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风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dvertisements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三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世界历史是一部相互联系的历史,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 【江苏考试说明】 1.俄国十月革命:①二月革命;②《四月提纲》;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模式”。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①赫鲁晓夫改革;②勃列日涅夫改革;③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讲义 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二) 课程标准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社会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内容解读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参赛老师:曾灵源 参赛单位:浈江区犁市大为中学
8.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课标要求: 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玉林高中 覃岸松.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 三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世界现代史(1917年——)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相互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1917、11、7 列 宁.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考试范围:考试内容涉及于每一章。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专题.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6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二章 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06/04.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一、概述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原始积累的秘密 第二节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风暴

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总结 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欧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第二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总结 第四节 欧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必然还是偶然)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必然还是偶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机遇

一、客观条件 20世纪初的世界 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基础)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落后)

一、客观条件 1、20世纪初的世界——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到来 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条件成熟。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 从“共同胜利论” 到“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2、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基础) 水平: 工业生产水平占世界第五位; 生铁和钢产量占世界第五位; 机器制造业居世界第四位; 特点:发展速度快;高度集中。 水平: 工业生产水平占世界第五位; 生铁和钢产量占世界第五位; 机器制造业居世界第四位; 棉织品产量居世界第六位。 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二位。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 列宁

二十世纪俄国的冶金工厂

3、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落后)

经济:经济特点是,“一方面有最落后的土地 (1)俄国落后的表现 经济:经济特点是,“一方面有最落后的土地 占有制和最不文明的乡村,另一方面又 有最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和财政资本主义。” 从宏观上看,俄国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低 工业分布非常不均匀 从社会结构看,俄国农业人口与小商品生 产者占绝大多数。 4\5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政治:沙皇专制与军警统治; 疯狂的对外扩张; 各民族的大监狱 文化:俄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比 较低,文盲在农村还占多数。

沙皇加冕仪式

尼古拉二世(1894-1917)绰号“血腥的尼古拉”。他胸襟狭窄,顽固不化,又极端残忍,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在1918年7月16日终于被处决。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儿子阿列克谢 罗曼诺夫王朝 末代沙皇

末代沙皇全家照,1917年3月2日他宣布退位,让位给米哈伊尔,当日下午也宣布退位。

教堂门前示威的群众

(2)落后与十月革命的联系 ①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 农民-地主贵族;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 工农、资产阶级、少数民族-沙皇制度; 俄国人民-外国帝国主义; 殖民地人民-沙俄

“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非常落后,使得群众的攻击力量非常强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反沙皇制的的斗争形成一股强大的革命洪流,我们就是在这种基础上进行革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那样容易取得胜利。” 列宁

②、落后使得产生工人贵族的基础相对薄弱 ③、落后决定了俄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④、落后使得俄国直到20世纪初还存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从而为 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⑤、落后导致了俄国在一战中的惨败,更加激化了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历史走着奇怪的道路,领导伟大的的光 荣落到了落后国家的身上” “我们之所以走在前面,不是因为我们比其它国家的工人能干,不是因为俄国的无产阶级比别国的工人高明,而仅仅因为我国过去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 列宁

需要注意的是,“落后”性固然使俄国无产阶级在完成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任务时容易成功,但在夺取政权后,从事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就比较艰难了。

二、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1.俄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革命性; 集中; 与农民的天然联系 2.布尔什维克党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杰出的领袖;列宁主义的诞生;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场景。 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革命发展的方向。

三、机遇— 一战的影响 一战导致沙皇政府的虚弱 一战导致国内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一战促进了俄国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 三、机遇— 一战的影响 一战导致沙皇政府的虚弱 一战导致国内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一战促进了俄国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 一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 三年来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来年; 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 列宁

思考 俄国到底有没有“制造这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第二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时期 (1917.10.25 ---1918.2) 三、十月革命的巩固时期 一、十月革命的准备时期 (1917.2.27---1917.10.24)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时期 (1917.10.25 ---1918.2) 三、十月革命的巩固时期 (1918.2---1920)

一、十月革命的准备时期 1、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局势 (1)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 (3、14)有力无权 临时政府的成立(3、15)有权无力

临时政府主要成员在开会

李沃夫公爵

(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总之是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产物 无产阶级准备的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软弱 小资产阶级跟着资产阶级跑 党员:布2.3万;立民8万;孟20万;社50万 资产阶级的软弱 小资产阶级跟着资产阶级跑 总之是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产物

(1)四月提纲的发表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有条件的支持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革命和平发展方针的确定 布尔什维克党对二月革命后形势的认识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有条件的支持临时政府 无条件的支持临时政府 列宁回国与四月提纲的发表 4.16 回国 4.17 报告 4.20《真理报》

列宁在作演讲

(2)四月提纲的内容 关于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 关于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和策略---如何夺取政权:革命的和平发展

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 自由民主的政治环境 现成的苏维埃政权形式 有利的国际环境 临时政府得到了苏维埃的支持 两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第二步:全部政权归布尔什维克

夺取政权后的国家形式 夺取政权后的经济政策 战争与和平问题 召开党代会改纲更名 (3)四月代表会议--革命和平发展方针的确定(七次代表会议5.7--12)

3、临时政府的三次危机革命和平发展的结束 六月危机(一大6.16 6.3-7.6 6.24) 七月危机和七月事件 四月危机(5.1 4.18 5.3) 六月危机(一大6.16 6.3-7.6 6.24)   七月危机和七月事件 7.1 7.15 7.16 7.17 7.24  

彼得格勒妇女举行示威

七月事件 4、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4、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六大 六大 1917.8.8----8.16公历 武装起义:“政权转归无产阶 级和贫苦农民” 选举中央委员会21人 六大 1917.8.8----8.16公历 武装起义:“政权转归无产阶 级和贫苦农民” 选举中央委员会21人 通过新党章 “区联派”集体入党 ,托当选中委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国家与革命》--------理论基础 1、革命形势的成熟 科尔尼洛夫叛乱被粉碎-----组织基础 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 --------群众基础 妥协党的分化 有利的国际形势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阿夫乐尔巡洋舰炮击冬宫

攻克冬宫

3、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苏维埃二大与中央政权的建立 地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三、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内外政策 ⑴.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摧毁旧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镇压反革命叛乱和建立全俄肃反委员会 解散立宪会议,召开苏维埃代表会议 1918.1、18召开(183—420) 1918、1、19解散 1918、1、23工、兵苏维埃三大农民苏维埃三大合并,通过《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1918、7苏维埃五大《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宪法》

⑶.布列斯特和约 ⑵.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初步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改革以及打击富农的破坏活动 1917、12、3停战协定;12、22和约谈判; 1918、2、10最后通牒;18日进攻;《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23日纳尔瓦战役;3、3签约;1918、3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批准条约;改名俄共(布);迁都

列宁等人在讨论《和平法令》的颁布

列宁 托洛茨基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仪式

2、国内革命战争的爆发 外国武装干涉的开始 捷克军团的叛乱与白卫政府 左派社会革命党的叛乱 1918、5 1918、7、4五大不信任案;7、6暗杀与三仙巷事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 要 。1918年夏开始,1919年初逐步形成一 种特殊的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峰。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余粮收集制 企业全盘国有化 贸易国有化 管理集中化、劳动军 事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战时政策是成功的 共产主义政策是失败的

最大限度地把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按战争的需要进行分配和有效使用,为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小生产者、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作用,将它们从社会主义经济中彻底清除出去,从而影响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紧推行的结果是苏俄在1921年春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4、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干涉

协约国直接武装干涉的失败 粉碎高尔察克武装叛乱 (东线) 1919年春 粉碎邓尼金武装叛乱 (南线) 1919年秋 粉碎波兰地主武装的进攻 (西线) 1920年春

第一骑兵军在集合

开赴前线的第一批红军

5、国内革命战争胜利的原因 工农的支持 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

第三节、十月革命的总结 一、关于十月革命必然性问题的讨论 二、十月革命的性质问题 三、十月革命的特点 四、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术研究综述 1、关于十月革命若干问题的研究 2、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研究

1、关于十月革命若干问题的研究 (1)十月革命的前提 (2)十月革命的特点 (3)十月革命的性质 (4)十月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 (5)十月革命的影响 (6)十月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1)十月革命的前提 第一,“历史必然性说”。齐世荣《论有关俄国革命的几个问题》,程玉海、曹胜强《20世纪的世界革命》,夏景才《试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特点》,傅树政《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几个问题》,胡瑾《欲速则不达》,于洪君《十月革命的丰碑永存》。 第二,“历史选择性说”。柳植《十月革命和历史的选择性》。

(2)十月革命的特点 杨存堂《论十月革命的特殊性》:俄国的落后性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从而为革命埋下了火种;一战使俄国濒临崩溃,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从而导致了革命。 张培义《试论十月革命的特点》:城市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农村的民主革命相结合;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革命由一种斗争形式迅速转到另一种斗争形式,并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

(3)十月革命的性质 第一,“社会主义革命说”。高放《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应否定》。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说”。刘正飞《十月革命性质初探》。 第三,“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到社会主义革命说”。刘士田《关于十月革命初期的革命性质问题》。

(4)十月革命时期的工农联盟 徐天新《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布尔什维克党在农民问题上,不是中立中农,而是联合全体劳动人民一起夺权。 张培义《试论十月革命中工农联盟的性质》:十月革命时期由于存在着农奴制度,农民还是一个阶级没有分裂,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了1905年制定的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使无产阶级和全体农民结成了联盟。这是十月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

(5)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一,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于洪君《十月革命的丰碑永存》,堵小东《再论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顾章义《十月革命的历史功绩不容否定》。 第二,基本肯定“新时代”说,但反对脱离事实的夸大。张象《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 第三,革命并未造成人民和社会从专制桎梏下的大解放。柳植《俄国革命原因与后果相悖现象》。

(6)十月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榜样论”。王斯德《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59-60页。李伟《十月革命对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第二,“未影响论”。王春良《正确认识十月革命对1919-1922年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2、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研究 第一,“肯定说”。 第二,“否定说”。 第三,“具体分析说”。

第一,“肯定说”。 谢有实《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可观客观历史阶段,而是战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需要,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保全了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力,保全了遭受战争破坏的工业,为恢复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二,“否定说”。 姜义华《列宁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杜立克《克琅施塔得叛乱及其教训》,荣欣《功绩有限,错误严重》。

第三,“具体分析说”。 叶书宗、王斯德《也论列宁主义和“战时共产主义》,杨彦军《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后果、教训》,张培义《战时共产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总结》,张弛《如何评价苏维埃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四节 欧洲革命风暴 一、一战后革命运动的高涨 二、德国十一月月革命 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四、第三国际的成立

战败国的革命 战胜国的工人运动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23年的革命风暴

1、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物质条件优于俄国 战争的失败与阶级矛盾的空前激化 工人阶级队伍的分裂-主观条件的不成熟

2、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过程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和艾伯特政府的成立 柏林工人进行罢工

基尔港水兵起义

基尔起义中的士兵

柏林11月起义前

艾伯特

卢森堡 李卜克内西

德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柏林一月起义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保卫巴伐利亚共和国政府大厦的赤卫队员

3、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总结 性质 特点 意义

三、匈牙利革命 1、东欧民主国家的建立 捷克 匈牙利 南斯拉夫 波兰 奥地利

2、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匈牙利共产党的成立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匈牙利革命的特点

匈牙利共产党举行的集会

贝拉·库恩

革命宣传画:武装起来

1916年4月举行苏维埃选举

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内外政策 外国武装干涉和革命的失败 匈牙利革命的总结

被攻占后的布达佩斯市区

四、主要战胜国的工人运动和1923年革命风暴 各国共产党的建立 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和不准干涉苏俄运动 1923年的革命风暴 德国汉堡工人起义 保加利亚九月人民起义 波兰克拉克夫工人起义

五、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