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九年级(全一册) 思想品德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 主题词: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六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欣赏
文化生活 复习知识要点.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大马二中 石红亮.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思考:它们分别属于文化的哪些方面?.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沧海桑田 栏目策划.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 卢慧飞.
折线统计图 张家产中心完小.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要坚持党的领导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
第 六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五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层解·把书读透 考点一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How to Use Authentic Material in Teaching Chinese Effectively
Geophysical Laboratory
今年,中国政府最大的反毒品运动日前在公安部贾春旺部长的领 导下在云南 大理 开始 进行 。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宠物产品线信息分享.
5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服务进行时 ---之经典案例.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西藏 Tibet.
政策环境与旅游投资 Policy environment & Tourism Investment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第六课 我 的 国 家.
THE FIRST HALF OF 2011 WORKING REPOR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汉字翻译和变迁 姜荷仪 CHIN 302.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扇形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大学生口语学习风暴讲座 ——Blair.
小组名称:羽墨云轩 班级:五(4) 姓名:叶嘉莹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自主探究 1、中华文化在古代走过了怎样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3、文字有何作用?意义是什么?我国的史书典籍有何特点? 4、什么是包容性?有何意义? 5、如何再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追溯这些古代文明的源流,谈谈你的感想。

它们都曾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而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遗憾! 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 古巴比伦遗址 摩亨佐一达罗的大浴池遗址 埃及金字塔

1、古代辉煌的历程: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发展时期 殷商时期 春秋 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 天命神权 “敬德保民”思想 独尊儒术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促进统一的民族文化发展 产生宋明理学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具有划时代意义 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汉字、史学典籍 链 接 汉字: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链 接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为什么说“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又是什么意思?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 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你能说出中华文化这种包容性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探究: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谈谈己见。 (2)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辩论 辩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出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随着韩流的入侵,有人认为中华文化 走向衰落

知识梳理 辉煌历程 文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见证 史书典籍 原因 包容性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B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知 能 测 试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独树一帜。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 ) ①统一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重大作用 ②中国自华夏以来,留有丰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A 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 2、犹太人在欧洲生活了一千多年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但一千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一起而消亡了。这说明( ) A、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积极成分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可以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A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文化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这说明( ) A、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B、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C、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的挑战 D、坚持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原因 B

知识延伸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点,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于莫斯科宣布,中国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立刻沸腾起来了,激情和欢乐淹没了这座古老的东方都城,欢笑声、歌唱声、口号声、锣鼓声、鸣笛声汇在一起,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世界:中国需要奥运,奥运也离不开中国,西方文明孕育出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日益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将与越来越富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密切携手,共同谱写现代奥运发展的新篇章。 你能从中华文化包容性这个角度对奥运精神和中华文化结合做一个说明吗?

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 文字的作用、意义 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 台湾诗人余光中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两段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文字的作用、意义

“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2005年7月20-22日主题为“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自1951年中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召开的以汉语为主题的高层次国际研讨会。这次大会召开的背景是近年来在国外掀起的汉语热。 目前,“汉语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而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数量更达3000万人之多。“汉语热”呈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文化道理?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你都知道哪些史书典籍?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返 回

运用实践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在发展文化交流中有何重要性? 2004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相会。中国文化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走向法兰西。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在发展文化交流中有何重要性? 包容性的含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