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藝術 二十世紀初至七十年代的西方前衛藝術 報告人:洪金禪
先驅者:Futurism 時代背景:文學運動,後來擴及至美術、音 樂、電影 等領域 。1909年義大 利。城市變化大、發明不斷。 特色:斬斷過去一切,除了破壞無他。相信速度美 學、科技力量。未來會更好。 第一個有宣言的藝術運動。 繪畫主體:描寫不斷運動中的物體(城市中人和活 動、汽車…) 代表藝術家:Boccioni、 Carra、Balla 、Severini 結論:歐洲第一個前衛的藝術運動。
Balla, Dynamism of a Dog on a Leash, 1912
Boccioni 空間連續性的獨特形式 1913
Boccioni The City Rises 1910
先驅者: DADA 誕生、名稱來源眾說紛耘。 時代背景:一群年輕人到瑞士躲避一次大戰。戰爭讓人重 新思考一切。 發展地點:伏爾泰酒店→達達畫廊 蘇黎世達達1915-1920,核心人物: Ball、Tzara、Janco、Arp →較文學(結合劇場元素) 柏林達達1918-1923,核心人物:Hausmann、Hülsenbeck、Baader、Grosz →較政治 漢諾威達達,Schwitters的Merz。→較藝術 紐約達達1915-1920、巴黎達達1919-1922
基本上達達是荒謬的、爭辯的、嘲諷的、挑戰的 在文學方面:視覺聲音詩。 在藝術方面︰開發造型藝術的新可能性(拼貼和照 片蒙太奇、偶然)。 達達人結合劇場表演形式(朗誦、演講、音樂、舞蹈)刺激觀眾。 藝術=生活。虛無時代,生活也是藝術的形式。 結論:革命達達、荒謬達達、反藝術形式、否定一切
達達藝術家Ⅰ Kurt Schwitters1887-1948 抛棄傳統繪畫美感形式。撿或偷藝術家的私人用品成為不斷在成長的雕塑(Merz) 。 撿拾環境中的報紙、雜誌、破布等等,將它們拼貼成為一幅畫。 聲音詩。 美而滋建築。
One One (Eins Eins) 1919-1920 MoMA收藏
Merz 88. Red Stroke 1920 MoMA收藏
達達藝術家Ⅱ Hans Arp (Jean Arp) 1886-1966 撕掉的畫丟在地上,偶然中發現地上碎紙排列的秩序美感。將掉落地上的碎紙黏貼起來,成為達達創新的藝術手法。
Untitled 1916-17 MoMA收藏
Birds in an Aquarium 1920 Painted wood relief
我就是反骨:Duchamp 1887-1968,獨立的個人。 思考視覺習慣:受連續攝影術影響,1912年畫 《下裸梯的裸女》,平面繪畫表 現「運動」的過程。《轉盤》 反美學形式:Ready-Made使用,《噴泉》、 《腳踏車輪》代表作。 結論:什麼是藝術,什麼是非藝術? 思想、言行舉止均影響後代藝術。
下樓梯的裸女 1912
Bicycle Wheel New York 1951 (third version, after lost original of 1913)
先驅者: Surrealism超現實 時代背景:1924年Breton宣言。 特色:藝術家不只從外在世界找到創作題材(不合理 現實)。自發性意識。 繪畫技法:發展自動性技法、拓印法。 代表畫家: Masson、 Ernst、Matta、Dali、Miro、Oppenheim、Magritte… 結論:童年、夢、潛意識,探索未知神祕世界。
André Masson1896-1987 Automatic Drawing 1924 Ink on paper
Max Ernst1891-1976 Woman, Old Man, and Flower 1923-24
Roberto Matta 1912-2002 Listen to Living 1941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和行動繪畫 時代背景:二次大戰期間,許多歐洲藝術家到美國 避難,奠定美國藝術霸權。紐約取代巴 黎成為藝術之都。 特色:「畫布是美國畫家行動場域」 (羅森柏) 繪畫技法:自動性技法。身體的動作。 代表畫家: Hofmann、 de Kooning、 Kline 、 Motherwell 、Pollock … 結論:畫筆、畫架丟掉。作品越來越大。
Robert Motherwell 1915-1991 Elegy to the Spanish Republic, 54 1957-61
Franz Kline 1910-1962 White Forms 1955
Number 1A, 1948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Number 1A, 1948 Oil and enamel paint on canvas
法國式的抽象繪畫-無形式 時代背景: 50年代,法國受日本禪影響而誕生的線條式繪畫風格。 特色: 強調自發、即興筆觸和書寫。 代表畫家: Mathieu、Hartung、 Soulages、 Wols … 結論:幾何和抒情式的抽象。
著和服正在大眾面前作畫的Mathieu 1957
Hans Hartung 1904-1989 Untitled 1960
Pierre Soulages 1919 Painting 1953
畫布割一刀揚名立萬的Fontana 1899-1968出生於阿根廷,1905搬到米蘭 。 「觀念空間」 第一步:打破平面繪畫空間限制。 平面繪畫空間變成觀念,而不是技 法、不是模仿。在畫中割一刀。 第二步:將藝術空間和建築融為一體。不 用畫畫了,藝術在空間裡。
Spatial Concept: Expectations 1959
賣大便的觀念藝術家-Manzoni 1933-1963,出生於義大利米蘭。 吃掉一個展覽。→藝術家的簽名 排泄物裝在罐子裡販售。 →藝術家的物質 枱子上的物品就是藝術品。→諷刺 展覽回顧。 結論:藝術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藝術品。
Line 1000 Meters Long 1961
受日本禪學精神影響的-Kleins 1928-1962出生於法國尼斯。 會柔道的藝術家。神祕主義信仰者。 單色畫觀念進行曲(非物質): 1、1957年,展出11幅同尺寸、同內容單色藍作品,價格不一樣。 2 、1958年,藍色外牆、白色內部畫廊;藍色郵票;藍色飲料的「空」展覽。 3 、1960年「人體測量學」 。
Anthropometry:Princess Helena 1960
擁抱流行文化的大腿-普普藝術 時代背景:五十年代,政經相較穩定,日漸富裕 社會帶來消費世界;帶來廣告、媒體 發達。美國運通1958年啟用。 特色:大眾消費文化成為高級藝術。 代表畫家:Warhol 、 Lichtenstein、Johns 、 Oldenburg 、 Rauschenberg 結論:商業、媒體、日常生活助長的藝術產物。藝 術變得親切可人和庸俗。思考當今藝術與時 尚結合和普普有何不同,如村上隆行為。
將藝術平民化、庸俗化-Warhol 1928-1987,普普教皇。懂得宣傳自己。周旋在時尚派對中。假金髮為標誌。 六十年代工廠發掘一群酷酷年輕人。 看似無聊的電影確實很無聊。但,生活不就這樣? 名言:Everyone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 Making money is art and working is art and good business is the best art. 結論:什麼,高級藝術? 別傻了,藝術就是這樣 而已–一而再、再而三的日常生活。
Untitled ((Early Work) Woman) 1946
Campbell's Soup Cans 1962
使美國藝術揚名立萬- Rauschenberg 1925-2008,德州人。常在大街小巷收集「有用的廢棄物品」。 作品立體與平面混合,打破疆界的Combine Painting 。也做舞蹈和劇場演出。 1964年第一位美國藝術家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殊榮。
Bed 1955 Oil and pencil on pillow, quilt, and sheet on wood supports,
Collection (formerly Untitled) 1954 Painting | oil, paper, fabric, wood, and metal on canvas
重新聽見「聲‧音」-Cage 1912-1992,受鈴木大拙禪宗思想啟發。 師荀伯格。學生一拖拉庫,Kaprow和福魯克薩斯的藝術家也都是。 影響深遠,從六、七十年代純藝術、劇場表演。當代劇場導演羅伯‧威爾森也受其 「靜止」概念影響其導戲對動作要求。 作品:1952年《四分三十三秒》 結論:對平凡的注視。體驗生活一切。
只有藝術行為沒有實質作品的-Happening 時代背景:五十年代晚期。偶然出現的文字。 特色:致力消除生活與藝術界限。要求觀眾參 與過程。參與者/觀眾感想人人不同。 偶發其實是設計過的,並非純然即興。 代表藝術家: Kaprow、Vostells 、Vautier、 Whitman、Dine、 Oldenburg 結論:常和福魯克薩斯搞混 ;不是事件;各地偶發 性質不同—暴力的奧地利、儀式表現性的德 國、注重日常政治事件的法國、純粹與形式 的美國偶發。
藝術就是生活的藝術家- Kaprow 1927-2006,藝術是生活。 自認年輕時看不慣某些行為,而以「激烈手法」從事行動 (研討會上回應觀眾提問) 。年紀大點時,作品「探討人與人之 間的關係」。 沒有留下作品的「藝術家」。一輩子拒絕參與傳統藝術形式。 其偶發還是有「形式」存在。 結論:藝術除了是生活,也能服務社會。
What is a Happening? A game, an adventure, a number of activities engaged in by participants for the sake of playing.”
十八個偶發,分六部分 LACE (Los Angeles Contemporary Exhibitions) and lead artist Steve Roden reinvented 18 Happenings in 6 Parts (1959/2008) over five nights from April 22 through April
How to Make a Happening, 1964 Harvard Art Museum
偶發的普普藝術家- Oldenburg 1929- 軟性雕塑聞名。將日常生活物品如口紅、鐵槌、衣架等等巨大化並擺放在街頭,成為另一種紀念碑。在街頭看到這些物品,確實有種超現實感,周圍環境氣氛因而改變。 作品:1959年《商店》
Two Cheeseburgers, with Everything (Dual Hamburgers) 1962
Giant Soft Fan 1966-67
Claes Oldenburg: Projects for Monuments 1967
Lipstick (Ascending) on Caterpillar Tracks 1969-74
畫畫的偶發藝術家- Dine 1935 創作迷人而優雅的集合藝術,繪畫能力佳,畫面常有以假亂真的效果,考驗觀眾感受力。 作品:1960年《車禍》。
Five Feet of Colorful Tools 1962 Oil on canvas surmounted by a board on which painted tools hang from hooks
The Gate, Goodbye Vermont, 1985
日本偶發藝術家 六十年代在紐約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性解放年代作品。 零派藝術家:白髮一雄Kazuo Shiraga1924-2008 村上三郎 Saburo Murakami1925-96 具體群:吉源良治Jiro Yoshihara
村上三郎 跳穿
白髮一雄 挑戰泥巴 1955
無法定義的「非」藝術運動-Fluxus 時代背景:原意為恆變的狀態或流動之意。和六十年代國 際政治氣氛有關 。 特色:像「禪」、神祕與儀式。藝術家政治色彩濃厚。 注重聲音與視覺表現。運用媒體。大家對其定義都 不同 。沒有所謂藝不藝術問題。 代表藝術家: Maciunas、Vostells 、Brecht、Beuys 、 MacLow 、 Vautier、Nam June Paik、Williams 代表音樂家: La Monte Young 、Yoko Ono、 Higgins 、Hansen …… 結論:跨領域者都很Fluxus 。
法國詩人Filliou和卡吉學生Brecht 材料:撿拾、無價值物品應用。 Filliou 1973年 Brecht的盒子—物體可說明自己。
Nam June Paik,1932-2006 Electronic Moon No. 2 1966/1972/2002
Robert Filliou 1926-1987 Optimistic Boxes 1-5 1968-81
George Brecht, 1926-2008 Repository 1961.
行為與觀念藝術 觀念藝術:「意念是其主導而不是物體」 觀念藝術材料:思考 代表藝術家:族繁不及備載 謝德慶(1951-)的六件作品 ※籠子 1978-79 One Year Performance ※打卡 1980-81 ※戶外 1981-1982 ※繩子 1983-84 ※不做藝術 1985-1986 ※不發表 1986-1999
總結 二十世紀藝術主要要求,藝術不應是幻想似的假象,而必須是接近或與生活一致。 行動藝術在它各種不同的遊戲方式裡,也提供藝術家和觀眾接近的可能性。 行動藝術家要打破藝術和生活的界限,而不是單純用活生生的物體來擴充行動畫家的經驗,並倒退成表現性的劇場。
沒有觀眾的參與,就沒有物質的開展可能,因為參與者的動作才是這個事件的形式。 行動者打破藝術家和觀眾間僵化的關係,把他們拉進創作的過程裡。 結論:行動藝術期待與觀眾發生關係,觀眾是 行動藝術訴求對象 。
結論:藝術事件和過程取代了藝術性的紀念 碑;離開畫廊和美術館。 許多舊的美學分類已失效。行動藝術是當代藝術尋找新內容、新形式和美學所經過的階段。 它嘗試傳達新的東西,並破除偏見和禁忌。擴張藝術的更大可能性。 結論:藝術事件和過程取代了藝術性的紀念 碑;離開畫廊和美術館。
材料的階段性改變 傳統藝術材料:灰泥 、蛋彩、油彩、畫布、 大理石、木頭、金屬… 行動藝術材料:任何東西皆為藝術材料,保持原 本的形式。身體也是其中之一。 結論︰行動藝術擴大材料可行性;看到材料 的精神與能量。
行動藝術成功了嗎? 對一般大眾而言,失敗了。艱澀、挑釁、聳動、胡亂瞎搞…標新立異的前衛藝術可能離觀眾更遠。 對藝術圈而言,六十年代行動藝術家的努力奠定了九十年代藝術介入社群、改造社群可能,因為藝術走出殿堂,走入生活,擴大範圍後,藝術家不再以自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