间最快可以达到1s以内。 RSTP具有向下兼容的特性,如果网络中部分交换机运行STP,那么运行RSTP的交换机会自动以STP方式运行。

RSTP端口状态 相对与STP,由于RSTP省去了很多中间状态,使得端口状态更简单。 禁用 丢弃 否 阻塞 监听 学习 是 转发 STP端口 是否转发数据 是否学习MAC地址 禁用 丢弃 否 阻塞 监听 学习 是 转发 相对与STP,由于RSTP省去了很多中间状态,使得端口状态更简单。

RSTP端口角色 根端口(Root Port):根端口处于非根交换机上,根端口是本地交换机距离根交换机最近地端口。非根交换机通过根端口接收BPDU。 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RSTP的指定端口也和STP中的一样,指定端口是以太网段用于转发数据的端口。 替代端口(Alternate Port):替代端口是RSTP中新引入的端口角色,作为根端口的备份端口。替代端口可以接收BPDU报文但是不转发数据。 备份端口(Backup Port):RSTP中的备份端口作为指定端口的备份端口,可以接收BPDU报文但是不转发数据。

RSTP端口角色 在上图所示拓扑中,各端口角色如图中标注

课程议题 RSTP快速过渡机制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RSTP BPDU格式 在RSTP中,对BPDU报文中的flag字段做了大量的调整,将STP中未使用的位都使用起来。

RSTP快速过渡机制 边缘端口:当链路发生转变时,边缘端口不会产生拓扑变更通知。如果边缘端口接收到BPDU报文,那么它会立即从边缘端口的状态进入到正常生成树端口。 链路类型:在RSTP中,将链路分为两种类型,点到点链路类型和共享式链路类型。默认情况下,如果端口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那么认为它是点到点的链路类型,如果端口工作在半双工的工作模式,那么认为它是共享式的链路类型。

RSTP快速过渡机制 连接主机的端口通常配置为边缘端口

RSTP快速过渡机制 在初始状态,交换机端口处于学习状态,互相发送提议 BPDU

RSTP快速过渡机制 交换机B收到A发送的提议BPDU,发现此BPDU报文为上级BPDU,那么会认为自己的接收端口是根端口。 交换机B向交换机A发送协定 BPDU报文,当A收到协定报文后,端口立即进入转发状态。此时交换机B的根端口也进入转发状态。

RSTP快速过渡机制 交换机B从学习状态的指定端口发送提议BPDU报文。 交换机C回复协定BPDU,那么交换机B的指定端口进入转发状态,C交换机上根端口进入转发状态。

RSTP拓扑变更机制 拓扑发生时,交换机向网络中扩散TC BPDU报文 收到TC BPDU报文的交换机将自己的MAC地址表生存时间设短

RSTP兼容性 RSTP 协议会根据收到的BPDU 版本号来自动判断与之相连的网桥是支持STP 协议还是支持RSTP 协议。如果收到STP BPDU就按照STP 的操作方式运行。 存在的问题: 如果网络中有一台运行STP的交换机,会导致所有的交换机都以STP方式运行。

RSTP兼容性 RSTP 协议提供了protocol-migration 功能来强制发送RSTP BPDU 交换机A强制发送RSTP BPDU,交换机C发现与之互连的网桥是支持RSTP的,这时两台交换机就都以RSTP 协议运行了

课程议题 配置RSTP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配置RSTP——基本配置 步骤1:进入全局模式 步骤2:开启生成树协议 步骤3:配置生成树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步骤2:开启生成树协议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锐捷交换机上,默认状态下STP协议是关闭的,需要用命令打开 步骤3:配置生成树模式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 mstp | rstp | stp }

配置RSTP——配置链路类型 步骤1:进入需要配置的端口 步骤2:配置端口链路类型 Switch(config)#interface interface 步骤2:配置端口链路类型 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link-type { point-to-point | shared } 可以根据需要将端口配置为点对点模式或共享模式,point-to-point为点对点模式,shared为共享模式。

配置RSTP——配置RSTP版本检查 对所有端口进行强制版本检查: 对特定端口进行强制版本检查 Switch#clear spanning-tree detected-protocols 对特定端口进行强制版本检查 Switch#clear spanning-tree detected-protocols interface interface

配置RSTP——配置PortFast 端口 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portfast 禁用接口的PortFast特性: 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portfast disable 使所有接口启用PortFast特性: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portfast default 查看接口PortFast特性的状态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interface

课程议题 传统生成树的问题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传统生成树的问题 STP和RSTP,在网络中进行生成树计算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到VLAN的情况 例如上图中的switchA和switchC之间的链路被阻断

课程议题 MSTP区域与实例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多生成树协议(MSTP) 多生成树协议MSTP

多生成树实例 Instance:一台交换机的一个或多个Vlan的集合 因为很多Vlan采用一个Vlan实例,可实现预期的负载均衡 交换机只运行二个实例,减少交换机系统的资源

多生成树协议的区域 MST region:有着相同instance 配置的交换机组成的域,运行独立的生成树(IST,internal spanning-tree)

多生成树协议的区域 MST region的划分 同一个MST区域的交换机的以上配置属性必须相同 MST配置名称(name):最长可用32 个字节长的字符串来标识MSTP region。 MST revision number:用一个16bit 长的修正值来标识MSTP region。 MST instance—vlan 的对应表:每台交换机都最多可以新增64 个instance,instance 0 是强制存在的,用户还可以按需要分配1-4094 个vlan 属于不同的instance(0-64),未分配的vlan 缺省就属于instance 0 Instance 0 所对应的生成树称之为CIST(Common Instance Spanning Tree) 同一个MST区域的交换机的以上配置属性必须相同

MSTP术语 在MSTP网络中,会形成很多的生成树,包括MSTI生成树、IST、CIST、CST。 MSTI生成树:每个Instance中的生成树叫做MSTI(Multiple Spanning-Tree Instance)生成树。 IST:IST(Internal Spanning Tree)是MST区域内的一个生成树。IST实例使用编号0。IST使整个MST区域从外部上看就像一个虚拟的网桥。 CST:CST(Common Spanning Tree)是连接交换网络内部的所有MST区域的一个生成树。每个MST区域对于CST 来说相当于一个虚拟的网桥。如果将MST区域视为一个网桥,那么CST就是这些“网桥”通过STP或RSTP计算出来的一个生成树。 CIST:IST和CST共同构成了整个网络的CIST(Common and Internal Spanning Tree),它相当于每个MST区域中的IST、CST以及802.1d网桥的集合。STP和RSTP会为CIST选举出CIST的根。

MSTP术语 实例1和实例2各自运行本实例的生成树,称为MSTI生成树 在整个区域A中所有的交换机运行一个生成树,称为IST 区域A和区域B各自被视为一个网桥,在这些“网桥”间运行的生成树被称为CST

课程议题 配置MSTP 该页本章PPT每项议题首页,用于表述本议题的主题。每项议题的开始都要使用本页 “课程议题”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一级标题为“本章内容”的一级标题,位于红色部分最中央,使用28磅黑体,白色,加粗,加阴影。 注: 本页适合长度较短的一级标题。

配置MSTP——MSTP基本配置 步骤1:启用生成树 步骤2:选择生成树模式为MSTP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步骤2:选择生成树模式为MSTP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p 在锐捷交换机中,默认情况下,当启用生成树后,生成树的运行模式为MSTP。

配置MSTP——MSTP属性配置 步骤1: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步骤2:进入MSTP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步骤2:进入MSTP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步骤3: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与生成树示例的映射关系 Switch(config-mst)#instance instance-id vlan vlan-range

配置MSTP——MSTP属性配置 步骤4:配置MST区域的配置名称 步骤5:配置MST区域的修正号 步骤6:配置MST实例的优先级 Switch(config-mst)#name name 步骤5:配置MST区域的修正号 Switch(config-mst)#revision number 参数的取值范围是0~65535,默认值为0。 步骤6:配置MST实例的优先级 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 mst instance priority number

配置MSTP——查看MSTP属性 看生成树的全局配置及状态信息 查看MSTP的配置结果 查看特定实例的信息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查看MSTP的配置结果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查看特定实例的信息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mst instance 查看特定端口在相应实例中的状态信息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mst instance interface

配置MSTP——实现负载分担 通过配置使得不同实例中具有不同的根交换机,可以实现负载分担

课程回顾 STP回顾 RSTP端口状态与角色 RSTP快速过渡机制 RSTP拓扑变更机制 RSTP兼容性 配置RSTP 传统生成树技术的问题 MSTP基本概念 配置MSTP 本页PPT为本章内容结束时的总结页面 “课程回顾”使用30磅黑体,黑色,加阴影; 正文占位符固定页面位置中不变; 一级标题使用21磅黑体,蓝色,加阴影;左对齐,项目编号统一;行距1.5。 页面中图片大小、位置、版式不得更改。

Q&A 提问时间PPT,本页为本章PPT的结束页,本页出现课程进入提问与回答阶段。 “Q&A”大小、形状与位置不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