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環保燃料 - 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 (Bio-Diesel)─ 廢食用油脂資源化 循環圖 什麼叫做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係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諸如植物或 動物油脂,經合成 ( 交酯化 ) 所得的長鏈脂肪酸 甲脂,可代替柴油的一種 " 環保燃油 " 。經實驗 證明生化柴油可直接作為現有柴油引擎而不需.
Advertisements

公務員申領小額款項專案法紀宣導 法務部廉政署 編製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全球性空氣污染物.
全球環境變遷.
台灣的環安衛問題 全球暖化 成員: 4A 賴楷恩 4A340092顏正詠 4A340061王旻源 4A340090張珈銘.
第十四週 人與全球環境問題.
第 九 章 能源與環境 9-1 空氣污染 9-2 酸雨 9-3 臭氧層破裂 9-4 熱污染 9-5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全球性議題 6B 吳嘉怡 (16) 吳玉婷(17) 尹凱屏 (20).
環境工程 - 導 論.
第五章 工程環境倫理-工程師對大自然環境之責任
第四章 家庭與環保 第二節 生態環境汙染.
臭氧層破洞 學生:陳世銓 指導老師:李順興.
2.1 大氣變遷的情形 2.2 氣象與空氣污染 2.3 空氣污染的影響 2.4 空氣污染的防治
節能減碳.
青年氣候聯盟 綠色力量舉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其下活動
全球暖化 製作人:五年一班 王小明.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主講人 邱志鑫.
研究發展處 業務簡報 報 告 人: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張明旭 研發長 中華民國105年4月14日.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陳建平 教授 台中市環境教育志工暨慈濟環保志工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黃至賢老師.
隨著人類無止盡的汙染 地球身陷於三溫暖的地獄中 你...知道嗎??
全球氣候變遷 (上) 生資系 曾素玲.
第二節 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森森不息- 愛林、保林、護林宣導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第三部分 动作与技能实验 实验一 反应时实验 实验二 反应时运动时实验 实验三 敲击速度实验 实验四 动作稳定性实验 实验五 手指灵活性实验
友信不銹鋼工程有限公司 台北市康定路4號 工廠:台北縣三重市竹圍仔街22-3號
4970Q009 戴芳瑜 4970Q017 陳珮薰 4970Q048 蘇曉蕙 4970Q093 鄧任萍 指導老師:呂明和
大氣系統與全球氣候變遷 許晃雄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第5章 5-3 臭氧層.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猜猜看下面的圖片是什麼?.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認識能源 ---你我都是節能小尖兵 泰安國小 郭冠妤製作.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數位學習評鑑期末專題 國內案例分析.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全球暖化的啟示 第三組 (綠化地球敢死隊).
全球暖化 自然組 第三組 組員:楊凱翔、呂家萱、黃思賢.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人類的石油年代.
全球視野、在地實踐 UNESCO
氣候變遷.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 :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冷凍空調對環境的影響 臭氧層 破洞 陳柏瑋.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酸雨 Acid Rain 何沛勝 黃汝輝.
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苗栗縣立明仁國中 課程e化教材 南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五單元.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地球發燒了!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

爲何要推動永續發展? 當前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危機 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 資源短缺問題 人口問題

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 成因 全球經濟從1950年以來膨脹近乎五、六倍,讓提供基本環境資源或服務的地球能力逐漸跟不上腳步,造成的後果即是我們正大幅度的改變並破壞地球環境

酸雨問題 當雨水酸鹼值在 5.0 以下時,即確定受到人為酸性污染物的影響

酸雨問題 全球三大分布地區 歐洲 北美 東亞 中國、印度

台灣酸雨的分布

酸雨的影響

實際造成的案例 挪威 瑞典 1911年,挪威南部鮭魚在科北那河大量死亡 1950年代部分山區湖泊魚類開始死亡 1978-1983,南部湖泊鱒魚捕撈量減少約30% 20世紀67%的湖泊,棕色鮭魚瀕臨滅絕 瑞典 1940至1950年農作不需施肥易生長良好,但不久湖泊魚類死亡 遺蹟、城堡、銅像及建物陸續毀損 1975-1985年酸化湖泊數量增加60% 1985年15000個湖泊酸化,4500個魚類滅絕,1500個水生昆蟲滅絕

降低酸雨的方向-1 污染源減量 污染防治技術 限制媒及燃油的含硫量 管制露天燃燒 節約能源 粒狀物收集,如靜電除塵(EP) 氣體的處理,如排煙抽硫裝置(FGD)

降低酸雨的方向-2 移動性污染源控制 清淨技術的使用 調整助燃與燃料比 加裝觸媒轉化劑,減少氮氧化合物 電動機車 油電混合車 大眾捷運系統 太陽能、風能、水力等綠色能源

地球增溫暖化問題 成因

地球暖化之後…. 溫度上升 氣候異常 水面上升 ..........

實際造成的案例-1 法國於2002年的八月分,曾發生嚴重熱浪侵襲,死亡人數高達一萬人,並有達到攝氏40度的高溫紀錄 非洲坦干依喀湖(Lake Tanganyika)過去80年來,該湖的魚量已減少了1/3。(坦干依喀湖為非洲僅次於維多利亞湖的第二大湖,世界第17大湖泊) 美洲的美國野生動物專家指出全球暖化已影響了北美的生物,並可能造成全美洲生態系統的變遷

實際造成的案例-2 澳洲因全球性暖化,正使大堡礁的珊瑚白化並且死亡 聯合國2003年的報告指出,氣候變遷每年造成約15萬人死亡,在2030年達到30萬人之譜 北極冰山的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全球山頂的冰河也不斷後退 預測於二十一世紀下半,春季比以往早到,秋季比往常來得慢,此外氣溫和降雨量的變化,將導致疾病大量出現

美國佛羅里達州受海平面 上升1 米及5 米之影響 在美國,海平面上升50 cm 的經濟損失為300~~400 億美元

台灣受海平面上升6 米及15 米之影響

  氣候變遷的不確定性? 氣候變遷的科學本質 氣候變遷的爭議 氣候模式是否可靠? 人為的影響是否造成20世紀的暖化? 未來氣候將如何變遷?

熱帶雨林破壞 面積不及全球7%,但擁有50-70%的物種

熱帶雨林的功能 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製造氧氣,亞馬遜熱帶雨林(40%的氧氣在此產生)稱為「地球之肺」,若消失則地球氧氣減少1/3。 涵養水源、保護土壤,亞馬遜熱帶雨林儲蓄的淡水佔地表淡水總量23%。 減緩溫室效應、調節氣候、維持水循環及水土保持等功能。 提供食物資源及醫學研究、保持生物多樣性。

森林原則(Forest Principle)

臭氧層破壞問題 分布 功能 臭氧層分布在地表上空10-50公里,90%集中在20-30公里的平流層,10%在對流層。 臭氧層對人類的生存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UV-B 所帶來的生態破壞包括引發皮膚癌、白內障、降低免疫力、植物生產力衰退、破壞海洋生態、減少魚產等威脅,亦可以完全遮蓋掉致命性的紫外線UV-C。

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人類使用的噴霧推進器、冷媒、發泡等物品中含有氫氟氯碳化物(HCFC)、氯氟碳化物(CFCs、chlorofluorocarbons)、HBFC (Hydrobromofluorocarbons) 及溴化甲烷(Methyl Bromide)等物質,這些物質排放於大氣後會緩慢地移轉到平流層中,再經紫外線照射反應分解成氯原子破壞臭氧,使大氣中的臭氧層遭受到破壞。

為什麼南極臭氧層破洞較嚴重

臭氧層的保護協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消耗臭氧層物質於21世紀初達最高量,之後逐漸減少,預計2050年臭氧層可回復舊觀。 1985年在維也納達成保護臭氧層協議 1987年蒙特婁26國簽署「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1989年生效,1990倫敦會議擴大管制物質。 已開發國家1996年停止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全球生產及消費量已減少70%。 消耗臭氧層物質於21世紀初達最高量,之後逐漸減少,預計2050年臭氧層可回復舊觀。 迄今最成功的全球性環境保護條約。

沙漠化問題

乾旱分布

沙漠化原因 自然因素 氣候變遷造成乾旱地區的移動 人為因素 過度開墾 過度放牧

沙漠化的影響 撒哈拉沙漠越過地中海向北挪移,2000年聯合國警告南歐部分地區將成為撒哈拉沙漠的一部份。 東歐地區也面臨土壤剝蝕的危機。 中國沙化土地面積達174萬平方公里,將進總面積的兩成,並以3千4百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張。 2005年杜拜世界沙漠文化與文明會議,通過「世界沙漠憲章」呼籲世界各國共同對抗沙漠化現象

生物多樣性的銳減 生物多樣性 全球大約有500萬種到3000萬種生物,目前經人類描述過的生物大約有140多萬種,被利用的僅150種左右。 生態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 全球大約有500萬種到3000萬種生物,目前經人類描述過的生物大約有140多萬種,被利用的僅150種左右。 人類食物的90%來自被馴化和培育的20種動植物

生物多樣性的銳減 目前,生物多樣性每天以100 多種到200 多種的速度消失 20 世紀,有110 種(亞種)的哺乳動物、139種(亞種)的鳥類從地球上消失 目前全世界還有5000多種動物和上萬種植物正瀕臨滅絕 工業革命以來,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萬倍 在未來的20~30 年中將有¼的物種會消失,這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巨大的潛在威脅