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傷仲永 王安石 http://www.hkcs.org/cdcb/eces/parent/p070801.html.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三 課 史記的文學特色與成就 史記的地位、價值 寫作方法.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2011年度 音樂科 五年級 我最喜愛的流行曲.
比較與對照法 (配合四下 課業4 媽媽的變化 外貌描寫、對比).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可愛小詩欣賞 (四) --選自爾雅叢書.
《春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WWE巨人 Big show.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上、下學時 搭乘汽車請舉手!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小朋友 是否知道搭乘汽車 要注意到的事情是什麼?
愛讀書的人 ---如何成為會思考的大學生 講員:周憲明老師.
填字遊戲 腳 〈 〉踏〈 〉地 取 〈 〉地〈 〉材 牽 〈 〉腸〈 〉肚 散 〈 〉頭〈 〉髮
命題作文 記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1/2/ :38 PM 耶利米書 33:1-3 約翰福音 14:12-14 © 20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crosoft, Windows, Windows Vista and other product names.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認識反義詞.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作者 : 彭冠偉 ★班級 : 601 ★指導老師 : 潘政宏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分辨詞性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黃美廉:幼時罹患腦性麻痺.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討論.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天恩的呼喚 一、 羅 1:18-23 朱世平牧師.
Be Back While Feeling Cold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問句 黃勇仁.
文 體 介 紹 記 敍 文.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經文:提摩太前書 1:12-17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 ,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 我從前是褻瀆神的,逼迫人的,侮慢
主日信息 『基督裡的自由』 (約 8:31-36) 薛忠勇 弟兄 5 19  2013.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附錄二 傷仲永 王安石 http://www.hkcs.org/cdcb/eces/parent/p070801.html

天 才 的 故 事

古人版 1.小時了了 2.七步成詩

小時了了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儁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音:委)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音:促及)。

七步成詩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現代版 1.海上鋼琴師  2.侯文詠 《我的天才夢》 http://space.atmovies.com.tw/space/space.cfm?action=data&sid=226867&type=clist&cid=EB

海上鋼琴師 故事發生在本世紀初,描述一名具有鋼琴天賦的孤兒歷經一切的苦難:音樂、愛情及兩次大戰,但他從未放棄過他生長的地方。 這個動人的故事是從技師丹尼登上維吉尼亞號開始,這艘蒸氣船來往穿梭於歐洲和美洲大陸之間,他在船上的鋼琴上發現一個箱子,裡面 是一名棄嬰。好心的丹尼決定收留這名棄嬰。並為他取名為〝千九〞﹝1900剛好100年前﹞,紀念他出生的年代。為了怕他會被帶 走,千九被禁止離開船上。在兩個大洲間來來往往旅行的千九,已經將郵輪當成了家,而郵輪上的乘客也成了他唯一的管道。 http://movie.kingnet.com.tw/channelk/pianist/

當丹尼在一場可怕的意外中死去後,千九藏身在船上的廚房裡,擔心害怕會被趕下船,而失去他唯一的家。一天晚上,在躲藏了幾個星期後,乘客被千九的鋼琴聲吵醒,他的鋼琴聲餘音繞樑、令人久久難以忘懷。船長被他的音樂感動了,決定讓他留在船上,而千九的旅程現在才開始,他成了使上最偉大的鋼琴師。 許多年後,蒸氣船維吉尼亞號已經在歐美間來往無數次了,而千九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並獲得了「鋼琴與海浪同舞」的讚譽。許多旅客從千里外慕名而來,只為了一賭他神乎其技的演奏。

一天下午,千九為一家唱片公司作了一場絕妙的演出。無意間,千九看到窗外駐足一名美麗女子,深深觸動了他內心的感情世界,他的音樂也突然間充滿了無法言喻的熱情,這是他前所未有的演出。唱片公司代表聽完了演奏後,感到無與倫比的震撼,馬上答應為他錄製發行全世界的專輯,好讓更多人都能聽到他的音樂。可是千九只希望這位女子能夠聽到他彈奏的音樂,就這樣四目交流,他知道自己深深愛上這名女子,幾次想與她說話,卻都錯失良機,千九會為了尋找她,踏上他從未踏過、陌生的陸地嗎?

參考文章: 侯文詠《我的天才夢》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國學殿堂~課文相關國學、文學常識 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 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 十、應用練習~形音義及綜合演練 十一、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 來源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一、知人論世 作者 生平著作 文學成就 詩風 回目次 http://hk.huaxia.com/zt/jl/08-066/1262388.html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生於真宗天禧五年(西元一○二一年),卒於哲宗元祐元年(西元一○八六年),年六十六。 安石自幼聰敏好學,過目成誦,早年隨父到過南北各地,目睹時艱,即立下革新政治的大志。仁宗慶曆二年(西元一○四二年)中進士,歷任地方官員十餘年,政績卓著。嘉祐三年(西元一○五八年)進〈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提出改革計畫,未被接納。

神宗即位,始獲重用,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積極推行新法,欲藉此挽救北宋國貧勢弱之弊。惜因操之過急,用人不當,以致新法失敗。晚年退居金陵,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諡文,又稱王文公。 王安石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其文議論宏偉精闢,風格峭拔,筆力雄健;其詩則情理俱佳,晚年詩風閒淡,人稱「王荊公體」。一生著述甚多,有《臨川先生文集》傳世。

文學成就~散文 北宋散文運動經過尹洙、歐陽脩、范仲淹、蘇舜欽等人的努力,已有很大的成就。到了王安石、蘇軾時代,散文又發展到新的高峰,著名的散文家如曾鞏、蘇洵、蘇轍、司馬光等如群星耀空,形成一個最光耀燦爛的局面。 其中王安石以議論文睥睨今古,突破了賈誼的古奧、韓愈的險奇,創建深博平易、雄健簡勁的風格,被後世所推重,作為議論文的楷模。王安石的議論文寫得特別出色,實在和他的政治生活有密切的關係。

王安石散文創作以論說文的成就最為凸出。大致可分為四類: 1.直接向皇帝陳述政見的奏議: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批評北宋中葉整個政治制度的腐敗,提出法先王之意,主張「改易更革」。這類文章具有組織嚴密,析理精微,措辭大膽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語氣誠敬而又富於鼓動性等特點。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萬言,體大思精,近人梁啟超以為「秦、漢以後第一大文」。唯賈誼〈陳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荊公第二十一章)

2.針砭現實的雜文: 如〈原過〉、〈使醫〉,短小精悍,巧於用比;〈興賢〉、〈委任〉,從正反兩面反覆論證,邏輯性很強;〈關羽〉、〈知人〉,批判世人溺於舊習和君主不能識賢,筆鋒銳利,寄慨深遠。

3.人物論和史評: 如〈子貢〉、〈鯀說〉、〈伯夷〉、〈讀江南錄〉、〈讀孟嘗君傳〉、〈讀柳宗元傳〉,一反傳統之見,發前人所未發,儲欣以為能「希風史記論贊,奇美特絕」(臨川全集錄卷二)。其中讀孟嘗君傳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揚吞吐,勝意迭出,尤為短文中的傑作。

4.書序和信札及其他: 如:〈周禮義序〉、〈詩義序〉等,在學術見解中體現了他反傳統的政治態度,即蘇軾所謂「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王安石贈太傅);行文則「簡而能莊」(沈德潛《唐宋八大家文鈔‧卷三十》),字字著力。〈答司馬諫議書〉駁司馬光對新法的非難,邏輯嚴密;〈答呂吉甫書〉以釋憾解怨的態度作絕交書,置個人恩怨於度外,表現出了磊落的胸懷。

王安石不僅是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同時也是傑出的經學家及具多方面才能的文學家,在詩文創作與理論觀點上都同樣富有改革精神。身為文學家與政治家的綜合體,安石的文學思想也表現出政治家的色彩,其文學思想的核心即「經世致用」。 因此,其文以論說文成就最高,即使記敘散文仍不重寫景狀物、鋪陳點染,而意在借端說理、載道見志,因而某些作品顯得藝術性稍不足。

記敘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占有較大比重。〈傷仲永〉寫仲永因後天不學,終於由神童淪為常人的可悲經歷,申述勤學之旨。墓誌碑文,為數甚多,通常是概括敘寫墓主生平、歷官、品格,文筆簡妙,偶爾插入幾則生動故事,顯得重點凸出,親切感人。如〈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誌銘〉寫孔道輔不好鬼神,舉笏擊殺妖蛇事,寥寥幾筆,勾勒一個無神論者的形象。遊記如〈遊褒禪山記〉,「藉題寫己,深情高致,窮工極妙」。

文學成就~詩歌 王安石的詩歌多詠時事,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晚年之作,別有含蓄雅潔的情韻,在藝術上獨具特色。他的詞作不多,而能一洗五代綺麗風習,意境開闊,感慨深沉。 從詩體說來,安石的古體詩雖然多用典故,好發議論,但像〈明妃曲〉,立意新穎,充滿著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律詩則用字工穩,對偶貼切,但有時不免失于過多的雕刻。五絕和七絕尤負盛譽,「荊公絕句妙天下」(《艇齋詩話》)。他的詩對當代和後世都有影響,被稱為「王荊公體」(嚴羽《滄浪詩話》)。

王安石詩風與主題 (1)詩風-與其散文一樣,具有充實的政治內容,傾向性十分鮮明。詩作共一千五百多首,質量俱精,尤以絕句最為世人所推崇。 A.早年:早年時,多學韓愈、歐陽脩,主氣格,重議論,輕修辭,加上安石以意氣自恃,又抱經世濟民之大志,故詩作多豪氣奔放,少含蓄之致。

B.中年:中年後,傾心杜甫而講究技巧,並盡讀唐詩,下筆頗受唐風影響,加上年歲漸長,意氣漸消,故詩風漸趨深婉。 C.晚年:晚年辭官隱居鍾山後,悠閒無事,其詩作在鍛鍊之後更臻精熟,加上此時研究佛學,再輔以豐富的人生歷練,詩風深婉不迫,雅麗精絕,境界甚高。

(2)主題- A.政論性詩歌:表現出對人民的同情,對社會前途的憂慮,呈現出其對改革的決心 例:<元日>、<眾人> B.詠史或懷古的詩篇:寄託他遠大的政治報復和批判精神 例:<明妃曲>、<賈生>、<烏江亭>、<韓信>、<范增>

(2)主題- C.抒情寫景絕句:晚年罷相隱居,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作了較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 例:<泊船瓜洲>、<北山>

總 結 從文學角度總觀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裏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 但是,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這些都是他在藝術觀和創作上的局限。

二、軼聞趣談 ˙不修邊幅 ˙不好女色 ˙過目成誦 ˙熙寧新政 回目次

不修邊幅 王安石平日不修邊幅,又不愛洗澡,身上長了不少虱子。有一回,他和御史王禹玉一起上朝,有隻虱子一直爬到他的鬍鬚上他也不知道。宋神宗見了,忍不住望著他發笑。退朝之後,王安石問王禹玉:「皇上為什麼老是望著我笑呢?」王禹玉把原因告訴他,他就叫差人把虱子捉掉。王禹玉逗他說:「唉唉,不可輕去!應該獻一句吉利的話,以歌頌這虱子的榮耀。」於是一本正經地說:「屢遊相鬚,博得御覽。」王安石聽了,也不覺大笑起來。

不好女色 王安石任知制誥,夫人吳氏給他買了一妾。王安石見後問:「妳是什麼人?」女子說:「夫人要我在您身邊服侍。」王安石問:「妳是誰家的女子?」女子回答:「我丈夫是軍官,監運米時,船沉了,傾家蕩產仍不夠賠償,只好把我賣掉。」王安石傷感地問:「夫人花多少錢買妳?」女子回答:「九十萬。」於是王安石把她丈夫找來,令他們夫婦團聚,那筆賣身錢也不用他們還了。 (取材自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

過目成誦 王安石年少時有「一過目終身不忘」的本領。他寫文章時,下筆如飛,旁人看他好像漫不經心,待文章寫成之後,大家都佩服其見解和文章的高妙。他的朋友曾鞏將他的文章拿給歐陽脩看,歐陽脩看過後很吃驚,四處向人誇獎。 宋仁宗慶曆二年(西元一○四二年),王安石二十二歲時考中進士,放榜時得第四名,相傳他的文章,原被幾位試官評為榜首,但發現文中有許多忌諱之處,因此改列第四名。

熙寧新政 後來安石被任命為「簽書淮南節度判官廳公事」,就是當揚州地方長官韓琦的一名助理官。 王安石任淮南判官滿三年,按照規定可以獻文求試館職,如果中選即可內調中央任職,先在祕閣校書再圖逐步升遷,但王安石放棄請求詔試的機會。 不久調知浙江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他到任後便大興水利,並以低利錢穀貸與農民,既能增田產,又復解除青黃不接之苦,百姓稱頌,這是他後來執政倡興水利、行青苗法的雛形。

鄞縣任滿,皇祐三年(西元一○五一年),王安石被派往舒州。當時,凡是取得高等科名的學士大夫,大都想在京城謀職,以便晉升。王安石卻相反,他一直希望到外地州郡去當地方官,所以十多次上書請求外任。 嘉祐三年十月下旬,王安石被召回京。這時他已積累了十七年地方官的政治經驗,腦海裡醞釀著改善國計民生的想法。於是他向宋仁宗寫了一封長達萬言的言事書(即萬言書),針對北宋中葉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出整套革新政治、改革教育、開源理財的主張,這些都是他後來推行新法的基本觀點,但沒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視。

宋仁宗駕崩,宋英宗繼位四年就死了,再繼位的是宋神宗。當時神宗不過二十歲,銳氣十足,他做太子時,就久聞王安石的大名。他的老師韓維經常誇讚王安石,每當講課受到宋神宗稱頌時,韓維就說:「這不是我的創見,是好友王安石的意見!」 當然,稱頌王安石的絕不止一兩個人,宋神宗還從各種不同管道聽說他的種種軼事。深知他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生活簡樸嚴正,鄙視聲色財貨,漠視浮名虛譽,受到朝野上下交相稱讚,也令神宗嚮往。

王安石在宋神宗殷切的期望下,放手進行改革,迅速制定出「均輸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等,後人統稱為「熙寧新政」。王安石也很快出任宰相。這一變法,確實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對農業生產頗有鼓勵的作用,同時也加強了抵抗遼國和西夏的國防力量,但卻嚴重地打擊了豪紳仕族的利益,於是豪紳仕族紛紛起來阻撓反對。雖遭遇頑固的反抗,王安石自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蘇軾因而送給他「三不足」的雅號。

當時,首先起來反對的代表人物是司馬光。 安石當宰相後,不少老朋友離開了他,連相識最早,相知最深的曾鞏也來信規勸。安石兩個弟弟也不是新法的支持者。朝廷上無休止的爭論和攻訐,以及新法推行時的困難,使本來就有些消極思想的王安石感到厭倦了。從熙寧五年起,他多次要求解除職務,宋神宗一再挽留他。 熙寧六年春,天下大旱,守舊派歸咎新法的不當,宋神宗下詔,發常平倉糧賑濟災民,新法十有八九被廢弛。王安石十分憤慨,託病辭官五次。

熙寧七年,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假借父親的名義為非作歹,王安石痛加斥責。不久,王雱竟背上疽發而死。王安石既傷其子,又覺教子不嚴而深感愧疚,乃再上奏求去。宋神宗這時對他已逐漸失去信任,遂罷為觀文殿大學士,出知江寧府。 熙寧八年,王安石復任丞相。九年(西元一○七六年),因感體力日衰,又覺讒謗交攻,四面楚歌,乃再度稱病求去,十月獲准罷去宰相,再次出判江寧府。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朝廷。從此定居江寧城外的鍾山,在鍾山築一簡陋的屋舍,種有許多花木,取名半山園,自號半山。

神宗過世,哲宗繼位。時僅十歲,由神宗的母親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高太后不滿王安石的新法,主政後,便召拜司馬光為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時年六十七歲。 司馬光執政後,不到一年,盡罷新法。對王安石手下,也全予排斥。昔日王安石所排斥的蘇軾、蘇轍等再被起用。司馬光為相八個月而卒,死後,舊派排擠新派,致釀成了新舊黨爭,禍及於國家,是司馬光生前所料未及之事!

三、文心對焦 題解 文體、主旨 寫作背景 回目次 http://boleshuhuayuan.blog.163.com/blog/static/292085862009317457375/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傷」,有惋惜、慨嘆之意。文章藉由早慧變成庸才的事例,強調教育和學習才是成才的關鍵。說明天賦條件不足恃,後天努力不可缺的道理。 〈傷仲永〉寫於宋仁宗慶曆三年(西元一○四三年),為神童仲永長大後淪為常人而嘆息。王安石二十三歲,正值考中進士後的第二年。年輕有為的王安石寫作此文,除了勸誡世人,也有提醒自己仍須不斷努力學習的用心。

本文先敘後議,敘事簡潔,議論精當。作者未從正面闡述學習與成材的關係,而是採取對比的方法,由反面來分析,議論層層深入,讓讀者自然體悟出深刻的道理。文末用反問句作結,雖未明言「傷」字,卻留給讀者無限思考的空間。 全文雖僅二百三十五字,不論是內容思想與章法技巧,皆值得後人引為借鏡。

寫作背景 本文作於宋仁宗慶曆三年(西元一○四三年)。當時,作者在揚州任簽判,因公差順路回故鄉臨川。在金溪舅父家得悉鄉民方仲永的情況,有所感觸,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本文通過敘述「神童」方仲永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後天的教育對於人才成長的決定性與作用。天資聰穎的方仲永,幼年「指物作詩立就」,後來卻沒有繼續受教育,放棄了學習,結果一事無成。資質穎悟的神童尚且如此,對於天賦平平的人來說,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

四、探驪得珠 課文注釋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回目次 http://www.photophoto.cn/shejituku/katongrenwu/shangyeyinxiang/0610080011.htm

第一段 記敘金谿神童方仲永之事蹟及其父短視近利的作法。

縣名,在今江西省金溪縣,宋屬撫州臨川郡 世代務農。隸,屬於。耕,耕作 金谿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認識、知道,此處指接觸、見到 此指附近人家的書具 自己寫上詩題 文具,指紙、墨、筆、硯等

團結同族的人。收,聚集,此處指團結 立即完成。就,成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指詩篇的文采、義理 泛指應科舉考試的讀書人,與明、清時代稱生員為秀才不同 逐漸地 同鄉里的人 以賓客之禮來接待他的父親。此處「賓客」,名詞用作動詞 有人用錢財、禮物索求仲永的詩作。乞,請求

認為這樣的情形有利可圖。利,作動詞用。然,如此、這樣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音 ㄅㄢ,牽引,這裡是「領著」的意思 四處拜訪。謁,音 ㄧㄝˋ,拜見

第一段段析 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也暗示他才能衰退的原因。首先以讚揚的語氣敘述農家子弟方仲永的早慧,即使是傳聞,作者也僅是記敘而並不辨析;同時透過作者與方仲永為同鄉的地點描述,以證明此故事之真實性。在造詞遣字上,先以「忽」、「即」、「立」三個副詞使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又用「奇之」、「賓客其父」、「乞之」的動作,從旁襯托仲永的傑出才華。

第二段 敘述方仲永長大後,已與常人無異。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對已逝父母的稱呼,此處指王安石的父親王益 宋仁宗 趙禎的年號(西元一○三二~一○三三年)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從揚州返回家鄉。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 音 ㄔㄥˋ,符合、相稱 指才華完全消失而成為普通人。泯然,完全消失的樣子

第二段段析 透過兩個生活片段的追述,點出仲永的才能衰退以至由奇入凡。從作者在仲永「十二三」時的親見其人,到「又七年」之後的再次詢問,王安石對其事其人的關注愈加深切。不過仲永已經「不能稱前時之聞」回復為「泯然眾人」、「神童」的佳話亦就此結束。其敘事口吻轉為不捨與無奈,傷悼、嘆惋之情宣洩無遺。僅透過一「見」一「聞」和「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後來的變化與結局。

第三段 感嘆方仲永因缺乏教育與學習終於淪為常人,更進而強調天賦不足恃,後天努力不可缺的道理。

作者自稱。《史記》在人物傳記後用「太史公曰」發表評論,作者模仿這種寫法 通曉穎悟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有才能的人 最後、最終。之,助詞,無義 指受到後天的培養和教育不夠 彼,代詞,此處指仲永 。其,助詞,無義 還能成為普通人嗎?意指比一般人還不如。邪,通「耶」

第三段段析 本段作者借事說理,闡明了人的天資與後天的學習關係,強調後天學習隊成才的重要性。從方仲永的例子說明「受之天」的神童尚且淪為平庸,若再「不受之天」的眾人,不願努力加強後天的教育,其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得為眾人而已邪」。此段議論筆法是全文主旨及重心所在,言簡意賅,說理明確有力。

深究鑑賞 段落大意 全文主旨 寫作手法 http://changshuhua.pixnet.net/blog/4

段落大意 這篇文章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敘事(指文章一、二段),回顧方仲永由神童而變為庸人的經過;第二部分是議論(指文章第三段),分析他為何變成庸人的原因。即事明理,具有說服力。 文章一開始就以褒揚之筆,極寫方仲永「受之于天」的通悟和奇才異能。寫他的種種異行:世代務農,不識書具,五歲時卻「忽啼求之」,且能「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自此以後,更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奇異情狀紛呈迭出,這是從仲永方面下筆。

段落大意 而「父異焉」、「鄉秀才觀之」和「邑人奇之」,則是通過眾人側面反映,進一步渲染其奇異。這種反覆強調和渲染其「奇」,正是為寫其後來平庸「不奇」而作準備,可視為先揚後抑之筆。後來的仲永,則大別於前,到十二、三歲,尚能作詩,可惜已「不能稱前時之聞」。到了二十歲,則「泯然眾人矣」。方仲永童年與青年兩個時代智庸的逆轉,形成強烈的對比。令人怵目驚心,這也為後來的議論,提供了詳實的依據。

全文主旨 本文的前兩段簡要敘述了方仲永從「神童」演變至平庸之人的故事;後一段在前文敘事的基礎上發表議論,指出了作文的主旨,也就是全文的中心。文章寓理於事,因事即理,前後對比,先揚後抑,敘事和議論相結合,言簡而意深。 全文以「傷」構築布局,以「傷」蓄勢運筆,而又不留一絲直言傷悼的痕跡,確是難能可貴。由本文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散文在青年時期就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

全文主旨 這原本是一個關於天才淪落的故事,而世上多凡人,因而一般讀者對於這類故事只感好奇有趣,不易產生一種與切身有關的警覺。但作者卻從這則奇聞異事中,剔發出普遍意義來,可見其思智筆力過人之處。 王安石十分重視教育,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就極力強調教育的重要。提出國家應如何進行教育、培養、選拔、任用人才的方針與措施。後來變法革新中,對學校教育方面也進行大力改革。至於他本人的學習就更為刻苦用功了。

寫作手法 〈傷仲永〉一文中仲永之表現: 時期 表現 原文 ①童年時期 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書詩為名 指物作詩立就 ②少年時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 才思平庸,與眾無異 泯然眾人矣

寫作手法 (一)點題巧妙 本文構撰很精巧,命題為「傷仲永」,通篇卻並無一「傷」字。然而作者的敘人事,發議論,時時處處都流露出內心真誠的傷悼與惋惜之情。使題、文能始終互為照應。在表面的平靜敘記中,凝聚著滿腹的傷鬱,可見作者的運筆及用心。

寫作手法 (二)欲抑先揚 全篇可分為三節,一、二段純記述人事,不雜一句辯析議論,已顯示作者的匠心。王安石此文是用欲抑先揚之法,他深諳要點明仲永的所「傷」之處,須先寫盡仲永的可「揚」之處。

寫作手法 (三)層次分明 王安石以鮮明的三組對比:「神童」的「受之於天」與「受之於人」;仲永前後變化的「一聞一見」;「天才」早期的「通悟」與後期的「平庸」,寓言式地指出:「不受之天」的眾人,既無「神童」的聰穎「通悟」,若「又不受之人」,不願努力學習,加強後天的教育,其後果更不堪設想,「得為眾人而已耶?」或許連普通人都跟不上了,真是語重心長。而對比之層次,更使文意清晰深刻。

五、國學殿堂 一、宋代古文運動 二、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的比較 三、唐宋古文八大家 四、苦學事例 回目次

宋代古文運動起因 1.對國勢艱難的自覺 宋代因承繼唐末五代亂離之世,所以自宋太祖立國以來,便處境艱難。宋自開國便因為其政策「重文輕武」而導致武力不競,所以常常處於外患的煎熬之中,再加上宋代的財務日益拮据,以至於宋代積弱、積貧於ㄧ身。而宋代的儒人深受朝廷優禮、榮譽高、責任感重,且非常憂慮宋代積弱積貧的國勢,乃覺悟到學問絕對不可以ㄧ味遵循以前的老習俗與老規定,而是要專心求有補於世用。

宋代古文運動起因 2.對佛教流行的反對 宋代儒人之所以提倡經世致用的另外一項原因,就是受到佛教流行的刺激。佛教原是由外族所傳入,而宋代經常處於外患之中,基於人人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在思想上格外不容佛教的流行。因此外來思想繼續的傳入,使得本土意識隨之水漲船高。加上佛教多談虛寂寂滅、個人的生死禍福,較不與國家社稷扯上關係,對於國家的貧弱更加提不上有所幫助,遂令有識之士痛加撻伐,要求歸返於經世之學。

重要人物─歐陽修 歐陽修無論是在政治界或者是學術界中都有其重要性。歐陽修之所以能推動古文運動獲得成功,也不全然是他的一己之力。其中歐門中的曾鞏、蘇軾以及曾鞏之友王安石也盡了一份力。歐陽修在古文運動成就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把運動發展過程中分散、零星的個體匯聚、凝結成總體。其次,歐陽修極有文采,創作又一絲不茍,他的文章已冠於當世,在士子心中有崇高地位。另外是他塑造一種簡雅平淡的風格,替古文開鑿了坦途,也提供了士子可以從而習入的文體。

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的比較 相同之處: 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皆發生於亂世之後<唐-安史之亂;宋-五代亂離>,在改革的意圖上倡導文章的改革。 皆主張文以載道,強調文章教化的功能。但唐的教育略偏「道德」,而宋的教化則略偏於「經世致用」。 在發展的過程中,兩古文運動皆在龐大的文學集團即科舉的幫助下獲得成功。

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的比較 相異之處: 早期的古詩運動應當追溯自陳子昂。陳子昂提倡漢魏風骨,主張有興寄。而唐代繼承了這個古詩運動的背景,這是宋所沒有的。

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的比較 相異之處: 唐代古文運動是由簡易走向奇嶇之路,散文具「沉浸濃郁」的特點,而宋代則是由奇嶇走上簡易,散文具「文從字順」的特點,宋代散文比唐代散文更見語論透闢,敘事生動,寫景自然,抒情真實。這些,更符合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需求,由此,宋比唐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的比較 相異之處: 雖然,唐代古文運動和北宋古文運動中「道」的觀念都是儒家之道,其實目的都是在教化。但在對求實用的程度上北宋古文運動表現出很強的實用精神,而唐代古文運動的理論和實際行動依然常有分歧的現象(就是唐代不重視經世致用,僅少數人有所提倡)。

宋代古文運動與唐代古文運動的比較 相異之處: 唐代推動古文運動的大都為文人(其文人對儒道認識的較不夠多,且對時弊的反省不夠充分);但宋代推動古文運動的人多數為儒者,(它的儒學性、政治性和唐代時比較起來特別濃厚)。這點就是因領導者的不同而造成古文運動性質不同的原因

唐宋古文八大家 人 物 字 別 號 文學理論 著 作 韓 愈 退之 韓昌黎韓文公諡文 人 物 字 別 號 文學理論 著 作 韓 愈 退之 韓昌黎韓文公諡文 ˙發揚儒家學說,排斥佛老思想,倡導古文運動,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之譽˙散文以( 載道 )為主,氣魄雄渾,語言精煉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 子厚 柳柳州柳河東 ˙文章雄深雅健,俊潔精奇。與( 韓愈 )並稱( 韓柳 )˙為文勇於創新,以幽默諷刺的筆法反映嚴肅的主題˙山水遊記文筆清麗,有強烈的感染力,為後世遊記的楷模 柳河東集

歐陽脩 永叔 六一居士醉翁諡文忠 ˙文章平易流暢,清新自然,婉轉多姿 ˙無論敘事、說理、狀物、記人,全寫得從容不迫,富有感情˙詩詞清麗明媚,語近情深 歐陽文忠公集新五代史新唐書 蘇 軾 子瞻 東坡居士諡文忠 ˙思想恢弘,才氣縱橫,文筆雄深雅健 ˙策議論辨之作,皆所擅長 ˙詩詞書畫,都具有特殊風格 東坡全集

蘇 洵 明允 老泉 ˙洵之文得力於國策、史記,長於議論 ˙為文古勁簡直,有先秦之風 嘉祐集 蘇 轍 子由 潁濱遺老諡文定 ˙為文汪洋澹泊,體氣高妙。所作以策論最為出色 ˙記遊之作,寫景狀物極為精妙 欒城集

王安石 介甫 半山荊公諡文正 ˙思慮細密,邏輯嚴密,文章筆力遒健,樸素凝鍊˙工詩能詞,遒勁清新,自成一格,後人稱為「王荊公體」,與歐陽脩、蘇軾、黃庭堅並列北宋四大家 ˙政治改革因所用非人而失敗 臨川先生文集

曾 鞏 子固 南豐先生諡文定 ˙為文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氣勢縱橫,跌宕多姿;筆法精警,長於議論 ˙文風與( 歐陽脩 )相近,並稱「歐曾」 元豐類稿

苦學事例 1.韋編三絕:春秋( 孔丘 ) 2.錐刺股:戰國( 蘇秦 ) ※唐‧李商隱有︰「懸頭曾苦學,折臂反成醫。」 1.韋編三絕:春秋( 孔丘 ) 2.錐刺股:戰國( 蘇秦 ) ※唐‧李商隱有︰「懸頭曾苦學,折臂反成醫。」 3.頭懸梁:晉( 孫敬 )「懸梁刺股」或 ※「懸頭刺股」用來形容刻苦讀書的人。 4.鑿壁引光:漢( 匡衡 ) 5.削簡抄書:漢( 公孫弘 )

6.負薪懸書:漢( 朱買臣 ) 7.囊螢:晉( 車胤 ) 8.映雪:晉( 孫康 ) 9.目不窺園:漢( 董仲舒 ) ※「目不窺園」或「三年不窺園」形容學習專心致志的人。 10.牛角掛書:隋( 李密 ) 11.口舌成瘡,手肘生胝:唐( 白居易 ) 12.斷薺畫粥:宋( 范仲淹 ) 13.映月讀書:南齊( 江泌 )

六、妙筆生花 ˙修辭 ˙轉品 ˙成語集錦 回目次

一、修辭——轉品 1.父「異」焉。——形容詞作(動詞)用 2.邑人「奇」之。——形容詞作(動詞)用 3.稍稍「賓客」其父。——名詞作(動詞)用 4.父「利」其然也。——形容詞作(動詞)用 5.「環」謁于邑人。——名詞作(副詞)用

二、有關學習之成語 刮磨淬勵 堅苦卓絕 聚螢積雪 口不絕吟 匡衡鑿壁 臨池學書 深自砥礪 駑馬十駕 勤學苦練 孫康映雪 臥薪嚐膽 銜膽棲冰 引錐刺股 飲膽嘗血 圓木警枕 志堅行苦 笨鳥先飛 學無止境 學而不厭 好學不倦 發奮圖強 自強不息 力爭上游 聞雞起舞 溫故知新 三更燈火五更雞

刻苦耐勞 刻苦鑽研 埋頭苦幹 磨礪自強 十年寒窗 十年磨劍 宵旰攻苦 懸樑刺股 鑿壁借光 枕戈嘗膽 勤學好問 廢寢忘食 真才實學 孜孜不倦 爭分奪秒 學富五車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結構表 五歲能詩 ( ) 為伏筆 不使學 聞而知之 先揚 指物作詩立就 邑人奇之 文理皆有可觀 記敘 十二三矣。令作詩, 不能稱前時之聞(惋惜) 見而知之 後抑 傷 傷仲永 又七年,泯然眾人矣(慨嘆) 問而知之 ( ) 文眼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讚美) 卒之為眾人(慨嘆) 主論 賢於材人遠矣(讚美) 議論 受於人者不至(惋惜) 不受之天,固眾人 闡發 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耳已邪(慨嘆)

八、集思廣益 問題討論 作者之「傷」 淪為常人 「不使學」之論辯 回目次

一、本文以〈傷仲永〉為題,但全文並無一個「傷」字,請問作者對方仲永的哀傷是什麼? 答: (1)傷其父目光如豆,汲汲於蠅頭小利,不使仲永學習,導致其成為早夭的天才。 (2)傷邑人附會風雅,尋勝獵奇,一味地吹捧,反倒斷送了仲永的前途。 (3)傷時人不知不使學之害,徒然令許多天才淪為庸才。仲永只是其一,而非唯一,故為文以勸諭之。

二、方仲永從神童淪落為常人的關鍵在哪裡? 答:不使學。

三、本文主旨在強調教育與學習的重要性,為何作者要以「不使學」為論點,從反面落筆,而不直接從正面來立論? 答: 舉凡勸諭的文章如果從正面著筆,往往會讓人有說教之嫌。而〈傷仲永〉這一篇文章,藉著一個天才淪落的真實故事,來說明不學的害處,不僅論點合情合理,而且更發人深省,因此作者做了這樣的安排。

九、更上一層 補充教材 〈明妃曲〉之ㄧ 〈君子不可不學〉 回目次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曲〉之一 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怜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http://www.traditionalchineseshop.com/

語譯: 王昭君當初要離開漢宮的時候,淚流滿面,鬢髮低垂;徘徊顧視自己的身影,臉色憔悴而毫無光彩,儘管如此,仍然使得君王一見傾心,情感無法自持。元帝回宮後,反過來責怪那些畫工,說昭君這樣的美人,生平何曾見過?其實,人的神情、姿態向來是無法描繪出來的,當時毛延壽被殺,實在冤枉。

王昭君心裡明白,這一去再也不能回來,可憐她心中仍念念不忘漢朝;真想託鴻雁帶個口信,問問家鄉的情況,只是年年見鴻雁從南方飛來,卻不見家書。親人從遠方傳來消息:「你安心待在匈奴的宮廷,不必掛念我們;你沒看見陳皇后失寵,被幽禁在長門宮,雖與漢武帝近在咫尺,卻不得相見,人生的失意,不分南方的漢朝,或北地的匈奴,到處都一樣!」

〈君子不可不學〉 《說苑‧建本》 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樂?」子路曰:「好長劍。」孔子曰:「非此之問也。請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子路曰:「學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政;士無教交,則失德。狂馬不釋其策;操弓不反於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且近於刑!君子不可以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斬而射之,通於犀革,又何學為乎?」 狂馬不釋其策:是說狂奔的馬,不可放下馬鞭不用。不釋,不能解除。策,馬鞭 操弓不反於檠:是說所操的弓,需要檠來輔正,才不會翻轉失形。檠,音ㄑㄧㄥˊ,矯正弓弩之形的器械 毀仁惡士:毀棄仁義,厭惡賢士。惡,音ㄨˋ 且近於刑:則將近於罪刑。且,將要 弗揉自直:是說不用人工去煣直它,自然長得很直。揉,音ㄖㄡˊ,同「煣」,把彎曲的用火烤使它變直。自,自然

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括而羽之:謂著羽毛於箭末。括,音ㄍㄨㄚ,矢末。(括而羽之是為了使飛行時較穩定) 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鏃:音ㄗㄨˊ,箭頭 砥礪:當動詞用,磨利

【語譯】   孔子對子路說:「你愛好什麼?」子路說:「我愛好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你這事。用你的才能,再加上學習,還有誰能比得上你嗎?」子路說:「學習對人也有好處嗎?」孔子說:「做一個君主沒有直諫的忠臣,在施政上就會有過失;做一個讀書人,沒有教誡自己的朋友,在品德上就會有過失。狂奔的馬,需要控制不能丟掉馬鞭;所操的弓,需要檠來輔正,才不會翻轉失形。木材需要靠繩墨才能裁得直;同樣的道理,做人也需要有人勸誡,才能成為沒有過失的人。

【賞析】 本文選自《說苑‧建本》。子路不好學,也不愛問。所以孔子先揶揄他,再誘導他,反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孔子認為:天賦才能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和發揮。治國治家的君子尤其需堅持「受學重問」,不會就學,不懂就問。否則「毀仁惡士,且近於刑」,將自食惡果。 本文中子路不改其好勇率直的本色,孔子問他喜好什麼?他回答竟然是「好長劍」。「學亦有益乎?」一句話正顯示子路的率直莽撞。

孔子循循善誘,話中連用了三個比喻「狂馬不釋其策;操弓不反於檠。木受繩則直」,強調學習的重要。子路反應靈敏,用「南山有竹」的比喻反問孔子,有聰明資質,何必學習?孔子則就子路的例子再作進一步比喻,「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回答得貼切巧妙,子路也就心悅誠服接受老師的教誨了。

二、相關名句補充 (一)有關天才與學習之名言佳句 1.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英‧卡萊爾,引自科學研究的藝術) 2.什麼是天才,根本沒有這回事,只有努力和方法而已,以及不斷的計劃等等。(法‧格塞爾‧羅丹的話) 3.劃分天才和勤勉之別的界線迄今尚未能確定─以後也沒辦法確定。 (德‧貝多芬‧貝多芬語錄) 4.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會衰退的,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消滅。 (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5.只要想學習,永遠不嫌晚。 (俄‧高爾基) 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俄‧高爾基) 7.人們將我的成功歸功於我的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罷了。(美‧愛因斯坦) 8.刀子要快多加鋼,知識要深工夫長。 (中國諺語) 9.書籍是眺望世界的窗口。(俄國諺語)

10.雖有良玉,不刻鏤則不成器;雖有美質,不學則 不成君子。(漢‧劉向‧說苑‧建本) 【釋義】以美玉需經雕琢,說明人需要經過學習才能 成為君子。 11.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呂氏春秋) 【語譯】不努力學習卻能成為鴻儒名流者,從來沒 聽說過啊! 12.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 不別。(唐‧吳兢‧貞觀政要) 【語譯】璞玉雖然具有美好的材質,若在岩石中不經 良匠雕琢,就和瓦礫沒有區別了!

13.自恃其聰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釋義】勉人不要依賴天賦的聰明才智,而不肯學 習,才不致失敗。 14.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語譯】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 後,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15.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語譯】錯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 力,仍然難於成功;獨自學習,沒有朋友 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1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三字經) 【語譯】小孩子不學習,這是不應該的。年 輕時不努力讀書學習,到年老時就 不會有甚麼作為。 1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語譯】一塊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 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樣,如 果不透過學習,就無法明白做人處 事的道理 。

18.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三字經) 【語譯】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 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 糊糊過日子,有什麼資格稱為人呢。 19.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三字經) 【語譯】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製蜂 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 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真不如小動物。

20.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張潮‧幽夢影) 【語譯】少年時讀書,就像從縫隙中窺看明月。中 年時讀書,就像站在庭院中觀賞明月。老 年時讀書,就像立在高臺上玩賞明月。都 因為個人人生經驗的深淺多寡來決定他們 領悟境界的深淺罷了。 21.凡事不宜刻,若讀書則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貪,若買書則不可不貪。(張潮‧幽夢影) 【語譯】凡事不要強求,但讀書必求深入了解,刻 意追尋;凡事不要貪心,但買書就不能不 貪心。

22.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張潮‧幽夢影) 【語譯】收藏書本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收藏了, 要能夠去翻看,而不是用來裝飾家裡;如 果收藏某書本,也翻看了這本書,雖然比 只藏書不看來的好,但是如果細心的去研 讀,那又比概略的翻看要困難;不過,細 心研讀書本又比能夠將書本內容融會貫通 要簡單;可是將能書本內容融會貫通後, 並永遠銘記心裡,這才是最難的。

23.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讀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張潮‧幽夢影) 【語譯】善於讀書的人,在他眼裡無物不是書: 山水也是書,棋酒也是書,花朵和明月 也一樣是書。善於遊山玩水的人,在他 眼裡無處不是山水:讀歷史也是遊山玩 水,飲酒賦詩也是遊山玩水,賞花玩月 也一樣是遊山玩水。

24.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張潮‧幽夢影) 【語譯】閱讀經書適宜在冬季,因為精神能夠 專一;閱讀史書適宜在夏季,因為閱 讀的時間充裕;閱讀諸子適宜在秋 季,因為思緒情致清晰有條理;閱讀 集部適宜在春季,因為生機盎然情感 豐富。

25.劍雖利,不厲(礪)不斷(砍斷東西);材雖美,不學不高。(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三) 【語譯】刀劍雖然很鋒利,但不常去磨它,就砍 不斷東西;人的資質即使很好,但不去 學習,就不能取得大的成就。 2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 【釋意】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知道義理的天 才,只是愛好古人之道,勤奮求學而知 曉的。」

(二)王安石名句 1.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 【語譯】不怕浮雲遮住我遠眺的視線,只因站在 飛來峰的最高處。 2.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 【語譯】牆角裡生長著幾枝梅花,凌霜傲雪,孤 獨地盛開。遙遠望去一片潔白,然而我 卻知道這不是白雪,因為有一陣陣暗香 襲來。 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語譯】春風又吹綠了江南岸邊的花草樹木,什 麼時候才能在明月的映照下回到故鄉?

4.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日) 【語譯】在爆竹聲中送走了過往的一年,在溫暖 的春風中,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聚在一起 喝著屠蘇酒。 5.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遊褒禪山記) 【語譯】世間那些奇特瑰麗的景觀,總是在陡峭 險遠之處,而且是一般人很少到的地 方,所以不是有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

十、應用練習 1.字義比較 2.字形辨析 回目次

一、字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固 本來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 「固」有道德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固 本來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 「固」有道德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 (孟子•梁惠王上)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 (龔自珍•病梅館記)

1. 固 固執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子絕四:毋意、毋必、 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簡陋 人皆嗤吾「固」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奢則不遜,儉則「固」 (論語•述而) 豈,難道 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 (張釋之執法) 鞏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堅守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衛靈公)

2. 聞 聽聞 余「聞」之也久 傳說 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知識、見聞 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聲譽、名聲 苟全姓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諸葛亮•出師表) 有名、著稱 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蘇軾•方山子傳)

3. 復 再、又 還自揚州,「復」到舊家 「復」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桃花源記) 黃鶴一去不「復」返 (崔顥•黃鶴樓) 輕攏慢撚抹「復」挑 (白居易•琵琶行) 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郁離子‧狙公) 恢復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韓愈•師說)

3. 復 反、歸返 克己「復」禮為仁 (論語•顏淵) 再告、答覆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踐履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論語•學而) 無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4. 就 完成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馮諼客孟嘗君) 赴、到 故「就」酒家而觴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親近 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就」有道而正焉 (論語•學而) 受 約其自歸以「就」死 (歐陽脩•縱囚論)

5. 卒 終、最後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卒」以此死東巿 (司馬光•訓儉示康) 「卒」躓仆不能起 (柳宗元‧蝜蝂傳)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狙公) 僕隸 走「卒」類士服

十一、網路資源 回目次

好站收錄 唐宋八大家之散文及其風格 http://www.wanjuan.com.tw/chinese/article/196-04.asp 唐宋八大家之散文及其風格 http://www.wanjuan.com.tw/chinese/article/196-04.asp 古雅臺語人—王安石 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anfa_wang.php

好站收錄 王安石紀念館(江西) http://vm.rdb.nthu.edu.tw/mallok/Photo/content.asp?post_serial=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