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面神经的影像学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鲜军舫 王振常. 面神经的正常解剖 脑桥段 脑池段 内听道段 迷路段和膝神经节 鼓室段和后膝 乳突段 腮腺段.
Advertisements

胃炎肠炎胃炎肠炎 心脏病心脏病 血管病变血管病变 夭折夭折 肾病肾病 癌症癌症 气管炎气管炎 疟疾疟疾 胃炎肠炎肺炎结核病 肺炎肺炎 结核病结核病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志强 颅眶沟通性病变 影像学表现. 颅眶沟通性病变 视神经管沟通性病变 眶上裂沟通性病变 眶骨其它途径沟通性病变 (穿支血管间隙及骨质破坏缺损区等)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影像教研室 张 莹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 《医学影像诊断学》
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本科五年制第五版教材)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脑血管疾病与脑血管意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放射科.
病例讨论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许祖梅.
第九章 骨关节病变MR诊断 陈 燕 萍 南方医院影像中心.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IMAGING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2014年5月19日病例随访讨论 影像科 陈潭辉.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 佘德君.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急性脑梗塞继发出血中的应用 瑞安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阮海建 贾庆 本课件由本人授权在省技术网发布.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酒精中毒性脑病影像学表现 西安市第一医院 医学影像科 惠 志 强.
颅内肿瘤.
Chiari畸形 延髓 颈髓 蛛网膜下腔 左侧椎动脉 硬膜外脂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李玉萍 颅骨表皮样囊肿随访 CT MR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李玉萍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眼球病变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邢振
老年脑内囊性病变 影像学鉴别诊断 ——病例分析 脑外科 东潇博 2015年4月7日.
乳 腺 癌.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读书报告.
病 史   患者男,34岁,发现右腮腺肿物1个月 (MR ).
Radiolog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
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鼻咽纤维血管瘤 王莉莉
新生儿脑病的影像诊断 湖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 李晓明.
中枢神经系统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张祯铭.
正常MR人体组织信号特征 脂肪、骨髓 脂肪具有T1短、T2长和Pd高,所有加权像为强信号。骨髓内含脂肪多,呈高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 天津铁厂职工医院放射中心 王献忠.
CT 临床应用 常规检查,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对软组织的显示优于常规X线检查。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脑瘤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云亭.
膝关节常见病MRI诊断 2017/9/1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医学影像学部.
腹膜、网膜及肠系膜转移癌MRI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脑血管病变的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脑室肿瘤 王秋霜.
鞍结节脑膜瘤 2013级影像 吴志斌.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射科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 严福华
第145期读片窗 彭德新
髓母细胞瘤 2015级影像规培生 严文杰.
第201期读片窗 医学影像中心 王志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李秀梅.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内科 殷晓山 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一) 邬海博 Diagnostic Radiology of Central Nerve System
高磁豫率磁共振对比剂临床应用体会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代荣.
脑膜瘤CT、MRI表现.
3.0T-MR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松果体区占位影像诊断 附一影像科 林雪花.
读 片.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 中国煤炭总医院 影像科.
读书报告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 及鉴别诊断 龚 涛.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 CT和MRI表现.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颅脑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颅脑恶性淋巴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者系全身恶性淋巴瘤的局限表现,原发性者病灶仅局限于颅脑,且在半年内全身其它脏器未见淋巴瘤征象,较少见,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其临床表现各异,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本病对放疗和化疗敏感,因此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理 原发性者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T细胞极为少见。 继发性者可为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上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围着血管向外浸润形成袖套状结构;另一种是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生长。 肿瘤无包膜,边界多不清楚。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无明显新生肿瘤血管,肿瘤周围的血管壁明显破坏导致脑血管屏障严重受损。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大小。 颅高压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生于颅骨者多表现为头皮无痛性肿块。 中老年多见。 病程相对短。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影像学表现 平扫CT表现: 特征为高密度肿块(原因:淋巴瘤细胞密集,核浆比例大)。 CT增强扫描:大部分均匀一致显著强化(肿瘤周围的血管壁明显破坏—BBB受损),部分不均匀强化。 发生颅骨者表现为颅骨内外弥漫软组织肿块,颅骨破坏相对轻微,外形基本完整。

动脉期 延迟扫描 2005-12-19CT平扫 男,60岁,右下肢僵硬、乏力、麻木20多天,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动脉期 要了解肿瘤本身强化特征需延迟扫描 CT平扫 延迟扫描 男,50岁,反复头痛1年,加剧1个月。颅内多发病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要了解肿瘤本身强化特征需延迟扫描 延迟期 延迟期矢状位重建 动脉期 男,50岁,反复头痛1年,加剧1个月。颅内多发病灶。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病理组织切片

骨窗位 穿透性生长模式是颅骨恶性淋巴瘤的特征。 增强扫描 CT平扫 男,54岁,头痛3个月,右下肢麻木、乏力1个月。CT平扫呈顶骨内外略高密度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顶骨结构尚完整。

CT平扫 男,27,颅脑外伤2个月。 左侧硬膜下血肿?左额头皮血肿?

CT平扫骨窗位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囊变部分无增强。 瘤周水肿带: 轻、中及重度度水肿带,占位效应相对较轻。 多发病灶不少见。 原发者与继发者影像表现相类似。

影像学表现 发生于颅骨及硬膜者表现: 颅骨内外均可见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而相应的颅骨质破坏较轻微,颅骨外形尚存,而颅骨两旁却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且大小不成比例。

影像学表现 MRS表现 病灶MRS显示Cho峰升高、Cr及NAA峰降低或消失,出现Lip峰或Lac峰,放疗后病灶复查,其波谱表现可恢复正常,Cho峰较放疗前明显下降,NAA表现为最高峰,Lip峰及Lac峰均消失。 Cho峰升高反应肿瘤组织的高细胞组成及膜转换的加速,NAA峰的降低提示神经元的受损,Lip峰的升高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内富含Lip小体。

男,50岁,小脑蚓部及左侧额颞叶多病灶

MR-0046887,女,46岁,间歇性头痛3年,加剧6天伴呕吐

T1WI-C+ MR-0046887,女,46岁, 左侧脑岛区类圆形团块状强化灶 T1WI-C+

MRI检查可提示颅内恶性淋巴瘤诊断 T1WI MR-0050371.男,60岁, 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 T2WI

2005-12-28 MR-0050371.男,61岁, 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放疗后基本消失 2006-2-8

左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活检 8个月后病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颅脑MRI复查未见病灶复发。

2006-8-24(左锁骨上淋巴结)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灶性坏死(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性)。 证实了当初的影像诊断是正确的。

T1WI-C+ T2WI T1WI 女,68岁,发现左头顶肿物3月。

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颅骨。

MRI检查是颅内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手段 放疗及化疗后4月病灶基本消失

男,54岁,头痛3个月,右下肢麻木、乏力1个月。 MR-0045410,增强扫描 病理(2005-10457): 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性

MRI检查可提示颅内恶性淋巴瘤诊断 男,54岁,头晕2个月,记忆力差1个月。

脑内明显强化的实性肿块MRS上出现Lip峰是恶性淋巴瘤的较特征性表现 MRS示CHO明显升高,可见Lip峰

MRI检查是颅内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估的最有效手段 放疗及化疗后4月小脑蚓部及右侧基底节区病灶消失

MRS示基本正常谱线

女,47岁,左侧肢体无力10天

MRS示CHO明显升高,可见高耸的Lip峰

放疗及化疗后5月病灶消失

MRS可作为肿瘤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 MRS示基本正常谱线

颅内淋巴瘤细胞致密,细胞外间隙狭窄,细胞核浆比大 水分子扩散受限,可用于鉴别诊断。 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灶性坏死(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性)。 细胞外间隙 DWI (弥散加权成像) 细胞核浆比 颅内淋巴瘤细胞致密,细胞外间隙狭窄,细胞核浆比大 水分子扩散受限,可用于鉴别诊断。 相关

DWI上病灶高信号范围与增强大小一致

T2WI T1WI-C+ DWI DWI上病灶高信号范围与增强大小一致,尤于常规T1WI和T2WI

PWI示肿块呈低灌注,有别于胶质母细胞瘤的高灌注

MRS

2008-10-24(放疗10次后) 2008-11-10 2008-9-6 DWI及ADC值可作为治疗后疗效评价指标

右侧四脑室旁淋巴瘤手术后3年,左侧小脑半球及左丘脑多发强化灶,部分呈环形强化。 脑内淋巴瘤复发病灶往往不在原发部位 术前MRI平扫+增强 术后MRI增强图像 右侧四脑室旁淋巴瘤手术后3年,左侧小脑半球及左丘脑多发强化灶,部分呈环形强化。

注射对比剂后8分肿增强扫描图片 注射对比剂后立即增强扫描图片 个人经验:注射对比剂后5-15分钟左右扫描更易显示病变。

T1WI T2WI T1WI-C+ 男,62岁,反复头晕半个月,外院诊断为脑膜瘤 MRS ACD图 DWI

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性) 脑膜瘤呈高灌注 灌注曲线 胼胝体肿块高强化低灌注—提示乏血供 CBV图 CBF图 MTT图 病理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性) 脑膜瘤呈高灌注

瘤体rCBV值=0.16,rCBF值=0.52, rMTT值=0.85, rCBV值变化最明显。 T1WI-C+ T2WI 瘤体rCBV值=0.16,rCBF值=0.52, rMTT值=0.85, rCBV值变化最明显。 灌注曲线图 MTT图 CBV图-低灌注 T2FLAIR CBV图-高灌注 病理:胶质母细胞瘤(IV级)

TE=135ms TE=30ms 短回波可以显示Lip峰 中回波有利于显示Cho代谢物 定位图 TE=30ms时,Cho/NAA=1.21;TE=135ms时,Cho/NAA=6.12。

男,69岁,后枕部疼痛半年,左侧肢体无力4个月。

鉴别诊断 脱髓鞘脑病 转移癌 胶质母细胞瘤 脑脓肿:免疫缺陷者可表现为环形强化灶。 脑膜瘤 生殖细胞瘤

女,20岁,发作性四肢抽搐1次。

(右顶叶)符合间变性血管周细胞瘤伴坏死,核分裂10个/10HPF(WHOⅢ级)。 IHC:Bcl-2、CD99、CD56(+)、GFAP局灶(+); CD34血管(+)、EMA、PR、Neu-N(-); Ki-67(+、35%)。

小结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常位于脑表面或脑室旁或近中线部位。 T2WI肿瘤以等低信号为主。 增强后明显较均匀强化,握拳样或团块样强化。 多发肿瘤不少见。 颅内外肿块,明显强化,相应颅骨变化较轻应考虑本病可能。 ADC值测定有助于与胶质母细胞的鉴别。 MRS对定性诊断有帮助 PDI(灌注加权成像)对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低灌注高强化是其最重要特征。

有兴趣可阅读以下文献 1、曹代荣,王弘岩,李银官,等。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MRI和MRS诊断,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1):8-11。 2、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等。颅骨及硬膜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2):214-216. 3、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等。颅骨及硬膜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附6例报告),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1):47-50. 4、李秀梅,曹代荣,李银官,等。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征象分析,中国CT和MRI杂志,2008;第一期。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