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从 正 金元时期
* 生平 张从正 字子和 号戴人 金元四大家之一
* 著作 《儒门事亲》15卷 著名篇章: “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指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天邪——病位在上 发病有三 地邪——病位在下 人邪——病位在中 * 学术思想 (一)病邪理论 1、强调病由邪生(病因) 指出“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或自外而入, 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 天邪——病位在上 发病有三 地邪——病位在下 人邪——病位在中 “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
血气流通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所谓通剂,流通之谓也” “《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贵” “君子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 2、重视血气流通(病理) 血气流通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所谓通剂,流通之谓也” “《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贵” “君子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
(1)治病当先攻邪 邪气宜“速攻” “速去” 张从正:《儒门事亲 · 卷二》 3、主张药攻食补(治疗) (1)治病当先攻邪 邪气宜“速攻” “速去” 张从正:《儒门事亲 · 卷二》 “未尝不以攻药居其先。何也,概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补之适足资寇”。 “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 (2)寓攻于补——损有余即补不足 张从正:《儒门事亲.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 “余用补法则不然,取其气之偏胜者, 其不胜者自平矣。” “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
“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 (4)寓补于食——食补即真补之道 * 养生当论食养(食疗补虚) “凡药皆毒也”、“久服必有偏胜” “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 * 食养当重调脾胃(安胃进谷) “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
适应范围——邪气侵袭,尚未深入,风邪诸疾 等各种宜于宣通之证。 (二)攻邪三法 1、汗法 含义——“凡解表者,皆汗法也” 辛散解表药 灸 熏蒸 渫洗 烙 针刺 砭射 导引 按摩 熨 适应范围——邪气侵袭,尚未深入,风邪诸疾 等各种宜于宣通之证。
论治方药——辛温、甘温、辛寒、甘寒、苦温、苦寒、淡渗等
痿案 宛丘营军校三人,皆病痿,积年不瘥。腰以下肿痛不举,遍身疮赤,两目昏暗,唇干舌燥,求疗于戴人。戴人欲投泻剂,二人不从,为他医温补之药所惑,皆死。其同病有宋子玉者,俄醒目:彼已热死,我其改之?敬邀戴人。戴人曰:公之疾,服热药久矣。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可下三百行。子玉曰:敬从教。先以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一盆许,明日减三分。两足归不仁,是日觉痛痒。累至三百行始安。戴人曰:诸痿独取阳明。阳明者,胃与大肠也。此言不止谓针也,针与药同也。
痿案 夫治痿与治痹,其治颇异。风寒湿痹,犹可蒸汤灸燔,时或一效。惟痿用之转甚者何也?盖以痿肺热为本,叶焦而成痿,以此传于五脏,岂有寒者欤?若痿作寒治,是不刃而杀之也。夫痿病不死,死者用药之误也。陈下一武弁宋子玉,因驻军息城,五、六月间,暴得痿病。腰跨两足,皆不任用,躄而不行,求治于予。察其两手,脉俱滑之而有力。予凭《内经》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盐水越其膈间寒热宿痰,新者为热,旧者为寒,或宿食宿饮在上脘者,皆可涌之。宿痰既尽,因而下之,节次数十行,觉神志日清,饮食日美,两足渐举,脚膝渐伸。心降肾升,便继以黄连解毒汤,加当归等药,及泻心汤、凉膈散、柴胡饮子,大作剂煎,时时呷之。
痿案 《经》曰:治以肺之病最近,用药剂不厌频而少。治肾肝之病最远,用药剂不厌顿而多。此法人皆怪之。然余治痿,寻常用之,如拾遗物。予若以此诳人,其如获罪于天何?此宋子玉之证,所以不得不书也。且示信于来世。故《内经》谓治痿之法,独取阳明经。阳明经者,胃脉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养宗筋。宗筋主束骨,束骨在脐下阴毛际上是也。又主大利机关。机关者,身中大关节也,以司曲伸。是以阳明虚则宗脉纵,宗脉纵则大脉不伸,两足痿弱。然取阳明者,胃脉也,胃为水谷之海。人之四季,以胃气为本,不固则精化,精化则髓充,髓充则足能履也。
痿案 《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者,五味也。五味调和,则可补精益气也。五味、五谷、五菜、五果、五肉,五味贵和,不可偏胜。又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用金石草木补之者,必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久服黄连、苦参者,而反化为热;久服热药之人,可不为寒心哉!余尝用汗、吐、下三法,治风痹痿厥,以其得效者众,其敢诬于后人乎!
宜忌——* 因人 因地 因时 因证制宜 * 微微汗出,中病即止 * 汗后禁杂食嗜欲,忧思劳作
2、吐法 含义——“凡上行者,皆吐法也” 药物催吐 撩痰探吐 旋转取吐 引涎 漉涎 嚏气 追泪 适应范围——邪滞 宿食 痰饮 酒积 毒物等在 胸脘以上的大满大实之证
论治方药——并不局限于催吐药类, 亦采用辨证治疗的方剂并 加以探吐
张子和吐法机理探讨: 因势利导,开决驱邪; “吐之令其条达” 宣通枢机,条达血气;
吐后禁贪食过饱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吐后禁房事和七情刺激 *禁吐例:性情刚暴/好怒喜淫 病势危重/老弱气衰 自吐不止/亡阳血虚 诸失血性疾病
3、下法 含义——“凡下行者,皆下法也” 泻下通便 催生 下乳 磨积 逐水 破经 泄气 张子和:“下者,推陈致新也” 适应范围——邪滞宿食等蕴积在胃脘以下 子和用下不拘于结粪或所谓“胃家实”
宜忌——*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勿用大毒药的情况:疫气/冒风 中酒/小儿疱疹/产后潮热/中满败血 *禁下例:洞泻寒中/伤寒脉浮/表 里俱虚/厥而唇青、手足冷内寒/小儿 慢惊/小儿两眼直视鱼口出气/十二经 败证
(三)情志疗法 *五行治法 以情胜情,移情胜病 *关键之处 动人耳目,易人视听 举例:喜胜悲;“惊者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