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 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 ——明清时期 (1368—1840) 二、明清经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思政 2 班 帅宇迎. 延长石油 是什么公 司? 什么是 有限责任 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 它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3 万元,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 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关于汇率计算.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自主创业.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PPT特产 三年级九班田依可 第七单元 特产.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中国古代经济史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走势分析.
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
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掠夺与扩张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海外殖民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与“闭关锁国”.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Geophysical Laboratory
第 3 章 基本概念.
沈翔 美国Qwest国际通信公司高级工程师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宠物产品线信息分享.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淘气的猴子.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能量饮料是世界各地的 一个十分大的行业 每年超过50亿升!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单元三 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 ——明清时期 (1368—1840) 二、明清经济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013·浙江高考,节选)材料一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柕”。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授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⒈施复夫妇“妻络夫织”,与传统的“男耕女织”有什么区别?说明了当时江南经济的哪一特点?   故事一: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摘编自《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 请思考:   ⒈施复夫妇“妻络夫织”,与传统的“男耕女织”有什么区别?说明了当时江南经济的哪一特点?   ⒉施复发家后,由“妻络夫织”变为“开起三四十张绸机,讨几房家人小厮”,其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

请思考:从故事看,当时苏州地区“走海贩货”的人多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会产生什么影响?   故事二:话说(明)成化年间,苏州府长州县阊门外有一人,姓文名实,字若虛。看见别人经商图利的,时常获利几倍,便也思量做些生意,却又百做百不着。……一日,有几个走海泛货的邻近,做头的无非是张大、李二、赵甲、钱乙一班人,共四十余人,合了伙将行。他晓得了,自家思忖道:“一身落魄,生计皆无。便附了他们航海,看看海外风光,也不枉人生一世。 ——摘编自《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请思考:从故事看,当时苏州地区“走海贩货”的人多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会产生什么影响? 明朝中后期海外贸易活跃的局面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演变趋势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演变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演变趋势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演变趋势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演变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演变趋势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演变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雇工 家庭手工业 演变趋势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演变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雇工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出售 农民自身 演变趋势 概念解释: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元代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

  古代三种手工业经济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二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曲礼》   材料三 (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 ——《管子·小匡》   材料四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材料五 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在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下,工匠常常怠工、逃亡和起义。   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经营规模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古代三种手工业经济形态的演变:     材料六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⒉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官营手工业相比,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①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②官营手工业的压制和冲击;   ③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狭小;购买力低下)。

⒊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官营手工业衰落; ②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③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古代三种手工业经济形态的演变:     材料七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⒊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①官营手工业衰落;   ②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   ③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古代三种手工业经济形态的演变:     材料八 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材料九 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⒋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从明朝中叶开始为什么会被民营手工业超越?   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   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料、市场扩大;经营方式变化);   ③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提供劳动力。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的经济形态;唐以后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明清时期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及演变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流向 劳动力 官营手工业 政府经营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私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雇工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出售 农民自身 演变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的经济形态;唐以后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明清时期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具有资本主义雇佣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产生。

  明清时期,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商帮)。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宗族血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行会。   ◆概念解释:   ⒈商帮:   以地域为基础,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联络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⒉会馆:   同一地域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2011·浙江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朝 【解析】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C、D也正确。 【答案】B

材料一 明代的两淮盐利最大,徽商在两淮盐业中取得优势后,便迅速扩充了财力。   材料一 明代的两淮盐利最大,徽商在两淮盐业中取得优势后,便迅速扩充了财力。 ——王海鹏、王廷元《徽商研究》   材料二 为抵御蒙元残部侵犯,明朝在北部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驻军达80多万,粮食供应成了问题。有人建议利用商人运粮食到北方边境,换取政府颁发的盐引,商人凭盐引就可以去两淮、河东盐池换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山西人长期与北部少数民族之间有贸易联系,又距离“九边”重镇以及运城盐池都比较近,他们将中原甚至远至江南的粮食运往北部边镇,逐步垄断盐业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发家致富者不计其数。 ——摘编自雷蕾《从起源话商帮》(《国家人文历史》)   请思考:商帮依靠什么因素兴起? 徽商的兴起依靠盐业。晋商的兴起依靠军输,而盐在古代是属于专卖物品,因此无论徽商还是晋商,其最初兴起所依赖的力量都是政府。 商帮之所以能富甲天下,走的是官商串联之路,并非依靠老实经营而发家致富。

又是什么使得商人走向亦贾亦儒的回归传统之路?   材料三 士籍商以赡家计,商籍士以振家声。 ——《潭渡孝里黄氏族谱》   请思考:商帮的财富靠什么维持?   又是什么使得商人走向亦贾亦儒的回归传统之路? 商人光有财富不行,还要依靠做官才能“振家声”。 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长久实行带来的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才使商人的社会地位底下,做官才是光耀门楣的唯一出路。

请思考:为什么富商大贾不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材料四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结果不是使徽州产生资本主义,而是成为一个顽固坚持传统宗法等级制的堡垒,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   材料五 帝国时代的商业资本,即使有相当规模的积累,到某一临界点便呈萎缩后退态势,更无进一步深入产业领域,转化为产业资本的可能。它并不建筑在社会购买力不断增长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只能攀援于国家财政政策提供的非常空间,既要与政治权力同流合污,也要时时受到政治权力强烈的干预和百般勒索,机体脆弱,命运无常。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思考:为什么富商大贾不能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社会购买力低下,消费畸形;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承受政府苛税和多种勒索,等等,这些都是限制商业行为引发社会质变的因素。而究其根本,政权,或专制的体制,始终是束缚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规模大;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史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规模大;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⑴指出材料一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2014·天津高考,节选)材料一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⑴指出材料一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⑵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   (2010·天津高考,节选)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⑵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   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在目的、内容和影响方面的相同点。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0·天津高考,节选)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在目的、内容和影响方面的相同点。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当时的中国与海外各国维持着一种传统的朝贡体制,明朝皇帝以“中央之国”的心态,把周边各国都看作是它的藩属,构成一种藩属国向宗主国的朝贡关系。   明朝建立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了政府与海外国家保持朝贡贸易关系外,其他民间海上私人贸易一概禁止。明太祖洪武时期一再下令:“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申禁人民无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明成祖永乐时期稍有松动,但依然把“海禁”政策当作不可违背的“祖训”。此后,“海禁”政策时紧时松,总的趋势是以“禁”为主。   当时的中国与海外各国维持着一种传统的朝贡体制,明朝皇帝以“中央之国”的心态,把周边各国都看作是它的藩属,构成一种藩属国向宗主国的朝贡关系。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朝贡的前提是,这些国家接受中国皇帝的承认与册封,在国王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典礼之际,必须派遣使节前往中国觐见皇帝,呈献贡品,并且接受皇帝的赏赐(称为回赐)。这就是朝贡体制,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呈放射状的,用朝贡—回赐方式维系的国际关系。因此朝贡体制的政治意义是首要的,经济意义是次要的。在朝贡中附带进行一些贸易,称为朝贡贸易,或者叫做贡舶贸易、勘合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日本与周边其他国家一样,与明朝维系着朝贡贸易。由于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大内氏与细川氏两大集团在宁波发生“争贡”事件,给明朝内部主张严厉实行海禁政策的官僚找到了一个口实:“祸起市舶”——祸根是由朝贡贸易引起的。礼部贸然关闭宁波的市舶司,停止了日本的朝贡贸易。当时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很大,其中包括生丝、丝绵、棉布、绵绸、锦绣、红线、水银、针、铁锅、瓷器、钱币、药材等等。如此巨大的一个市场,如此巨大的利润(例如生丝运抵日本后,价格高达十倍),对商人的诱惑力之大可想而知,于是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私枭船主与土豪相结合,挟制官府,大张旗鼓地进行海上走私贸易,海盗与沿海贫民也介入走私贸易队伍,与之遥相呼应。由于他们与日本商人进行贸易,在遭到官府取缔时,采取武装对抗,被人们称为“倭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山根幸夫在《明帝国与日本》一书中,谈到“后期倭寇”(即“嘉靖大倭寇”)时,强调以下两点:一是后期倭寇的主体是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中国商人;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的王直——要求废止“禁海令”,追求贸易自由化的海上走私贸易集团的首领。   被称为“倭寇王”的王直,他的队伍中确有一些“真倭”,那是受王直集团雇佣的。正如王守稼《嘉靖时期的倭患》一文所说:“大量史料证明,历史的真实情况似乎与以往流行的说法相反,嘉靖时的‘真倭’,反而倒是受中国海盗指挥,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所谓“嘉靖大倭寇”,日本人参加的数量实际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走私贸易者,以及追随他们的各色人等,传统上我们把倭寇简单定义为“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这种看法和历史真相是存在距离的。

  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戚继光、俞大猷的平倭战争,而是朝廷政策的转换。隆庆元年(1567年),当局宣布实施比较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既然民间海上贸易合法化,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以此为契机,东南沿海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穿越到西周后吃顿饭,他娘的差点饿死 来源:看历史

  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从1524年起,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以澳门为中心的几条国际贸易航线第一次把中国商品运向全球各地。例如: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澳门——长崎(日本);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澳门——东南亚。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东半球与西半球)经济的新格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马尼拉大帆船”(ManilaGalleon)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驰名于历史的、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运去的中国商品,特别是生丝与丝织品,在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都成了抢手货,并且直接导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以本地蚕丝为原料的丝织业的衰落。1637年,墨西哥一家以中国生丝为原料的丝织厂拥有一万四千名工人,由此可见运抵墨西哥的中国生丝数量是何等巨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马尼拉大帆船”的货源来自福建沿海的自由贸易港——月港(以后升格为海澄县),由于它的繁荣,一直有“小苏杭”的美誉。随着贸易的发展,福建商人逐渐移居马尼拉,专门从事贸易中介业以及其他工商业。   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为了和葡萄牙、西班牙展开商业竞争,1602年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它把总部建在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而把目光盯住东南亚、日本和中国。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东方的商业大权几乎为荷兰人所独占,他们以马来半岛、爪哇、香料群岛为基地,向中国和日本发展,台湾很快成为进口中国商品的固定贸易中转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有学者认为,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西元(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兴的欧洲强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无一例外地都处于贸易逆差之中,而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之中。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有学者认为,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西元(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也有学者统计,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000吨;两者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清廷为了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势力,实行海禁。顺治十二年(1655年)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先后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但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实行南洋禁海令,到雍正五年(1727年)才同意废除南洋禁海令,随即开放了粤、闽、江、浙四口通商口岸。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此后闭关政策更加严厉。 ——摘编自百度百科

(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2010·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表2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材料仅显示了农业从业人员减少,但并不能看出农业衰退,故A项错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贫富分配不均,故C项错误;无业游民增加为谋食者,是工商业发展的现象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材料着重说明的是“金帛轻细之物”属于“北货过南者”,“盐铁粗重之类”属于“南货过北者”,这是基于区域差异而造成明朝时期长途贸易兴盛。故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 【答案】D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朝 【解析】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A项正确;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冲击清政府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从“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目的是促进国家统一,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的,不是客观影响,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B项正确;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没有因定都北京而发展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意思是讲,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即佃户,由勤劳、柔顺到懒惰、骄纵,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使佃户对地主的依赖关系松弛,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会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的就业,会导致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下降,农村会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了,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佃户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地位的变化,未体现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体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2007·海南单科·7)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D为干扰项,张居正之所以对商业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从整个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应正确理解为A。 【答案】A

(2009·海南单科·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2009·海南单科·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答案】D

(2011·海南单科·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明朝 【解析】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D

(2012·海南单科·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  )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 【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到明后期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项正确;A项题干无从反映,B项题干无从反映,说法也与史实不符;C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变化,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D

(2014·海南单科·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朝 【解析】从“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商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知识的更新,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显示介绍书籍,没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C项错误;“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清朝 【解析】材料考查的是雍正帝的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关心百姓疾苦同样属于表现,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雍正帝“申饬官员无能”这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2009·广东单科·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2009·广东单科·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3</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清朝 【解析】由材料中“康熙皇帝任命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可知江宁织造局为官营手工工场,结合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供皇室使用,不入市场,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并不入市场和纳税,故B项错误;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的说法符合其特点,故C项正确;D项中部分投放市场和部分供皇室使用的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3</ANSWER></POWERCLICK>

【考点】“海禁”政策;明朝 【解析】通过题干中的“(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说明明朝前期是有私贩到日本从事贸易,A项错。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仍继续实行,D项错误。中国“开市舶……不得……亦禁不得……。奉旨允行,几三十载”说明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3</ANSWER></POWERCLICK>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明朝 【解析】“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 【答案】C

(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基本政策,因为商人主要从事商品的贩运和买卖,所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故选A项 【答案】A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2</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清朝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在扬州商人经营盐铁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A、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B

(2015·江苏单科·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4</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朝;清朝 【解析】明清时期,吴江县盛泽以丝绸织造业和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乾隆年间,盛泽有了国内最早的丝绸纺织交易市场,“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就是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诗中“水乡”是指盛泽而非水上集市,而且宋朝时市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是“罗绮”而非纺织工“走中原”,这里是指丝绸贸易,故B项错误;明清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表明“勤织作”的原因,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明朝 【解析】古文意思是“用织机织布这些事,男子很早就学会了,有些妇女织布甚至不如男子,但农妇做耕田、收割、取水灌溉等事,是与男人一起劳动的”,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6·北京文综·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POWERCLICK><QUESTYPE>QUIZ</QUESTYPE><ANSTYPE>SINGLEANSWER</ANSTYPE><TIME>60</TIME><DIFFICULTY>3</DIFFICULTY><OPTION>4</OPTION><POINT>4</POINT><ANSWER>1</ANSWER></POWERCLICK>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精选);明朝 【解析】材料“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表明农产品在当时大量进入了商品流通领域,故①正确;“积累了巨额财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用于购田置地”说明了当时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②正确;“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反映了食盐贸易依然控制在政府手中,故③错误;材料反映了一个徽商最初经营农产品、后来经营食盐、发家致富的过程,没有涉及社会地位提高的信息,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