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Advertisements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师 培训课程简介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办单位:北京六度天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 电话: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面试公开课 封面 山西省考面试QQ交流群: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项目决策 初步设计 技术设计 施工图设计 招投标 项目实施 竣工验收.
自主创业.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绩效考评表格设计 班级:15服务4班 姓名:杨冬茜.
第十五章 企业会计工作组织 制作人:徐文亮.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数据采集软件 使用介绍 2011年11月.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15章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 15.1 施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方法和程序 15.2 施工伤亡事故的一般预防 15.3 案例分析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上) 一、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 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 四、风险控制.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克劳斯-雷克曼 教授 德国 凯勒数控教学仿真软件有限公司
实用操作系统概念 张惠娟 副教授 1.
本章重难点: 1.公文的格式 2.收文处理 3.发文处理 4.立卷归档要求 5.文书立卷标准
卫生法规 主讲人:石悦.
第六章 农业企业标准化工作 1、 农业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和 任务 2、 农业企业标准体系.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班组绩效管理 东联公司机械二队吊车一班 2017年5月.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 明 军 《网络信息安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肖 明 军
第 3 章 基本概念.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S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第3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陈恭和.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人员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ertifica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应用 ©2013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机械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管理 Maintenance integrity & reliability.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投资建议书 XXX有限公司 制作人: 制作日期: mp2_v_styleguide_ ppt 1.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内容提要 一、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四、安全评价 五、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六、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七、事故应急救援 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九、事故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 十、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GB/T 15236-94 ) 一、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2.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3.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4.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GB/T 15236-94 )

1.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熟悉安全生产有关内容; 二、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重大危险源等分类原则; 三、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

安全生产: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 1.1《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安全生产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安全生产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分类? 事故隐患:指现存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本质上属于危险、有害因素的一部分。 事故隐患分类? 生产事故: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伤害人体、损失财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伤亡事故: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的程度用危险度表示。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GB18218-2000) 生产事故: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伤害人体、损失财务、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伤亡事故: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安全: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安全是相对概念,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在内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它是生产中“预防为主”根本体现。 它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掌握含义)。

2.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二、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三、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四、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安全生产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原则。 系统原理:整合分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 人本原理:能级原则、动力原则、激励原则;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技术、教育、法制)、本质安全化原则; 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理论意义: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过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学》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知道委员会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理论概念: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理论概念: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理论内涵: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理论意义: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学》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知道委员会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安全是指系统的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系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在事故致因方面,除了关注不安全行为,还应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是相对的 关键是减少各类危险源所致的总危险性; 要不断控制所产生的各类危险源,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安全管理学》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知道委员会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事故预防的原理和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 事故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缩小; 事故预防和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3.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与安全生产方针 一、了解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二、熟悉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指明了安全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 “预防为主”指明了安全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

4. 安全生产“五要素” 及其关系 一、掌握安全生产“五要素”; 二、了解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注意掌握每一要素的内涵)

1. 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况为五个因素,对该五个因素的正确描述是( )。 A 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C.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 D.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2.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 ),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 A.内在潜力 B.创造热情 C.个人兴趣 D.合作精神 3.某企业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建立了有序的多级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各级(层次)部门各司其责,某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上一层次来协调,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的有效控制。这种管理方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动力原则 B.封闭原则 C.激励原则 D.整分合原则 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防消结合,预防为主 C.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D.以人为本,持续改进

5. 在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设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 A. 系统安全理论 B.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 5.在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设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 )。 A.系统安全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D.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6.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管理的缺陷 C.物的不安全状态 D.员工安全素质低 7.危险度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 )确定。 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性 C.危险性与危险源 D.可能性与严重性 8.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有( )。 A.动力原则 B.整分合原则 C.安全第一原则 D.激励原则 E.能级原则

9. 根据本质安全的概念,( )是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A. 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 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C 9.根据本质安全的概念,( )是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卫星定位仪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 10.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 ) 。 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 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 D.预防原理的3E原则 11.系统安全理论是阐述导致事故原因的一种理论,它认为事故是由于( )产生的 。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上的缺陷 D.系统的不可靠性 12.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此规定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 )最相符合。 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预防原理 D.强制原理

13.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 )。 A.生产工艺 B.设备设施 C.人员 D.作业环境

17.安全技术措施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 )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A.人的 B.物的 C.环境的 D.设计的 18.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下列运用强制原理的是( )。 A.安全第一的原则 B.3E原则 C.动力原则 D.监督原则 E.整分合原则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3.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4.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 建设项目“三同时” 6. 安全生产检查 7.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三、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 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部门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部门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责,调动各部门与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根据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防止形式主义。 (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制定和落实,并应适时修订。 (5)应由配套的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真正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覆盖范围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班组长 岗位工人 (注意了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内容)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3.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一、了解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 二、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三、熟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四、掌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安全技术措施: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分类: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安全监控系统。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隔离;设置薄弱环节;个体防护;避难与救援;安全监控系统。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的原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分类:安全技术措施;卫生技术措施;辅助措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 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措施名称; 措施目的和内容; 经费预算及来源; 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确定编制时间 布置编制工作 确定项目和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 审批措施计划 下达措施计划

4.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二、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三、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与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资格证与安全生产培训合格证的培训;安全生产再培训;各类培训的时间与内容要求?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概念与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实行何种制度?其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哪两方面?特种作业人员重新考核?操作证复审的期限与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 新从业人员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时间?换岗与重新上岗的车间及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内容? 5.2 教育的对象和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崔国璋等编,劳动保障出版社 思想教育:安全方针、形势、任务和重要意义。 法制教育:法规、执法、守法、权力义务教育。 知识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安全卫生知识 技能教育:不同岗位或工种所必须的安全生产方式和手段。 5.3教育形式和方法 几种重要的安全教育制度: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复工教育、全员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方法: 课堂讲授法 实操演练法 案例研讨法 读书指导法 宣传娱乐法 安全生产教育形式?

一、了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二、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内容。 5、建设项目“三同时” 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一、了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二、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内容。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可行性研究:应进行职业安全卫生论证并编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将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纳入投资计划,法规要求项目开展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并报送审批; 初步设计:设计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接受审查和批复; 施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试生产: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生产和设备调试,并制定出完整的安全卫生制度和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预案;法规要求项目开展劳动安全卫生验收评价并报送审批; 竣工验收:同时开展劳动安全卫生专项审查验收,通过后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 投产使用:应同时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投产使用,并维护保养确保效果。

6. 安全生产检查 一、熟悉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二、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及要求; 三、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定期安全检查 ☉经常性安全检查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专业(项)安全检查 ☉综合性安全检查 ☉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软件系统: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硬件系统: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备、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崔国璋等编,劳动保障出版社 具体的手段是安全检查表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安全生产检查是指对生产过程健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危险与有害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其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并消除它们,确保安全生产。其方法类型包括: 常规检查 安全检查表法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仪器检查法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安全检查准备 ☉实施安全检查(即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法获取信息的过程。 )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整改落实

7.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一、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二、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三、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四、熟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的法律依据; 五、熟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按防护性能分类: 头部护具类 呼吸护具类 眼(面)护具类 防护服类 防护鞋类 防坠落护具类 按防护部位分类: 头部防护用品 呼吸器官防护用品 眼面部防护用品 听觉器官防护用品 手部防护用品 足部防护用品 躯干防护用品 护肤用品 防坠落用品 9.1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于工作需要配戴和分发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帽、棉帽、风镜、防寒耳罩、工作服、毛巾、手套、水鞋、雨衣、防寒服等。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可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预防或减轻严重伤害和职业危害的劳动防护用品。 (一)头部防护类: 安全帽; (二)呼吸器官防护类: 过滤式防毒面具、防尘口罩 (三)眼、面部防护类:电焊面罩; (四)听觉器官防护类:防噪声护具; (五)防护服装类:防静电服; (六)手足防护类:耐酸手套; (七)防坠落类防护用品:安全带;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一般劳动防护用品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按照用途分类 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可分为 防坠落用品 防冲击用品 防触电用品 防机械外伤用品 防酸碱用品 耐油用品 防水用品 防寒用品 防尘用品 防毒用品 防放射性用品 防热辐射用品 防噪声用品等 9.1 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或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是指由于工作需要配戴和分发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工作帽、棉帽、风镜、防寒耳罩、工作服、毛巾、手套、水鞋、雨衣、防寒服等。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指可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预防或减轻严重伤害和职业危害的劳动防护用品。 (一)头部防护类: 安全帽; (二)呼吸器官防护类: 过滤式防毒面具、防尘口罩 (三)眼、面部防护类:电焊面罩; (四)听觉器官防护类:防噪声护具; (五)防护服装类:防静电服; (六)手足防护类:耐酸手套; (七)防坠落类防护用品:安全带;

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标准,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作一次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确认防护用品对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检查内容包括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得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法律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主要要求:生产劳动防护用品企业所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机构核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 共分为6大类21小类。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组成: 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 由盾牌图形和编号组成。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 采用3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的方法编制。

1.根据《关于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生产、经营、贮存危险物品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A.24 B.20 C.36 D.48 2.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是以( )考核为主。 A.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实际操作技能 C.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D.事故现场勘验技术 3.“三同时”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 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4.按规定需要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其预评价工作应由( )具体实施。 A.建设单位 B.建设项目设计单位 C.当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D.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

5. 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下列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做法( )。 A. 使用前先做外观检查 B 5.生产经营单位应教育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下列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做法( )。 A.使用前先做外观检查 B.使用符合标准的产品 C.使用未经检测部门认可和检测的产品 D.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6.正确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列不属于选用劳动防护用品基本原则的是( )。 A.根据标准选用 B.穿戴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C.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选用 D.防寒保暖 7.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要求的是( )。 A.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 B.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C.符合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 D.同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等制度 8.安全检查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不属于安全检查必要步骤内容的是( )。 A.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B.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 C.实施安全检查 D.公示检查结果

9. 对于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从业人员做到( )。 A. 会修理护品 B. 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C. 会正确使用护品 D 9.对于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从业人员做到( )。 A.会修理护品 B.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 C.会正确使用护品 D.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E.会改进护品的防护性能 10.根据《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为人员安全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在新从业人员入厂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班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 A.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B.本单位职工奖惩制度 C.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事故案例 E.生产设备、安全装置使用方法 11.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违”现象是指( )。 A.违反作业规程、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安全规程 B.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C.违规进行安全培训、违规发放劳动防护用品、违规消减安全技措经费品 D.违反规定建设、违反规定生产、违反规定销售

12.在安全检查中,检查组应当对查出的隐患的( )进行复查,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A.整改落实 B.严重程度 C.整改资金 D.性质种类 D .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 E .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

16.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是指( )。 A.所有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B.从主要负责人副岗位工人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C.从主要负衡人到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D.所有行政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 17.按照有关规定,某炼钢厂的( )必须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上岗。 A.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特种作业人员 C.新人厂的炼钢工人 D.产品质量检验员 18.根据有关规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3个月 B.6个月 C.一年 D.二年

19.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安全标志证书由( )监制。 A.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B.国家特种设备管理局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 20.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飞轮外部安装防护罩,属于( )安全技术措施。 A.限制能量 B.隔离 C.故障设计 D.设置薄弱环节 21.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责任制落实 B.保证资金的有效投人 C.保证技术措施的科学性 D.保证计划的可靠性 2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投入资金,以实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投入主要包括( )的费用。 A.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工程 B.为职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C.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D.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E.重大生产设备更换

三、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一、了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二、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了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二、熟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三、熟悉安全生产(包括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 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 政府监督与其它监督相结合 (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两种重要形式: 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程序?); 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程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 事前监督管理:主要是颁发管理有关安全生产事项的许可; 事中监督管理:主要是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包括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 事后监督管理:主要是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处理以及应急救援。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7项主要内容。

2、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一、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二、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三、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特点: 实行垂直管理 监察和管理分开 分区监察 国家监察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 日常监察 重点监察 专项监察 定期监察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熟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二、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监察人员的职责; 三、了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特种设备监察体制:专项安全监察 特种设备监察体制的特点:强制性、体系性、责任追究性。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两项制度: 市场准入制度 从设计、制造、安全、实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式: 行政许可制度 监督检查制度 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1.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A.垂直管理、集中监察 B.横向管理、分级监察 C.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D.横向管理、集中监察 3.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 A.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B.坚持行业自律原则 C.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E.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基本特征是( )。 A.权威性 B.自愿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E.普遍约束性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威性、强制性和( )。 A.普遍适用性 B.普遍约束性 C.持续改进性 D.社会规范性

四、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的分类 2.安全评价的程序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安全评价方法 5.安全评价报告

1.安全评价的分类 一、了解安全评价的分类; 二、掌握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三、掌握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 四、掌握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   二、掌握安全预评价的内容;   三、掌握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   四、掌握安全现状评价的内容;   五、熟悉专项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的分类 ☉安全预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 安全预评价 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议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 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找出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安全现状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全面评价。(注意安全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专项安全评价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如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产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的专项安全评价。

2. 安全评价程序 一、了解安全评价的一般程序; 二、熟悉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安全评价的程序 准备阶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 明确评价对象; 以下的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 明确评价对象; ☉ 组成评价组; ☉ 编写安全评价大纲; ☉ 进行现场评价(或类比工程的现场评价); ☉ 编写安全评价报告; ☉ 安全评价报告的交接。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目的在于识别危险的来源; 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仍然存在的危险性是否可以接受。

3.危害因素辨识 一、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二、熟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害、危险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害、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爆破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10类 粉尘类 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化学物质类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危害因素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识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等

4. 安全评价方法   一、了解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   二、熟悉常用安全评价的方法。

注意掌握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的内涵。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按评价给出定量结果的类别: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按逻辑推理过程:归纳推理评价法;演绎推理评价法 按评价要达到的目的: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法;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法 按评价对象: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 注意掌握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的内涵。

5. 安全评价报告 一、了解安全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掌握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概述 生产工艺简介 安全预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概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设施措施评价; 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评价;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 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 电气安全评价; 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 工艺设施安全连锁有效性评价; 安全生产管理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件;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附录。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 前言 评价项目概况 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危险性预先分析 危险度与危险指数分析 事故分析与重大事故模拟 对策措施与建议 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封面 ☉安全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 ☉著录项 ☉目录 ☉编制说明 ☉前言 ☉正文 ☉附件 ☉附录

1. 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从而提高建设项目初期设计本质安全程度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 A. 安全验收评价 B 1.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从而提高建设项目初期设计本质安全程度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 A.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C.安全预评价 D.专项安全评价 2.某县城国庆期间将在人民广场举办大型游艺活动,如果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应当开展( )。 A.消防综合评价 B.安全预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专项安全评价 3.对于生产或储存、销售剧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在批准其获得或保持生产经营营业执照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提供的安全评价文件之一是( )。 A.安全预评价报告 B.专项安全评价报告 C.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D.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4.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危险、有害因素包括( )。 A.物理和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B.生物和心理以及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C.环境性危险、有害因素 D.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E.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5. 安全评价的目的未涉及( )。 A. 提出对当事人的处罚意见 B. 给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 C. 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 D 6.安全评价中的( ),是通过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识别系统中的潜在危险、确定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的目的。 A.危险指数方法 B.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C.事件树分析 D.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7.建设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的检测、考察,查找项目投产后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的安全评价属于( )。 A.专项安全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 C.安全现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8.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的分析评价是( )。 A.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B.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C.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D.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9.某生产经营单位拟新建一个液氯贮罐区,通过调研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时,应主要考虑( )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A.布局 B.气温 C.气压 D.气湿 10.对厂矿企业进行安全评价时,评价结果一般以表格形式表示,评价内容包括提出的问题、回答可能的后果、降低或消除危险性的安全措施。这种评价方法是 ( )。 A.事故树分析方法 B.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C.故障类捌和影响分析 D.事件树分析方法

11.安全验收评价涉及到对场所、设施、措施等方面的检查和评价。进行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时,对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的安全评价,属于( )内容。 A.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记录评价 B.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检查 C.易燃易爆场所评价 D.机械伤害防护设施评价 12.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和评价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进行安全评价时,通常要选用不同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评价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 A.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B.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 C.按系统性质分类法 D.按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分类法 E.按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分类法 13.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包括( )。 A.确定顶上事件 B.确定基本事件失效模式 C.确定基本事件逻辑关系 D.判定安全功能E.判定事件发生概率

五、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1、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熟悉重大危险源;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方法; 了解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组成: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标准对照法(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类:生产场所与储存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可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数十种,如事故数分析、危险指数法等。 ☉评价单元的划分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内容。可应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数十种,如事故数分析、危险指数法等。 ☉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数字模型 ☉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评价 ☉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评价及工艺物质危险性祥关系数的确定 ☉事故严重度评价 ☉危险性抵消因子 ☉危险性份及危险控制程度分级 2.1一般程序: 收集资料 风险辨识:事故类别、影响因素、事故机制 风险评价:可能性、严重度、风险值、风险级别 风险控制:制定计划、落实减少或防范风险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实施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 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企业对危险源的管理要求?) 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 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 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并实施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 危险源数据采集系统 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的目的?)

1.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重大危险源分为( )。 A.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B 1.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重大危险源分为( )。 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B.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 D.贮存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加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2.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辨识重大危险源依据是( )。 A.物质的临界特性及数量 B.物质的比重及数量 C.物质的密度及数量 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3.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标准,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500m B.400m C.600m D.550m

4. 某储存区贮存有煤油、汽油两种物质,其储存量分别是20吨、l7吨,临界量分别是l00吨、20吨,则储存区属于( )。 A 4.某储存区贮存有煤油、汽油两种物质,其储存量分别是20吨、l7吨,临界量分别是l00吨、20吨,则储存区属于( )。 A.非重大危险源 B.安全场所 C.事故隐患 D. 重大危险源 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判定重大危险源的依据是单元中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在量、危险物质的临界量和( )。 A.危险物质的种类数 B.危险物质的贮存方式 C.危险物质的贮存范围 D.危险物质的性质 6.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我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分为( )。 A.市(地)、省(区、市)和国家三级 B.县(市)、市(地)、省(区、市)和国家四级 C.乡镇、县(市)、市(地)和省(区、市)四级 D.县(市)、市(地)和省(区、市)三级

7.为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监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的危险物质,《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给出的分类是 ( )。 A.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使用场所重大危险源 B.储存区重大危险源和经营场所重大危险源 C.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 D.使用场所重大危险源和经营场所重大危险源 8.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列属于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是( )。 A.大型起重机 B.储存3吨的黑火药库 C.坝高30米的尾矿库 D.炼钢炉 9.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监管,对于新建项目中的重大危险、有害设施,企业应在该项目( )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 A.设计审查后 B.竣工验收前 C.开工建设前 D.投入运行前

六、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1、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2、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 3、职业健康监护

1、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一、掌握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 二、熟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三、熟悉职业病的目录; 四、了解影响职业病发生的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分类: 生产过程:原料、产品、工业毒物、高温、辐射等 劳动过程: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等 作业环境:不良气象条件、照明、通风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分类: 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其它因素

职业病概念及其分类 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分类: 2002.4.18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 ) 10类、115种 包括;①尘肺13种;②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③职业中毒56种;④物理因素职业病5种;⑤职业性传染病3种;⑥职业性皮肤病8种;⑦职业性眼病3种;⑧职业性耳鼻喉疾病3种;⑨职业性肿瘤8种;⑩其他职业病5种 另一种分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机因素、

职业病的发病过程,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主要条件: 有害因素的性质 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人体的健康状况

2. 职业危害评价与管理 一、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二、了解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 三、了解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相关内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家、地方、行业职业卫生技术规范、标准

有害作业分级评价的内容 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 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T3869-97《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T4200-97《高温作业分级》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GB/T14439-93《冷水作业分级》 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

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最高容许浓度(MA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接触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总粉尘与呼吸兴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3、职业健康监护 一、掌握职业危害申报内容、程序; 二、掌握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及内容; 三、了解职业病报告内容。

职业病危害申报 职业病危害项目: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职业病危害申报内容: 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程序 1)用人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卫生行政部门受理申报,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核实。 3)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

职业健康监护 1. 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健康检查 在岗期间健康检查 离岗时健康检查 应急检查 2.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

职业病报告内容 《尘肺病报告卡》 《农药中毒报告卡》 《职业病报告卡》 报告卡内容包括:用人单位的信息、职业病患者的基本信息、专业工龄、职业病种类、具体病名、中毒事故编码、同时中毒人数、发生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日期等。

1.不属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 A.劳动组织不合理 B.照明不良 C.劳动制度不合理 D.操作体位不良 5.我国现行法定的职业病分为: A.十类一百一十五种 B.十类九十九种 C. 十类一百零五种 D.九类九十九种

6.目前我国实行的生产性粉尘卫生标准有: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算术平均容许浓度 C.最高容许浓度 D.几何平均容许浓度 E.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7.下列内容中哪项不属于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 A.职业病的治疗 B.定期体检 C.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D.就业前体检 8.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的指标有: A.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B.工人接触时间 C.粉尘浓度 D.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 E.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9.在炼铁、炼焦等企业作业场所中,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是( )。 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氨气 10.恶劣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容易引起各种职业病下列可以造成职业性白内障的物理因素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激光 D.X射线 11.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有害物质作用于人体的( )和劳动者个体易感性三个主要条件。 A.途径 B.数量 C.方式 D.部位 12.某采石场工地作业场所存在白云石粉尘和大理石粉尘。测得两种粉尘的总尘浓度分别是8 mg/m3和10 mg/m3,两种粉尘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均是10mg/m3,则该作业场所( )。 A.总粉尘未超过接触限值 B.总粉尘超过接触限值 C.满足Ⅱ级危害程度 D.具有爆炸危险

13.已申报职业病危窖项目的生产经营单位,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导致所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改变的,应在新工艺改变后30日内向原申报机关( )。 A.申报注销职业病危害项目 B.重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C.申请职业病危害因素变更内容 D.申请监督职业病危害项目 14.职业健康检查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包括上岗前、在岗和离岗健康检查以及应急检查等形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合理安排劳动强度 B.筛选职业禁忌症 C.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D.确定是否缴纳工伤保险 15.用人单位应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调离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 )。 A.原件 B.职业病津贴证明 C.职业病诊断证明 D.复印件

16.根据《职业病报告办法》制定的职业病报告卡,适用于我国境内一切有职业危害作业的用人单位,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职业病。下列属于职业病报告卡报告的职业病是( )。 A.喷洒农药中毒 B.司机颈椎病 C.中暑 D.误喝农药中毒 17.作业环境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化学性有害因素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等,下列属于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是( )。 A.噪声 B.振动 C.一氧化碳 D.异常气象条件 E.电磁辐射

七、 事故应急救援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事故应急救援的策划与编制 3.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与特点; 二、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应急救援的要求;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过程(四个层次: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基本任务 组织营救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复杂性 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事故应急救援的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应急救援的管理过程 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一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

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达到降低或延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 制定法律、法规、标准 灾害保险、安全信息系统 阶段 内容与措施 预防 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达到降低或延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 制定法律、法规、标准 灾害保险、安全信息系统 安全规划、风险分析、评价 安全距离、设置防护墙 公众教育、安全研究 准备 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提高事故应急行动能力并提高响应效果。 建立应急体系、落实职责 编制预案、应急队伍建设 应急救援中心、应急资源 制定互助协议 应急培训与演练

阶段 内容与措施 响应 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和环境损失,并有利于灾害恢复。 事故的报警与通报 人员紧急疏散 急救与医疗 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 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 外部救援 恢复 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进一步改善 清理废墟、损害评估、原因调查 保险赔偿、贷款或拨款 失业复岗、应急预案复审 灾后重建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组织机构 应急中心 应急救援专家组 医疗救治 消防与抢险 监测组织 公众疏散组织 警戒与治安组织 洗消去污组织 后勤保障组织 信息发布中心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支持保障系统 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通讯系统 警报系统 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 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

2.事故应急救援的策划与编制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和层次; 二、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三、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及其内容要求; 四、熟悉策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五、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 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是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 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文件层次 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预案

应急预案进行策划时应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本地区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情况等; 本地区的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及其影响; 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本地区行政区域划分及工业区等功能区布置情况; 周边地区重大危险对本地区的可能影响;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 (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2)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 (3)危险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 (6)预案的批准、实施和维护。

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 方针与原则; 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 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及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 应急响应(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员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露物控制); 现场恢复;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辩识、评价; 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 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它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 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和财产、环境安全的措施; 现场恢复; 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3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   一、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要求;   二、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类型、任务及实施过程;   三、了解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效果的评审方法及内容。

演练要求 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及预案的要求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周密组织统一指挥 分步实施 注重实效

演练的类型 桌面演练 全面演练 功能演练

演练的基本过程 演练实施: 10.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 演练总结: 11.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 演练准备: 1.确定演练日期 12.汇报与协商 13.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14.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 15.举行公开会议 16.通报不足项 17.编写演练总结报告 18.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 19.追踪整改项的纠正 演练准备: 1.确定演练日期 2.确定演练目标和演示范围 3.编写演练方案 4.确定演练现场规则 5.指定评价人员 6.安排后勤工作 7.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 8.培训评价人员 9.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

演练结果的评价 通过划分: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的情况以评价应急预案

1. 预案评价人员在参与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的任务是( )。 A. 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B. 保障演练过程的安全 C 1.预案评价人员在参与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的任务是( )。 A.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B.保障演练过程的安全 C.确保演练活动的挑战性 D.确保演练进度 2.事故调查属于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 )阶段。 A.应急策划 B.应急准备 C.应急响应 D.现场恢复 3.“警戒与治安”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 )的二级要素。 A.应急策划 B.应急准备 C.应急响应 D.现场恢复 4.下列事故应急预案的要素中不属于应急准备的要素是( )。 A.机构与职责 B.教育、训练与演练 C.互助协议 D.接警与通知 5.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可将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划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 )。 A.不足项 B.整改项 C.改进项 D.总结项

6.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 A.指定评价人员 B.编写书面评价报告 C.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 D.追踪整改项的纠正 8.应急预案演练的主要参与人员包括( )。 A.参演人员 B.服务人员 C.模拟人员 D.评价人员 E.控制人员 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县级以上 B.地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乡镇以上 10.不属于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一级要素的是( )。 A.方针与原则 B.现场恢复 C.危险评价 D.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1.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 A 11.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 )。 A.三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和Ⅲ级(一般) B.三级,即l级(一般)、Ⅱ级(重大)和Ⅲ级(特别重大) C.四级,即I级(一般)、Ⅱ级(重大)、Ill级(特大)和Ⅳ级(特别重大) D.四级,即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2.某港务局针对其码头存放的油品制定了油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按照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划分,该预案是( )。 A.综合预案 B.现场预案 C.专项预案 D.临时预案 13.事故应急救援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的是( )。 A.立即营救受害人员 B.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C.进行应急能力评估 D.进行事故危害程度评估

14.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工厂选址的安全规划属于应急管理的( )过程。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17.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4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 )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 A.性质 B.原因 C.可控性 D.影响范围 E.严重程度

八、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   一、熟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二、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构成及其内容要求。

OSH-MS的运行模式

组织—责任与义务;能力与培训;OSHMS文件化;交流; 计划与实施—初始评审;体系策划、实施与运行;OSH目标;危害预防;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构成 方针—OSH方针;员工参与; 组织—责任与义务;能力与培训;OSHMS文件化;交流; 计划与实施—初始评审;体系策划、实施与运行;OSH目标;危害预防; 评价—绩效测量与监测;工伤、疾病和事件及其对OSH绩效影响的调查;审核;管理评审; 改进措施—预防与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OHS方针:4.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策划: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实施和运行:4.4.1结构和职责;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3协商和交流;4.4.4文件;4.4.5文件与资料控制;4.4.6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检查和纠正措施:4.5.1绩效测量和监视;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5.4审核。 评审:4.6管理评审。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评审及体系策划的内容; 二、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结构。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评审的目的: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基础 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绩效标准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始评审的内容: 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其适用性及需遵守的内容进行确认,并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害或控制风险; 对所有现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规定、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检查,并评价其对管理体系要求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分析以往企业安全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防护记录和趋势分析; 对现行组织机构、资源配备和职责分工等进行评价。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 确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制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目标及其管理方案; 结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机构职责分工; 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其所评价的风险进行分级,并确定不同风险的可承受性。其主要目的是: A. 有助于制定应急预案 B. 有助于确定文件与资料的重要性 C. 有助于识别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 D. 有助于确定组织机构与职责 2.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下列对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要求中,描述错误的是: A. 包括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B. 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C. 包括所有进入作业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 D. 包括所有工作场所内的设施 3.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评审,这属于下列哪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要求? A. 管理评审 B. 绩效测量与监测 C. 审核 D. 管理方案

5.下列不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职责的是: A. 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B. 负责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C. 负责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 D. 推动全体员工参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 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预防措施是指: A. 消除已发生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 B. 消除不符合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C. 消除已发生的事故所采取的措施 D. 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评审工作主要包括: A. 管理评审 B. 审核 C.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 D. 协商与交流 E.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应包括对下列哪些运行活动的控制? A. 材料与设备的采购与租赁活动 B. 工艺过程的设计活动 C. 培训计划的实施活动 D. 工作组织的设计活动 E. 劳务与工程的分包活动 9.下列哪些测量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动测量? A. 作业场所暴露水平 B. 损失工作日统计 C. 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检查 D. 不安全条件检查 E. 健康监护

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ILO——OSH2001基本要素“计划与实施”的内容包括( )。 A.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 B,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预案与响应、改进措施 C.初始评审、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D.初始评审、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改进措施 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包括学习与培训、初始评审、体系策划、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与评审完善等步骤。下列各项工作中,不属于体系策划的是( )。 A.确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B.对现有作业活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C.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D.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12.职业健康安金管理体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一种方式。对于尚未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生产经营单位,( )可作为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A.初始评审 B.体系策划 C.体系培训 D.体系文件编写 13.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的基础上,制定书面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容应包括( )。 A.承诺不发生任何生产安全事故 B.承诺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C.承诺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D.承诺杜绝发生职业病 E.承诺遵守自身适用的法律法规 14.根据有关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 )时,要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A.引进新设备 B.应用新技术 C.组织机构改变 D.使用新化学品 E.法人代表变更

九、事故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 1、事故的报告 2、事故的调查 3、事故分析 4、事故处理

1、事故的报告 一、了解事故报告的规定; 二、熟悉事故报告的范围、时限、内容、方式。

事故报告分类:事故快报和事故统计月报 事故快报时限: 10人以上,6小时,总局调度; 3~9人,12小时,总局调度; 1~2人,24小时,省市安监部门调度或总局调度(煤矿) 事故快报方式: 10人以下;网络传输软件或传真 10人以上;网络传输软件与电话同时,或传真与电话同时。

事故统计月报有关规定: 统计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一般事故按事故发生地,民航按飞行器注册地,渔业船舶按户籍港,境外和工海水上交通事故按户籍港。 轻伤、重伤、死亡

2、事故的调查 一、了解事故调查的目的; 二、熟悉国家和部门有关事故调查的原则与程序; 三、熟悉国家对事故调查组组成的有关规定; 四、熟悉事故调查组的人员构成要求、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力; 五、掌握事故调查常用技术和方法; 六、熟悉事故调查取证的一般原则。

事故调查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调查处理 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调查分级原则: 轻伤、重伤事故,生产经营单位; 一般死亡事故,地县级安监局; 重大事故,地市级安艰巨; 特大事故,省级安监局。 煤矿事故调查分级原则: 特别重大事故,国家煤监局; 特大事故,省级煤矿安全监察部门; 重大、死亡事故,煤监分局。

事故调查组成员:安监部门;公安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其它有关部门;工会组织;有关专家。 事故调查组职责: 查明事故情况; 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 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题出访致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取证: 现场处理; 物证搜集;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证人材料搜集; 现场摄影及绘图。

事故调查主要工作方法:设立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分设事故抢救组、综合组、技术分析组、管理调查组、善后处理组。(注意各组任务)。 事故调查工作的衡量: 事故原因分析是否准确; 责任人处理是否适当; 事故教训总结是否到位; 防范措施是否有针对性。

事故调查常用技术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 变更分析方法

3、事故分析 一、掌握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 二、熟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伤亡事故分类等有关标准;  一、掌握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方法;  二、熟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伤亡事故分类等有关标准; 三、掌握伤亡事故的分类。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间接原因:管理措施及决策的缺陷,或者环境的因素。

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整理和阅读调查资料 分析事故的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 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注意《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规定的事故分类方法,以及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和A.7不安全行为的分类内容。

4. 事故处理 一、了解事故性质认定的原则和程序; 二、熟悉事故责任认定和处理的依据; 三、掌握事故性质的认定方法。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四不放过”原则 公正、公开的原则 分级管辖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34号令)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75号令)

事故性质认定的依据与事故性质分类? 事故责任分类: 直接责任者 主要责任者 领导责任者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的责任分类: 行政责任: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1. 某工人在车间内操作冲压机,由于他带病作业,误按冲压机开关,导致事故的发生。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 )。 A. 作业环境不良 B 1.某工人在车间内操作冲压机,由于他带病作业,误按冲压机开关,导致事故的发生。其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有( )。 A.作业环境不良 B.从事禁忌作业 C.接触有毒物质 D.操作错误 E.健康状况异常 2.一次死亡(遇险)3-9人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 )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3.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其事故快报的逐级报送方式有()。 A.网络传输软件报送 B.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 C.传真报送 D.网络传输软件和传真同时报告 E.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4.事故调查的常用技术方法有()。 A.检查表法 B.故障树分析法 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 D.危险指数方法 E.变更分析方法

5.目前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公正公开和分级管辖的原则。 A.严刑厉法 B.四不放过 C.三不放过 D.五不放过 7.根据有关事故统计报告的规定,除道路交通、火灾和水上交通事故之外的其他察故,人员失踪超过( )天的,可以按照死亡事故进行统计报告。 A.7 B.10 C.15 D.30 8.事故调查中设立不同调查小组,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查清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查清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负责调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小组是( )。 A.综合组 B.技术组 C.管理组 D.善后处理组

9.某生产经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发生了事故,造成2人死亡。按照事故调查分级原则,该事故调查组应由( )的人员组成。 A.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工会等部门 B.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C.市(地)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D.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 10.为了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必须对事故进行归纳和分类。依照事故的( ),将事故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A.责任 B.后果 C.原因 D.性质 11.某从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了岗位操作规程,但因未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则该行为人应负( )责任。 A.直接 B.间接 C.领导 D.重要 1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 )。 A.决定参加单位和人员 B.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 C.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D.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 E.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13.事故调查取证是事故调查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 )。 A.现场处理 B.物证搜集 C.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D.估算财产损失 E.分析事故原因

十、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统计基础知识 2、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3、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1、统计基础知识 一、熟悉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二、熟悉常用统计图表的编制; 三、了解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

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设计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学中重要概念?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频数分布表、统计图、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和力散趋势指标。 集中趋势指标: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百份位数; 离散趋势指标:全距、四份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 技术资料的统计描述:比、构成比、率。

2、职业卫生统计基础 一、熟悉职业危害统计指标; 二、了解职业危害调查设计的种类和特点; 三、了解职业危害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

职业危害统计指标: 发病(中毒)率 患病率 病死率 职业危害常用调查方法: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t检验、u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与回归。 技术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对数计算、二项分布、x2检验。

3、事故统计与报表制度 一、了解事故统计的任务、统计分析的目的和步骤; 二、了解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三、 熟悉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四、熟悉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

事故统计指标: 绝对指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 相对指标: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 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行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地区安全评价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中两张基层报表的各项指标归类: 事故发生单位情况 事故情况 事故概况 伤亡人员情况 伤亡事故统计实行地区考核为主的制度,采用逐级上报的程序。

伤亡事故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算术平均法、相对指标比较法、统计图表法、排列图、控制图。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 直接经济损失: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1.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事故统计指标用以反映国家、行业和地区的事故情况。下列指标,可以用来进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安全生产情况比较的是( )。 A.事故平均经济损失 B.事故平均死亡人数 C.10万人死亡率 D.事故平均直接财产损失 2.某生产经营单位2005年总产值8000万元,因生产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l60万元,则该单位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是( )。 A.2 B. 0.2 C.20 D.5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1986),伤亡事故经济损失是指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引起韵一切经济损失。下列不属于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的是( )。 A.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B.善后处理费用 C.财产损失价值 D.工作损失价值

4.可用于煤矿企蛾安全生产状况的事故统计指标有( )。 A.事故死亡人数 B.损失工作日 C.百万吨死亡率 D.10万人死亡率 E.万车死亡率

谢谢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